專利名稱:一種具有潤滑作用的散熱風扇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潤滑作用的散熱風扇構造,特別是涉及在位于風扇轉子和軸承之間設置了儲存潤滑劑的空間,使得風扇轉子在運轉時減輕許多和軸承的摩擦。
按目前所有的散熱風扇(如
圖1),皆是在風座11中央凸設一可容置軸承12的柱體13,再將風扇的轉子14套入一墊圈15再插入軸承12得以定位旋轉,由于轉子14和軸承12皆為金屬制品,所以當風扇在高速運轉時,往往會因為其間產生的摩擦而引發高溫效應,甚至會導致風扇座熔化(因為一般直流風扇座皆為塑膠射出成型),所以,使用者往往在風扇未運轉時就預先以潤滑油劑灌注于柱體13的空間內,預期達到潤滑和散熱的效果;然,事與愿違,如圖2所示,一般風扇的設置皆為直立式,如果將潤滑油劑灌注于柱體13的空間內,雖然可藉由轉子14和軸承12自身的吸收和墊圈15的阻止溢流而保存一部分的潤滑油,但是有絕大部分的油劑會從前方流出(如箭頭所示方向),尤其當轉子在運轉時,更會將儲存的油向前方甩出,所以真正能夠達到潤滑效果的油量實在少的可憐,如果該散熱風扇系屬時間使用的狀態,而因為構件的摩擦高溫導致塑膠制風扇座引起熔化的話,小則只是風扇損毀,更嚴重地會影響到其他周邊設備,而引發不堪設想的后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一種具有潤滑作用的散熱風扇構造”,該結構系在柱體和轉子墊圈之間,設計成一儲油槽,可令油劑在風扇尚未運轉,甚至開始運轉以后皆能保留大部分的潤滑油量而不外流,而能夠確實達到絕佳的潤滑作用,以增長風扇的壽命,更能保護到其他周邊設備不受傷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潤滑作用的散熱風扇構造,其包括風扇座中央凸設的中空柱體、風扇轉子和墊圈,其特征在于墊圈直徑略大于軸承,兩面皆形成具有傾斜角度的內凹狀且兩面均設有三個互相對稱的凸點,中央呈中空狀,套接風扇轉子的軸桿,轉子軸桿下方的支持柱體內面亦相對稱于墊圈的內凹面而形成內凹狀,柱體內部則形成凹階,在內徑較小處容置軸承。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優點和積極效果非常明顯,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散熱風扇的內部構造確時具有貯油(潤滑油)的功能,其可以保持風扇在一種“絕佳的潤滑環境”下運轉,使能達到安全無慮的散熱作用。
下面參照附圖通過最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潤滑作用的熱風扇構造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
圖1為系常規散熱風扇的內部構造分解示意圖。
圖2為系常規散熱風扇的軸承和轉子組接之剖面示意圖。
圖3系本實用新型的散熱風扇內部構造之分解示意圖。
圖4系本實用新型的零件組裝圖。
圖5系本實用新型軸承和轉子組接之剖面示意圖。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散熱風扇貯油(潤油劑)構造包括風扇座2中央凸設的中空柱體21、風扇轉子23和墊圈22,其特征在于墊圈22直徑略大于軸承24,其兩面皆形成具有傾斜角度的內凹狀221(如圖4),且兩面均設有三個互相對稱的凸點222,中央呈中空狀223,恰可套接風扇轉子23的軸桿231上,轉子軸桿231下方的支持柱體232內面亦相對稱于墊圈22的內凹面221而形成內凹狀232a;中空柱體21內部則形成凹階211,在內徑較小處可容置軸承24,其組裝情形為(如圖5所示)先將軸承24置于風扇座2之柱體21內,再把潤滑油(脂)注入柱體21內,后將套設有墊圈22的轉子軸桿231插入軸承24(此時亦可將油劑預先注入墊圈22和轉子軸桿231下方的支持柱體232之間,如圖4所示),由于墊圈22兩面均形成有內凹面221,且墊圈22的直徑略約大于軸承24,所以墊圈22幾乎可以完全覆蓋住軸承24,且令墊圈22的內凹面221形成貯油區,再則,由于墊圈22的兩內凹面均設有三個對稱的凸點222,以不必擔心墊圈22會吸覆著軸承24或支持柱體232,如此,在墊圈22的一面和軸承24之間及墊圈的另一面和支持柱體232之間均形成有貯油區,當風扇如圖5所示在運轉時,其內部的貯油便不會完全溢流出來,只是在貯油區內部作循環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潤滑作用的散熱風扇構造,其包括風扇座中央凸設的中空柱體、風扇轉子和墊圈,其特征在于墊圈直徑略大于軸承,兩面皆形成具有傾斜角度的內凹狀且兩面均設有三個互相對稱的凸點,中央呈中空狀,套接風扇轉子的軸桿,轉子軸桿下方的支持柱體內面亦相對稱于墊圈的內凹面而形成內凹狀,柱體內部則形成凹階,在內徑較小處容置軸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潤滑作用的散熱風扇構造,其包括風扇座中央凸設的中空柱體、風扇轉子和墊圈,其特征在于:墊圈直徑略大于軸承,兩面皆形成具有傾斜角度的內凹狀且兩面均有三個互相對稱的凸點,中央呈中空狀,套接風扇轉子的軸桿,轉子軸桿下方的支持柱體內面亦相對稱于墊圈的內凹面而形成內凹狀,柱體內部則形成凹階,在內徑較小處容置軸承。便得風扇轉子在運轉時減輕許多和軸承的摩擦。
文檔編號F04D29/06GK2343405SQ9820011
公開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1998年1月4日 優先權日1998年1月4日
發明者胡勤毅 申請人:傳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