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臥式渦輪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臥式渦輪壓縮機,具體來說,涉及分別具有端板和螺旋體的固定渦輪和可動渦輪相嚙合而成的壓縮機。
現在,用于冷凍裝置等臥式渦輪壓縮機構,是如特開平6—66274號公報所公開的那樣。
該渦輪壓縮機如圖5所示,是由在臥式的封閉殼體(C)內一側安裝壓縮機構(E)另一側安裝電動機(M)而構成的。并且,上述壓縮機構(E)具有固定渦輪(FS)和可動渦輪(OS),它們各自在其端板前面形成螺旋體,該固定渦輪(FS)和可動渦輪(OS)的螺旋體相嚙合著。
上述電動機(M)通過驅動軸(S)連接著可動渦輪(OS)的端板。該驅動軸(S)的近壓縮機構(E)一側的端部通過第1軸承架(H)被封閉殼體(C)支持著,另一端圖中末示出,是通過第2軸承架被封閉殼體(C)支持著。
在上述封閉殼體(C)上連接著吸入管(J),它開口于壓縮機構(E)和電動機之間的內部空間(A)處。
此外,在上述第1軸承架(H)處設有用橡膠等可撓性材料制成的間隔部件(B),將壓縮機構(E)的吸入側與內部空間(A)隔離開。在上述第1軸承架(H)的上部,形成有吸入通路(D),將內部空間(A)連通至壓縮機構(E)的吸入側。
并且,在上述固定渦輪(FS)的背面側,設有形成輸出腔(G)的隔壁(F)。在固定渦輪(FS)的端板上形成的輸出泵(P)開口于該輸出腔(G),同時輸出管(K)也連通于該輸出腔(G)。
上述渦輪壓縮機的壓縮動作如下。
首先,驅動電動機(M),可動渦輪(OS)相對固定渦輪(FS)作無自轉的公轉運動。于是,例如從冷凍裝置的蒸發器返回的低壓氣體制冷劑從吸入管(J)流入封閉殼體(C)的內部空間(A)。
該氣體制冷劑從內部空間(A)通過吸入通路(D)流入壓縮機構(E),被該壓縮機構(E)壓縮。其后,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從壓縮機構(E)經輸出泵(P)流入輸出腔(G),由輸出管(K)供給冷凝器。
在上述現有的臥式渦輪壓縮機中,固定渦輪(FS)的螺旋體的螺旋終端和可動渦輪(OS)的螺旋體的螺旋終端之間有180度的位相差。因此,在兩個渦輪(FS,OS)的螺旋體之間形成的2個壓縮腔的吸入口也存在180度的位相差。
從而,在現有的臥式渦輪壓縮機中,當使一個壓縮腔的吸入口位于臥式的封閉殼體(C)上部時,另一壓縮腔的吸入口便位于臥式的封閉殼體(C)的下部。
另一方面,在裝備有上述臥式渦輪壓縮機的冷凍裝置中,將輸出氣體制冷劑供給蒸發器進行逆循環運轉除霜時,以及在其后再次轉換為正常運轉使輸出氣體制冷劑流到冷凝器時,有許多液體制冷劑從蒸發器返回封閉殼體(C)。
這時候,如上所述,由于一個吸入口位于臥式的封閉殼體(C)的下部,所以液體制冷劑一通過吸入通路(D),該液體制冷劑就被從吸入口吸入到壓縮腔。其結果發生液體壓縮,引起螺旋體破損等不利壓縮機的問題出現。
另外,從長時間的停止狀態起動的時候,由于封閉殼體(C)底部存油處(Q)浸入了液體制冷劑,會出現形成潤滑油與制冷劑的溶解液的情況。該形成的溶解液的氣泡一通過吸入通路(D)該氣泡就被吸入到壓縮腔,其結果是由潤滑油與制冷劑的溶解液引發液體壓縮。
因此,考慮使上述各吸入口位于封閉殼體(C)的上下方向的中間部位。這樣,可以使位于下部的吸入口的高度位于中間部位。
根據上述方法,多少可以防止液體壓縮。然而,通過了吸入通路(D)的液體制冷劑,從該吸入通路(D)被各吸入口直接吸入。因此,依然存在著沒能夠充分解決液體壓縮的問題。
鑒于這一點,本發明目的是要以一種簡單的結構來防止液體壓縮,消除由液體壓縮引起的起動不良,螺旋體破損等問題,而不論是在有液體制冷劑的侵入,還是有大量液體返回的情況下。
為達到以上的目的,本發明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是,首先分別在臥式渦輪壓縮機的在臥式封閉殼體(1)內一側安裝壓縮機構(E),在另一側安裝電動機(M)。
上述壓縮機構(E)是由各自在其端板(2a,3a)前面形成螺旋體(2b,3b)的固定渦輪(2)和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2b,3b)相嚙合而構成的,在兩個渦輪(2,3)之間形成有對偶狀的許多壓縮腔(RA,RB)。
上述電動機(M)使可動渦輪(3)公轉地與該渦輪(3)連接。并且,吸入管(11)開口于上述封閉殼體(1)的內部空間(12)中的壓縮機構(E)和電動機(M)之間,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的螺旋終端,向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3b)的螺旋終端一側延長,使上述對偶狀的兩個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接近使上述吸入口(22,23)位于封閉殼體(1)的上部。
在上述內部空間(12)中的壓縮機構(E)和電動機(M)之間設置隔離架(4),將內部空間(12)分為壓縮機構腔(12A)和電動機腔(12B),上述吸入管(11)開口于電動機腔(12B)。
在上述隔離架(4)的上部,形成有吸入通路(24),該通路連通于吸入口(22,23)開口的吸入部,同時在上述隔離架(4)設有連通壓縮機構腔(12A)和電動機腔(12B)并具有設定流動阻力的回油通路(25)。
本發明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是,在上述權利要求1的發明中,吸入管(11)向電動機腔(12B)的開口位置相對于隔離架(4)上部的吸入通路(24)在周向上錯位。
本發明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是,在上述權利要求1或2的發明中,吸入通路(24)相對于成對偶狀的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在周向錯位。
本發明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是,在上述權利要求3的發明中,吸入通路(24)相對吸入口(22,23)在可動渦輪(3)的公轉方向前方側錯位。
根據上述結構,在關于權利要求1的發明中,將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的螺旋終端延長,使該螺旋體(2b)與可動螺旋體(3b)成非對稱狀。并且使成對偶狀的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接近,同時將這些吸入口(22,23)配置在封閉殼體(1)的上部。進而,將上述吸入口(22,23)開口的壓縮機構腔(12A)和吸入管(11)開口的電動機腔(12B)用隔離架(4)隔開,于該隔離架(4)的上部設吸入通路(24),同時在該隔離架(4)上設回油通路(25)。
例如,在冷凍裝置中進行逆循環運轉除霜時以及在其后返回正常運轉時,會出現有許多液體制冷劑從吸入管(11)返回封閉殼體(1),液體制冷劑侵入壓縮機構腔(12A)的情況。另外,在起動時會出現由于潤滑油與制冷劑的溶解液的形成,由這一形成,溶解液的氣泡從吸入通路(24)侵入到壓縮機構腔(12A)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各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位于上部,所以液體制冷劑及溶解液不會被從吸入口(22,23)吸入到壓縮腔(RA,RB),抑制了液體壓縮。
另外,從上述壓縮機構腔(12A)向電動機腔(12B)的回油也切實可行,從而抑制了可動渦輪(3)攪拌油。
進而,上述各渦輪(2,3)的螺旋體(2b,3b)成非對稱狀,由此可抑制渦輪的外徑(端板外徑),因此可謀求小形化,防止液體壓縮,提高可靠性。
在權利要求2的發明中,上述吸入管(11)的開口位置相對于吸入通路(24)在周向上錯位,因此即使有許多液體制冷劑從吸入管(11)返回時,該液體制冷劑也不會被直接從吸入管(11)吸進吸入通路(24),其結果是更切實地解決了液體壓縮的問題,可靠性更高了。
在權利要求3的發明中,上述吸入通路(24)相對于吸入口(22,23)在周向上錯位,因此,當液體制冷劑侵入吸入通路(24)時,該液體制冷劑飛散而不會被直接吸入吸入口(22,23)。其結果是防止了從上述吸入通路(24)飛散的液體制冷劑被吸入吸入口(22,23)而產生的液體壓縮,更切實地解決了液體壓縮的問題。
在權利要求4的發明中,上述吸入通路(24)相對于吸入口(22,23)在可動渦輪(3)的公轉方向前方側錯位,即錯位到螺旋體(3b)的螺旋終端背面一側。因此,從上述吸入通路(24)飛散并侵入壓縮機構腔(12A)的液體制冷劑被吸入口(22,23)吸入時,必須要迂回過上述螺旋體(3b)的螺旋終端,其結果是更加有效地防止了這一吸入,進一步提高了對液體壓縮的防止。
根據權利要求1的發明,將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的螺旋終端延長,使各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接近,并且將這些吸入口(22,23)配置在封閉殼體(1)的上部,另一方面,將上述吸入口(22,23)開口的壓縮機構腔(12A)和吸入管(11)開口的電動機腔(12B)用隔離架(4)隔開,于該隔離架(4)的上部設吸入通路(24),因此能夠切實防止液體壓縮。
就是說,例如在冷凍裝置中進行逆循環運轉除霜時以及在其后返回正常運轉時,會出現有許多液體制冷劑從吸入管(11)返回封閉殼體(1),液體制冷劑侵入壓縮機構腔(12A)的情況。另外,在起動時形成潤滑油和制冷劑的溶解液,由這一形成,會產生溶解液的氣泡從吸入通路(24)侵入到壓縮機構腔(12A)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各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位于上部,所以能夠確實防該氣泡及上述液體制冷劑被從吸入口(22,23)吸入到壓縮腔(RA,RB),可以切實防止液體壓縮。
另外,由于在上述隔離架(4)設有回油通路(25),從壓縮機構腔(12A)向電動機腔(12B)的回油能夠切實可行,因而可以切實防止可動渦輪(3)攪拌油。
另外,由于上述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與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3b)成非對稱狀,由此可抑制渦輪外徑(端板外徑),從而可謀求小形化,同時能防止液體壓縮,因而可以提高可靠性。
根據權利要求2的發明,將吸入管(11)的開口位置相對于吸入通路(24)在周向上錯位,因此即使有許多液體制冷劑從吸入管(11)返回時,也可以防止該液體制冷劑被直接從吸入管(11)吸進吸入通路(24),其結果是能夠更切實地解決了液體壓縮的問題,可以得到更高的可靠性。
根據權利要求3的發明,將上述吸入通路(24)相對于吸入口(22,23)在周向上錯位,因此,當液體制冷劑侵入吸入通路(24)時,該液體制冷劑飛散而防止被直接吸入進吸入口(22,23)。其結果是可以防止從上述吸入通路(24)飛散的液體制冷劑被吸入吸入口(22,23)而產生的液體壓縮,因此能夠更切實地解決液體壓縮的問題。
根據權利要求4的發明,由于吸入通路(24)相對于吸入口(22,23)在可動渦輪(3)的公轉方向前方側錯位,因此上述吸入口(22,23)是位于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3b)的螺旋終端背面一側。為此,從上述吸入通路(24)飛散并侵入壓縮機構腔(12A)的液體制冷劑被吸入口(22,23)吸入時,必須要使該液體制冷劑迂回過上述螺旋體(3b)的螺旋終端部,其結果是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這一吸入,進一步提高了對液體壓縮的防止。
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是部分切除了固定渦輪及可動渦輪而看到的支架剖面圖。
圖2所示為省略了一部分的臥式渦輪壓縮機的縱向剖面圖。
圖3為只示出支架的右側視圖。
圖4所示為其它實施例的臥式渦輪壓縮機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5所示為省略了一部分的現有臥式渦輪壓縮機的縱向剖面圖。
以下,根據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如圖2所示,該臥式渦輪壓縮機設置于冷凍裝置的制冷回路中,其構成是在橫向設置的封閉殼體(1)內一側安裝壓縮機構(E),另一側安裝電動機(M)。
上述壓縮機構(E)由固定渦輪(2)和可動渦輪(3)構成,固定渦輪(2)的端板(2a)前面形成螺旋體(2b),可動渦輪(3)端板(3a)前面形成螺旋體(3b)。該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和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3b)相嚙合著。
驅動軸(5)連接于上述電動機(M),該驅動軸(5)是使可動渦輪(3)公轉地與該可動渦輪(3)連接。
上述驅動軸(5)的一端通過軸承(6a)由隔離架(4)支持著,隔離架(4)接近壓縮機構(E),并且固定在封閉殼體(1)上;另一端圖中末示出,是通過軸承架由封閉殼體(1)支持著。
在上述驅動軸(5)的一端形成有偏心軸部(7),該偏心軸部(7)通過軸承(6b)插入筒狀的軸部件(8),該筒狀的軸部件(8)從可動渦輪(3)的端板(3a)背面側突出。
此外,在上述可動渦輪(3)的端板(3a)與隔離架(4)之間,設有防止自轉用的歐氏環(9)。
驅動電機(M),驅動軸(5)一轉動,可動渦輪(3)就相對固定渦輪(2)進行無自轉的公轉運動。由該公轉運動在各螺旋體(2b,3b)之間形成第1壓縮腔(RA)和第2壓縮腔(RB)。由這兩個壓縮腔(RA,RB)的容積收縮來壓縮制冷劑,該制冷劑從在上述固定渦輪(2)的端板(2a)的中心部形成的輸出泵(10)輸出。
另一方面,傳導制冷劑的吸入管(11)開口于上述封閉殼體(1)的內部空間(12)中的壓縮機構(E)和電動機(M)之間。
并且,在上述固定渦輪(2)的端板(2a)的背面,設有固定于封閉殼體(1)的隔離板(13)。該隔離板(13)在固定渦輪(2)的端板(2a)的背面隔離出一個輸出腔(14)。并且輸出泵(10)通過設在隔離板(13)上的輸出閥裝置(15)開口于該輸出腔(14),同時輸出管(16)與輸出腔(14)連通。
此外,在上述隔離板(13)上設有搜集潤滑油的防霧裝置(17),另一方面,上述輸出腔(14)的潤滑油由毛細管(18)回收到電動機腔(12B)。
在上述隔離板(13)上設有成為一體的氣體遮蔽部(19),在上述毛細管(18)的端部設有毛細管導板(20),上述封閉殼體(1)由安裝腳架成傾斜狀支持于設置面(GL)上。
在上述臥式渦輪壓縮機中,本發明的特征如圖1所示,首先在于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也就是,該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的螺旋終端,從該螺旋終端到相對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3b)的螺旋終端的部位大致延長了180度。
而由上述螺旋體(2b)的延長,使得在兩渦輪(2,3)間形成的兩個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接近。進而,如圖1所示,使這些吸入口(22,23)位于封閉殼體(1)上部那樣來配置兩渦輪(2,3)。
另一方面,在壓縮機構(E)和電動機(M)之間設置的隔離架(4)將內部空間(12)分隔成吸入口(22,23)開口的壓縮機構腔(12A)和吸入管(11)開口的電動機腔(12B),吸入口(22,23)開口于該壓縮機構腔(12A)的吸入部。在上述隔離架(4)的上部,形成著連通于壓縮機構腔(12A)吸入部的吸入通路(24),同時在上述支架(4)上設有連通壓縮機構腔(12A)和電動機腔(12B)并具有設定流動阻力的回油通路(25)。
更具體地說,在將上述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的螺旋終端延長到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3b)的螺旋終端的延長部分內側壁面上,形成著和其它部分同樣的漸開線或與其近似的曲線。
另外,由于螺旋體(2b)的延長,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的內壁面同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3b)的外壁面所形成的第1壓縮腔(RA)的吸入體積比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的外壁面同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3b)的內壁面所形成的第2壓縮腔(RB)的吸入體積有所增加。
從而,上述第1壓縮腔(RA)的壓縮比與第2壓縮腔(RB)的壓縮比不同,為此,在上述可動渦輪(3)或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3b)的螺旋始端部形成調節用缺口,用以調節第1壓縮腔(RA)的開始輸出角度比第2壓縮腔(RB)的開始輸出角度早,使兩壓縮腔(RA,RB)的壓縮比一樣。
另外,上述隔離架(4)如圖1所示,形成著與封閉殼體(1)的內周面相對的園形外周面,將隔離架(4)的上部在設定范圍做出缺口以形成上述吸入通路(24)。在上述隔離架(4)的外周面與封閉殼體(1)的內周面之間形成微小間隙(a)。例如,上述微小間隙(a)被設定為20—30um,上述隔離架(4)與封閉殼體(1)之間形成有回油通路(25)。
即,將上述隔離架(4)的外徑做得略小于封閉殼體(1)的內徑,使支架(4)游離嵌合于封閉殼體(1)。而在隔離架(4)的外周部,如圖3所示,埋入著多個焊接銷(26),另一方面,在封閉殼體(1)上對應焊接銷(26)的部位處形成有焊接孔。并且,在與封閉殼體(1)之間存在著微小間隙(a)的狀態下將支架(4)焊接固定,由該微小間隙(a)形成上述回油通路(25)。
該回油通路(25)是一條狹窄通路,從形成于驅動軸(5)中的供油通路(27)供給到軸承(6a,6b)和支持可動渦輪(3)的端板(3a)的推力軸承面中的潤滑油由該通路從壓縮機構腔(12A)返回電動機腔(12B)。具體來說,在上述隔離架(4)上形成著軸部件(8)所位于的凹部(28),上述回油通路(25)是為潤滑油從凹部(28)返回電動機腔(12B)的通路。
并且,上述回油通路(25)防止了潤滑油和液體制冷劑從形成于電動機腔(12B)底部的存油處(29)的倒流,同時防止了潤滑油積在凹部(28)處而發生可動渦輪(3)攪拌油的情況。
當上述回油通路(25)是由封閉殼體(1)與支架(4)之間的微小間隙(a)形成時,可以用焊接銷(26)將隔離架(4)焊接固定在封閉殼體(1)上,因此驅動軸(5)可以容易地伸出。形成上述回油通路(25)的同時驅動軸(5)也可以容易伸出。
作為上述回油通路(25)的其它實施例也可以如圖4所示,由連通小孔(b)構成,另外也可由缺口構成(圖中末示出),還可由上述微小間隙(a)與連通小孔(b)一同構成。
另外,上述吸入通路(24)也可以與封閉殼體(1)上部的吸入口(22,23)的開口位置相吻合地設在一起設在封閉殼體(1)上部,但最好在周向上錯開。特別是如圖1所示,相對于上述吸入口(22,23),在關閉這些吸入口(22,23)的可動渦輪(3)公轉方向的前方,即,錯開到吸入口(22,23)的背面側為好。此外,上述吸入管(11)開口于電動機腔(12B)的上部,但這個開口位置最好相對于吸入通路(24)在周向上錯開。
以下,就臥式渦輪壓縮機的動作加以說明。
首先,驅動電動機(M),可動渦輪(3)相對于固定渦輪(2)進行無自轉的公轉運動。于是,從冷凍裝置的蒸發器返回的低壓制冷劑從吸入管(11)流入封閉殼體(1)的電動機腔(12B)。
該制冷劑從電動機腔(12B)經吸入通路(24)流入壓縮機構腔(12A),再從吸入口(22,23)進入各壓縮腔(RA,RB),被壓縮。其后,高壓的制冷劑從各壓縮腔(RA,RB)經輸出泵(11)流到輸出腔(14),由輸出管(16)供給冷凝器。
如上所述,制冷劑從吸入口(22,23)流入各壓縮腔(RA,RB)。此時由于固定渦輪(2)及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2b,3b)是非對稱的,并且使兩吸入口(22,23)接近,配置于封閉殼體(1)的上部,因此既可以謀求作為非對稱螺旋形式優點之一的小形化又能夠抑制液體制冷劑被吸入口(22,23)吸入。
也就是說,在起動時會有一種情況,即,機器停止時浸入的液體制冷劑會形成電動機腔(12B)的潤滑油與制冷劑的溶解液。另外,進行逆循環的除霜運轉時會有許多的液體制冷劑返回的情況。進而,在其后恢復了正常運轉的時候,會有許多的液體制冷劑從除霜運轉時供給了氣體制冷劑的蒸發器通過吸入管(11)返回電動機腔(12B)的情況。
這些情況下,溶解液的氣泡和液體制冷劑被吸入口(22,23)吸入,然而如圖1所示,由于兩個吸入口(22,23)都位于封閉殼體(1)的上部,因此抑制了溶解液的氣泡和液體制冷劑被吸入口(22,23)吸入。
另外,使上述吸入管(11)向電動機腔(12B)的開口位置相對于吸入通路(24)在周向上錯位,并且,使吸入通路(24)相對于吸入口(22,23)在周向上錯位。因此,包括從上述吸入管(11)流入電動機腔(12B)的液體制冷劑的制冷劑,如圖1中虛線箭頭所示,先在電動機腔(12B)內沿封閉殼體(1)的內周面在周向上流動。然后,上述制冷劑從吸入通路(24)按實線箭頭所示,進入壓縮機構(12A)后改變流向,向吸入口(22,23)的方向流動。
從而,上述制冷劑在從吸入管(11)經吸入通路(24)向吸入口(22,23)流動過程中液體制冷劑被分離,另外,防止了飛散的液體制冷劑被直接吸入進吸入口(22,23)。其結果是在上述吸入口(22,23)氣化了的制冷劑被吸入,由此可以切實防止因液體制冷被吸入劑所致的液體壓縮。
另外,供給到軸承(6a,6b)和推力承受面上的潤滑油,經過回油通路(25)返回電動機腔(12B),所以,可防止潤滑油積存在支架(4)的凹部(28)內。其結果,可防止可動渦輪(3)攪拌油,可減低上油量。還可以防止液體制冷劑和潤滑油從存油處(29)倒流。
由于在支架(4)上只設置了吸入通路(24),所以,能提高其剛度,因此,可減少推力承受面的變形,提高壓縮機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兩個渦輪(2,3)之間形成有兩個壓縮腔(RA,RB),但也可以是形成2組以上成對的多個壓縮腔。總之,本發明中,只要將形成的各壓縮腔的吸入口位于上部就可以。
另外,對上述實施例適用于冷凍裝置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也可以適用于冷凍裝置以外的各種裝置。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臥式渦輪壓縮機作為冷凍裝置等的壓縮機是有效的,特別是適用于那些存在有液流體返回的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臥式渦輪壓縮機,分別在臥式的封閉殼體(1)內一側安裝壓縮機構(E)另一側安裝電動機(M)。上述壓縮機構(E)是由各自在其端板(2a,3a)前面形成螺旋體(2b,3b)的固定渦輪(2)和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2b,3b)相嚙合而構成的,在兩個渦輪(2,3)之間形成有對偶狀的許多壓縮腔(RA,RB)。上述電動機(M)使渦輪(3)公轉地與該渦輪(3)連接,吸入管(11)開口于上述封閉殼體(1)的內部空間(12)中的壓縮機構(E)和電動機(M)之間,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的螺旋終端,向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3b)的螺旋終端一側延長,使上述對偶狀的兩個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接近上述吸入口(22,23)位于封閉殼體(1)的上部。在上述內部空間(12)中,于壓縮機構(E)和電動機(M)之間設置隔離架(4),將內部空間(12)分為壓縮機構腔(12A)和電動機腔(12B)。上述吸入管(11)開口于電動機腔(12B)。上述隔離架(4)的上部,形成有吸入通路(24),該通路連通于吸入口(22,23)開口的吸入部在上述隔離架(4)上設有連通壓縮機構腔(12A)和電動機腔(12B)并具有設定流動阻力的回油通路(2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渦輪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吸入管(11)向電動機腔(12B)的開口位置,相對于隔離架(4)上部的吸入通路(24)在周向上錯位。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臥式渦輪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吸入通路(24)相對于兩個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在周向上錯位。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臥式渦輪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吸入通路(24)相對于吸入口(22,23)在可動渦輪(3)的公轉方向前方側錯位。
全文摘要
將固定渦輪(2)的螺旋體(2b)的螺旋終端延長到可動渦輪(3)的螺旋體(3b)的螺旋終端一側。由于螺旋體(2b)的延長,使各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接近,另一方面,使吸入口(22,23)位于封閉殼體(1)的上部。在分隔壓縮機構腔(12A)和電動機腔(12B)的隔離架(4)的上部形成有吸入通路(24)。吸入管(11)的開口位置,相對于吸入通路(24)在周向上錯位。吸入通路(24)相對壓縮腔(RA,RB)的吸入口(22,23)在周向錯位。吸入通路(24)相對于吸入口(22,23)在可動渦輪(3)的公轉方向前方側錯位。
文檔編號F04C23/00GK1129967SQ95190561
公開日1996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1995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1994年6月24日
發明者萩原茂喜, 帶谷武和, 上野廣道, 城村周一 申請人:達金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