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壓氣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矛盾壓氣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部的第一支架上的壓氣機和設置在機架下部的第二支架上的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所述的壓氣機包括內殼和外殼;所述的內殼包括上壓板和側板。外殼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與側板相對應的側板槽,所述的側板可在側板槽內上下活動。所述的外殼的底部的非凸起部分上開有出氣口;在出氣口的右側開有一小口,在小口內設置控制箱,控制箱處設置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所述的內殼設置在外殼內,上壓板的側面與外殼的內壁相貼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量利用率較高、氣體泄漏率較低、結構簡單。
【專利說明】矛盾壓氣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壓氣機技術。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壓氣機包括軸流式壓氣機、離心式壓氣機和混合式壓氣機三種,三種壓氣機都有轉子,在工作過程中轉子旋轉需要消耗壓縮做功的能量,使得能量的利用率較低,而且現有的壓氣機容易出現漏氣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壓氣機一一矛盾壓氣機,解決現有技術中能量利用率較低和容易漏氣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矛盾壓氣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部的第一支架上的壓氣機和設置在機架下部的第二支架上的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所述的壓氣機包括內殼和外殼;所述的內殼包括上壓板和側板。所述的側板的頂部固定在上壓板的下方;側板的形狀為圓筒形,其口徑小于上壓板的寬度。所述的外殼的上部開有進氣口 ;外殼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與側板相對應的側板槽,所述的側板可在側板槽內上下活動。所述的外殼的底部的非凸起部分上開有出氣口;在出氣口的右側開有一小口,在小口內設置控制箱。所述的內殼設置在外殼內,上壓板的側面與外殼的內壁相貼合。所述的側板與部分上壓板、夕卜殼的部分底部合圍形成主氣室;所述的側板、除合圍形成主氣室的部分上壓板以外的其它部分的上壓板、部分外殼合圍形成副氣室。
[0006]所述的機架頂部設置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設置第一驅動裝置。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第一齒輪、第一傳力桿、第一齒條。所述的第一傳力桿的底部固定在上壓板的上方。所述的第一齒條設置在第一傳力桿的右側,并與第一齒輪相嚙合。所述的第一電機可以驅動第一齒輪旋轉。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控制箱處設置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包括壓力傳感器、第二電機、第二齒輪、第二傳力桿、第二齒條、出氣口閉合板六個部分。所述的壓力傳感器設置在出氣口的底端,并與第二電機相連。壓力傳感器的作用是感受氣體的壓力,并反饋給第二電機,以此控制第二電機的運行狀態。所述的第二傳力桿水平設置,其右側的底部設置第二齒條,第二齒條與第二齒輪相嚙合。第二傳力桿的左側從微孔伸入到控制箱內;出氣口閉合板的右側與第二傳力桿的左側固定連接。所述的控制箱的形狀呈半包圍結構;所述的出氣口閉合板的形狀為長方體形。所述的第二傳力桿、出氣口閉合板可在控制箱內左右運動。所述的第二電機可以驅動第二齒輪旋轉。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的作用是控制出氣口的開合,以此控制從出氣口噴出的氣體的流量。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增設一個副氣室,使得氣體的泄漏率大幅降低;二、能量利用率較高;三、結構簡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矛盾壓氣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部分部件的尺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2]如圖1所示的矛盾壓氣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圖中未示出)上部的第一支架(屬現有設備,圖中未示出)上的壓氣機和設置在機架下部的第二支架(屬現有設備,圖中未示出)上的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所述的壓氣機包括內殼和外殼I;所述的內殼包括上壓板2和側板3。所述的側板3的頂部固定在上壓板2的下方;側板3的形狀為圓筒形,其口徑L小于上壓板的寬度N(如圖2所示)。所述的外殼I的上部開有進氣口 7 ;外殼I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與側板3相對應的側板槽5,所述的側板3可在側板槽5內上下活動。所述的外殼I的底部的非凸起部分上開有出氣口 4 ;在出氣口 4的右側開有一小口,在小口內設置控制箱13,控制箱13處設置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所述的內殼設置在外殼I內,上壓板2的側面與外殼I的內壁相貼合。所述的側板3與部分上壓板2、外殼I的部分底部合圍形成主氣室6 ;所述的側板3、除合圍形成主氣室6的部分上壓板2以外的其它部分的上壓板2、部分外殼I合圍形成副氣室10。
[0013]所述的機架頂部設置第三支架(屬現有設備,圖中未示出),第三支架上設置第一驅動裝置。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801、第一齒輪802、第一傳力桿803、第一齒條804。所述的第一傳力桿803的底部固定在上壓板2的上方。所述的第一齒條804設置在第一傳力桿803的右側,并與第一齒輪802相嗤合。所述的第一電機801可以驅動第一齒輪802旋轉。
[0014]所述的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包括壓力傳感器12、第二電機901、第二齒輪902、第二傳力桿903、第二齒條904、出氣口閉合板11。所述的壓力傳感器12設置在出氣口 4的底端,并與第二電機901相連。壓力傳感器12的作用是感受氣體的壓力,并反饋給第二電機901,以此控制第二電機901的運行狀態。所述的第二傳力桿903水平設置,其右側的底部設置第二齒條904,第二齒條904與第二齒輪902相嚙合。第二傳力桿903的左側從微孔14伸入到控制箱13內;出氣口閉合板11的右側與第二傳力桿903的左側固定連接。所述的控制箱13的形狀呈半包圍結構;所述的出氣口閉合板11的形狀為長方體形。所述的第二傳力桿903、出氣口閉合板11可在控制箱13內左右運動。所述的第二電機901可以驅動第二齒輪902旋轉。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的作用是控制出氣口 4的開合,以此控制從出氣口 4噴出的氣體的流量。
[0015]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操作過程為:
[0016]1.外界氣體從第一進氣口 7依次進入到副氣室10、側板槽5、主氣室6內。
[0017]2.控制第一電機801驅動第一傳力桿803向下運動,上壓板2也隨之向下運動并壓縮主氣室6內的氣體。壓縮過程中主氣室6內的氣體的壓強與側板槽5、副氣室10內的氣體的壓強基本相等,這樣可以防止因壓強差而形成的氣體泄漏。
[0018]3.壓縮后的氣體從出氣口 4噴出。
[0019]4.壓力傳感器12檢測到從出氣口 4噴出的氣體的壓強并反饋給第二電機901,以此控制第二電機901的運行狀態,從而對所噴出的氣體的流量進行調節。
[0020]以上說明書中未作特別說明的部分均為現有技術,或者通過現有技術即能實現。
【權利要求】
1.矛盾壓氣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部的第一支架上的壓氣機和設置在機架下部的第二支架上的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所述的壓氣機包括內殼和外殼(I);所述的內殼包括上壓板(2)和側板(3);所述的側板(3)的頂部固定在上壓板(2)的下方;側板(3)的形狀為圓筒形,其口徑L小于上壓板的寬度N;所述的外殼(I)的上部開有進氣口(7);外殼⑴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與側板(3)相對應的側板槽(5),所述的側板(3)可在側板槽(5)內上下活動;所述的外殼(I)的底部的非凸起部分上開有出氣口(4);在出氣口⑷的右側開有一小口,在小口內設置控制箱(13),控制箱(13)處設置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所述的內殼設置在外殼⑴內,上壓板⑵的側面與外殼⑴的內壁相貼合;所述的側板(3)與部分上壓板(2)、外殼(I)的部分底部合圍形成主氣室¢);所述的側板(3)、除合圍形成主氣室(6)的部分上壓板(2)以外的其它部分的上壓板(2)、部分外殼(I)合圍形成副氣室(10); 所述的機架頂部設置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設置第一驅動裝置;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801)、第一齒輪(802)、第一傳力桿(803)、第一齒條(804);所述的第一傳力桿(803)的底部固定在上壓板(2)的上方;所述的第一齒條(804)設置在第一傳力桿(803)的右側,并與第一齒輪(802)相嗤合;所述的第一電機(801)可以驅動第一齒輪(802)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矛盾壓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包括壓力傳感器(12)、第二電機(901)、第二齒輪(902)、第二傳力桿(903)、第二齒條(904)、出氣口閉合板(11);所述的壓力傳感器(12)設置在出氣口⑷的底端,并與第二電機(901)相連;壓力傳感器(12)的作用是感受氣體的壓力,并反饋給第二電機(901),以此控制第二電機(901)的運行狀態;所述的第二傳力桿(903)水平設置,其右側的底部設置第二齒條(904),第二齒條(904)與第二齒輪(902)相嚙合;第二傳力桿(903)的左側從微孔(14)伸入到控制箱(13)內;出氣口閉合板(11)的右側與第二傳力桿(903)的左側固定連接;所述的控制箱(13)的形狀呈半包圍結構;所述的出氣口閉合板(11)的形狀為長方體形;所述的第二傳力桿(903)、出氣口閉合板(11)可在控制箱(13)內左右運動;所述的第二電機(901)可以驅動第二齒輪(902)旋轉;出氣口開合控制系統的作用是控制出氣口(4)的開合,以此控制從出氣口(4)噴出的氣體的流量。
【文檔編號】F04B37/12GK204175546SQ201420617126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7日
【發明者】陳小輝 申請人:陳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