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片和壓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滑片和壓縮機,滑片包括本體,本體具有順次連接的前端面、上端面、尾端面和下端面,且尾端面為與彈簧相抵接的端面,本體還具有沿本體的厚度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向表面,本體還具有設置在兩個側向表面之間的潤滑油路,潤滑油路的進口端與尾端面連通,潤滑油路的出口端與下端面和/或側向表面連通。由于在本體內設置有潤滑油路,因而通過在潤滑油路內注入潤滑油可以使滑片具有自潤滑的功能,從而優化了滑片與法蘭、氣缸之間的潤滑效果,有效減小滑片在運動過程中的摩擦損耗。由于滑片與法蘭、氣缸之間通過潤滑油密封,因而有效減少了因間隙產生的泄漏損失,從而保證了壓縮機的容積效率、有效提高了壓縮機的換熱效率。
【專利說明】滑片和壓縮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滑片和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節能減排要求地不斷提高,對現有旋轉式壓縮機能效的要求也在提高。
[0003]現有技術中,在旋轉式壓縮機工作的過程中,滑片會與氣缸、法蘭的接觸部分在運動過程中反復摩擦,這些摩擦損耗在壓縮機功率損失中占據了相當的比重,嚴重影響了壓縮機的能效,并且當滑片與氣缸、法蘭之間的接觸面因間隙產生泄漏時也會降低壓縮機的容積效率,從而導致壓縮機的換熱能力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滑片和壓縮機,以解決現有技術滑片在運動過程中磨耗嚴重的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滑片,包括本體,本體具有順次連接的前端面、上端面、尾端面和下端面,且尾端面為與彈簧相抵接的端面,本體還具有沿本體的厚度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向表面,本體還具有設置在兩個側向表面之間的潤滑油路,潤滑油路的進口端與尾端面連通,潤滑油路的出口端與下端面和/或側向表面連通。
[0006]進一步地,潤滑油路的出口端為至少一個,至少一個出口端與下端面連通。
[0007]進一步地,潤滑油路的出口端為多個,至少另一個出口端與側向表面連通。
[0008]進一步地,潤滑油路的出口端為至少一個,至少一個出口端與側向表面連通。
[0009]進一步地,潤滑油路的出口端為多個,至少另一個出口端與下端面連通。
[0010]進一步地,潤滑油路包括:主油路,主油路的進油口與尾端面連通,主油路的出油口與下端面連通;支油路,支油路的進油口與主油路連通,支油路的出油口與兩個側向表面中的至少一個側向表面連通。
[0011]進一步地,主油路呈直線形、折線形或弧線形。
[0012]進一步地,潤滑油路的出口端與下端面連通,本體還具有儲油槽,儲油槽的槽口開設在下端面上,潤滑油路的出口端與儲油槽連通。
[0013]進一步地,潤滑油路的出口端與側向表面連通,本體還具有儲油槽,儲油槽的槽口開設在側向表面上,潤滑油路的出口端與儲油槽連通。
[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包括滑片,滑片是上述的滑片。
[0015]本實用新型中的本體具有順次連接的前端面、上端面、尾端面和下端面,且尾端面為與彈簧相抵接的端面,本體還具有沿本體的厚度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向表面,本體還具有設置在兩個側向表面之間的潤滑油路,潤滑油路的進口端與尾端面連通,潤滑油路的出口端與下端面和/或側向表面連通。由于在本體內設置有潤滑油路,因而通過在潤滑油路內注入潤滑油可以使滑片具有自潤滑的功能,從而優化了滑片與法蘭、氣缸之間的潤滑效果,有效減小滑片在運動過程中的摩擦損耗。同時,由于滑片與法蘭、氣缸之間通過潤滑油密封,因而有效減少了因間隙產生的泄漏損失,從而保證了壓縮機的容積效率、有效提高了壓縮機的換熱效率、提高了壓縮機的能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的滑片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示意性示出了圖1的右視圖;
[0019]圖3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二個優選實施方式中的滑片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0020]圖4示意性示出了圖3的右視圖。
[0021 ] 圖中附圖標記:10、如端面;20、上端面;30、尾端面;40、下端面;50、側向表面;60、潤滑油路;61、進口端;62、出口端;63、主油路;64、支油路;70、儲油槽;80、定位凹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2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滑片。如圖1至圖4所示,滑片包括本體,本體具有順次連接的前端面10、上端面20、尾端面30和下端面40,且尾端面30為與彈簧相抵接的端面,本體還具有沿本體的厚度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向表面50,本體還具有設置在兩個側向表面50之間的潤滑油路60,潤滑油路60的進口端61與尾端面30連通,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與下端面40和/或側向表面50連通。由于在本體內設置有潤滑油路60,因而通過在潤滑油路60內注入潤滑油可以使滑片具有自潤滑的功能,從而優化了滑片與法蘭、氣缸之間的潤滑效果,有效減小滑片在運動過程中的摩擦損耗。同時,由于滑片與法蘭、氣缸之間通過潤滑油密封,因而有效減少了因間隙產生的泄漏損失,從而保證了壓縮機的容積效率、有效提高了壓縮機的換熱效率、提高了壓縮機的能效。
[0024]優選地,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為至少一個,至少一個出口端62與下端面40連通。由于滑片的下端面40處設置有至少一個出口端62,因而保證了下端面40處的潤滑效果,有效降低了滑片與下法蘭的摩擦損耗。
[0025]如圖1至圖4所示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滑片的下端面40處均僅設置有一個出口端62。
[0026]優選地,出口端62為多個,多個出口端62間隔設置在下端面40上。由于出口端62有多個,因而保證了滑片在下端面40處的潤滑效果,有效降低了滑片與下法蘭的摩擦損耗。優選地,多個出口端62沿直線依次排列。
[0027]在另一個未圖示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僅為一個,且該出口端62位于下端面40處。也就是滑片僅具有下端潤滑功能而不具有側向潤滑功能。
[0028]本實用新型中的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為多個,至少另一個出口端62與側向表面50連通(請參考圖1和圖2)。由于至少一個出口端62與側向表面50連通,因而保證了滑片的側向表面50與氣缸之間的潤滑效果,有效降低了二者的摩擦損耗,并形成潤滑密封油層、避免氣體泄漏,從而提高了壓縮機的容積效率、保證了壓縮機的換熱效率。
[0029]如圖1至圖4所示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潤滑油路60不僅在下端面40處設置有出口端62還在側向表面50處設置有出口端62,從而保證了滑片與下法蘭、氣缸的整體潤滑可靠性。
[0030]優選地,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與下端面40連通,本體還具有儲油槽70,儲油槽70的槽口開設在下端面40上,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與儲油槽70連通(請參考圖1和圖2)。由于在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設置有儲油槽70,因而部分潤滑油可以暫存在儲油槽70內,從而增加潤滑油與下法蘭的接觸面積,提高滑片的潤滑效果。
[0031]優選地,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為至少一個,至少一個出口端62與側向表面50連通。由于至少一個出口端62與側向表面50連通,因而保證了滑片的側向表面50與氣缸之間的潤滑效果,有效降低了二者的摩擦損耗,并形成潤滑密封油層、避免氣體泄漏,從而提高了壓縮機的容積效率、保證了壓縮機的換熱效率。
[0032]在一個未圖不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僅為一個,且該出口端62位于側向表面50上。也就是滑片僅具有側向潤滑功能而不具有下端潤滑功能。
[0033]在另一個未圖示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為多個,多個出口端62均與側向表面50連通。也就是滑片僅具有側向潤滑功能而不具有下端潤滑功能。
[0034]優選地,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為多個,至少另一個出口端62與下端面40連通。此時,側向表面50與至少一個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連通,而下端面40也與至少一個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連通,從而保證了滑片與下法蘭、氣缸的整體潤滑可靠性。
[0035]優選地,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與側向表面50連通,本體還具有儲油槽70,儲油槽70的槽口開設在側向表面50上,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與儲油槽70連通。由于在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設置有儲油槽70,因而部分潤滑油可以暫存在儲油槽70內,從而增加潤滑油與氣缸的接觸面積,提高滑片的潤滑效果。
[0036]優選地,儲油槽70為長槽形、圓槽形、橢圓槽形等(請參考圖1至圖4)。
[0037]本實用新型中的潤滑油路60包括主油路63和支油路64,主油路63的進油口與尾端面30連通,主油路63的出油口與下端面40連通;支油路64的進油口與主油路63連通,支油路64的出油口與兩個側向表面50中的至少一個側向表面50連通。由于設置有主油路63和支油路64,因而同時保證了滑片與下法蘭和氣缸的潤滑可靠性。
[0038]如圖1至圖4所示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支油路64貫通本體的厚度方向設置,支油路64的至少一部分與主油路63連通,支油路64的兩端均為支油路64的出油口,支油路64的兩個出油口與兩個側向表面50—一對應連通。由于滑片的兩個側向表面50均設置有出油口,因而使滑片的兩側均具有潤滑的功能,從而保證了滑片的潤滑可靠性。
[0039]在一個未圖不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支油路64的出油口與兩個側向表面50中的一個側向表面50連通。也就是滑片僅具有單邊潤滑的效果。
[0040]優選地,主油路63呈直線形、折線形或弧線形。
[0041]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油路64的出油口與前端面10之間的第一距離LI和本體伸入氣缸內的最大尺寸L2之間應滿足:LI彡(L2+lmm)(請參考圖1和圖3)。為了保證滑片的工作可靠性和密封可靠性,因而第一距離LI的尺寸不能設置的過長,否則會導致冷媒泄漏等問題。經發明人研究,當第一距離LI與本體的伸入氣缸內的最大尺寸L2之間滿足LI ^ (L2+lmm)時,能夠保證滑片的密封可靠性。
[0042]優選地,潤滑油路60為多條,多條潤滑油路60彼此獨立設置。由于設置有多條潤滑油路60,因而當某一條潤滑油路60堵塞時,不會影響其他潤滑油路60的潤滑效果,從而提高了滑片的潤滑可靠性。當然,多條潤滑油路60還可以彼此交錯連通。
[0043]本實用新型中的本體還具有用于安裝彈簧的定位凹部80,定位凹部80的開口開設在尾端面30上,定位凹部80的底部與前端面10之間的第二距離L3和本體的伸入氣缸內的最大尺寸L2之間應滿足:L3 > (L2+lmm)。為了保證滑片的密封性能,避免冷媒泄漏,因而第二距離L3不應設置過大,經發明人研究,當第二距離L3與本體的伸入氣缸內的最大尺寸L2之間滿足L3 ^ (L2+lmm)時,能夠保證滑片的密封可靠性。
[0044]需要說明的是,L1、L2、L3的單位均為毫米。
[004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壓縮機包括滑片,滑片是上述的滑片。由于降低了滑片與氣缸、法蘭之間的磨損度、提高了三者之間的潤滑性,因而有效避免冷媒泄漏,提高了壓縮機的吸氣飽和度,并降低了系統的功耗,從而提高了壓縮機的壓縮性能。
[0046]本實用新型中的壓縮機還包括氣缸,氣缸具有密封室,滑片的至少一部分滑動設置在密封室內,密封室內裝有潤滑油。潤滑油處于高壓的密封室內,從而可以將密封室內的潤滑油引入到滑片上,從而增強滑片與法蘭、氣缸的運動摩擦面的潤滑作用,可以降低壓縮機工作過程中的摩擦損失。同時,也有利于泵體零件間的泄露損失。
[0047]本實用新型中的壓縮機能夠解決極端工況下壓縮機滑片的潤滑問題,并解決惡劣工況下的冷媒泄露問題。
[004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滑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具有順次連接的前端面(10)、上端面(20)、尾端面(30)和下端面(40),且所述尾端面(30)為與彈簧相抵接的端面,所述本體還具有沿所述本體的厚度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向表面(50),所述本體還具有設置在兩個所述側向表面(50)之間的潤滑油路(60),所述潤滑油路¢0)的進口端¢1)與所述尾端面(30)連通,所述潤滑油路(60)的出口端(62)與所述下端面(40)和/或所述側向表面(50)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路¢0)的所述出口端¢2)為至少一個,至少一個所述出口端(62)與所述下端面(40)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路¢0)的所述出口端¢2)為多個,至少另一個所述出口端(62)與所述側向表面(50)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路¢0)的所述出口端¢2)為至少一個,至少一個所述出口端(62)與所述側向表面(50)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路¢0)的所述出口端¢2)為多個,至少另一個所述出口端¢2)與所述下端面(40)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路¢0)包括: 主油路(63),所述主油路¢3)的進油口與所述尾端面(30)連通,所述主油路¢3)的出油口與所述下端面(40)連通; 支油路(64),所述支油路¢4)的進油口與所述主油路¢3)連通,所述支油路¢4)的出油口與兩個所述側向表面(50)中的至少一個所述側向表面(50)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路(63)呈直線形、折線形或弧線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路¢0)的所述出口端¢2)與所述下端面(40)連通,所述本體還具有儲油槽(70),所述儲油槽(70)的槽口開設在所述下端面(40)上,所述潤滑油路(60)的所述出口端(62)與所述儲油槽(70)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路¢0)的所述出口端¢2)與所述側向表面(50)連通,所述本體還具有儲油槽(70),所述儲油槽(70)的槽口開設在所述側向表面(50)上,所述潤滑油路(60)的所述出口端(62)與所述儲油槽(70)連通。
10.一種壓縮機,包括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是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滑片。
【文檔編號】F04C29/00GK204082555SQ201420582457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9日
【發明者】呂浩福 申請人: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