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式可空轉泵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磁力泵【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立式可空轉泵;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可空轉泵,包括電機,所述電機包括電機主體、端蓋、接線盒和支撐板,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撐板的下端的支撐件、沿著所述電機主體的軸向設置于所述支撐件的下端的泵管外殼、沿著所述電機主體的軸向設穿于所述泵管外殼的內腔的上部的連接管、沿著所述電機主體的軸向穿設于所述泵管外殼的內腔內且處于所述連接管的下部的內筒、沿著所述泵管外殼的軸向貫穿于所述連接管和所述內筒的內管和設置于所述內管的下端的密封件;通過所述內筒和所述連接管的對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可空轉泵的泵管加長,安裝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
—種立式可空轉泵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磁力泵【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立式可空轉泵。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立式可空轉泵其泵管較短,傳輸距離較短,在外接輸送管子的時候很不方便,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泵管較長的立式可空轉泵,解決傳統的泵的泵管較短造成使用上的不便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立式可空轉泵,解決傳統的立式可空轉泵的泵管太短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立式可空轉泵,包括電機,所述電機包括電機主體、設置于所述電機主體的一端的端蓋、設置于所述電機主體的外殼上的接線盒和設置于電機主體的另一端的支撐板,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撐板的下端的支撐件、沿著所述電機主體的軸向設置于所述支撐件的下端的泵管外殼、沿著所述電機主體的軸向設穿于所述泵管外殼的內腔的上部的連接管、沿著所述電機主體的軸向穿設于所述泵管外殼的內腔內且處于所述連接管的下部的內筒、沿著所述泵管外殼的軸向貫穿于所述連接管和所述內筒的內管和設置于所述內管的下端的密封件;所述支撐件包括沿著其軸向設置于其內側的支撐件內圈和與所述支撐件內圈同軸的設置于所述支撐件的外側的支撐件外圈,在所述支撐件內圈、所述支撐件外圈和所述支撐件的底板之間形成第一環形凹槽;在所述連接管的內腔的靠近所述內筒的一端沿著所述連接管的徑向于所述連接管側壁內凹設有第一安裝軸孔,在所述內筒的靠近所述連接管的一端于其外壁上沿著其徑向凹設有第一環槽,在所述第一環槽內卡設有第三密封圈;安裝后所述內筒的設置有第三密封圈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安裝軸孔內。
[0006]其中,所述第一環槽的數量為2 ;所述第一環槽的縱向截面為矩形;兩個所述第一環槽沿著所述內筒的軸向間距大于等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20厘米;所述第三密封圈的數量與所述第一環槽的數量一致。
[0007]其中,所述內管的下部的直徑比其上部的直徑小;在所述內管的靠近其下端的軸段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縱向截面為矩形;在所述內管的靠近其下端的外壁上凹設有第一螺紋。
[0008]其中,安裝后所述密封件旋設于所述內管的下端;在所述密封件的上端凹設有以所述密封件軸線為軸線的第二環槽,在所述第二環槽內卡設有第二密封圈。
[0009]其中,在所述密封件的下端卡設有下支撐件;在所述下支撐件的側壁的外部沿著所述下支撐件的徑向從其側壁的表面向著其軸心方向凹設有第三環槽;所述第三環槽的數量為2 ;在所述下支撐件的下部凸設設有第一安裝部,在所述第一安裝部的內壁上螺旋的凹設有第二螺紋;安裝后所述密封件沿著所述第一安裝部的軸向延伸到所述第一安裝內。
[0010]其中,在所述連接管的外壁上凹設有第四環槽,在所述第四環槽內卡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主體部分和壓緊部分,所述主體部分的縱向截面為梯形,且安裝后所述主體部分卡設在所述第四環槽內;所述壓緊部分向上翹起,所述壓緊部分與所述主體部分的腰所成夾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80° ;在所述壓緊部分的靠近所述主體部分的一側凸設有縱截面為圓的第一凸起。
[0011]其中,在所述泵管外殼的側壁上凸設有第一出口 ;所述第一出口的兩個開口關于所述泵管外殼的軸線對稱設置;所述第一出口的遠離所述泵管外殼的側壁的一端處凹設有第五環槽,在所述泵管外殼的內腔從所述第五環槽開始沿著所述泵管外殼內腔螺旋的凹設有第三螺紋;所述第三螺紋一直延伸到所述泵管外殼的內壁。
[0012]其中,在所述泵管外殼的下端設置有圓柱狀的第一外殼,在所述第一外殼的側壁的外部凸設有第二出口,在所述第二出口上螺旋的凹設有第四螺紋;在所述第一外殼的上端面上設置有筋板,所述筋板與所述泵管外殼的側壁連接在一起;所述筋板的數量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
[0013]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0014]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可空轉泵,包括電機,所述電機包括電機主體、設置于所述電機主體的一端的端蓋、設置于所述電機主體的外殼上的接線盒和設置于電機主體的另一端的支撐板,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撐板的下端的支撐件、沿著所述電機主體的軸向設置于所述支撐件的下端的泵管外殼、沿著所述電機主體的軸向設穿于所述泵管外殼的內腔的上部的連接管、沿著所述電機主體的軸向穿設于所述泵管外殼的內腔內且處于所述連接管的下部的內筒、沿著所述泵管外殼的軸向貫穿于所述連接管和所述內筒的內管和設置于所述內管的下端的密封件;所述支撐件包括沿著其軸向設置于其內側的支撐件內圈和與所述支撐件內圈同軸的設置于所述支撐件的外側的支撐件外圈,在所述支撐件內圈、所述支撐件外圈和所述支撐件的底板之間形成第一環形凹槽;在所述連接管的內腔的靠近所述內筒的一端沿著所述連接管的徑向于所述連接管側壁內凹設有第一安裝軸孔,在所述內筒的靠近所述連接管的一端于其外壁上沿著其徑向凹設有第一環槽,在所述第一環槽內卡設有第三密封圈;安裝后所述內筒的設置有第三密封圈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安裝軸孔內;通過所述內筒和所述連接管的對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可空轉泵的泵管加長,安裝使用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可空轉泵的局部剖視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可空轉泵的立體圖。
[0017]1-電機;2_支撐板;3_泵管外殼;4_第一密封圈;5_第一環槽;6_內筒;7_下支撐件;71_第一安裝部;8_第二螺紋;9_第二密封圈;10-第一出口 ; 12-第三密封圈;13_支撐件;131-支撐件內圈;132-支撐件外圈;14_連接管;15-接線盒;16_電機主體;17_端蓋;18_筋板;19-第二出口 ;20_內管;201-第一槽口 ;21_密封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圖示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9]結合圖1至圖2對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可空轉泵進行詳細說明。
[0020]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可空轉泵,包括電機1,所述電機I包括電機主體16、設置于所述電機主體16的一端的端蓋17、設置于所述電機主體16的外殼上的接線盒15和設置于電機主體16的另一端的支撐板2,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撐板2的下端的支撐件13、沿著所述電機主體16的軸向設置于所述支撐件13的下端的泵管外殼3、沿著所述電機主體16的軸向設穿于所述泵管外殼3的內腔的上部的連接管14、沿著所述電機主體16的軸向穿設于所述泵管外殼3的內腔內且處于所述連接管14的下部的內筒6、沿著所述泵管外殼3的軸向貫穿于所述連接管14和所述內筒6的內管20和設置于所述內管20的下端的密封件21 ;所述支撐件13包括沿著其軸向設置于其內側的支撐件內圈131和與所述支撐件內圈131同軸的設置于所述支撐件13的外側的支撐件外圈132,在所述支撐件內圈131、所述支撐件外圈132和所述支撐件13的底板之間形成第一環形凹槽;在所述連接管14的內腔的靠近所述內筒6的一端沿著所述連接管14的徑向于所述連接管14側壁內凹設有第一安裝軸孔141,在所述內筒6的靠近所述連接管14的一端于其外壁上沿著其徑向凹設有第一環槽5,在所述第一環槽5內卡設有第三密封圈12 ;安裝后所述內筒6的設置有第三密封圈12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安裝軸孔141內。
[0021]所述第一環槽5的數量為2 ;所述第一環槽5的縱向截面為矩形;兩個所述第一環槽5沿著所述內筒6的軸向間距大于等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20厘米;所述第三密封圈12的數量與所述第一環槽5的數量一致。
[0022]所述內管20的下部的直徑比其上部的直徑小;在所述內管20的靠近其下端的軸段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一槽口 201,所述第一槽口 201的縱向截面為矩形;在所述內管20的靠近其下端的外壁上凹設有第一螺紋。
[0023]安裝后所述密封件21旋設于所述內管20的下端;在所述密封件21的上端凹設有以所述密封件21的軸線為軸線的第二環槽,在所述第二環槽內卡設有第二密封圈9。
[0024]在所述密封件21的下端卡設有下支撐件7 ;在所述下支撐件7的側壁的外部沿著所述下支撐件7的徑向從其側壁的表面向著其軸心方向凹設有第三環槽;所述第三環槽的數量為2 ;在所述下支撐件7的下部凸設設有第一安裝部71,在所述第一安裝部71的內壁上螺旋的凹設有第二螺紋8 ;安裝后所述密封件21沿著所述第一安裝部71的軸向延伸到所述第一安裝部71內。
[0025]在所述連接管14的外壁上凹設有第四環槽,在所述第四環槽內卡設有第一密封圈4 ;所述第一密封圈4包括主體部分和壓緊部分,所述主體部分的縱向截面為梯形,且安裝后所述主體部分卡設在所述第四環槽內;所述壓緊部分向上翹起,所述壓緊部分與所述主體部分的腰所成夾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80° ;在所述壓緊部分的靠近所述主體部分的一側凸設有縱截面為圓的第一凸起。
[0026]在所述泵管外殼3的側壁上凸設有第一出口 10 ;所述第一出口 10的兩個開口關于所述泵管外殼3的軸線對稱設置;所述第一出口 10的遠離所述泵管外殼3的側壁的一端處凹設有第五環槽,在所述泵管外殼3的內腔從所述第五環槽開始沿著所述泵管外殼3內腔螺旋的凹設有第三螺紋;所述第三螺紋一直延伸到所述泵管外殼3的內壁。
[0027]在所述泵管外殼3的下端設置有圓柱狀的第一外殼,在所述第一外殼的側壁的外部凸設有第二出口 19,在所述第二出口 19上螺旋的凹設有第四螺紋;在所述第一外殼的上端面上設置有筋板18,所述筋板18與所述泵管外殼3的側壁連接在一起;所述筋板18的數量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
[0028]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立式可空轉泵,包括電機(I),所述電機(I)包括電機主體(16)、設置于所述電機主體(16)的一端的端蓋(17)、設置于所述電機主體(16)的外殼上的接線盒(15)和設置于電機主體(16)的另一端的支撐板(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撐板(2)的下端的支撐件(13)、沿著所述電機主體(16)的軸向設置于所述支撐件(13)的下端的泵管外殼(3)、沿著所述電機主體(16)的軸向設穿于所述泵管外殼(3)的內腔的上部的連接管(14)、沿著所述電機主體(16)的軸向穿設于所述泵管外殼(3)的內腔內且處于所述連接管(14)的下部的內筒(6)、沿著所述泵管外殼(3)的軸向貫穿于所述連接管(14)和所述內筒(6)的內管(20)和設置于所述內管(20)的下端的密封件(21);所述支撐件(13)包括沿著其軸向設置于其內側的支撐件內圈(131)和與所述支撐件內圈(131)同軸的設置于所述支撐件(13)的外側的支撐件外圈(132),在所述支撐件內圈(131)、所述支撐件外圈(132)和所述支撐件(13)的底板之間形成第一環形凹槽;在所述連接管(14)的內腔的靠近所述內筒(6)的一端沿著所述連接管(14)的徑向于所述連接管(14)側壁內凹設有第一安裝軸孔(141),在所述內筒¢)的靠近所述連接管(14)的一端于其外壁上沿著其徑向凹設有第一環槽(5),在所述第一環槽(5)內卡設有第三密封圈(12);安裝后所述內筒(6)的設置有第三密封圈(12)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安裝軸孔(141)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可空轉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槽(5)的數量為2 ;所述第一環槽(5)的縱向截面為矩形;兩個所述第一環槽(5)沿著所述內筒(6)的軸向間距大于等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20厘米;所述第三密封圈(12)的數量與所述第一環槽(5)的數量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可空轉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20)的下部的直徑比其上部的直徑小;在所述內管(20)的靠近其下端的軸段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一槽口(201),所述第一槽口(201)的縱向截面為矩形;在所述內管(20)的靠近其下端的外壁上凹設有第一螺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可空轉泵,其特征在于:安裝后所述密封件(21)旋設于所述內管(20)的下端;在所述密封件(21)的上端凹設有以所述密封件(21)的軸線為軸線的第二環槽,在所述第二環槽內卡設有第二密封圈(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可空轉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件(21)的下端卡設有下支撐件(7);在所述下支撐件(7)的側壁的外部沿著所述下支撐件(7)的徑向從其側壁的表面向著其軸心方向凹設有第三環槽;所述第三環槽的數量為2 ;在所述下支撐件(7)的下部凸設設有第一安裝部(71),在所述第一安裝部(71)的內壁上螺旋的凹設有第二螺紋(8);安裝后所述密封件(21)沿著所述第一安裝部(71)的軸向延伸到所述第一安裝部(71)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可空轉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管(14)的外壁上凹設有第四環槽,在所述第四環槽內卡設有第一密封圈(4);所述第一密封圈(4)包括主體部分和壓緊部分,所述主體部分的縱向截面為梯形,且安裝后所述主體部分卡設在所述第四環槽內;所述壓緊部分向上翹起,所述壓緊部分與所述主體部分的腰所成夾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80° ;在所述壓緊部分的靠近所述主體部分的一側凸設有縱截面為圓的第一凸起。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可空轉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管外殼(3)的側壁上凸設有第一出口(10);所述第一出口(10)的兩個開口關于所述泵管外殼(3)的軸線對稱設置;所述第一出口(10)的遠離所述泵管外殼(3)的側壁的一端處凹設有第五環槽,在所述泵管外殼(3)的內腔從所述第五環槽開始沿著所述泵管外殼(3)內腔螺旋的凹設有第三螺紋;所述第三螺紋一直延伸到所述泵管外殼(3)的內壁。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可空轉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管外殼(3)的下端設置有圓柱狀的第一外殼,在所述第一外殼的側壁的外部凸設有第二出口(19),在所述第二出口(19)上螺旋的凹設有第四螺紋;在所述第一外殼的上端面上設置有筋板(18),所述筋板(18)與所述泵管外殼(3)的側壁連接在一起;所述筋板(18)的數量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
【文檔編號】F04D13/06GK204099225SQ201420568123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9日
【發明者】鄭田青 申請人:嘉善川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