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所述軸承部件包括:軸承體,所述軸承體內設有軸承;第一絲堵,所述第一絲堵與軸承體相配合形成一個內置的半環形冷卻腔體,所述半環形冷卻腔體兩端分別連接第一冷卻水進出水管和第二冷卻水進出水管;稀油腔體,所述稀油腔體設置在軸承體內。本實用新型采用空冷和水冷兩種冷卻方式進行冷卻,冷卻性能非常好,大大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部件,具體涉及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
【背景技術】
[0002]稀油潤滑軸承體的軸承在工作時,由于軸承體冷卻方式單一和油腔密封不可靠,軸承容易發熱,導致使用壽命非常短。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稀油潤滑軸承體存在的問題,從而提供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部件包括:
[0006]軸承體,所述軸承體內設有軸承;
[0007]第一絲堵,所述第一絲堵與軸承體相配合形成一個內置的半環形冷卻腔體,所述半環形冷卻腔體兩端分別連接第一冷卻水進出水管和第二冷卻水進出水管;
[0008]稀油腔體,所述稀油腔體設置在軸承體內。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稀油腔體包括軸承壓蓋、軸承端蓋、軸承擋套、甩油環軸套和甩油環,所述軸承壓蓋、軸承端蓋、軸承擋套、甩油環軸套和甩油環與軸承體通過自鎖螺母連接為一體,形成密封的稀油腔體。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軸承部件還包括一油杯,所述油杯與稀油腔體配合連接。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軸承端蓋與軸承壓蓋上分別設有O形密封圈。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軸承壓蓋上設有回油槽和氈圈油封。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軸承壓蓋上開設有回油孔。
[001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軸承體內設有預留測溫結構。
[001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稀油腔體頂部設有放氣塞,所述稀油腔體底部設有第二絲堵。
[001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軸承體外側分布有若干個散熱片。
[0017]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實用新型采用空冷和水冷兩種冷卻方式對軸承進行冷卻,冷卻性能非常好,大大提聞了軸承的使用壽命。
[0019]本實用新型密封性好,可杜絕油及冷卻水的泄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23]圖3為軸承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圖3的E-E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26]參見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包括一軸承體100和第一絲堵200,軸承體100內設有軸承110。
[0027]第一絲堵200與軸承體100相配合可形成一個內置的半環形冷卻腔體300。
[0028]冷卻腔體300,其是用于對軸承體100內的油腔進行冷卻,在冷卻腔體300兩端分別連接第一冷卻水進出水管310和第二冷卻水進出水管320,第一冷卻水進出水管310和第二冷卻水進出水管320都與冷卻腔體300連通,這樣可通過第一冷卻水進出水管310或第二冷卻水進出水管320通入冷卻水對軸承體100內的油腔進行冷卻。
[0029]第一冷卻水進出水管310和第二冷卻水進出水管320具體可使用卡套式管接頭與冷卻腔體300連接。
[0030]本實用新型采用第一絲堵200與軸承體100相配合形成半環形冷卻腔體300,由于絲堵密封性好,可避免傳統密封墊密封造成的泄露,大大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性。
[0031]在軸承體100外側分布有若干個散熱片120,其是用于對軸承體100進行散熱,為空冷散熱方式。
[0032]這樣,通過空冷和水冷兩種冷卻方式進行冷卻,使得軸承體100熱交換充分,對軸承110的發熱冷卻不留死點,大大提高了軸承110的使用壽命。
[003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還包括一稀油腔體400,稀油腔體400設置在軸承體100內。
[0034]稀油腔體400,其具體為軸承體100內的油腔,其包括軸承壓蓋410、軸承端蓋420、軸承擋套430、甩油環軸套440和甩油環450。
[0035]軸承壓蓋410通過螺栓411固定在軸承體100—側,軸承端蓋420通過螺栓固定在軸承體100另一側,軸承擋套430與軸承110配合連接,甩油環軸套440與軸承110連接,甩油環450與甩油環軸套440配合連接。
[0036]軸承壓蓋410、軸承端蓋420、軸承擋套430、甩油環軸套440和甩油環450與軸承體100通過自鎖螺母460連接固定為一體,從而形成密封的稀油腔體400。
[0037]軸承部件還包括一油杯470,油杯470固定在軸承體100外側,與稀油腔體400配合連接,其是用于為油腔體400內補油,保持油面高度恒定,提高使用效率。
[003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軸承110在使用時是不浸入油內,而是利用甩油環450甩動帶油潤滑,這樣就可避免軸承110浸入油內由于甩油環450攪動引起稀油溫度升高,從而最終導致軸承I1發熱現象的產生。
[0039]為了提高稀油腔體400的密封性,在軸承端蓋420與軸承壓蓋410上分別設有O形密封圈500。
[0040]并且在軸承壓蓋410上還設有回油槽和氈圈油封510,這樣可實現旋轉密封,杜絕漏油。
[0041]在軸承壓蓋410上還上開設有回油孔,回油孔與甩油環450相配合,甩油環450在工作時帶上的油液可通過軸承壓蓋410上的回油孔流入到稀油腔體400內,節約了資源。
[0042]為了提高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在稀油腔體400頂部設有放氣塞600,這樣在首次加油和需要徹底更換潤滑油時需要打開放氣塞600才可進行;
[0043]在稀油腔體400底部設有第二絲堵610,這樣在徹底更換潤滑油時需要打開第二絲堵610才可放油。
[0044]另外,在軸承體100內設有預留測溫結構700,這樣通過預留測溫結構700可對軸承110的溫度進行監控。
[0045]本實用新型采用空冷和水冷兩種冷卻方式同時對軸承110進行冷卻,并且配合以稀油帶甩油環450自潤滑,可保證在輸送高溫介質時,軸承110溫度滿足使用要求,可輸送160度以下的介質,可廣泛應用于鍋爐給水泵、低加疏水泵、熱水循環泵、各種油泵。
[0046]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部件包括: 軸承體,所述軸承體內設有軸承; 第一絲堵,所述第一絲堵與軸承體相配合形成一個內置的半環形冷卻腔體,所述半環形冷卻腔體兩端分別連接第一冷卻水進出水管和第二冷卻水進出水管; 稀油腔體,所述稀油腔體設置在軸承體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油腔體包括軸承壓蓋、軸承端蓋、軸承擋套、甩油環軸套和甩油環,所述軸承壓蓋、軸承端蓋、軸承擋套、甩油環軸套和甩油環與軸承體通過自鎖螺母連接為一體,形成密封的稀油腔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部件還包括一油杯,所述油杯與稀油腔體配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端蓋與軸承壓蓋上分別設有O形密封圈。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壓蓋上設有回油槽和氈圈油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壓蓋上開設有回油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體內設有預留測溫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油腔體頂部設有放氣塞,所述稀油腔體底部設有第二絲堵。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稀油潤滑軸承部件,其特征在于,軸承體外側分布有若干個散熱片。
【文檔編號】F04D29/58GK204003582SQ201420406320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2日
【發明者】楊峻, 陳麗 申請人:上海凱泉泵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