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滾子葉片泵用前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滾子葉片泵用前蓋。所述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包括非對稱設置的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所述第一排油區和所述第二排油區上分別設置有多個排油窗口,所述排油窗口上分別設置有一泄油孔;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上的多個螺栓孔;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上的多個定位銷孔;位于所述前蓋中部的一圓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之間的第一吸油區和第二吸油區。上述方案,通過非對稱設計前蓋,使得滾子葉片泵處于單作用模式工作時能夠承受高壓力,減小吸油阻力,使滾子葉片泵具有較低的壓力脈動和噪聲。
【專利說明】一種滾子葉片泵用前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壓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滾子葉片泵用前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無級變速器用油泵包括擺線泵、內嚙合齒輪泵、外嚙合齒輪泵、徑向柱塞泵、葉片泵和滾子葉片泵。其中滾子葉片泵由于結構緊湊、磨損較小、效率和可靠性高等特點,作為一種新型的油泵在當今的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1n)無級變速器技術中得到了應用。由于滾子葉片泵沒有自己的殼體,而是通過四顆長螺釘將泵體總成固定在變速器殼體孔中,殼體孔作為其殼體,因此需通過前蓋的吸油區吸油。同時為了提高油泵的效率,滾子葉片泵設計成可以實現單、雙作用模式切換,當切換到單作用工作模式時,只有一個排油口排出的高壓油流入液壓閥體總成,而另外一個排油口排出的油液流回油底殼,此時只有一個排油區承受高壓油壓力的作用。
[0003]而現有的前蓋為對稱設計,因此直接采用葉片泵中對稱設計的前蓋,將無法滿足安裝有滾子葉片泵的無級變速器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前蓋無法滿足安裝有滾子葉片泵的無級變速器要求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滾子葉片泵用前蓋。
[0005]為了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所述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其中,所述前蓋包括非對稱設置的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
[0007]所述第一排油區和所述第二排油區上分別設置有多個排油窗口,所述排油窗口上分別設置有一泄油孔;
[0008]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上的多個螺栓孔;
[0009]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上的多個定位銷孔;
[0010]位于所述前蓋中部的一圓孔;
[00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之間的第一吸油區和第二吸油區。
[0012]進一步地,所述排油窗口與所述第一吸油區和所述第二吸油區均由多段圓弧、直線和樣條曲線組成。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油區上設置有四個排油窗口、四個螺栓孔和一個第二定位銷孔,所述四個螺栓孔和所述第二定位銷孔在所述第一排油區上的四個排油窗口之間間隔分布。
[0014]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油區上設置有四個排油窗口、兩個螺栓孔和一個第一定位銷孔,所述兩個螺栓孔和所述第一定位銷孔在所述第二排油區上的四個排油窗口之間間隔分布。
[001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油區上的第二定位銷孔與所述第二排油區上的第一定位銷孔呈中心對稱分布。
[0016]進一步地,所述圓孔中壓裝一滑動軸承。
[0017]進一步地,所述前蓋的外圓面上設置有密封槽。
[0018]進一步地,所述前蓋的外端面上設置有加強筋。
[0019]進一步地,所述前蓋的外端面上設置有多個突起或凹槽。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上述方案中,通過采用非對稱式前蓋,且前蓋的外端面上設置八個加強筋,使得滾子葉片泵處于單作用模式工作時能夠承受高壓力;減小吸油阻力,使滾子葉片泵具有較低的壓力脈動和噪聲;通過泄油孔將多余的壓力油泄掉,保證滾子葉片泵工作時的正常壓力,并保證其端面配合的零部件之間具有合理的配合間隙;使得滾子葉片泵整體結構具有緊湊、磨損小、效率和可靠性高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內部結構主視圖;
[0023]圖2表示圖1沿A-A向的剖視圖;
[0024]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所述滾子葉片泵用前蓋的外端面示意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
[0026]1-第一排油區;2_第一排油窗口 ;3_第一泄油孔;4_第一螺栓孔;5_第二排油窗口 ;6_第二泄油孔;7_第二螺栓孔;8_圓孔;9_第一吸油區;10_第三排油窗口 ;11_第三泄油孔;12_第三螺栓孔;13_第四排油窗口 ;14_第二排油區;15_第四泄油孔;16_第一定位銷孔;17-第五排油窗口 ;18_第五泄油孔;19-第四螺栓孔;20-第六排油窗口 ;21_第六泄油孔;22_第二吸油區;23_第五螺栓孔;24_第七泄油孔;25_第七排油窗口 ;26_第六螺栓孔;27_第八泄油孔;28_第八排油窗口 ;29_第二定位銷孔;30_密封槽;31_第一長標識;32_第一加強筋;33_第二加強筋;34_第二長標識;35_第三加強筋;36_第一短標識;37_第四加強筋;38_第二短標識;39_第五加強筋;40_第三長標識;41_第六加強筋;42-第四長標識;43_第三短標識;44_第七加強筋;45_第八加強筋;46_第四短標識。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28]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前蓋無法滿足安裝有滾子葉片泵的無級變速器要求的問題,提供一種滾子葉片泵用前蓋。
[002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所述前蓋,包括:非對稱設置的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所述第一排油區和所述第二排油區上分別設置有多個排油窗口,所述排油窗口上分別設置有一泄油孔;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上的多個螺栓孔;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上的多個定位銷;位于所述前蓋中部的一圓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之間的第一吸油區和第二吸油區。
[0030]本實用新型上述方案,通過采用非對稱設計的前蓋,使得滾子葉片泵處于單作用模式工作時能夠承受高壓力,減小吸油阻力,使滾子葉片泵具有較低的壓力脈動和噪聲。
[0031]如圖1所示,所述前蓋包括:第一排油區I和第二排油區14,所述第一排油區I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排油窗口 2、第二排油窗口 5、第七排油窗口 25和第八排油窗口 28,其中所述第一排油窗口 2、第二排油窗口 5和第八排油窗口 28為由多段圓弧、直線和樣條曲線組成的類紡錘體形狀,所述第七排油窗口 25為由多段圓弧、直線和樣條曲線組成的不規則多邊形,在所述第一排油窗口 2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泄油孔3、第二排油窗口 5的一端設置有第二泄油孔6、第七排油窗口 25的一端設置有第七泄油孔24和第八排油窗口 28的一端設置有第八泄油孔27 ;所述第二排油區14上設置有第三排油窗口 10、第四排油窗口 13、第五排油窗口 17和第六排油窗口 20,其中所述第三排油窗口 10、第四排油窗口 13、第五排油窗口17和第六排油窗口 20為由多段圓弧、直線和樣條曲線組成的類紡錘體形狀,所述第三排油窗口 10的一端設置有第三泄油孔11、第四排油窗口 13的一端設置有第四泄油孔15、第五排油窗口 17的一端設置有第五泄油孔18以及第六排油窗口 20的一端設置有第六泄油孔21。
[0032]應當說明的是,所述第一泄油孔3、第二泄油孔6、第三泄油孔11、第四泄油孔15、第五泄油孔18、第六泄油孔21、第七泄油孔24以及第八泄油孔27用于將油泵泄漏的油液排到變速器殼體中,從而保證滾子葉片泵工作時的正常壓力,其中所述第一排油區I與所述第二排油區14為非對稱結構,且所述第一排油區I的面積大于所述第二排油區的14的面積,非對稱結構的排油區設計方式,使得滾子葉片泵處于單作用模式工作時能夠承受高壓力。
[0033]所述第一排油區I上設置有在第一排油窗口 2、第二排油窗口 5、第七排油窗口 25和第八排油窗口 28之間間隔分布的第一螺栓孔4、第二螺栓孔7、第五螺栓孔23以及第六螺栓孔26,所述第一排油區I上還設置有第二定位銷孔29,所述第二定位銷孔29位于所述第一排油窗口 2和所述第八排油窗口 28之間,應當說明的是,所述第二定位銷孔29安裝定位銷后仍可以當做螺栓孔使用,所述第一螺栓孔4、第二螺栓孔7、第五螺栓孔23、第六螺栓孔26以及第二定位銷孔29用于承受滾子葉片泵處于單作用模式工作時的油液壓力。
[0034]所述第二排油區14上設置有在第三排油窗口 10、第四排油窗口 13、第五排油窗口17和第六排油窗口 20之間間隔分布的第三螺栓孔12和第四螺栓孔19,所述第四排油窗口13和所述第五排油窗口 17之間設置有第一定位銷孔16,應當說明的是,所述第一定位銷孔16與所述第二定位銷孔29為中心對稱結構分布。
[0035]在所述第一排油區I和所述第二排油區14之間設置有第一吸油區9和第二吸油區22,由多段圓弧、直線和樣條曲線組成的第一吸油區9和第二吸油區22,可保證油液具有較小的吸油阻力,從而使得滾子葉片泵具有較低的壓力脈動和噪聲。
[0036]具體地,所述前蓋中部設置有一圓孔8,所述圓孔8中壓裝一滑動軸承,與滾子葉片泵的驅動軸相配合,通過軸承孔與驅動軸配合間隙中的油膜承受徑向載荷,并可減小其磨損。
[0037]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前蓋的外圓面上設置有密封槽30,所述密封槽30環繞在外圓面上,當滾子葉片泵安裝在變速器殼體孔中時,安裝在密封槽30中的O型圈起到密封作用。
[0038]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中,所述前蓋的外端面上設置有八個加強筋,分別為第一加強筋32、第二加強筋33、第三加強筋35、第四加強筋37、第五加強筋39、第六加強筋41、第七加強筋44以及第八加強筋45,所述八個加強筋圍繞在所述圓孔8的周圍,用于在滾子葉片泵處于單作用模式時承受高壓力。
[0039]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中,所述前蓋的外端面上還分別設置有四個長標識和四個短標識,所述長標識和短標識設置在所述八個加強筋的外側,所述四個長標識分別為第一長標識31、第二長標識34、第三長標識40和第四長標識42 ;所述四個短標識分別為第一短標識36、第二短標識38、第三短標識43和第四短標識46,應當說明的是所述長標識和短標識可以以凸起或凹陷的形式設置在所述外端面上,所述長標識和短標識用于指示裝配人員正確安裝長螺栓和短螺栓。
[0040]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通過采用非對稱結構設置的前蓋,且前蓋其外端面設置八個加強筋,使得滾子葉片泵處于單作用模式工作時能夠承受高壓力;減小吸油阻力,使滾子葉片泵具有較低的壓力脈動和噪聲;通過泄油孔將多余的壓力油泄掉,保證滾子葉片泵工作時的正常壓力,并保證其端面配合的零部件之間具有合理的配合間隙;使得滾子葉片泵整體結構具有緊湊、磨損小、效率和可靠性高等優點。
[0041]以上所述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包括非對稱設置的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 所述第一排油區和所述第二排油區上分別設置有多個排油窗口,所述排油窗口上分別設置有一泄油孔; 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上的多個螺栓孔; 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上的多個定位銷孔; 位于所述前蓋中部的一圓孔; 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排油區和第二排油區之間的第一吸油區和第二吸油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窗口與所述第一吸油區和所述第二吸油區均由多段圓弧、直線和樣條曲線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油區上設置有四個排油窗口、四個螺栓孔和一個第二定位銷孔,所述四個螺栓孔和所述第二定位銷孔在所述第一排油區上的四個排油窗口之間間隔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油區上設置有四個排油窗口、兩個螺栓孔和一個第一定位銷孔,所述兩個螺栓孔和所述第一定位銷孔在所述第二排油區上的四個排油窗口之間間隔分布。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油區上的第二定位銷孔與所述第二排油區上的第一定位銷孔呈中心對稱分布。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孔中壓裝一滑動軸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的外圓面上設置有密封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的外端面上設置有加強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子葉片泵用前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的外端面上設置有多個突起或凹槽。
【文檔編號】F04C15/00GK203856718SQ201420302245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6日
【發明者】張心俊, 王兆輝, 唐來明, 賀燕銘, 馬童立, 田安民, 李紅強, 周啟順 申請人:北京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