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包括通過高溫供油管、低溫回油管相連的空壓機和油水換熱回收裝置,其中,還包括通過高溫進水管和低溫出水管相連的板式換熱器和保溫熱水箱;所述板式換熱器一次側的低溫出水管上設置有第一循環水泵和電動三通調節閥,所述電動三通調節閥的一端和油水換熱回收裝置的低溫進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和第一循環水泵的出水端相連接,所述電動三通調節閥的旁通端通過旁通管和高溫進水管相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不僅能解決通過水路電動二通閥控制時水泵打悶泵的情況,而且能保證在空壓機低加載率時,換熱能夠正常運行,有效地解決余熱浪費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二次換熱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空壓機為工礦企業中最為常見的動力設備,可分為往復式、螺桿式和大型離心式,其中尤以噴油螺桿式居多。空氣壓縮的過程中,約85%的輸入電能轉化為熱能排放掉了。在噴油螺桿空壓機中,此部分廢熱主要靠油路冷卻系統散發。在空氣壓縮的過程中,油溫可達90°C左右。目前國內外都已意識到此部分能量的可回收性,較常規的做法是在油路上串聯一個油/水換熱器進行換熱,并在低溫回油管路上加裝一個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與加裝在高溫供油管路上的電動三通調節閥或加裝在油水板換水側冷水進水管路上的電動二通調節閥進行聯動,對最低回油溫度進行控制,控制回油溫度不至過低而產生乳化,對空壓機本體起到保護作用。
[0003]上述兩種做法都會產生一定的問題,利用高溫油管路電動三通調節閥與溫度傳感器聯動控制時,當空壓機以低加載率運行,供油溫度較低時,水路一旦全開,回油溫度會立即下降,油路電動三通調節閥旁通閥門開啟度很大,甚至全部打開,回油全部通過油路電動三通閥回到空壓機,而不經過油水換熱能量回收裝置去換熱,當空壓機供油溫度緩緩升高后,進入油水換熱能量回收裝置的開度才慢慢打開,造成部分高于空壓機最低回油溫度的潤滑油中所蘊含的熱量通過空壓機本身的冷卻系統帶走,浪費了能量。利用回油溫度傳感器與冷水進水電動二通閥聯動控制時,可能會導致空壓機低加載率時,水路電動二通調節閥全部關死,從而導致水側循環水泵出現打悶泵的情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既能保證換熱能夠順利進行,又能消除水側循環水泵長時間打悶泵的危害。
[0004]針對這一缺陷,提出利用一種帶有水路電動三通調節閥控制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對空壓機的余熱回收控制方式進行優化,。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不僅能解決通過水路電動二通閥控制時水泵打悶泵的情況,而且能保證在空壓機低加載率時,換熱能夠正常運行,有效地解決余熱浪費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包括空壓機和油水換熱回收裝置,所述油水換熱回收裝置通過高溫供油管、低溫回油管與空壓機連接,其中,還包括板式換熱器和保溫熱水箱,所述板式換熱器和保溫熱水箱之間設置有高溫出水管和低溫進水管,所述油水換熱回收裝置和板式換熱器之間設置有高溫進水管和低溫出水管;所述板式換熱器一次側的低溫出水管上設置有第一循環水泵和電動三通調節閥,所述電動三通調節閥的一端和油水換熱回收裝置的低溫進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和第一循環水泵的出水端相連接,所述電動三通調節閥的旁通端通過旁通管和高溫進水管相連接。
[0007]上述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其中,所述低溫回油管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0008]上述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其中,所述板式換熱器二次側的低溫進水管上設置有第二循環水泵。
[0009]上述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其中,所述高溫出水管的一端與板式換熱器二次側的高溫出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與保溫熱水箱的熱水進水端相連接;所述低溫進水管的一端與板式換熱器二次側的低溫進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與保溫熱水箱的低溫出水端相連接;所述高溫進水管的一端與油水換熱回收裝置的高溫出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與板式換熱器的高溫進水端相連接;所述低溫出水管的一端與油水換熱回收裝置的低溫進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與板式換熱器的低溫出水端相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通過在板式換熱器一次側低溫出水管上加裝電動三通調節閥,改善了原先由供油管路上電動三通調節閥或者水路上電動二通閥控制空壓機回油溫度的控制方式所帶來的缺點,不僅能解決通過水路電動二通閥控制時水泵打悶泵的情況,而且能保證在空壓機低加載率時,換熱能夠正常運行,有效地解決余熱浪費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
[0013]I空壓機2高溫供油管3低溫回油管
[0014]4溫度傳感器5油水換熱回收裝置6低溫出水管
[0015]7電動三通調節閥8第一循環水泵9旁通管
[0016]10高溫進水管11板式換熱器12低溫進水管
[0017]13第二循環水泵14高溫出水管15保溫熱水箱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0]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包括空壓機I和一個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油水換熱能量回收裝置5油側通過一個高溫供油管2和一個低溫回油管3與空壓機I連接,其中:還包括一個水水板式換熱器11和一個保溫熱水箱15,板式換熱器11和保溫熱水箱15之間設置有一個高溫出水管14和一個低溫進水管12,所述高溫出水管14的一端與板式換熱器11 二次側的高溫出水端相連接,所述低溫進水管12的一端與板式換熱器11 二次側的低溫進水端相連接,所述高溫出水管14的另外一端與保溫熱水箱的熱水進水端相連接,低溫出水管12的另外一端與保溫熱水箱15的低溫出水端相連接,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和板式換熱器11之間設置有一個高溫進水管10和一個低溫出水管6,所述高溫進水管10的一端與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水側的高溫出水端相連接,所述低溫出水管6的一端與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水側的低溫進水端相連接,所述高溫進水管10的另外一端與板式換熱器11的高溫進水端相連接,低溫出水管6的另外一端與板式換熱器的低溫出水端相連接;所述板式換熱器11 一次側的低溫出水管6上設置有第一循環水泵8和電動三通調節閥7,所述電動三通調節閥7的一端和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的低溫進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和第一循環水泵8的出水端相連接,所述電動三通調節閥7的旁通端通過旁通管9和高溫進水管10相連接。
[0021]進一步的,所述低溫回油管3上設置有一個溫度傳感器4。
[0022]進一步的,所述板式換熱器11 二次側低溫進水管12上設置有一個第二循環水泵13。
[0023]本實用新型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4]當空壓機I開始運行時,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水側的電動三通調節閥7通過對進入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和旁通管9的水量進行調節,防止在空壓機I低加載率時,進入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的水量太大導致油溫迅速降至58°C (空壓機保護溫度)以下,從而保證一次側水與高溫油換熱能夠正常進行,并且可以有效防止利用水路電動二通閥控制時一次側循環水泵8出現打悶泵的情況。保溫熱水箱15中的冷水通過水水板式換熱器11持續與板式換熱器11 一次側的熱水進行熱交換,從而將空壓機I高溫油中的余熱逐漸轉移到熱水中,實現企業的各種用熱需求。
[0025]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包括空壓機(I)和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所述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通過高溫供油管(2)、低溫回油管(3)與空壓機(I)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板式換熱器(11)和保溫熱水箱(15),所述板式換熱器(11)和保溫熱水箱(15)之間設置有高溫出水管(14)和低溫進水管(12),所述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和板式換熱器(11)之間設置有高溫進水管(10)和低溫出水管¢);所述板式換熱器(11) 一次側的低溫出水管(6)上設置有第一循環水泵(8)和電動三通調節閥(7),所述電動三通調節閥(7)的一端和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的低溫進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和第一循環水泵(8)的出水端相連接,所述電動三通調節閥(7)的旁通端通過旁通管(9)和高溫進水管(10)相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溫回油管(3)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4)。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換熱器(I)二次側的低溫進水管(12)上設置有第二循環水泵(13)。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空壓機余熱回收二次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出水管(14)的一端與板式換熱器(11) 二次側的高溫出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與保溫熱水箱的熱水進水端相連接;所述低溫進水管(12)的一端與板式換熱器(11) 二次側的低溫進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與保溫熱水箱(15)的低溫出水端相連接;所述高溫進水管(10)的一端與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的高溫出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與板式換熱器(11)的高溫進水端相連接;所述低溫出水管(6)的一端與油水換熱回收裝置(5)的低溫進水端相連接,另外一端與板式換熱器(11)的低溫出水端相連接。
【文檔編號】F04C29/04GK203926025SQ201420243891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3日
【發明者】季曙明, 徐新恒, 王定平 申請人:上海安悅節能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