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密封效果好的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包括:泵體,設置在泵體上的進油口和出油口,在所述泵體的內部轉動設置有內齒圈,所述的低壓腔通過內齒圈上進油孔與所述出油口相連通,在所述的內齒圈與左內蓋板之間設置有左配流盤,在所述內齒圈與右內蓋板之間設置有右配流盤,在所述右配流盤上設置有圓形密封補償進油口和頭部帶尖密封補償出油口,在所述右配流盤右端的右內蓋板上設置有與圓形密封補償進油口和頭部帶尖密封補償出油口相通的回油腔,在所述右配流盤與右內蓋板之間回油腔邊緣上設置密封圈。
【專利說明】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栗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齒輪泵,尤其涉及一種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齒輪泵用于輸送粘性較大的液體,如潤滑油和燃燒油,不宜輸送粘性較低的液體(例如水和汽油等),不宜輸送含有顆粒雜質的液體(影響泵的使用壽命),可作為潤滑系統油泵和液壓系統油泵,廣泛用于發動機、汽輪機、離心壓縮機、機床以及其他設備,齒輪泵的加工工藝要求叫高,不易獲得精確的匹配。齒輪泵可分為外齒輪泵和內齒輪泵,在排出壓力和流量相同的情況下,內齒輪泵的外形尺寸較外齒輪泵小。內齒輪泵的兩個齒輪形狀不同,齒數也不一樣,其中一個為環狀齒輪,能在泵體內浮動,中間一個是主動齒輪,與泵體成偏心位置,主動齒輪帶動環狀齒輪一起轉動,利用兩齒間空間的變化來輸送液體。還有一種內齒輪泵在兩齒輪間裝有一塊固定的弧形隔板,把吸排空間明顯隔開了。現有的內嚙合齒輪泵,普遍存在主動齒輪的外表面與環狀齒輪內表面之間的磨損問題,同時泵體內部的壓力也不穩定。雖然有的設計方案為了解決上述磨損問題,但結構復雜,工藝性差,制造成本加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密封效果好的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包括:泵體,設置在泵體上的進油口和出油口,設置在泵體左側的左內蓋板和左外蓋板,設置在泵體右側的右內蓋板和右外蓋板,所述的泵體、左內蓋板、左外蓋板、右內蓋板和右外蓋板通過固定螺栓和螺母固定連接,在所述泵體的內部轉動設置有內齒圈,在所述內齒圈的內部設置有轉軸,在轉軸上設置有內齒輪,所述的內齒輪與內齒圈的一側內壁嚙合中心互相互偏離,在所述轉軸與所述左內蓋板和右內蓋板之間設置有滑動軸承,在所述轉軸與所述左外蓋板之間設置有骨架密封,在所述泵體與左內蓋板和右側的右內蓋板之間分別設置有密封圈,在所述的內齒圈內壁上均勻設置有若干與內齒輪相互配合的齒槽,在所述的內齒圈的齒圈周圍均勻設置有若干齒槽相互連通的進油孔,在所述內齒圈內壁與內齒輪之間設置外弧形限位板、內弧形限位板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兩端分別通過安裝孔固定在左內蓋板和右內蓋板上,在所述內弧形限位板的外側設置有兩個安裝槽,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與內弧形限位板之間的安裝槽內設置有密封條和彈簧片,在彈簧片力的作用下內弧形限位板的內表面與內齒輪緊密貼合,外弧形限位板的外表面與內齒圈緊密貼合,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內弧形限位板將內齒圈內壁與內齒輪之間分為高壓腔和低壓腔,所述的高壓腔通過內齒圈上進油孔與所述進油口相連通,所述的低壓腔通過內齒圈上進油孔與所述出油口相連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內齒圈與左內蓋板之間設置有左配流盤,在所述內齒圈與右內蓋板之間設置有右配流盤,所述的右配流盤與左配流盤的結構相同,在所述右配流盤上設置有圓形密封補償進油口和頭部帶尖密封補償出油口,在所述右配流盤上設置有與轉軸相配合的軸孔和與定位板右端相互配合的安裝槽,在所述右配流盤右端的右內蓋板上設置有與圓形密封補償進油口和頭部帶尖密封補償出油口相通的回油腔,在所述右配流盤與右內蓋板之間回油腔邊緣上設置密封圈。
[0005]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在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上下兩端中部設置有分別設置有與其中一個安裝槽相互配合的引流槽,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的內部設置有兩排與安裝槽相互配合的引流孔。
[0006]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在所述出油口處泵體的內壁上設置有調壓槽,所述調壓槽的一端與內齒圈中心之間夾角a的范圍是8?15度,所述調壓槽的另一端與內齒圈中心之間夾角b的范圍是75?87度。
[000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上述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制造成本低,密封效果好,耐磨性能優越,壓力高而且穩定、噪音小,使用壽命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圖1中右內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4為圖1中右配流盤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5為圖2中外弧形限位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1、泵體,2、進油口,3、出油口,4、左內蓋板,5、左外蓋板,6、右內蓋板,7、右外蓋板,8、固定螺栓,9、螺母,10、內齒圈,11、轉軸,12、內齒輪,13、滑動軸承,14、骨架密封,
15、密封圈,16、齒槽,17、進油孔,18、外弧形限位板,19、內弧形限位板,20、定位板,21、安裝孔,22、安裝槽,23、密封條,24、彈簧片,25、高壓腔,26、低壓腔,27、左配流盤,28、右配流盤,29、圓形密封補償進油口,30、頭部帶尖密封補償出油口,31、軸孔,32、安裝槽,33、回油腔,34、密封圈,35、引流槽,36、引流孔,37、調壓槽,38、軸孔,39、螺栓孔,40、螺栓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一下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
[0015]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包括:泵體1,設置在泵體I上的進油口 2和出油口 3,設置在泵體I左側的左內蓋板4和左外蓋板5,設置在泵體I右側的右內蓋板6和右外蓋板7,所述的泵體1、左內蓋板4、左外蓋板5、右內蓋板6和右外蓋板7通過固定螺栓8和螺母9固定連接,如圖2所示,螺栓8穿過泵體I上的螺栓孔40,在所述泵體I的內部轉動設置有內齒圈10,在所述內齒圈10的內部設置有轉軸11,在轉軸11上設置有內齒輪12,所述的內齒輪12與內齒圈10的一側內壁嚙合中心互相互偏離,在所述轉軸11與所述左內蓋板4和右內蓋板6之間設置有滑動軸承13,在所述轉軸11與所述左外蓋板5之間設置有骨架密封14,在所述泵體I與左內蓋板4和右側的右內蓋板6之間分別設置有密封圈15,在所述的內齒圈10內壁上均勻設置有若干與內齒輪12相互配合的齒槽16,在所述的內齒圈10的齒圈周圍均勻設置有若干齒槽16相互連通的進油孔17,在所述內齒圈10內壁與內齒輪12之間設置外弧形限位板18、內弧形限位板19和定位板20,所述定位板20的兩端分別通過安裝孔21固定在左內蓋板4和右內蓋板6上,在所述內弧形限位板19的外側設置有兩個安裝槽22,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18與內弧形限位板19之間的安裝槽22內設置有密封條23和彈簧片24,在彈簧片24力的作用下內弧形限位板19的內表面與內齒輪12緊密貼合,外弧形限位板18的外表面與內齒圈10緊密貼合,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18、內弧形限位板19將內齒圈10內壁與內齒輪12之間分為高壓腔25和低壓腔26,所述的高壓腔25通過內齒圈10上進油孔17與所述進油口 2相連通,所述的低壓腔26通過內齒圈10上進油孔17與所述出油口 3相連通,在所述的內齒圈10與左內蓋板4之間設置有左配流盤27,在所述內齒圈10與右內蓋板6之間設置有右配流盤28,所述的右配流盤28與左配流盤27的結構相同,在所述右配流盤28上設置有圓形密封補償進油口 29和頭部帶尖密封補償出油口 30,在所述右配流盤28上設置有與轉軸11相配合的軸孔31和與定位板20右端相互配合的安裝槽32,在所述右配流盤28右端的右內蓋板6上設置有與圓形密封補償進油口 29和頭部帶尖密封補償出油口 30相通的回油腔33,在所述右配流盤28與右內蓋板6之間回油腔33邊緣上設置密封圈34,在右內蓋板6上也設置有與轉軸11相互配合的軸孔38和與螺栓8相互配合螺栓孔39。
[0016]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18上下兩端中部設置有分別設置有與其中一個安裝槽22相互配合的引流槽35,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18的內部設置有兩排與安裝槽22相互配合的引流孔36。
[0017]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出油口 3處泵體I的內壁上設置有調壓槽37,所述調壓槽37的一端與內齒圈10中心之間夾角a的范圍是8?15度,所述調壓槽37的另一端與內齒圈10中心之間夾角b的范圍是75?87度。調壓槽36位置和角度設定可以使泵內壓力穩定,延長其使用壽命長。
[0018]上述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使用時,動力裝置帶動轉軸11旋轉,轉軸11帶動內齒輪12,內齒輪12與內齒圈10相互嚙合從而帶動內齒圈10轉動,在彈簧片24彈力的作用下內弧形限位板19的內表面與內齒輪12緊密貼合,油從進油口 2進入,先后通過進油口 2、內齒圈10上進油孔17、低壓腔26、高壓腔25、內齒圈10上進油孔17,從出油口 3輸出。
[0019]當高壓油通過內齒圈10兩側面的左配流盤27和右配流盤28上的圓形密封補償進油口 29進入回油腔33之后通過頭部帶尖密封補償出油口 30流出回油腔33,在高壓油的作用下,左配流盤28和右配流盤28始終緊貼于內齒圈10兩側面,保持密封,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
[0020]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18上下兩端中部設置有分別設置有與其中一個安裝槽22相互配合的引流槽35,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18的內部設置有兩排與安裝槽22相互配合的引流孔36。
[0021]工作過程中高壓油可以通過引流槽35和引流孔36進入安裝槽22,當壓力油作用于外弧形限位板18和內弧形限位板19之間的表面時,使得內弧形限位板19的內表面始終緊貼于內齒輪12,外弧形限位板18的外表面始終緊貼于內齒圈10。
【權利要求】
1.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包括:泵體(1),設置在泵體(I)上的進油口(2)和出油口(3),設置在泵體(I)左側的左內蓋板(4)和左外蓋板(5),設置在泵體(I)右側的右內蓋板(6)和右外蓋板(7),所述的泵體(I)、左內蓋板(4)、左外蓋板(5)、右內蓋板(6)和右外蓋板(7)通過固定螺栓(8)和螺母(9)固定連接,在所述泵體(I)的內部轉動設置有內齒圈(10),在所述內齒圈(10)的內部設置有轉軸(11),在轉軸(11)上設置有內齒輪(12),所述的內齒輪(12)與內齒圈(10)的一側內壁嚙合中心互相互偏離,在所述轉軸(11)與所述左內蓋板(4)和右內蓋板(6)之間設置有滑動軸承(13),在所述轉軸(11)與所述左外蓋板(5)之間設置有骨架密封(14),在所述泵體(I)與左內蓋板(4)和右側的右內蓋板(6)之間分別設置有密封圈(15),在所述的內齒圈(10)內壁上均勻設置有若干與內齒輪(12)相互配合的齒槽(16),在所述的內齒圈(10)的齒圈周圍均勻設置有若干齒槽(16)相互連通的進油孔(17),在所述內齒圈(10)內壁與內齒輪(12)之間設置外弧形限位板(18)、內弧形限位板(19)和定位板(20),所述定位板(20)的兩端分別通過安裝孔(21)固定在左內蓋板⑷和右內蓋板(6)上,在所述內弧形限位板(19)的外側設置有兩個安裝槽(22),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18)與內弧形限位板(19)之間的安裝槽(22)內設置有密封條(23)和彈簧片(24),在彈簧片(24)力的作用下內弧形限位板(19)的內表面與內齒輪(12)緊密貼合,外弧形限位板(18)的外表面與內齒圈(10)緊密貼合,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18)、內弧形限位板(19)將內齒圈(10)內壁與內齒輪(12)之間分為高壓腔(25)和低壓腔(26),所述的高壓腔(25)通過內齒圈(10)上進油孔(17)與所述進油口(2)相連通,所述的低壓腔(26)通過內齒圈(10)上進油孔(17)與所述出油口(3)相連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內齒圈(10)與左內蓋板⑷之間設置有左配流盤(27),在所述內齒圈(10)與右內蓋板(6)之間設置有右配流盤(28),所述的右配流盤(28)與左配流盤(27)的結構相同,在所述右配流盤(28)上設置有圓形密封補償進油口(29)和頭部帶尖密封補償出油口(30),在所述右配流盤(28)上設置有與轉軸(11)相配合的軸孔(31)和與定位板(20)右端相互配合的安裝槽(32),在所述右配流盤(28)右端的右內蓋板(6)上設置有與圓形密封補償進油口(29)和頭部帶尖密封補償出油口(30)相通的回油腔(33),在所述右配流盤(28)與右內蓋板(6)之間回油腔(33)邊緣上設置密封圈(34)。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弧形限位板(18)上下兩端中部設置有分別設置有與其中一個安裝槽(22)相互配合的引流槽(35),在所述外弧形限位板(18)的內部設置有兩排與安裝槽(22)相互配合的引流孔(36)。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排量內嚙合齒輪泵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油口(3)處泵體(I)的內壁上設置有調壓槽(37),所述調壓槽(37)的一端與內齒圈(10)中心之間夾角a的范圍是8?15度,所述調壓槽(36)的另一端與內齒圈(10)中心之間夾角b的范圍是75?87度。
【文檔編號】F04C15/00GK203702548SQ201420077441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4日
【發明者】李光明, 周業剛, 危志飛, 鄭建安, 孫步群, 范能勝 申請人:江蘇馳翔精密齒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