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系統、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風機系統、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該風機系統包括殼體、第一產風裝置以及第二產風裝置,第一產風裝置設置在殼體的頂部,第二產風裝置設置在殼體的底部,且第一產風裝置與第二產風裝置相對設置,第一產風裝置與第二產風裝置均包括至少兩個軸流風葉,第一產風裝置的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殼體的頂部,第二產風裝置的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殼體的底部。本發明的風機系統、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在殼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安裝有第一產風裝置和第二產風裝置,減小本發明的風機系統的外觀尺寸,進而減小空調系統的尺寸。
【專利說明】風機系統、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空調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含有軸流風葉的風機系統,含有上述風機系統的空調系統,以及上述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地,貫流風機因其具有簡單的結構、平直均勻的出風以及較高的動壓特性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家電、激光儀等低壓通風換氣的場合,特別是分體式空調系統的室內機中。但為了保證貫流風機的性能參數如風量等,可以認為風機系統中的貫流風葉直徑尺寸是影響分體式空調系統外形尺寸的關鍵參數之一,因此貫流風葉的直徑尺寸一般設計較大。這樣會導致分體式空調系統的風機系統結構尺寸偏大,導致分體式空調系統的厚度較大,且出風方式單一。
【發明內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的貫流風葉安裝在分體式空調系統中,存在分體式空調系統結構尺寸偏大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減小分體式空調系統的結構尺寸的風機系統,含有上述風機系統的空調系統,以及上述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上述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0004]一種風機系統,包括殼體、第一產風裝置以及第二產風裝置,所述第一產風裝置設置在所述殼體的頂部,所述第二產風裝置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產風裝置與所述第二產風裝置相對設置;
[0005]所述第一產風裝置與所述第二產風裝置均包括至少兩個軸流風葉,所述第一產風裝置的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所述殼體的頂部,所述第二產風裝置的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底部。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軸流風葉的直徑相同。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機系統還包括換熱器,所述換熱器的截面形狀為V形或Λ形。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產風裝置與所述換熱器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產風裝置與所述換熱器的中心之間的距離。
[0009]還涉及一種空調系統,包括如上述任一技術特征所述的風機系統。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所述軸流風葉運行;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不運行或者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
[0011]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的所有運行的所述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的所有運行的所述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
[0012]且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與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反。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制熱模式下,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所述軸流風葉運行;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不運行或者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
[0014]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的所有運行的所述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的所有運行的所述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
[0015]且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與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反。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上對應所述第一產風裝置處設置有第一進出風口,所述殼體上對應所述第二產風裝置處設置有第二進出風口。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進出風口為出風口,所述第二進出風口為進風口;
[0018]制熱模式下,所述第一進出風口為進風口,所述第二進出風口為出風口。
[0019]還涉及一種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制冷模式下,第一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第二產風裝置不運行或者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空氣從所述第二產風裝置向所述第一產風裝置流動。
[0020]還涉及一種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制熱模式下,第一產風裝置不運行或者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第二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空氣從所述第一產風裝置向所述第二產風裝置流動。
[002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發明的風機系統、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在殼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安裝有第一產風裝置和第二產風裝置,通過第一產風裝置和第二產風裝置保證風機系統的風量,進而可以減小第一產風裝置和第二產風裝中軸流風葉的直徑尺寸,減小本發明的風機系統的外觀尺寸,進而減小空調系統的尺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風機系統的立體圖;
[0024]其中:
[0025]100-風機系統;
[0026]110-殼體;120-第一產風裝置;130-第二產風裝置;140-換熱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風機系統、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8]參見圖1,本發明的風機系統100,包括殼體110、第一產風裝置120以及第二產風裝置130,第一產風裝置120設置在殼體110的頂部,第二產風裝置130設置在殼體110的底部,且第一產風裝置120與第二產風裝置130相對設置,第一產風裝置120與第二產風裝置130均包括至少兩個軸流風葉,第一產風裝置的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殼體110的頂部,第二產風裝置130的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殼體110的底部。
[0029]目前的分體式空調系統采用貫流風葉進行通風換氣,但是為了保證分體式空調系統具有較大的通風換氣的風量,貫流風葉的直徑尺寸通常較大,這就導致了風機結構的結構尺寸偏大,進而導致分體式空調系統的厚度較厚。因此,本發明的風機系統100通過第一產風裝置120和第二產風裝置130代替直徑較大的貫流風葉,同時第一產風裝置120和第二產風裝置130均包括至少兩個軸流風葉,通過第一產風裝置120和第二產風裝置130進行通風換氣。為了保證風機系統100的產風量,本發明的風機系統100通過第一產風裝置120和第二產風裝置130 (至少四個軸流風葉)產風,在保證風機系統100產風量的同時,可以適當的減小軸流風葉的直徑尺寸,進而減小風機系統100的結構尺寸,最后能夠減小空調系統的厚度。軸流風葉的直徑尺寸減小,單個軸流風葉的產風量也相應的減少,可以通過增加軸流風葉的個數增加風機系統100的產風量,能夠有效的控制風機結構的外觀尺寸,進而保證空調系統的外觀尺寸,使空調系統的厚度大大變薄。第一產風裝置120和第二產風裝置130中,軸流風葉的數量可以根據風機系統100的通風換氣性能以及結構尺寸的需求來設計,軸流風葉的數量可以為兩個、三個等等。
[003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產風裝置120和第二產風裝置130均包括三個軸流風葉,共六個軸流風葉,其中三個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殼體110的底部,另外三個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殼體110的頂部,并且軸流風葉并排設置的方向為沿殼體110的長度方向。本發明的風機系統100通過將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殼體110內以達到減小風機系統100結構尺寸的目的。同時,通過將兩組軸流風葉相對設置在殼體110的頂部與頂部,在保證風機系統100流量的同時,增加風機系統100的出風形式。進一步地,殼體110的頂部的每個軸流風葉的軸線與殼體110的底部的每個軸流風葉的軸線一一對應,即每兩個相對設置的軸流風葉的中心連線為豎直線,這樣可以保證軸流風葉占用較小的空間,減少風機系統的結構尺寸,進而較小空調系統的結構尺寸。
[0031]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軸流風葉的直徑相同,當軸流風葉的直徑相同時,每個軸流風葉的產風量相一致,此時可以通過某一個或者某一個以上的軸流風葉運行,以產生不同的風速,進而產生不同的風量。當然,軸流風葉的直徑也可以不同。當軸流風葉的直徑不同時,每個軸流風葉所產的風量各不相同。此時可以通過控制裝置控制某一個軸流風葉運行,也可以通過控制裝置控制某兩個或者某兩個以上的軸流風葉運行,以產生不同的風速,進而產生不同的風量。本實施例中,軸流風葉的直徑相同,為了解決本發明的風機系統100出風單一的問題,可以通過某一個、某兩個或者某兩個以上的軸流風葉運行,以產生不同的風速,進而產生不同的風量,以保證風機系統100出風形式的多樣性。
[0032]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風機系統100還包括換熱器140,換熱器140的截面形狀為V形。當然,換熱器140的截面形狀還可以是倒V形,S卩Λ形。V形或倒V形的換熱器140能保證在風機系統100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換熱器140的換熱面積及換熱效率。在本實施例中,換熱器140的截面形狀為倒V形。換熱器140的作用是利用液態的低溫制冷劑在低壓下易蒸發轉變為蒸氣,并吸收被冷卻介質的熱量,達到制冷目的。進一步地,第一產風裝置120與換熱器140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二產風裝置130與換熱器140的中心之間的距離。本發明的風機系統100在制冷模式下,第一產風裝置120運行,第二產風裝置130不運行,即殼體110的頂部的軸流風葉轉動,殼體110的底部的軸流風葉不轉動,同時,第一進出風口為出風口,第二進出風口為進風口,換熱器140的目的是用來制冷的,換熱器140靠近第一產風裝置120制冷效果比較好。因此,本發明要求第一產風裝置120與換熱器140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二產風裝置130與換熱器140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即換熱器140靠近第一產風裝置120,遠離第二產風裝置130。
[0033]參見圖1,本發明的空調系統包括控制裝置和風機系統100,通過風機系統100實現通風換氣的功能。控制裝置分別與第一產風裝置120和第二產風裝置130電連接,在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下,控制裝置分別控制第一產風裝置120和/或第二產風裝置130運行。
[0034]制冷模式下,控制裝置控制第一產風裝置120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控制裝置控制第二產風裝置130不運行或第二產風裝置中130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第一產風裝置120中的所有運行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第二產風裝置130中的所有運行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且第二產風裝置130中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與第一產風裝置120中的軸流風葉轉動方向相反,使空氣從第二產風裝置130流向第一產風裝置120。進一步地,第一產風裝置120中的軸流風葉轉動的數量大于等于第二產風裝置130的軸流風葉轉動的數量。
[0035]制熱模式下,控制裝置控制第一產風裝置120不運行或第一產風裝置120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控制裝置控制第二產風裝置130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第一產風裝置120中的所有運行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第二產風裝置130中的所有運行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且第一產風裝置110中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與第二產風裝置130中的軸流風葉轉動方向相反,使空氣從第一產風裝置120流向第二產風裝置130。進一步地,第一產風裝置120中的軸流風葉轉動的數量小于等于第二產風裝置130的軸流風葉轉動的數量。
[0036]第一產風裝置120與第二產風裝置130的運行是通過控制裝置來實現的。制冷模式下,第一產風裝置120中的至少一個軸流風葉旋轉運行,第二產風裝置130中的軸流風葉停止運行或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空氣沿第二產風裝置130向第一產風裝置120的方向流動;當風機系統100為制熱模式時,第一產風裝置120中的軸流風葉停止運行或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第二產風裝置130中的至少一個的軸流風葉旋轉運行,空氣沿第一產風裝置120向第二產風裝置130的方向流動。
[0037]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殼體110上設置有第一進出風口與第二進出風口,殼體110上對應第一產風裝置120處設置有第一進出風口,殼體110上對應第二產風裝置130處設置有第二進出風口。風機系統100通過設置在殼體110底部的第一產風裝置120和第二產風裝置130產風,并分別由第一進出風口或第二進出風口排出殼體110,能夠實現風機系統100上出風或下出風,提高空調系統的舒適性。進一步地,第一進出風口位于殼體110的頂部,第一進出風口與第一產風裝置120相對應,第二進出風口位于殼體110的底部,第二進出風口與第二產風裝置130相對應。第一產風裝置120所產的風可以通過第一進出風口排出殼體110,此時第一進出風口為出風口。當然,外界的空氣也可以通過第一進出風口進入殼體110內,此時第一進出風口為進風口。第二產風裝置130所產的風可以通過第二進出風口排出殼體110,此時第二進出風口為出風口。當然,外界的空氣也可以通過第二進出風口進入殼體110內,此時第二進出風口為進風口。
[0038]進一步地,制冷模式下,第一進出風口為出風口,第二進出風口為進風口 ;制熱模式下,第一進出風口為進風口,第二進出風口為出風口。制冷模式下,殼體110頂部的第一產風裝置120中的至少兩個并排設置的軸流風葉旋轉運行,殼體110底部的第二產風裝置130中的至少兩個并排設置的軸流風葉停止運行,第一產風裝置120所產的風通過第一進出風口排出殼體110,外界的空氣通過第二進出風口進入殼體110 ;制熱模式下,殼體110頂部的第一產風裝置120中的至少兩個并排設置的軸流風葉停止運行,殼體110底部的第二產風裝置130中的至少兩個并排設置的軸流風葉旋轉運行,第二產風裝置130所產的風通過第二進出風口排出殼體110,外界的空氣通過第一進出風口進入殼體110。
[0039]本發明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在制冷模式下,控制裝置控制第一產風裝置120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
[0040]控制裝置控制第二產風裝置130不運行或第二產風裝置130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且第二產風裝置130至少一個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與第一產風裝置120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轉動方向相反,空氣沿第二產風裝置130向第一產風裝置120的方向流動。
[0041]本發明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在制熱模式下,控制裝置控制第一產風裝置120不運行或中第一產風裝置120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且第一產風裝置120至少一個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與第二產風裝置130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轉動方向相反;
[0042]控制裝置控制第二產風裝置120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空氣沿第一產風裝置120向第二產風裝置130的方向流動。
[0043]本發明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控制裝置控制風機系統100的第一產風裝置120和/或第二產風裝置130運行,在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下,第一產風裝置120的軸流風葉和第二產風裝置130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反。
[0044]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風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第一產風裝置以及第二產風裝置,所述第一產風裝置設置在所述殼體的頂部,所述第二產風裝置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產風裝置與所述第二產風裝置相對設置; 所述第一產風裝置與所述第二產風裝置均包括至少兩個軸流風葉,所述第一產風裝置的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所述殼體的頂部,所述第二產風裝置的軸流風葉并排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流風葉的直徑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系統還包括換熱器,所述換熱器的截面形狀為V形或Λ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產風裝置與所述換熱器的中心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產風裝置與所述換熱器的中心之間的距離。
5.一種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風機系統。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所述軸流風葉運行;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不運行或者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 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的所有運行的所述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的所有運行的所述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 且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與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反。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制熱模式下,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所述軸流風葉運行;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不運行或者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 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的所有運行的所述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的所有運行的所述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同; 且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與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的軸流風葉的轉動方向相反。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對應所述第一產風裝置處設置有第一進出風口,所述殼體上對應所述第二產風裝置處設置有第二進出風口。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進出風口為出風口,所述第二進出風口為進風口 ; 制熱模式下,所述第一進出風口為進風口,所述第二進出風口為出風口。
10.一種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冷模式下,第一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第二產風裝置不運行或者所述第二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空氣從所述第二產風裝置向所述第一產風裝置流動。
11.一種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制熱模式下,第一產風裝置不運行或者所述第一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第二產風裝置中至少一個軸流風葉運行;空氣從所述第一產風裝置向所述第二產風裝置流動。
【文檔編號】F04D25/16GK104131988SQ201410339310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6日
【發明者】張偉捷, 張輝, 熊軍, 姚鋒, 劉池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