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扇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落地扇,包括機頭組件、機身管組件、底盤組件與底盤連接件;所述機頭組件包括機頭及機頭罩,所述機頭罩固定于所述機頭的中心,所述機頭罩的中心有第一螺接部;所述底盤組件包括底盤本體,所述底盤本體設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底盤本體的下表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機身管組件;所述底盤連接件上設置有第二螺接部,所述底盤連接件的第二螺接部通過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通孔與所述機頭罩的第一螺接部相配合,達到方便收納的目的。
【專利說明】落地扇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用電器,特別是涉及一種拆分后能收納為一體的落地扇。【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市場上的落地扇基本由機頭、機身、上下管組件和底盤這四大部件組成,各部件之間由螺紋緊固件連接。當酷暑消逝,用戶對落地扇進行收納時,將各部分拆散,有時需用工具如螺絲刀等。而且拆分后各部分體積大,且各部件及部分組合零件分散放置,這對廣大用戶落收納帶來很大不便,極易造成零件丟失,導致后續落地扇可能無法順利組裝使用。
[0003]鑒于上述缺陷,本發明人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終于獲得了本發明創造。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方便收納的落地扇。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落地扇,包括機頭組件、機身管組件、底盤組件與底盤連接件;
[0006]所述機頭組件包括機頭及機頭罩,所述機頭罩固定于所述機頭的中心,所述機頭罩的中心有第一螺接部;
[0007]所述底盤組件包括底盤本體,所述底盤本體設置有中心通孔;
[0008]所述底盤本體的下表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機身管組件;
[0009]所述底盤連接件上設置有第二螺接部,所述底盤連接件的第二螺接部通過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通孔與所述機頭罩的第一螺接部相配合。
[0010]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機身管組件包括第一機身管與第二機身管;所述底盤本體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
[0011]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狀分別與所述第一機身管、所述第二機身管的形狀相適應,所述第一機身管、所述第二機身管分別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內。
[0012]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側面上分別設置有彈性扣;
[0013]所述彈性扣將所述第一機身管與所述第二機身管分別卡緊在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二凹槽內。
[0014]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機身管上設置有第三螺接部;
[0015]展開時,所述第一機身管垂直放置在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設置有第三螺接部的一端接觸所述底盤本體的上表面;所述底盤連接件的第二螺接部通過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通孔與所述第一機身管上的第三螺接部相配合,將所述第一機身管的一端固定。
[0016]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底盤連接件為L形,所述L形的一端具有外螺紋。
[0017]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底盤組件還包括裝飾件;
[0018]所述裝飾件的外廓與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通孔相適應,并具有圓孔;
[0019]展開時,所述裝飾件嵌入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通孔,所述機身管組件通過所述裝飾件的圓孔。
[0020]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底盤本體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三凹槽;
[0021]所述第三凹槽的形狀與所述裝飾件的形狀相適應,所述裝飾件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內;
[0022]所述第三凹槽的側面上設置有彈性扣,所述彈性扣將所述裝飾件卡緊在所述第三凹槽內。
[0023]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展開時,所述第二機身管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機身管的非固定端使用鎖扣固定;
[0024]所述第二機身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機頭的中心連接。
[0025]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彈性扣上設置倒角。
[0026]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彈性扣分別與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
三凹槽一體成型。
[0027]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落地扇拆分之后,將各零部件安置集成到底盤組件上,形成的組合體的形狀和尺寸規則,減小了占用體積,方便使用者收納;彈性扣的合理設計,在放置零件時起導向作用,直接將放置其內的零件滑入,方便收納,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能很方便地將落地扇展開,且不需要使用輔助工具,手工即可完成,提高了展開組裝的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的展開時分解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002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機頭組件的機頭罩的立體示意圖;
[003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底盤組件的下表面的主視示意圖;
[0031]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底盤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0032]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的收納時的立體示意圖;
[0033]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的收納時的主視示意圖;
[0034]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的收納時的側視示意圖;
[0035]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的展開時局部分解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0036]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底盤組件的上表面的主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為了解決拆分后零件分散,不便收納的問題,提出了一種落地扇來實現拆分后一體式收納。
[003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0039]請參閱圖1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的展開時分解狀態的立體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100包括機頭組件110、機身管組件120、底盤組件140與底盤連接件150。
[0040]機頭組件110包括機頭112及機頭罩114,機頭罩114固定于機頭112的中心,機頭罩114的中心有第一螺接部。請結合圖2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機頭組件的機頭罩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中,機頭罩114為方形槽,在方形槽的底面中心設置一圓孔,同時在底面上焊接一個螺母,螺母的軸線與圓孔的軸線重合。還可以采用直接在方形槽的底面上做螺紋孔。焊接螺母的方式能夠將方形槽單獨加工,簡化了方形槽的生產工序,應優先采用。
[0041]底盤組件140包括底盤本體144,底盤本體144上設置有中心通孔142。請結合圖3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底盤組件的下表面的主視示意圖,底盤本體144的下表面上設置有凹槽,凹槽用于放置機身管組件120,收納時將機身管組件120放置于凹槽內。
[0042]底盤連接件150上設置有第二螺接部,底盤連接件150通過底盤本體144的中心通孔142,底盤連接件150上的第二螺接部與機頭罩114的第一螺接部相配合,收納時將底盤組件140與機頭組件110連接成一體。
[0043]較優地,機身管組件120包括第一機身管122與第二機身管124。在底盤本體144上設置有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形狀分別與第一機身管122、第二機身管124的形狀相適應,第一機身管122、第二機身管124分別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內。
[0044]請結合圖4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底盤組件的立體示意圖,在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側面上分別設置有彈性扣146,彈性扣146將第一機身管122、第二機身管124卡緊在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內,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側面上可根據第一機身管122、第二機身管124的尺寸設置一個或多個彈性扣146。這樣可以在拆分落地扇之后將各零部件安置在底盤組件140上,集成到一起,形成的組合體的形狀和尺寸規則,減小了占用體積,方便使用者收納。
[0045]較優地,在彈性扣146上設置倒角,在放置零件時起導向作用,直接將零件滑入槽內,方便收納,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彈性扣146分別與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一體成型,彈性扣146與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之間設置開口,增加彈性扣146的彈性,有利于放置零件。
[0046]請參閱圖5、圖6與圖7,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的收納時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的收納時的主視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的收納時的側視示意圖,本實施例中,底盤連接件150為L形,一端的第二螺接部為外螺紋,機頭罩114的第二螺接部采用焊接螺母。
[0047]收納時,先將底盤組件140覆蓋在機頭組件110上,然后底盤連接件150穿過中心通孔142,底盤連接件150上的外螺紋與機頭罩114的焊接螺母配合安裝,將底盤組件140與機頭組件110固定成一體,同時L形的另一端將底盤組件140的位置限定。
[0048]請參閱圖8和圖9所示,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落地扇的展開時局部分解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底盤組件的上表面的主視示意圖,第一機身管122上設置有第三螺接部。
[0049]展開時,步驟如下:
[0050]第一機身管122垂直放置在底盤本體144的中心,第一機身管122設置有第三螺接部的一端接觸底盤本體144的上表面;
[0051]底盤連接件150通過底盤本體144的中心通孔142,底盤連接件150上的第二螺接部與第一機身管122上的第三螺接部相配合,將第一機身管122的一端固定;
[0052]第二機身管124的一端與第一機身管122的非固定端使用鎖扣固定;
[0053]第二機身管124的另一端與機頭112的中心連接。
[0054]這樣就能很方便地將落地扇展開,且不需要使用輔助工具,手工即可完成,提高了展開組裝的效率。
[0055]底盤組件140還包括裝飾件148,裝飾件148的外廓與底盤本體144的中心通孔142相適應,并具有圓孔。如圖8所示,展開時,裝飾件148嵌入底盤本體144的中心通孔142,第一機身管122通過裝飾件148的圓孔。
[0056]較優地,底盤本體144上設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形狀與裝飾件148的形狀相適應,裝飾件148置于第三凹槽內。
[0057]第三凹槽的側面上設置有彈性扣146,彈性扣146將裝飾件148卡緊在第三凹槽內。
[0058]較優地,彈性扣146與第三凹槽一體成型。
[0059]較優地,為提高展開后落地扇放置的穩定性,可以在底盤本體144的閑置位置設置凹槽,裝配配重塊,配重塊可在底盤本體上對稱放置。
[0060]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落地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機頭組件、機身管組件、底盤組件及底盤連接件; 所述機頭組件包括機頭及機頭罩,所述機頭罩固定于所述機頭的中心,所述機頭罩的中心有第一螺接部; 所述底盤組件包括底盤本體,所述底盤本體設置有中心通孔; 所述底盤本體的下表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機身管組件; 所述底盤連接件上設置有第二螺接部,所述底盤連接件的第二螺接部通過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通孔與所述機頭罩的第一螺接部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管組件包括第一機身管與第二機身管;所述底盤本體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狀分別與所述第一機身管、所述第二機身管的形狀相適應,所述第一機身管、所述第二機身管分別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側面上分別設置有彈性扣; 所述彈性扣將所述第一機身管與所述第二機身管分別卡緊在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二凹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機身管上設置有第三螺接部; 展開時,所述第一機身管垂直放置在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設置有第三螺接部的一端接觸所述底盤本體的上表面;所述底盤連接件的第二螺接部通過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通孔與所述第一機身管上的第三螺接部相配合,將所述第一機身管的一端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連接件為L形,所述L形的一端具有外螺紋。
6.根據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組件還包括裝飾件; 所述裝飾件的外廓與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通孔相適應,并具有圓孔; 展開時,所述裝飾件嵌入所述底盤本體的中心通孔,所述機身管組件通過所述裝飾件的圓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本體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三凹槽; 所述第三凹槽的形狀與所述裝飾件的形狀相適應,所述裝飾件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內; 所述第三凹槽的側面上設置有彈性扣,所述彈性扣將所述裝飾件卡緊在所述第三凹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展開時,所述第二機身管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機身管的非固定端使用鎖扣固定; 所述第二機身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機頭的中心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扣上設置倒角。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落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扣分別與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三凹槽一體成型。
【文檔編號】F04D29/00GK203548264SQ201320598441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6日
【發明者】劉瑤, 陳宇強, 李曙光, 廖送邦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