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應用于石油、礦山機械設備領域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其不僅能夠保證排出泥漿的流量穩定性,而且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該排漿泵包括多個油缸總成以及設置在油缸總成兩端的閥箱組,油缸總成包括往復直線運動于液壓缸內的雙向活塞桿,雙向活塞桿的兩端分別固定有與閥箱的內壁緊密配合的活塞,在雙向活塞桿的中間部位還設有與液壓缸內壁之間緊密配合的隔離部。該排漿泵在工作時,無論雙向活塞桿向左運動還是向右運動,始終有兩個閥箱在進行排漿工作,同時有兩個閥箱在進行吸水工作,因此,這種結構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工作效率明顯更高,而且也能夠保證排出泥漿的流量穩定性。
【專利說明】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礦山機械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
【背景技術】
[0002]排漿泵(也稱泥漿泵)是指在鉆探過程中從鉆孔里向外輸送泥漿或水等沖洗液的機械,是鉆探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石油鉆探領域,而在礦山開采中,井下排水時常用的是離心泵。石油鉆探泥漿泵由動力機帶動泵的曲軸回轉,曲軸通過十字頭再帶動活塞或柱塞在泵缸中做往復運動,在吸入和排出閥的交替作用下,實現壓送與循環沖洗液的目的。
[0003]實際操作過程中,額定流量85m3/h、仰程600m的離心泵需配備功率250Kw的電機,額定流量155m3/h、仰程600m的離心泵需配備功率450Kw的電機,額定流量500m3/h、仰程500m的離心泵需配備功率1120Kw的電機,工作壓力35Mpa、額定流量155mVh (以F1600泵為例)需配備1600馬力的柴油機。因此,這種離心泵、泥漿泵的效率極低,耗費功率較大,非常的不節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其不僅能夠保證排出泥漿的流量穩定性,而且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包括多個平行設置的缸套,所述缸套的兩端均開口 ;還包括閥箱和油缸總成;
[0006]每個所述的缸套兩端均固定有一個閥箱,所述閥箱內開有閥腔,所述閥箱上還設有進水口、排水口,所述進水口與所述閥腔之間設有進水單向閥,所述排水口與所述閥腔之間設有排水單向閥;
[0007]所述油缸總成與所述缸套之間一一對應,所述油缸總成包括液壓缸、活塞桿、活塞;
[0008]所述液壓缸的一端開口,另一端封口,所述液壓缸與對應的缸套同軸設置,所述液壓缸的開口端固定于所述閥箱的外壁上,所述液壓缸與對應的閥箱之間密封設置;
[0009]所述液壓缸的外周面上開有兩個液壓油孔,兩個所述的液壓油孔分別位于所述液壓缸的兩端并分別連通液壓源;
[0010]所述活塞桿貫穿對應的一個閥箱,其一端位于所述液壓缸內,另一端位于所述缸套內,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缸套內并與所述缸套的內壁之間緊密配合,所述活塞將所述缸套的內腔隔離為兩個獨立的分腔,兩個所述的分腔分別與對應閥箱的閥腔相連通,所述活塞固定于所述活塞桿的端部,由所述活塞桿帶動往復直線運動;
[0011]位于所述液壓缸內的活塞桿一端與所述液壓缸內壁之間緊密配合,其與所述液壓缸的封口端形成相對密封的第一液壓油腔,所述第一液壓油腔與一個所述的液壓油孔相連通;
[0012]所述活塞桿的中間一段向內凹陷形成凹陷部,位于所述液壓缸內的凹陷部與所述液壓缸內壁之間形成相對密封的第二液壓油腔,所述第二液壓油腔與另一個所述的液壓油孔相連通。
[0013]這種結構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的工作過程是:當液壓源通過液壓油孔向第一液壓油腔內注入液壓油時,由于第一液壓油腔是一個相對密封的環境,液壓油會推動活塞桿向左移動。此時:
[0014]1、第二液壓油腔的容積會被壓縮,其內的液壓油通過液壓油孔被擠入對應的液壓源內。
[0015]2、位于活塞左邊分腔的容積會被壓縮,由于左邊閥箱的進水口與閥腔之間設有進水單向閥,所以,左邊閥箱閥腔內的泥漿只能通過排水單向閥、排水口排出。
[0016]3、位于活塞右邊分腔的容積會被擴大,由于右邊閥箱的排水口與閥腔之間設有排水單向閥,所以,泥漿會通過進水口、進水單向閥被吸入右邊閥箱的閥腔內。
[0017]當液壓源停止向第一液壓油腔內注入液壓油,同時液壓源開始向第二液壓油腔內注入液壓油時,由于第二液壓油腔是一個相對密封的環境,液壓油會推動活塞桿向右移動。此時:
[0018]1、第一液壓油腔的容積會被壓縮,其內的液壓油通過液壓油孔被擠入對應的液壓源內。
[0019]2、位于活塞右邊分腔的容積會被壓縮,由于右邊閥箱的進水口與閥腔之間設有進水單向閥,所以,右邊閥箱閥腔內的泥漿只能通過排水單向閥、排水口排出。
[0020]3、位于活塞左邊分腔的容積會被擴大,由于左邊閥箱的排水口與閥腔之間設有排水單向閥,所以,泥漿會通過進水口、進水單向閥被吸入左邊閥箱的閥腔內。
[0021]也就是說:當將該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投入到泥漿中后,通過控制,無論液壓源是向第一液壓油腔內注入液壓油,還是向第二液壓油腔內注入液壓油,兩個閥箱中總有一個處于排漿狀態,從而利用這兩個閥箱之間的配合保證了排出泥漿的流量穩定性,而且排漿泵整體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
[0022]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固定連接為一體,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的閥腔相連通。
[0023]采用了上述實施方式后,其有益效果是:位于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固定連接為一體能夠降低其制作難度,同時增加排漿泵整體的機械強度,而且位于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的閥腔相連通能夠增大閥腔整體的容積,提高排漿泵的排漿效率。
[0024]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二液壓油腔與對應的液壓源之間設有增壓器。
[0025]之所以采取上述改進的原因是:第一液壓油腔內沒有其他的部件,液壓源的動力可全部作用于活塞桿端部;但第二液壓油腔是與活塞桿的凹陷部共處一室,所以液壓油作用于活塞桿的作用會相對減弱。也就是說:對于同樣動力的液壓源來說,其驅動活塞桿向左運動的作用力要大于驅動活塞桿向右運動的作用力,為了消除這種不平衡,在第二液壓油腔與對應的液壓源之間設有增壓器,從而使液壓源對活塞桿向左運動和向右運動的作用力相同,同時也相對提高了排漿泵的排漿效率。[0026]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其不僅能夠保證排出泥漿的流量穩定性,而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002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包括多個油缸總成,每個所述的油缸總成包括液壓缸、雙向活塞桿,所述液壓缸的兩端均開口,所述雙向活塞桿往復直線運動于所述液壓缸內,所述雙向活塞桿的兩端均固定有活塞,多個所述的液壓缸平行設置;
[0028]每個液壓缸的兩端均設有閥箱組,每個所述的閥箱組包括一個缸套和固定于所述缸套兩端的閥箱;
[0029]所述閥箱內開有閥腔,所述閥箱上還設有進水口、排水口,所述進水口與所述閥腔之間設有進水單向閥,所述排水口與所述閥腔之間設有排水單向閥;
[0030]所述雙向活塞桿的兩端分別貫穿對應閥箱組的一個閥箱并伸入兩個缸套內,所述液壓缸的兩端與對應的閥箱之間密封設置,所述活塞與所述缸套的內壁之間緊密配合,所述活塞將對應缸套的內腔隔離為兩個獨立的分腔,兩個所述的分腔分別與對應閥箱的閥腔相連通;
[0031]所述液壓缸的外周面上開有兩個液壓油孔,兩個所述的液壓油孔分別位于所述液壓缸的兩端并分別連通液壓源;
[0032]所述雙向活塞桿的中間部位設有與所述液壓缸內壁之間緊密配合的隔離部,所述隔離部將所述液壓缸的內腔分為相對封閉的第一液壓油腔、第二液壓油腔,所述第一液壓油腔與一個所述的液壓油孔連通,所述第二液壓油腔與另一個所述的液壓油孔連通。
[0033]這種結構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的工作過程是:當液壓源通過液壓油孔向第一液壓油腔內注入液壓油時,由于第一液壓油腔是一個相對密封的環境,第一液壓油腔內的液壓油會推動雙向活塞桿向右運動。此時:
[0034]1、第二液壓油腔的容積會被壓縮,其內的液壓油通過液壓油孔被擠入對應的液壓源內。
[0035]2、位于油缸總成左邊的閥箱組中,活塞左邊的分腔容積被擴大,由于左邊閥箱的排水口與閥腔之間設有排水單向閥,所以,泥漿會通過進水口、進水單向閥被吸入左邊閥箱的閥腔內。
[0036]3、位于油缸總成左邊的閥箱組中,活塞右邊分腔的容積被壓縮,由于右邊閥箱的進水口與閥腔之間設有進水單向閥,所以,右邊閥箱閥腔內的泥漿只能通過排水單向閥、排水口排出。
[0037]4、位于油缸總成右邊的閥箱組中,活塞左邊的分腔容積被擴大,由于左邊閥箱的排水口與閥腔之間設有排水單向閥,所以,泥漿會通過進水口、進水單向閥被吸入左邊閥箱的閥腔內。
[0038]5、位于油缸總成右邊的閥箱組中,活塞右邊分腔的容積被壓縮,由于右邊閥箱的進水口與閥腔之間設有進水單向閥,所以,右邊閥箱閥腔內的泥漿只能通過排水單向閥、排水口排出。
[0039]也就是說:當雙向活塞桿向右運動時,處于第一和第三位置的閥箱會進行吸水,而處于第二和第四位置的閥箱會進行排漿。
[0040]當液壓源通過液壓油孔向第二液壓油腔內注入液壓油時,停止向第一液壓油腔內注油,第二液壓油腔內的液壓油會推動雙向活塞桿向左運動,此時,上述過程均會反向進行,也就是說:處于第一和第三位置的閥箱會進行排漿,而處于第二和第四位置的閥箱會進行吸水(其具體的動作過程在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進行描述)。
[0041]這種結構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其在工作時,無論雙向活塞桿是向左運動還是向右運動,始終有兩個閥箱在進行排漿工作,同時有兩個閥箱在進行吸水工作,因此,其工作效率明顯更高,而且也能夠保證排出泥漿的流量穩定性。
[0042]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位于所述液壓缸的同側、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固定連接為一體;位于所述液壓缸的同側、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的閥腔相連通。
[0043]采用了上述實施方式后,其有益效果是:位于液壓缸的同側、位于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固定連接為一體能夠降低其制作難度,同時增加排漿泵整體的機械強度;而且位于液壓缸的同側、位于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的閥腔相連通能夠增大閥腔整體的容積,提高排漿泵的排漿效率。
[0044]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液壓油腔與所述液壓源之間、所述第二液壓油腔與所述液壓源之間均設有增壓器。
[0045]采用了上述改進后,其有益效果是能夠增加液壓油對雙向活塞桿的作用力,明顯地增加排漿泵的排漿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4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8]圖2為實施例一的俯視示意圖;
[0049]圖3為實施例一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0050]圖4為圖3中I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51]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52]圖6為實施例二的俯視示意圖;
[0053]圖7為實施例二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0054]圖8為圖7中M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55]圖9為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中閥箱的剖視示意圖;
[0056]圖中:1_缸套;11_第一分腔;12-第二分腔;2-閥箱;21-閥腔;22-進水口 ;23-排水口 ;24-進水單向閥;25_排水單向閥;3-油缸總成;31_液壓缸;32_活塞桿;321-凹陷部;33_活塞;34_密封圈;35_液壓油孔;36_液壓源;37_第一液壓油腔;38_第二液壓油腔;39_增壓器;310_雙向活塞桿;311_隔離部;4_閥箱組。
【具體實施方式】
[005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58]實施例一:
[0059]如圖1、圖2所示,該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包括多個平行設置的缸套I (圖中示出的為三個,其個數可根據所要求排漿泵的排漿效率進行設置),每個缸套I的兩端均開口。下面就其中一個缸套I的結構進行說明,其余缸套的結構與其相同不再進行贅述。
[0060]如圖3、圖4、圖9共同所示,在缸套I的兩端均固定有一個閥箱2,該閥箱2整體呈四方體形,其內部開有閥腔21,在閥箱2上還開有進水口 22和排水口 23,進水口 22與閥腔21之間設有進水單向閥24,排水口 23與閥腔21之間設有排水單向閥25,此處的進水單向閥24和排水單向閥25所起的作用就是使泥漿只能沿一個方向流動,也就是泥漿只能從進水口 22流入閥腔21內,同時只能從閥腔21流至排水口 23并排出。而且進水單向閥24和排水單向閥25屬于本【技術領域】內公知的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0061]該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還包括與缸套I——對應的油缸總成3,即油缸總成3的個數也為三個,下面就油缸總成3的結構做詳細說明:
[0062]油缸總成3包括液壓缸31、活塞桿32和活塞33。其中,液壓缸31的一端(即圖中的左端)開口,另一端(即圖中的右端)封口,而且液壓缸31與缸套I之間同軸設置。液壓缸31的開口端固定在右邊閥箱2的外壁上,活塞桿32的右端往復直線運動于液壓缸31內,活塞桿32的左端貫穿右邊的閥箱2并伸入缸套I內。為了保證液壓缸31與閥箱2之間能夠絕對隔離,防止液壓油與泥漿之間混合,該實施例中在閥箱2的內壁上設置了密封圈34。
[0063]在液壓缸31的外周面上開有兩個液壓油孔35,這兩個液壓油孔35分別位于液壓缸31的兩端,每個液壓油孔35上均連通有液壓源36。
[0064]另外,位于液壓缸31內的活塞桿32—端(即右端)與液壓缸31的內壁之間緊密配合,這樣,活塞桿32的右端與液壓缸31的封口端形成相對密封的第一液壓油腔37,該第一液壓油腔37與右端的液壓油孔35相連通。
[0065]活塞桿32的中間一段向內凹陷形成凹陷部321,即凹陷部321的直徑要小于活塞桿32右端的直徑,這樣,位于液壓缸31內的凹陷部321與液壓缸31的內壁之間也形成了一個相對密封的腔室一第二液壓油腔38,該第二液壓油腔38與左端的液壓油孔35相連通。
[0066]活塞33設置在缸套I的內部并固定在活塞桿32的左端,由活塞桿32帶動其往復直線運動,而且活塞33與缸套I的內壁之間緊密配合,通過活塞33將缸套I的內腔隔離為兩個獨立的分腔,即圖中的第一分腔11和第二分腔12,而且第一分腔11與左端閥箱2的閥腔21相連通,第二分腔12與右端閥箱2的閥腔21相連通。
[0067]下面就該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的工作過程進行詳細說明,當然,為了簡單明了,只就其中一個缸套I和一個油缸總成3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
[0068]首先,當液壓源36通過右端的液壓油孔35向第一液壓油腔37內注入液壓油時,第一液壓油腔37內的液壓油會推動活塞桿32向左移動。此時,第二液壓油腔38的容積被壓縮,第二液壓油腔38內的液壓油通過左端的液壓油孔35被擠入液壓源36內。第一分腔11的容積被壓縮,由于左端閥箱2的閥腔21內的泥漿不能通過進水單向閥24,只能通過排水單向閥25、排水口 23排出,當然,在正式的工作過程中,排水口 23處還安裝有延伸到地表的排水管,從而將泥衆排到地表。另一方面,隨著活塞桿32向左移動,第二分腔12的容積被擴大,泥漿就會通過進水口 22、進水單向閥24流入右端閥箱2的閥腔21內。
[0069]然后,當液壓源36停止向第一液壓油腔37內注入液壓油,同時另一個液壓源36向第二液壓油腔38內注入液壓油時,第二液壓油腔38的容積被擴大,第二液壓油腔38內的液壓油推動活塞桿32向右移動。此時,第一液壓油腔37的容積被壓縮,第一液壓油腔37內的液壓油通過右端的液壓油孔35被擠入液壓源36內。第二分腔12的容積被壓縮,由于右端閥箱2的閥腔21內的泥漿不能通過進水單向閥24,因此只能通過排水單向閥25、排水口 23、排水管排至地表。另一方面,隨著活塞桿32向右移動,第一分腔11的容積被擴大,泥漿就會通過進水口 22、進水單向閥24流入左端閥箱2的閥腔21內。
[0070]如此周而往復,無論液壓源36是向第一液壓油腔37內注入液壓油,還是向第二液壓油腔38內注入液壓油,兩個閥箱2中總有一個處于排漿狀態,從而利用這兩個閥箱2之間的配合保證了排出泥漿的流量穩定性,而且排漿泵整體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
[0071]另外,該實施例將位于缸套I同一端的所有閥箱2固定連接為一體,這樣能夠降低其制作難度,同時增加排漿泵整體的機械強度;而且位于缸套I同一端的所有閥箱2的閥腔21相連通,這樣能夠增大閥腔21整體的容積,提高排漿泵的排漿效率。
[0072]在該結構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本專利申請的發明人還發現一個問題:在兩個液壓源提供同等的液壓作用力下,右端閥箱2的排漿能力要小于左端閥箱2的排漿能力。這是由于第一液壓油腔37內沒有其他的部件,而第二液壓油腔38是與活塞桿32的凹陷部321共處一室的,所以,驅動活塞桿32向左運動的作用力自然要大于驅動活塞桿32向右運動的作用力,從而造成了上述問題。
[0073]為了解決該問題,在第二液壓油腔38與對應的液壓源36之間設置了增壓器39,從而相對提高了液壓油驅動活塞桿32向右運動的作用力,使液壓源36驅動活塞桿32向左運動和向右運動的作用力相同,同時也相對提高了排漿泵的排漿效率。當然,此處的增壓器39為本【技術領域】內的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0074]實施例二:
[0075]如圖5、圖6所示,該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首先包括多個油缸總成3 (圖中示出的也為三個,其個數可根據所要求排漿泵的排漿效率進行設置),此處的油缸總成3與實施例一中的油缸總成3結構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區別。這三個油缸總成3的結構完全相同而且并排設置,下面只就其中一個油缸總成3的結構做說明:
[0076]如圖7、圖8和圖9所示,油缸總成3包括液壓缸31、雙向活塞桿310,液壓缸31的兩端均開口,雙向活塞桿310往復直線運動于液壓缸31內,在雙向活塞桿310的兩端均固定有活塞33。在液壓缸31的外周面上開有兩個液壓油孔35,這兩個液壓油孔35分別位于液壓缸31的兩端,每個液壓油孔35上均連通有液壓源36。
[0077]在液壓缸31的兩端均設置有閥箱組4,閥箱組4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閥箱組4包括一個缸套I和兩個閥箱2,這兩個閥箱2分別固定在缸套I的兩端,閥箱2的內部開有閥腔21,在閥箱2上還開有進水口 22和排水口 23,進水口 22與閥腔21之間設有進水單向閥24,排水口 23與閥腔21之間設有排水單向閥25。
[0078]雙向活塞桿310的兩端分別貫穿閥箱2并伸入兩端的缸套I內,而且該排漿泵以雙向活塞桿310為中心左右對稱,下面僅對液壓缸31左端的閥箱組4進行說明:液壓缸31與閥箱2之間密封設置,在缸套I內,活塞33與缸套I的內壁之間緊密配合,從而將缸套I的內腔隔離為兩個獨立的分腔(即圖7中的第一分腔11和第二分腔12),而且第一分腔11與左端閥箱2 (即第一位置的閥箱)的閥腔21相連通,第二分腔12與右端閥箱2 (即第二位置的閥箱)的閥腔21相連通。
[0079]如圖8所示,在雙向活塞桿310的中間部位設有一隔離部311,該隔離部與液壓缸31的內壁之間緊密配合,從而將液壓缸31的內腔分為相對封閉的第一液壓油腔37和第二液壓油腔38,其中,第一液壓油腔37與左側的液壓油孔35相連通,第二液壓油腔38與右側的液壓油孔35相連通。
[0080]下面就該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的工作過程進行詳細說明,當然,為了簡單明了,只就其中一個油缸總成3和兩個閥箱組4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
[0081]首先,當液壓源36通過左端的液壓油孔35向第一液壓油腔37內注入液壓油時,第一液壓油腔37內的液壓油會推動雙向活塞桿310向右移動。此時,第二液壓油腔38的容積被壓縮,第二液壓油腔38內的液壓油通過右端的液壓油孔35被擠入液壓源36內。
[0082]對于左端的閥箱組4來說,由于雙向活塞桿310向右移動,第一分腔11的容積被擴大,泥漿就會通過左端閥箱2的進水口 22、進水單向閥24流入左端閥箱2的閥腔21內;同時第二分腔12的容積被壓縮,由于右端閥箱2的閥腔21內的泥漿不能通過進水單向閥24,只能通過排水單向閥25、排水口 23排至地表。也就是說:當雙向活塞桿310向右移動時,第一位置的閥箱2處于吸水狀態,第二位置的閥箱2處于排漿狀態。
[0083]對于右端的閥箱組4來說,由于雙向活塞桿310向右移動,第一分腔11的容積被壓縮,由于右端閥箱2的閥腔21內的泥漿不能通過進水單向閥24,只能通過排水單向閥25、排水口 23排至地表;同時第二分腔12的容積被擴大,泥漿就會通過左端閥箱2的進水口 22、進水單向閥24流入左端閥箱2的閥腔21內。也就是說:當雙向活塞桿310向右移動時,第三位置的閥箱2處于吸水狀態,第四位置的閥箱2處于排漿狀態。
[0084]然后,當液壓源36停止向第一液壓油腔37內注入液壓油,同時另一個液壓源36向第二液壓油腔38內注入液壓油時,第二液壓油腔38的容積被擴大,第二液壓油腔38內的液壓油推動雙向活塞桿310向左移動。此時,第一液壓油腔37的容積被壓縮,第一液壓油腔37內的液壓油通過左端的液壓油孔35被擠入液壓源36內。
[0085]對于左端的閥箱組4來說,由于雙向活塞桿310向左移動,第一分腔11的容積被壓縮,由于左端閥箱2的閥腔21內的泥漿不能通過進水單向閥24,只能通過排水單向閥25、排水口 23排至地表;同時第二分腔12的容積被擴大,泥漿就會通過右端閥箱2的進水口 22、進水單向閥24流入右端閥箱2的閥腔21內。也就是說:當雙向活塞桿310向左移動時,第一位置的閥箱2處于排漿狀態,第二位置的閥箱2處于吸水狀態。
[0086]對于右端的閥箱組4來說,由于雙向活塞桿310向左移動,第一分腔11的容積被擴大,泥漿就會通過右端閥箱2的進水口 22、進水單向閥24流入右端閥箱2的閥腔21內;同時第二分腔12的容積被壓縮,由于左端閥箱2的閥腔21內的泥漿不能通過進水單向閥24,只能通過排水單向閥25、排水口 23排至地表。也就是說:當雙向活塞桿310向左移動時,第三位置的閥箱2處于排漿狀態,第四位置的閥箱2處于吸水狀態。
[0087]綜上所述:
[0088]1、當雙向活塞桿310向右移動時,第一位置的閥箱2處于吸水狀態,第二位置的閥箱2處于排漿狀態,第三位置的閥箱2處于吸水狀態,第四位置的閥箱2處于排漿狀態。
[0089]2、當雙向活塞桿310向左移動時,第一位置的閥箱2處于排漿狀態,第二位置的閥箱2處于吸水狀態,第三位置的閥箱2處于排漿狀態,第四位置的閥箱2處于吸水狀態。
[0090]總之,無論雙向活塞桿是向左運動還是向右運動,始終有兩個閥箱在進行排漿工作,同時有兩個閥箱在進行吸水工作,因此,這種結構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工作效率明顯更高,而且也能夠保證排出泥漿的流量穩定性。
[0091]另外,該實施例將位于液壓缸31的同側,同時位于缸套I同一端的所有閥箱2固定連接為一體,這樣能夠降低其制作難度,同時增加排漿泵整體的機械強度;而且位于液壓缸31的同側,同時位于缸套I同一端的所有閥箱2的閥腔21相連通,這樣能夠增大閥腔21整體的容積,提高排漿泵的排漿效率。
[0092]該實施例二相比于實施例一來說,由于其為對稱結構,故在兩個液壓源36提供同等的液壓作用力下,液壓油驅動雙向活塞桿310向右移動和向左移動的作用力是相同的,也就是不存在不平衡的現象。但為了進一步提高排漿泵的排漿效率,可在第一液壓油腔37與液壓源36之間,以及第二液壓油腔38與液壓源36之間分別設置一個增壓器。
[0093]經實際檢測,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二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在出水量85m3/h、仰程600m的情況下配備40Kw的電機,在出水量155m3/h、仰程600m的情況下配備70Kw的電機,在出水量500m3/h、仰程600m的情況下配備140Kw的電機,相比于離心泵來說能夠節能84%左右。在出漿量155m3/h、工作壓力35Mpa的情況下配備250Kw的電機或配備340馬力的柴油機,相比于曲軸式泥漿泵能夠節能78%左右。
[009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包括多個平行設置的缸套,所述缸套的兩端均開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閥箱,每個所述的缸套兩端均固定有一個閥箱,所述閥箱內開有閥腔,所述閥箱上還設有進水口、排水口,所述進水口與所述閥腔之間設有進水單向閥,所述排水口與所述閥腔之間設有排水單向閥; 油缸總成,與所述缸套之間對應,所述油缸總成包括液壓缸、活塞桿、活塞; 所述液壓缸的一端開口,另一端封口,所述液壓缸與對應的缸套同軸設置,所述液壓缸的開口端固定于所述閥箱的外壁上,所述液壓缸與對應的閥箱之間密封設置; 所述液壓缸的外周面上開有兩個液壓油孔,兩個所述的液壓油孔分別位于所述液壓缸的兩端并分別連通液壓源; 所述活塞桿貫穿對應的一個閥箱,其一端位于所述液壓缸內,另一端位于所述缸套內,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缸套內并與所述缸套的內壁之間緊密配合,所述活塞將所述缸套的內腔隔離為兩個獨立的分腔,兩個所述的分腔分別與對應閥箱的閥腔相連通,所述活塞固定于所述活塞桿的端部,由所述活塞桿帶動往復直線運動;位于所述液壓缸內的活塞桿一端與所述液壓缸內壁之間緊密配合,其與所述液壓缸的封口端形成相對密封的第一液壓油腔,所述第一液壓油腔與一個所述的液壓油孔相連通;所述活塞桿的中間一段向內凹陷形成凹陷部,位于所述液壓缸內的凹陷部與所述液壓缸內壁之間形成相對密封的第二液壓油腔,所述第二液壓油腔與另一個所述的液壓油孔相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固定連接為一體,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的閥腔相連通。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壓油腔與對應的液壓源之間設有增壓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的個數為三個。
5.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油缸總成,每個所述的油缸總成包括液壓缸、雙向活塞桿,所述液壓缸的兩端均開口,所述雙向活塞桿往復直線運動于所述液壓缸內,所述雙向活塞桿的兩端均固定有活塞,多個所述的液壓缸平行設置; 每個液壓缸的兩端均設有閥箱組,每個所述的閥箱組包括一個缸套和固定于所述缸套兩端的閥箱; 所述閥箱內開有閥腔,所述閥箱上還設有進水口、排水口,所述進水口與所述閥腔之間設有進水單向閥,所述排水口與所述閥腔之間設有排水單向閥; 所述雙向活塞桿的兩端分別貫穿對應閥箱組的一個閥箱并伸入兩個缸套內,所述液壓缸的兩端與對應的閥箱之間密封設置,所述活塞與所述缸套的內壁之間緊密配合,所述活塞將對應缸套的內腔隔離為兩個獨立的分腔,兩個所述的分腔分別與對應閥箱的閥腔相連通; 所述液壓缸的外周面上開有兩個液壓油孔,兩個所述的液壓油孔分別位于所述液壓缸的兩端并分別連通液壓源; 所述雙向活塞桿的中間部位設有與所述液壓缸內壁之間緊密配合的隔離部,所述隔離部將所述液壓缸的內腔分為相對封閉的第一液壓油腔、第二液壓油腔,所述第一液壓油腔與一個所述的液壓油孔連通,所述第二液壓油腔與另一個所述的液壓油孔連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液壓缸的同側、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固定連接為一體; 位于所述液壓缸的同側、位于所述缸套同一端的所有閥箱的閥腔相連通。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壓油腔與所述液壓源之間、所述第二液壓油腔與所述液壓源之間均設有增壓器。
8.如權利要求 5所述的礦山多缸雙作用排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總成的個數為三個。
【文檔編號】F04B9/113GK203384000SQ201320420218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3日
【發明者】齊士鵬 申請人:青島雙圣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