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鉆井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
背景技術:
往復式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大多是用于輸送高粘度液體或高粘度液體中含有顆粒混合介質的機械,這種機械通常被稱之為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在油田注水、冶金、礦山、輕工、化工等諸多領域被廣乏地應用。比如利用該種泵對油田進行調剖的過程中,采用的調剖介質通常帶有顆粒的高粘度液體,將該種高粘度液體注入地下才能使油井與油井或油井與地下含水層之間的通道隔斷,以將地下油替換出來,進而可采集到高質量的原油。現有的往復式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通常包括泵殼,在泵殼內的一側安裝有由電動機及傳動機構帶動的曲軸和由曲軸帶動的安裝在缸體內的活塞,以及安裝在泵殼內的另一端的進液盒組件。由于往復式油田調剖泵在工作時,會因調剖介質的不同而對其造成不同的影響,特別是在輸送含顆粒混合介質的高粘度液體時,對進液盒組件及活塞的損害程度是相當大的。從往復式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的工作過程來看,進液盒組件及活塞是直接與調剖介質相接觸的部件,這些部件均極易堵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提高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其特征在于:主要有盒體、擺動桿、排液管、進液口以及排液口,所述進液口為兩個,并排安裝在盒體上;所述擺動桿通過軸承座支承在所述盒體的支撐板上,擺動桿的前端與所述排液管的管壁固接,所述排液管的管道呈“S”形,所述排液管的前端通過定位套安裝在所述盒體中。所述盒體前端安裝有排液端蓋,所述排液端蓋上連通有壓力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進液盒組件中采用“S”形的排液管管道,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管道的被堵塞的概率,另一方面,便于兩個柱塞進行換向,提高工作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盒體;2、擺動桿;3、排液管;4、進液口 ;5、排液口 ;6、軸承座;7、定位套;
8、排液端蓋;9、支撐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進液盒組件主要有盒體1、擺動桿2、排液管3、進液口 4以及排液口 5,所述進液口為兩個,并排安裝在盒體的支撐板9上,兩個進液口與所述泵頭連通;所述擺動桿通過軸承座6支承在所述盒體上,擺動桿的前端與所述排液管的管壁固接,所述排液管的管道呈“S”形,所述排液管的前端通過定位套7安裝在所述盒體中。所述盒體前端安裝有排液端蓋8,所述排液端蓋上連通有壓力表。排液管與擺動桿為過盈連接方式,定位套和擺動桿共同支撐排液管,保證排液管的可靠定位。排液管中的管道可分別與泵頭的左右柱塞腔室相同,完成排液功能。當排液管與泵頭左側柱塞腔室相通時,左側柱塞腔室處于排液狀態,右側柱塞腔室與進液盒相通,右側柱塞向后移動,即工作在進液狀態。當排液管與泵頭右側柱塞腔室相通時,右側柱塞腔室處于排液狀態,左側柱塞腔室與進液盒相通,左側柱塞向后移動工作在進液狀態,如此交替工作。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其特征在于:主要有盒體、擺動桿、排液管、進液口以及排液口,所述進液口為兩個,并排安裝在盒體上;所述擺動桿通過軸承座支承在所述盒體的支撐板上,擺動桿的前端與所述排液管的管壁固接,所述排液管的管道呈“S”形,所述排液管的前端通過定位套安裝在所述盒體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前端安裝有排液端蓋,所述排液端蓋上連通有壓力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鉆井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油田調剖泵進液盒組件,其特征在于主要有盒體、擺動桿、排液管、進液口以及排液口,所述進液口為兩個,并排安裝在盒體上;所述擺動桿通過軸承座支承在所述盒體的支撐板上,擺動桿的前端與所述排液管的管壁固接,所述排液管的管道呈“S”形,所述排液管的前端通過定位套安裝在所述盒體中。進液盒組件中采用“S”形的排液管管道,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管道的被堵塞的概率,另一方面,便于兩個柱塞進行換向,提高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F04B53/00GK203051082SQ201220742710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明者孫立源, 梁創記 申請人:天津市聚能高壓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