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注漿設備無殘留進排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注漿設備的進排漿系統,具體涉及注漿設備的無殘留進排漿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注漿設備的進排漿管路一般沒有安裝在漿缸的兩個頂端,而是跟頂端有一定的間隙。這樣,漿缸內的活塞就無法將進排漿管路與漿缸頂端間隙里的漿液擠壓排出,容易有漿液殘留在漿缸內部,并逐漸形成堆積增多,并且不拆卸設備的話,無法清洗干凈,從而會造成活塞的行程受到阻礙和活塞密封圈過度摩擦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注漿設備無殘留進排漿結構,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注漿設備容易有漿液殘留在漿缸內部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注漿設備無殘留進排漿結構,由進排衆管路一1、活塞2、進排衆管路二 3、衆缸4、活塞桿5和液壓缸6構成;進排衆管路一I和進排漿管路二 3分別安裝在筒形漿缸4的兩端,活塞2安裝在液壓缸6的活塞桿5上,活塞2設置于漿缸4內,活塞2與漿缸4之間形成滑動配合。本實用新型的注漿設備無殘留進排漿結構,工作時漿缸內的漿液被完全排出,不形成殘留,也就不會長時間后形成堆積。活塞的行程不會受到影響,活塞的密封圈也不會過度磨損而過早損壞,從而使整臺設備可靠性大大提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剖視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中符號說明進排漿管路一1、活塞2、進排漿管路二 3、漿缸4、活塞桿5、液壓缸6。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注漿設備無殘留進排漿結構,由進排漿管路一1、活塞2、進排漿管路二 3、漿缸4、活塞桿5和液壓缸6構成;進排漿管路一 I和進排漿管路二 3分別安裝在筒形衆缸4的兩端,活塞2安裝在液壓缸6的活塞桿5上,活塞2設置于衆缸4內,活塞2與漿缸4之間形成滑動配合。設備運作時,液壓缸推動活塞桿,從而使活塞往復運動,因為進排漿管路一和進排漿管路二分別安裝在漿缸的兩端,所以活塞可以一直推進到漿缸的兩端部位,從而將漿液完全排出,不形成殘留,也就不會長時間后形成堆積。活塞的行程不會受到影響,活塞的密封圈也不會過度磨損而過早損壞,從而使整臺設備可靠性大大提高。[0011]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注漿設備無殘留進排漿結構,其特征在于,由進排漿管路一(I)、活塞(2)、進排漿管路二(3)、漿缸(4)、活塞桿(5)和液壓缸(6)構成;進排漿管路一(I)和進排漿管路二(3)分別安裝在筒形漿缸(4)的兩端,活塞(2)安裝在液壓缸(6)的活塞桿(5)上,活塞(2)設置于漿缸(4)內,活塞(2)與漿缸(4)之間形成滑動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注漿設備無殘留進排漿結構,涉及注漿設備的進排漿系統,具體涉及注漿設備的無殘留進排漿結構。由進排漿管路一(1)、活塞(2)、進排漿管路二(3)、漿缸(4)、活塞桿(5)和液壓缸(6)構成;進排漿管路一(1)和進排漿管路二(3)分別安裝在筒形漿缸(4)的兩端,活塞(2)安裝在液壓缸(6)的活塞桿(5)上,活塞(2)設置于漿缸(4)內,活塞(2)與漿缸(4)之間形成滑動配合。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注漿設備容易有漿液殘留在漿缸內部的問題。
文檔編號F04B9/105GK202883285SQ20122053044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7日
發明者洪峰 申請人:鎮江煤安礦用設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