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車輛用自動變速器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自動變速器領域,特別是一種汽車自動變速器的油泵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車輛用自動變速器種類大致分三種即CVT、AT和DCT三種結構形式,其離合器控制、潤滑、冷卻都是靠液壓系統實現,而液壓系統的動力元件是油泵。對整車而言,噪音水平和燃油消耗量是兩個重要的指標。油泵是一個主要的噪音源,所以要對油泵的噪音進行控制。油泵所耗費的功率是無用功,占整個變速器的燃油消耗的大部分。油泵的功率與排量成正比關系,所以,要求油泵的排量要盡量小,以減少功率損耗。由于制造上的要求,油泵的轉子和泵體之間,以及內、外轉子之間都存在間隙,油泵不可避免地存在泄漏及噪音問題,如果泄漏過大會導致容積效率下降,油泵實際輸出的流量減小,從而產生類似油泵排量減小的不利后果。·所以,必須減小油泵的泄漏量,提高容積效率。對同一變速器而言,提高容積效率可以使油泵的排量減小,減小油泵的輸入扭矩,從而提高燃油經濟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降低泄漏量、提高容積效率、降低噪音的油泵。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車輛用自動變速器油泵,包括相互配合的泵體和泵蓋,以及安裝在所述泵體內的外轉子和內轉子。所述泵體與外轉子相接觸的面具有側向槽。所述泵蓋具有導流槽,所述導流槽與排油流道聯通。當所述泵蓋安裝在泵體上時,所述導流槽扣合在側向槽上。在裝配完成后,所述導流槽與泵體上軸向的側向槽聯通。油泵工作時,通過所述導流槽將高壓油引入側向槽。由于工作時輸出壓力上升,高壓油進入泵體上的側向槽,對外轉子施加一個推力作用,使外轉子沿徑向產生移動,從而減小內、外轉子之間的徑向間隙。本油泵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可具備如下優點I、降低噪音;2、減少了內、外轉子間的泄漏量,提高了油泵的容積效率。由于容積效率提高,可以使油泵在較小的排量下,達到較大排量油泵的工作效果,減少油耗。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油泵可廣泛應用于汽車自動變速器,特別作為轎車的AT、DCT, CVT自動變速器油泵。
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可以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圖I為油泵總成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泵體的俯視圖;[0015]圖3為圖I中泵蓋的仰視圖;圖中1_泵體,2-側向槽,3-外轉子,4-內轉子,5_泵蓋,6-導流槽,7-排油流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 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應該理解為本實用新型上述主題范圍僅限于下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作出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參見附圖圖中一種車輛用自動變速器油泵,包括相互配合的泵體I和泵蓋5,以及安裝在所述泵體I內的外轉子3和內轉子4。所述泵體I與外轉子3相接觸的面具有側向槽2。所述泵蓋5具有導流槽6,所述導流槽6與排油流道7聯通。當所述泵蓋5安裝在泵體I上時,所述導流槽6扣合在側向槽2上。本實施例中,公開本實用新型所涉及泵體I的尺寸。參見圖2,在泵體I的側向開一個側向槽2,位置尺寸如圖中Rl、X2、X3和Rl所示,其中Rl為38 50mm,X2為0° 60°。X3為I 8mm, Xl為2 10_。蓋槽從上至下與外轉子高度相同。泵蓋5中,導流槽6接受從泵蓋5中排油流道7的來油,在油泵總成裝配的情況下,進入泵體I的側向槽2,推動外轉子3沿徑向移動,減小內、外轉子之間的徑向間隙,以降低油泵工作時產生的噪音,并減小泄漏、提高容積效率。本實施例中,公開本實用新型所涉及泵蓋5的尺寸,即圖3中X4、X5、X6、R2和R3所示。本實施例中,X3為2 10mm,X4為2 8mm,X5 為 10° 90°,R2 為 30 35mm,R3 為 36 39mm。
權利要求1. 一種車輛用自動變速器油泵,包括相互配合的泵體(I)和泵蓋(5),以及安裝在所述泵體(I)內的外轉子(3 )和內轉子(4 ),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體(I)與外轉子(3 )相接觸的面具有側向槽(2);所述泵蓋(5)具有導流槽(6),所述導流槽(6)與排油流道(7)聯通;當所述泵蓋(5)安裝在泵體(I)上時,所述導流槽(6)扣合在側向槽(2)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降低泄漏量、提高容積效率、降低噪音的油泵。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車輛用自動變速器油泵,包括相互配合的泵體和泵蓋,以及安裝在所述泵體內的外轉子和內轉子。所述泵體與外轉子相接觸的面具有側向槽。所述泵蓋具有導流槽,所述導流槽與排油流道聯通。當所述泵蓋安裝在泵體上時,所述導流槽扣合在側向槽上。本油泵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噪音顯著降低。由于減少了內、外轉子間的泄漏量,提高了油泵的容積效率,可以使油泵在較小的排量下,達到較大排量油泵的工作效果,減少油耗。
文檔編號F04C2/10GK202789509SQ20122041852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3日
發明者單凱凌, 申小剛, 鄧禮均, 楊昌林, 冀中甲 申請人:重慶紅宇精密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