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調排風口及設有該排風口的空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空調排風口及設有該排風口的空調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排風口及設有該排風口的空調。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地,在空調室外機的排風口處設置有出風柵,該出風柵主要包括圓形和方形這兩類。出風柵具有若干個用以供氣流排出的柵格,該柵格基本是十字交匯的方形或同心圓形。由于空氣由排風口吹出時具有方向性和相位差,若柵格僅為十字交匯的方形或同心圓形,將會增加排風口處空氣的壓損,同時極有可能產生異音。實用新型內容[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利于提高排風量和降低噪音的空調排風口及設有該排風口的空調。[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空調排風口,所述排風口包括出風柵, 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柵具有與所述排風口相對的主體面部,沿所述主體面部的邊緣形成有用以連接所述主體面部與所述出風柵主體的連接部連接部,且在該連接部連接部和所述主體面部上開設有柵格。[0005]由于沿所述主體面部的邊緣內側形成有用以連接所述主體面部與所述出風柵主體的連接部,且在該連接部上開設有柵格,使得由排風口排出的氣流能夠經由連接部上的柵格排出,增大了所述出風柵的排風面積,有利于提高所述空調的排風量和降低噪音。[0006]優選的,形成于所述主體面部上的所述柵格由周向部和徑向部交匯形成,所述徑向部呈發散狀排列,且形成為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彎曲的弧形。[0007]由于形成所述柵格的所述徑向部呈發散狀排列,且形成為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彎曲的弧形,當氣流經由所述出風柵排出時,能夠減少空氣吹出時的壓損,有利于提高風量, 降低噪音。[0008]優選的,所述周向部圍繞所述主體面部的中心設置,且呈同心圓狀或螺旋狀。[0009]優選的,所述主體面部的中部具有圓形平面部,所述徑向部包括第一徑向部和第二徑向部,所述第一徑向部的內端部與所述圓形平面部呈斷開設置,所述第二徑向部的內端部與所述圓形平面部相連接。[0010]優選的,所述第一徑向部與所述第二徑向部沿所述周向部的圓周方向呈交替設置。[0011]優選的,所述主體面部所在平面與所述排風口所在平面相平行。[0012]優選的,所述出風柵利用卡扣機構安裝于所述排風口處,所述出風柵呈方形,所述卡扣機構形成于所述方形的角部。[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空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調主體上設有前述中任一項所述的空調排風口。[0014]優選的,在所述空調內設有與所述空調排風口相對應的風扇,該風扇具有多個葉片,且該多個葉片的排列布局使所述葉片的轉動方向與所述徑向部的彎曲方向相反。[0015]由于所述風扇葉片的排列布局使所述葉片的轉動方向與所述徑向部的彎曲方向相反,即若出風柵的徑向部呈順時針方向彎曲時,所述風扇葉片的安裝布局使其按照逆時針方向旋轉;若出風柵的經向部呈逆時針方向彎曲時,所述風扇葉片的安裝布局使其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有利于提高所述空調的排風量。
[0016]圖I為出風柵的主視圖;[0017]圖2為出風柵的后視圖;[0018]圖3為圖2中出風柵的俯視圖;[0019]圖4為出風扇的主視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以空調室外機為例,結合圖廣圖4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空調排風口及設有該排風口的空調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的說明。在下述描述中,所述外側是指向外界送風而朝向外界所在的一側。[0021]一般地,空調室外機具有呈六方體狀的殼體,在該殼體上開設有圓形開口,該圓形開口即本實用新型所述空調排風口。在空調室外機殼體所圍成的空腔內安裝有風扇,該風扇與空調排風口相對應,主要用以實現向外界送風。在本實施例中,風扇優選為軸流風扇, 其具有多個葉片,且這多個葉片按照規定方式排列,這里所述規定方式具體請參照下述描述。[0022]在排風口處安裝有出風柵1,該出風柵I為鐵絲網制件或塑料制件。如圖廣2及圖 4所示,出風柵I整體呈方形,在其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卡扣2。在空調室外機的殼體上圍繞排風口形成有與該卡扣2相對應的卡位,出風柵I經由卡扣2與卡位相卡合而固定于空調室外機的殼體上。另外,在出風柵I的四個角部還開設有螺紋孔,可利用螺釘穿過該螺紋孔而旋接于空調室外機的殼體上,有利于增強出風柵I的固定牢固性。[0023]如圖3和圖4所示,出風柵I具有主體面部11和連接部16,其中,主體面部11與排風口相對,且該主體面部11所在平面與排風口所在平面相平行,即主體面部11垂直于排風口的軸向所在的方向;連接部16位于主體面部11與出風柵主體18之間,該連接部16的一端形成于主體面部11的邊緣內側,其另一端朝向排風口所在一側延伸且與出風柵主體 18形成于一體。在連接部16上形成有柵格17,該柵格17為長方體狀的通孔。由于在連接部16上形成有柵格17,使得由排風口排出的氣流能夠經由連接部16上的柵格17排出,增大了出風柵I的排風面積,有利于提高空調的排風量和降低噪音。[0024]如圖I和圖2所示,在主體面部11的中間具有圓形平面部12,該圓形平面部12與主體面部11形成于同一平面內。在主體面部11上形成有若干柵格13,這些柵格13為由周向部14和徑向部15交匯形成的平行四邊形通孔。周向部14圍繞圓形平面部12呈同心圓狀,且所有周向部14形成于同一平面內。徑向部15包括第一徑向部15a和第二徑向部 15b,該第一徑向部15a和第二徑向部15b沿周向部14的圓周方向呈交替設置,其中,第一徑向部15a與圓形平面部12呈斷開設置,第二徑向部15b的內端部與圓形平面部12形成于一體。[0025]第一徑向部15a和第二徑向部15b圍繞圓形平面部12呈發散狀排列,且兩者均形成為向順時針方向彎曲的弧形。(圖2為出風柵的后視圖,在圖2中為向逆時針方向彎曲)。 當然,徑向部15并非局限于圖I所示向順時針方向彎曲,其還可為向逆時針方向彎曲。由于徑向部15呈發散狀排列,且形成為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彎曲的弧形,當氣流經由出風柵I排出時,能夠減少空氣吹出時的壓損,有利于提高風量,降低噪音。[0026]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風扇葉片按照規定方式排列是指,多個葉片的排列布局需滿足使該葉片的轉動方向與徑向部15的彎曲方向相反,即若出風柵I的徑向部15為向順時針方向彎曲時,風扇葉片的安裝布局使該風扇按照逆時針方向旋轉;若出風柵I的徑向部 15為向逆時針方向彎曲時,風扇葉片的安裝布局使該風扇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出風柵I的徑向部15為向順時針方向彎曲,則風扇葉片的安裝布局使該風扇按照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有利于提高空調室外機的排風量。[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0028]例如,周向部也可以呈螺旋狀,圍繞主體面部的中心旋轉設置。在上述實施例中, 是以空調室外機為例對空調排風口進行的描述和說明,然而并非局限于此,所述空調排風口還可設置于空調室內機的排風口處。
權利要求1.一種空調排風口,所述排風口包括出風柵(I),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柵(I)具有與所述排風口相對的主體面部(11),沿所述主體面部(11)的邊緣形成有用以連接所述主體面部(11)與出風柵主體(18)的連接部(16),且在該連接部(16)和所述主體面部(11)上分別開設有柵格。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排風口,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主體面部(11)上的所述柵格(13)由周向部(14)和徑向部(15)交匯形成,所述徑向部(15)呈發散狀排列,且形成為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彎曲的弧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排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部(14)圍繞所述主體面部(11)的中心設置,且呈同心圓狀或螺旋狀。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排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面部(11)的中部具有圓形平面部(12),所述徑向部(15)包括第一徑向部(15a)和第二徑向部(15b),所述第一徑向部(15a)的內端部與所述圓形平面部(12)呈斷開設置,所述第二徑向部(15b)的內端部與所述圓形平面部(12)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排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徑向部(15a)與所述第二徑向部(15b)沿所述周向部(14)的圓周方向呈交替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排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面部(11)所在平面與所述排風口所在平面相平行。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排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柵(I)利用卡扣機構安裝于所述排風口處,所述出風柵(I)呈方形,所述卡扣機構形成于所述方形的角部。
8.—種空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調主體上設有權利要求廣7中任一項所述的空調排風口。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調內設有與所述空調排風口相對應的風扇,該風扇具有多個葉片,且該多個葉片的排列布局使所述葉片的轉動方向與所述徑向部的彎曲方向相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空調排風口及設有該排風口的空調,包括出風柵,該出風柵具有與排風口相對的主體面部,沿主體面部的邊緣內側形成有用以連接主體面部與出風柵主體的連接部,且在該連接部和主體面部上開設有柵格。由于在連接部上開設有柵格,使得由排風口排出的氣流能夠經由連接部上的柵格排出,增大了所述出風柵的排風面積,有利于提高空調的排風量和降低噪音。
文檔編號F04D29/26GK202747559SQ20122039164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8日
發明者王永濤, 王友寧, 賈廣芬, 關婷婷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 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