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旋驅式多柱塞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機械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旋驅式多柱塞抽油泵。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油井采油一直沿用傳統的桿式泵、整筒泵、柱塞泵、襯套式螺桿泵、潛油泵等,此類設備的驅動裝備存占地面積大、耗電量高、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操作復雜、維修費用高、泵效低的缺陷,同時襯套式螺桿泵又不能適用于熱采工藝的工況需求。因此,一種旋驅式多柱塞抽油泵,優化了柱塞與泵筒的結構設計,利用旋轉驅動的方式提高了抽油泵的工作效率,滿足了油井熱采工藝作業工況的需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同時提供一種體積小,結構簡單,故障點少,機械性能可靠,設備成本低,起下泵作業方便的抽油泵。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旋驅式多柱塞抽油泵,包括上接頭、上殼體、泵筒、下殼體、下接頭、泵底閥座、泵底閥球、游動閥座、游動閥球、柱塞、推力軸承和旋驅螺旋軸,所述的旋驅螺旋軸的螺旋上端與推力軸承相連接,旋驅螺旋軸的螺旋下端與柱塞上端相連接,柱塞底部內設有游動閥座和游動閥球,旋驅螺旋軸頂部外表面與上接頭相連接,上接頭通過上殼體與泵筒相連接,泵筒通過下殼體與下接頭相連接,下接頭上端內部設有泵底閥座和泵底閥球。所述的旋驅螺旋軸通過地上電機驅動或地下潛油電機驅動。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旋驅式多柱塞抽油泵,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排量大、下泵深、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地面積小,安全可靠,節能低碳,使用壽命長的特點,有效的提高了抽油泵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事故率和回滲率,同時兩種電機驅動方式更適用海上平臺采油,可以在石油行業推廣應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I 一上接頭2—上殼體3—泵筒4 一下殼體5—下接頭6—泵底閥座7—泵底閥球8—游動閥座9一游動閥球10—柱塞11一推力軸承 12—旋驅螺旋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不,本實用新型一種旋驅式多柱塞抽油栗,由上接頭I、上殼體2、栗筒3、下殼體4、下接頭5、泵底閥座6、泵底閥球7、游動閥座8、游動閥球9、柱塞10、推力軸承11和旋驅螺旋軸12組成,旋驅螺旋軸12的螺旋上端與推力軸承11相連接,旋驅螺旋軸12的螺旋下端與柱塞10上端相連接,柱塞10底部內設有游動閥座8和游動閥球9,旋驅螺旋軸12頂部外表面與上接頭I相連接,上接頭I通過上殼體2與泵筒3相連接,泵筒3通過下殼體4與下接頭5相連接,下接頭5上端內部設有泵底閥座6和泵底閥球7,旋驅螺旋軸12通過地上電機驅動或地下潛油電機驅動。使用本實用新型時,上接頭I與油管管柱相連接,旋驅螺旋軸12在電機驅動下,順時針旋轉,旋驅螺旋軸12帶動多個柱塞10,作上下直線往復運動,使液體經過泵底閥座6、泵底閥球7、游動閥座8和游動閥球9,從而把套管里的液體舉升到地面,實現采油作業的目的,同時可根據井深和供液能力調整電機輸出轉數與排液量。上面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對其進行等同變化和修飾,均在本專利技術保護方案的范疇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旋驅式多柱塞抽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頭、上殼體、泵筒、下殼體、下接頭、泵底閥座、泵底閥球、游動閥座、游動閥球、柱塞、推力軸承和旋驅螺旋軸,所述的旋驅螺旋軸的螺旋上端與推力軸承相連接,旋驅螺旋軸的螺旋下端與柱塞上端相連接,柱塞底部內設有游動閥座和游動閥球,旋驅螺旋軸頂部外表面與上接頭相連接,上接頭通過上殼體與泵筒相連接,泵筒通過下殼體與下接頭相連接,下接頭上端內部設有泵底閥座和泵底閥球。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旋驅式多柱塞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驅螺旋軸通過地上電機驅動或地下潛油電機驅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驅式多柱塞抽油泵,包括上接頭、上殼體、泵筒、下殼體、下接頭、泵底閥座、泵底閥球、游動閥座、游動閥球、柱塞、推力軸承和旋驅螺旋軸,旋驅螺旋軸頂部外表面與上接頭相連接,上接頭通過上殼體與泵筒相連接,泵筒通過下殼體與下接頭相連接,旋驅螺旋軸通過地上電機驅動或地下潛油電機驅動。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旋驅式多柱塞抽油泵,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排量大、下泵深、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地面積小,安全可靠,節能低碳,使用壽命長的特點,有效的提高了抽油泵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事故率和回滲率,同時兩種電機驅動方式更適用海上平臺采油,可以在石油行業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F04B1/12GK202579124SQ20122020102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
發明者肖德石, 劉春友, 張宏祥, 張德生 申請人:遼寧石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