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多孔導流泵體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導流泵,尤其是涉及一種多功能多孔導流泵體構造。
背景技術:
南方農田大多種植水稻,天氣炎熱,蒸發量大時需要對農田進行灌溉,雨季來臨時還需進行排潰。目前,農田灌溉、排潰采用大多采用排降控制閘,如專利申請號99226082設計一種控制閘,其在灌水、排潰時需要人工開啟相應排水口,自動化程度低而且無法對流量進行控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多孔導流泵體構造,以改善現有灌排控制閘功能 單一、自動化程度低、無法進行流量調節等技術問題。本發明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多功能多孔導流泵體構造,包括殼體、葉輪;所述葉輪設置在殼體的中央,所述殼體左右兩側對稱的設置有四個進/出水口,進/出水口外側的殼體上對稱設置有隔板槽,隔板槽內設置有隔板,隔板上設置有齒條;殼體頂部設置有控制電機,控制電機輸入軸與變速箱輸入軸連接,變速箱輸出軸上設置有齒輪,齒條與齒輪嚙合;所述隔板槽外側設置有進出水管,進出水管上設置有法
ΛΑ
~O作為優選,所述葉輪上均勻分布有多個葉片。作為優選,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高壓管孔。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運行可靠、能滿足日常生產的多種需求。通過電機調整隔板高度來開啟或關閉進/出水口,能夠調節進出水流量,也能夠將進/出水口中水流方向進行改變。當泵體左側需要灌溉時,開啟左側上端的進/出水口和泵體右側下端的進/出水口,其余兩進/出水口由隔板關閉,泵體右側的水經過葉輪做功提升后送由左側進出水管排出;當泵體左側需要進行排潰時,開啟左側下端的進/出水口和泵體右側上端的進/出水口,其余兩進/出水口由隔板關閉,泵體左側的水經過葉輪做功提升后送由右側進/出水管排出;當泵體兩側存在水位差時,還可以利用水流推動葉輪進行發電。該泵體構造能夠實現灌溉、排潰、高壓泵水、發電等功能,改善了現有控制閘存在的不足,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由圖可知,該多功能多孔導流泵體構造包括殼體I、葉輪2 ;所述葉輪2設置在殼體I的中央,葉輪2上均勻分布有多個葉片21。所述殼體I左右兩側對稱的設置有四個進/出水口(3、4、5、6),進/出水口(3、4)外側的殼體上設置有隔板槽7,隔板槽7內設置有隔板8,隔板8上設置有齒條9,殼體I頂部設置有控制電機12,控制電機12輸出軸與變速箱11的輸入軸連接,變速箱11的輸出軸上設置有齒輪10,齒條9與齒輪10嚙合;所述隔板槽7外側設置有進出水管13,進出水管13上設置有法蘭14。所述殼體I側面設置有高壓管孔15。 通過調整隔板8高度來開啟或關閉進/出水口,能夠調節進出水流量,也能夠對進/出水口中水流方向進行改變,當泵體左側需要灌溉時,開啟左側上端的進/出水口和泵體右側下端的進/出水口,其余兩進/出水口由隔板關閉,泵體右側的水經過葉輪做功提升后送由左側進出水管排出;當泵體左側需要進行排潰時,開啟左側下端的進/出水口和泵體右側上端的進/出水口,其余兩進/出水口由隔板關閉,泵體左側的水經過葉輪做功提升后送由右側進/出水管排出;當泵體兩側存在水位差時,可以利用水流推動葉輪進行發電。開啟一個進/出水口,關閉其他三個進/出水口,通過調功調速,可使葉輪輸出高壓水,滿足高落差供水的需求。·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多孔導流泵體構造,包括殼體、葉輪,其特征是所述葉輪設置在殼體的中央,所述殼體左右兩側對稱的設置有四個進/出水口,進/出水口外側的殼體上對稱設置有隔板槽,隔板槽內設置有隔板,隔板上設置有齒條;殼體頂部設置有控制電機,控制電機輸入軸與變速箱輸入軸連接,變速箱輸出軸上設置有齒輪,齒條與齒輪嚙合;所述隔板槽外側設置有進出水管,進出水管上設置有法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多孔導流泵體構造,其特征是所述葉輪上均勻分布有多個葉片。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多孔導流泵體構造,其特征是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高壓管孔。
全文摘要
一種多功能多孔導流泵體構造,包括殼體、葉輪;所述葉輪設置在殼體的中央,所述殼體左右兩側對稱的設置有四個進/出水口,進/出水口外側的殼體上對稱設置有隔板槽,隔板槽內設置有隔板,隔板上設置有齒條,齒條與齒輪連接,齒輪設置在變速箱輸出軸上,變速箱輸入軸與隔板控制電機連接,隔板控制電機設置在殼體頂部。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運行可靠的優點。通過電機調整隔板高度來開啟或關閉進/出水口,能夠調節進出水流量,也能夠將進/出水口中水流方向進行改變。當泵體兩側存在水位差時,還可以利用水流推動葉輪進行發電。該泵體能夠實現灌溉、排漬、高壓泵水、發電等功能,改善了現有控制閘存在的不足,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
文檔編號F04D29/40GK102913482SQ20121037311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趙同成 申請人:趙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