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壓縮機,該電動壓縮機在其外殼中具有電動馬達和通過電動 馬達的旋轉對制冷劑氣體進行壓縮的壓縮機構。
背景技術:
通常,電動壓縮機在其金屬外殼中容納電動馬達和通過電動馬達的旋轉對制冷劑 氣體進行壓縮的壓縮機構。這種電動壓縮機連接至外部制冷劑回路,并且制冷劑氣體在電 動壓縮機的運行期間在外殼中流動并且通過壓縮機構。當電動壓縮機停止時,制冷劑氣體 被冷卻和液化,并且已液化的制冷劑(下文中稱為“液態制冷劑”)傾向于在電動壓縮機的外 殼中累積。液態制冷劑含有潤滑油。應當指出的是,混合有液態制冷劑的特定種類的潤滑 油減小液態制冷劑的電阻率。導電部分(比如接線端子)在外殼中可能設置在電動馬達中或 設置在電動馬達的附近,并且暴露于液態制冷劑。當這種導電部分浸沒于累積在外殼中的 液態制冷劑中時,導電部分與外殼之間的絕緣性會劣化。
日本專利申請公告2009-264279公開了一種電動壓縮機,該電動壓縮機改善了電 動壓縮機的導電部分與外殼之間的絕緣性。該電動壓縮機具有電動馬達,該電動馬達具有 包含線圈的定子。線圈由三相導電線形成。三相導電線的端部從線圈引出,并捆束在一起 而形成線束部分。通過連接導電線的端部,在線束部分的端部處形成接線連接部分,并且接 線連接部分作為中性點。線束部分插入穿過絕緣管,通過拉長接線連接部分與外殼之間的 最短絕緣距離,在線束部分中形成額外長度部分。通過延長接線連接部分與外殼之間的最 短絕緣距離提高了接線連接部分與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因此,可以阻止導電部分與外殼 之間的絕緣性由于浸沒在液態制冷劑中而劣化。
然而,在該公告中公開的電動壓縮機在外殼中需要額外的空間用于設置該額外的 長度部分。設置額外長度部分增大了電動壓縮機的尺寸,并且因此,將電動壓縮機安裝在車 輛上的自由度被損壞。取決于安裝電動壓縮機的空間限制,設置額外長度部分會使安裝壓 縮機極其困難。
液態制冷劑在電動壓縮機停止期間在外殼中累積是由于制冷劑氣體在外部制冷 劑回路中冷卻和液化以及制冷劑氣體在外殼中冷卻和液化而產生的。
在外部制冷劑回路中產生并且流入到外殼中的液態制冷劑增加了液態制冷劑在 外殼中的累積。
在由于空間限制而不能夠設置額外長度部分的電動壓縮機的情況下,導電部分傾 向于浸沒在液態制冷劑中,使得導電部分與外殼之間的絕緣性劣化。
另外,當在電動壓縮機啟動時外殼中累積有液態制冷劑時,液態制冷劑在外殼中 汽化并且外殼中的壓力過度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在壓縮機啟動時需要較大的轉矩,使得對電動壓縮機施加的負載 增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電動壓縮機,該電動壓縮機防止液態制冷劑從外部制冷劑回路流入到壓縮機的外殼中從而在電動壓縮機中累積,以確保電動壓縮機的導電部分的絕緣。發明內容
電動壓縮機包括電動馬達;壓縮機構,所述壓縮機構由所述電動馬達驅動以壓 縮制冷劑氣體;金屬外殼,所述金屬外殼容納所述電動馬達和所述壓縮機構;吸入通道,所 述吸入通道能夠與所述外殼的內部連通,其中制冷劑氣體流動通過所述吸入通道;排出通 道,所述排出通道能夠與所述外殼的內部連通,從所述壓縮機構排出的制冷劑氣體流動通 過所述排出通道;以及止回閥,所述止回閥設置在所述吸入通道和所述排出通道中的至少 一個中,所述止回閥在所述壓縮機運行時被打開并且在所述壓縮機停止時被關閉。
根據以下結合附圖、通過示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原理的描述,本發明的其他方面和 優點將變得清楚。
在所附權利要求中特別提出了本發明的被認為具有創新性的特征。參照以下對目 前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以及附圖,可以最佳地理解本發明以及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在 附圖中
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壓縮機的縱向截面圖2為局部縱向截面圖,其示出了圖1的電動壓縮機的吸入側上的止回閥;
圖3為局部縱向截面圖,其示出了圖1的電動壓縮機的排出側上的止回閥;以及
圖4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電動壓縮機的縱向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圖1至圖3描述根據第一實施方式電動壓縮機(下文中稱為壓縮機)。 圖1中用附圖標記10表示的壓縮機10為渦旋式壓縮機,并且用于裝備有電動馬達和驅動 車輛的發動機的混合動力車輛。壓縮機形成車輛空調的制冷劑回路的一部分。車輛空調包 括作為冷凝器的冷卻單元(未示出)、接收器、膨脹閥、蒸發器以及壓縮機10和連接上述裝置 的管道。
如圖1所示,壓縮機10包括電動馬達12 ;壓縮機構11,壓縮機構11與電動馬達 12成整體并且由電動馬達驅動以對制冷劑氣體進行壓縮;以及金屬外殼13,金屬外殼13由 招合金制成并且包括第一外殼14和第二外殼15。第一外殼14和第二外殼15在它們的內 端部處通過螺栓16連結在一起成外殼13。壓縮機10以水平位置設置在發動機艙中。
壓縮機構11和電動馬達12容納在壓縮機10的第一外殼14中。在電動馬達12 上方的位置處穿過第一外殼14形成有入口 17。第一外殼14中形成有置于吸入壓力下的 吸入空間。吸入空間形成外殼13的內部的一部分。入口 17連接至外部制冷劑回路的管道 18。管道18形成吸入通道S,吸入通道S能夠通過吸入止回閥51 (其將在下文中詳細地描 述)與其中設置電動馬達12的第一外殼14的吸入空間連通。在壓縮機10的運行期間,低 壓制冷劑氣體流動穿過入口 17進入到第一外殼14的吸入空間中。管道18比形成隨后將 描述的排出通道D的管道24定位得更鄰近電動馬達12。
第二外殼15在其中形成有排出室19,排出室19能夠與壓縮機構11連通。在第二 外殼15的上部部分中穿過第二外殼15形成有出口 20,出口 20能夠通過排出止回閥52(其 將在本說明書的隨后部分中詳細地描述)與外部制冷劑回路連通。第二外殼15中也形成有 連接排出室19和出口 20的連通通道21。連通通道21中安裝有油分離器22,以便將霧形 式的潤滑油與從壓縮機構11排出的制冷劑氣體分離。在油分離器下方形成有回油通道23 以允許潤滑油從連通通道21的底部流回到壓縮機構11。壓縮機10的出口 20連接至形成 排出通道D的外部制冷劑通道的管道24。管道24能夠通過連通通道21與第二外殼15中 的排出室19連通。換句話說,管道24與設置有壓縮機構11的外殼13的內部連通。在壓 縮機10運行期間,從壓縮機構11排放到排出室19中的高壓制冷劑氣體經由連通通道21 流至出口 20并且經由管道24流出至外部制冷劑回路。
壓縮機構11包括固定在第一外殼14中的定渦旋體25和相對定渦旋體25作盤旋 運動的動渦旋體26。在定渦旋體25與動渦旋體26之間形成有壓縮室27。
在第一外殼14中在電動馬達12與定渦旋體25之間設置有軸支承構件28。軸支 承構件28形成壓縮機構11的一部分并且包括軸承30。電動馬達12包括旋轉軸29,旋轉 軸29在其兩端分別由軸支承構件28通過軸承30和第一外殼14通過軸承31支承。貫穿 軸支承構件28形成有吸入口 32,吸入口 32通向第一外殼14中的上述吸入空間并且能夠與 壓縮室27連通。經由入口 17流入到第一外殼14中的吸入空間內的制冷劑氣體經由吸入 口 32流入到壓縮室27中。
電動馬達12的旋轉軸29在其鄰近壓縮機構11的一端具有偏心銷33,動渦旋體 26通過軸承34設置在偏心銷33上。旋轉軸29的旋轉產生動渦旋體26的盤旋運動,由此 使壓縮室27徑向向內移動從而減小其容積。隨著壓縮室27的容積增大,制冷劑氣體經由 吸入口 32流入到壓縮室27中,而隨著壓縮室27的容積減小,制冷劑氣體在壓縮室27中被 壓縮。在定渦旋體25的中央貫穿定渦旋體25形成有排出口 35,并且定渦旋體25具有用于 打開和關閉排出口 35的排出閥36。已被壓縮的制冷劑氣體經由排出口 35被排放到排出 室19中。第二外殼15中形成有置于排放壓力下的排出空間(或排出室19和連通通道21)。 排出空間形成外殼13的內部的一部分。
電動馬達12由三相交流電力驅動。電動馬達12包括定子37和轉子38,定子37 固定至第一外殼14的內表面,轉子38插在定子37中并且固定在旋轉軸29上。轉子38包 括轉子芯39,在旋轉軸29的軸向方向上貫穿轉子芯39形成有多個磁體插入孔;以及插入 到所述磁體插入孔中的多個永磁體(未示出)。定子37包括繞定子芯40纏繞的U相、V相 及W相線圈41。每個相位的線圈41的線的一個端部從線圈41引出作為引線47,而各個線 的另一端部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中性點48。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中性點48形成在線圈41 的鄰近壓縮機構11側的一側上且在線圈41的上部位置處,并且各個相位的線的另一端連 接在一起而形成導電部分。
電動馬達12在設置于第一外殼14的外壁上的馬達控制裝置42的控制下被驅動。 馬達控制裝置42包括逆變器44和蓋43,蓋43接合至第一外殼14的外壁并且保護逆變器 44。蓋43由與第一外殼14相同的材料或者說由招合金制成。第一外殼14和蓋43相配合 以形成密封的空間,逆變器44和電連接至逆變器44的密封端子45設置在該密封空間中。 逆變器44從外部電源接收直流電以驅動壓縮機10并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逆變器44固定至第一外殼14的外壁并與第一外殼14的外壁電絕緣。
密封端子45通過為逆變器44設置的連接器電連接至逆變器44。在第一外殼14 中設置有組塊46,并且密封端子45通過組塊46電連接至從相位線圈41引出的各個引線 47。組塊46由諸如塑料之類的絕緣材料制成并且形成為盒狀。組塊46中形成有端子孔(未 示出),端子孔在組塊46的上表面處開口,并且密封端子45的端子銷經由端子孔插入。密 封端子45的端子銷和設置在組塊46的端子孔中的觸腳相配合而形成導電部分。電動馬達 12和逆變器44因此彼此電連接。電動馬達12的線圈41的由逆變器44通過密封端子45 的通電使轉子38旋轉,以由此使連接至旋轉軸29的壓縮機構11運行。
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壓縮機包括設置在連接至入口 17的管道18中的吸入止回閥 51以及設置在連接至出口 20的管道24中的排出止回閥52。吸入止回閥51和排出止回閥 52用作本發明的止回閥。
下面將參照圖2描述吸入止回閥51。吸入止回閥51包括閥殼53,閥殼53設置在 形成吸入通道S的管道18中。閥殼53中形成有閥體腔室54 ;閥開口 55,當閥開口 55打 開時,其提供閥體腔室54與外部制冷劑回路側上的吸入通道S之間的流體連通;以及開口 56,開口 56提供閥體腔室54與入口 17側上的吸入通道S之間的流體連通。在閥體腔室54 中設置有閥體57和作為推動構件的螺旋彈簧58。
能夠在閥體腔室54中往復運動的閥體57通常借助于螺旋彈簧58的推力關閉閥 開口 55,并且當在外部制冷劑回路側上的吸入通道S中的制冷劑氣體的壓力增加時或者在 入口 17側上的吸入通道S中的制冷劑氣體的壓力減小時打開閥開口 55。具體地,當在外 部制冷劑回路側上的制冷劑氣體與在入口 17側上的制冷劑氣體之間的壓力差超過預定值 時,閥體57將閥開口 55打開,并且當所述壓力差低于預定值時,閥體57將閥開口 55關閉。
螺旋彈簧58設置在閥體腔室54中以在使閥體57朝向閥開口 55移動的方向上推 動閥體57。將螺旋彈簧58的彈簧常數設定成在壓縮機10停止時推動閥體57以關閉閥開 口 55以及在壓縮機10運行時允許閥體57打開閥開口 55。
下面將參照圖3描述排出止回閥52。排出止回閥52能夠操作為允許制冷劑氣體 從壓縮機10的出口 20朝向外部制冷劑回路中的排出通道D流動以及阻止制冷劑氣體從外 部制冷劑回路中的排出通道D朝向壓縮機10的出口 20流動。換句話說,排出止回閥52阻 止制冷劑氣體從外部制冷劑回路向出口 20回流。排出止回閥52包括閥殼59,閥殼59設置 在形成排出通道D的管道24中。閥殼59中形成有閥體腔室60 ;閥開口 61,當閥開口 61 打開時,其提供閥體腔室60與出口 20側上的排出通道D之間的流體連通;以及開口 62,開 口 62提供閥體腔室60與外部制冷劑回路側上的排出通道D之間的流體連通。在閥體腔室 60中設置有閥體63和作為推動構件的螺旋彈簧64。
能夠在閥體腔室60中往復運動的閥體63通常在壓縮機10停止時借助于螺旋彈 簧64的推力關閉閥開口 61,并且在壓縮機10運行時打開閥開口 61。
螺旋彈簧64設置在閥體腔室60中以便在使閥體63朝向閥開口 61移動的方向上 推動閥體63。螺旋彈簧64的彈簧常數被設定成在壓縮機10停止時推動閥體63以將閥開 口 61關閉以及在壓縮機10運行時允許閥體63將閥開口 61打開。
下面將描述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壓縮機10的操作。在壓縮機10停止期間,吸入 止回閥51和排出止回閥52 二者都關閉。當電力供給至電動馬達12而使轉子38旋轉時,壓縮機構11將制冷劑氣體經由吸入口 32抽吸到壓縮室27中以便壓縮制冷氣體并且將已 被壓縮的制冷劑氣體經由排出口 35排放到排出室19中。在與吸入口 32連通的第一外殼 14的吸入空間中的制冷劑氣體的壓力在壓縮機啟動時由于壓縮機構11的運行而減小。當 第一外殼14的吸入空間中的制冷劑氣體的壓力降至預定水平時,吸入止回閥51的閥體57 沿著克服螺旋彈簧58的推力打開閥開口 55的方向移動。吸入止回閥51被打開,制冷劑氣 體經由管道18和壓縮機10的入口 17流入到第一外殼14的吸入空間中。當壓縮機10繼 續其壓縮操作時,吸入止回閥51保持打開。
同時,當制冷劑氣體在壓縮機10啟動時從壓縮機構11排出時,排出室19和連通 通道21中的制冷劑氣體的壓力增大。當排出室19和連通通道21中的制冷劑氣體的壓力 增大至預定水平時,排出止回閥52的閥體63移動離開閥開口 61因而排出止回閥52被打 開,使得排出的制冷劑氣體經由管道24流出到外部制冷劑回路中。當壓縮機10繼續其壓 縮操作時,排出止回閥52保持打開。另外,當壓縮機10繼續其壓縮操作時,制冷劑氣體不 斷地排出外殼13,從而防止大量的液態制冷劑在外殼13中累積。
當壓縮機10由于電動馬達12的停止而停止壓縮操作時,如圖2和圖3所示,吸入 止回閥51和排出止回閥52均關閉。車輛空調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冷卻,因此,壓縮機10和 外部制冷劑回路中的制冷劑氣體也冷卻而被液化。在壓縮機10停止期間,當吸入止回閥51 和排出止回閥52均關閉時,外部制冷劑回路中的液態制冷劑不能夠分別經由管道18、管道 24流入到外殼13的吸入空間和排出空間中。外殼13的吸入空間和排出空間中的制冷劑氣 體被液化,但外部制冷劑回路中的液態制冷劑不能夠流入到外殼13的吸入空間和排出空 間中,從而僅有少量液態制冷劑累積在外殼13的吸入空間和排出空間中。因此,防止各自 具有導電部分的密封端子45、組塊46及中性點48被浸沒在液態制冷劑中。
另外,僅少量液態制冷劑在外殼13的吸入空間和排出空間中累積使得易于防止 外殼13中制冷劑氣體的壓力由于壓縮機10啟動時液態制冷劑汽化而過度增加。因此,能 夠防止壓縮機構11上的負載和電動馬達12的耗電量增加。
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壓縮機10提供如下有利的影響
(I)在壓縮機10的壓縮操作期間,設置在吸入通道S中的吸入止回閥51和設置在 排出通道D中的排出止回閥52均被打開。使制冷劑氣體能夠經由吸入通道S和外殼13的 吸入空間流入到壓縮機構11中,并且在壓縮機構11中被壓縮的制冷劑氣體從壓縮機構11 經由排出通道D流出到外部制冷劑回路中。在壓縮機10的停止期間,吸入止回閥51和排 出止回閥52均關閉。因此,阻止液態制冷劑分別經由吸入通道S和排出通道D流入到外殼 13的吸入空間和排出空間中,因而當壓縮機10停止時,能夠防止液態制冷劑在外殼13中累 積。
(2)當吸入止回閥51在壓縮機10停止期間關閉時,液態制冷劑被阻止從比排出通 道D更鄰近電動馬達定位的吸入通道S流入到外殼13的吸入空間中,使得電動馬達12很 難浸沒在第一外殼14的吸入空間中的液態制冷劑中。第一外殼14的吸入空間中的液化的 少量的任何制冷劑將不會使電動馬達12被浸沒在液態制冷劑中。因此,防止各自具有導電 部分且在鄰近電動馬達12的位置處設置在電動馬達12中的密封端子45、組塊46及中性點 48被浸沒在外殼13中累積的液態制冷劑中,因而能夠成功地將導電部分與金屬外殼13絕 緣。
(3)在壓縮機10停止期間,不允許制冷劑氣體經由吸入通道S和排出通道D流入 到外殼13中,使得只有少量的液態制冷劑累積在外殼13中。因此,容易地防止了制冷劑氣 體的壓力由于液態制冷劑在壓縮機10啟動時汽化而增大,從而使得能夠減小對壓縮機構 11施加的負載并且能夠阻止電動馬達12耗電量增加。
(4)僅少量的液態制冷劑在外殼13中累積允許對設置在電動馬達12中或電動馬 達12附近的導電部分(或密封端子45、組塊46及中性點48)較高自由度的定位。例如,相 比于現有技術,導電部分可以設置在更鄰近外殼13底部的位置處。
(5)僅少量的液態制冷劑在外殼13中累積有助于保持線圈41與外殼13之間以及 線圈41與導電部分之間的絕緣性,即使在線圈41的繞線的絕緣搪瓷涂層中形成有小孔亦 如此。
下面將描述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壓縮機。在圖4中用附圖標記70表示的根據第 二實施方式的壓縮機與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壓縮機的不同之處在于壓縮機70設置有吸 入止回閥,但免除了排出止回閥。壓縮機70的其余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壓縮機的結構大 致相同。出于方便說明的原因,將會用與在第一實施方式的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圖標記相同 的附圖標記來表示類似或相同的部件或元件,并將省略對這些部件或元件的描述。
如圖4所示,壓縮機70在排出通道D的管道24中沒有比如52的排出止回閥,但 在吸入通道S的管道18中設置有吸入止回閥51。在壓縮機70的壓縮期間,從壓縮機構11 排出到排出室19中的制冷劑氣體經由油分離器22、連通通道21和出口 20朝向外部的制冷 劑回路流動。當壓縮機70停止時,吸入止回閥51關閉,使得吸入通道S中的由于冷卻而被 液化的制冷劑被阻止而不能通過吸入止回閥51流入到外殼13的吸入空間中。
同時,在排出通道D中液化的制冷劑從出口 20流入到第二外殼15中的排出空間 中。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壓縮機構11也為渦旋式,使得第二外殼15中的液態制冷劑不能 夠穿過壓縮機構11以到達第一外殼14(或電動馬達12)。換句話說,能夠通過壓縮機構11 來阻止從出口 20流入到第二外殼15中的液態制冷劑流入到第一外殼14中。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在排出通道D的管道24中未設置比如52的排出止回閥的情 況下,在吸入通道S中設置吸入止回閥51能夠阻止液態制冷劑流入到第一外殼14中。壓 縮機70省略了壓縮機10的排出止回閥52,從而與具有排出止回閥52的壓縮機10相比,壓 縮機70能夠減少部件的數量。
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而是可以以下面示例的各種方式來實踐本發明。
在這些實施方式中,止回閥具有推動閥關閉的彈簧,但止回閥可以是電磁式的,在 這種電磁式止回閥中,以電磁方式控制止回閥打開和關閉。換句話說,用于打開和關閉止回 閥的結構不限于所說明的實施方式,只要止回閥在壓縮機運行期間被打開并且在壓縮機停 止期間被關閉即可。
在這些實施方式中,止回閥在壓縮機啟動后被打開,但也可以在壓縮機啟動的同 時打開。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止回閥設置在吸入通道和排出通道中,在第二實施方式中止回 閥僅設置在吸入通道中。根據本發明,止回閥可以設置在吸入通道和排出通道中的至少一 個中。例如,止回閥可以僅設置在排出通道中。
盡管在這些實施方式中,電動馬達設置于在處于吸入壓力下的外殼中,但電動馬達可以設置于在排出壓力下的外殼中。在后一種情況下,外殼中的設置有電動馬達的空間 可以是與排出通道連通的,并且排出通道比吸入通道更鄰近電動馬達定位。在這種情況下, 優選的是在排出通道中設置止回閥以阻止液態制冷劑流入到設置有電動馬達的空間中。
盡管在這些實施方式中實施方式的吸入通道和排出通道形成在外殼外,但這些通 道可以形成在外殼內。例如,形成在第二外殼中的連通通道可以作為排出通道,并且止回閥 可以設置在該連通通道中。替代性地,形成吸入通道的管道可以延伸到第一外殼的設置有 電動馬達的吸入空間中,并且止回閥可以設置在位于第一外殼的吸入空間中的延伸的吸入 通道中。
根據本發明壓縮機不限于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渦旋式壓縮機。壓縮機可以是葉片 式壓縮機。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壓縮機,包括 電動馬達; 壓縮機構,所述壓縮機構由所述電動馬達驅動以壓縮制冷劑氣體; 金屬外殼,所述金屬外殼容納所述電動馬達和所述壓縮機構; 吸入通道,所述吸入通道能夠與所述外殼的內部連通,制冷劑氣體流動通過所述吸入通道;以及 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通道能夠與所述外殼的內部連通,從所述壓縮機構排出的制冷劑氣體流動通過所述排出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壓縮機還包括 止回閥,所述止回閥設置在所述吸入通道和所述排出通道中的至少一個中,所述止回閥在所述壓縮機運行時被打開并且在所述壓縮機停止時被關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閥設置在所述吸入通道和所述排出通道中的一個中,所述吸入通道和所述排出通道中的所述一個比另一個更鄰近所述電動馬達定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閥設置在所述吸入通道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閥分別設置在所述吸入通道和所述排出通道中。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動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通道能夠與所述外殼的設置有所述電動馬達的內部連通,并且所述排出通道能夠與所述外殼的設置有所述壓縮機構的內部連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動壓縮機,其包括電動馬達;壓縮機構,所述壓縮機構由所述電動馬達驅動以壓縮制冷劑氣體;金屬外殼,所述金屬外殼容納所述電動馬達和所述壓縮機構;吸入通道,所述吸入通道能夠與所述外殼的內部連通,其中制冷劑氣體流動通過所述吸入通道;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通道能夠與所述外殼的內部連通,從所述壓縮機構排出的制冷劑氣體流動通過所述排出通道;以及止回閥,所述止回閥設置在所述吸入通道和所述排出通道中的至少一個中,所述止回閥在所述壓縮機運行時被打開并且在所述壓縮機停止時被關閉。
文檔編號F04C29/12GK103016347SQ20121034802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1日
發明者安谷屋拓 申請人:株式會社豐田自動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