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扇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循環扇結構,至少包含:動力元件,作為驅動軸流扇葉的動力來源;并于動力元件的心軸設置有軸流扇葉,前述軸流扇葉的葉片最外周緣的弧度等于或接近于導流元件的內導流壁的弧度,以增加輸出風量與距離;導流元件,設有前、后安全網,以保護使用者的安全,且于前述導流元件設內導流壁或同時設有導流葉片或內導流葉片,以集中并導引氣流的方向,藉以減少阻力,提升氣流的流量,并延長輸出的距離,提升室內氣流循環的效果;如此,利用本循環扇以提升室內溫度調節的效果。
【專利說明】循環扇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關于循環扇結構,尤指軸流扇葉的葉片最外周緣的弧度等于或接近于導流元件的內導流壁的弧度,以增加輸出風量與距離;并于導流元件設內導流壁或同時設有導流葉片,以集中并導引氣流的方向,藉以減少阻力,提升氣流的流量,并延長氣流輸出的距離,提升室內氣流循環的溫度調節效果的循環扇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已知的軸流風扇,如中國臺灣實用新型專利第M370015號《軸流風扇支架元件》所述,包括一導流筒及設置在導流筒內的軸流風扇元件與固定翼座,前述導流筒內部容置軸流風扇兀件與固定翼座;前述固定翼座包括一套筒及多個導流板,每個導流板的一端接合固定在導流筒的內側筒壁上,而另一端則固定環繞設置在套筒外側,令套筒位于導流筒的中心位置;軸流風扇元件包括馬達以及設置在馬達前端可由馬達帶動的扇葉組,其中,馬達設置在套筒內部,扇葉組位于導流筒的進風端、相對于可供導流出風的導流板前方;支撐單元包括設置在導流筒兩側的支撐架以及由支撐架延伸連接而成的支撐基座,其中,支撐架頂部為與導流筒側邊接合的接合端,接合端上設置有調整與導流筒接合角度的分度盤,以及在調整與導流筒接合角度后用以固定導流筒的支點固定架。前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在于當軸流風扇轉動時所生的氣流,為經定向整合,即刻為固定翼座的導流板導引而往前,如此,將會在扇葉組與導流板之間形成強大的亂流,造成風阻增加,氣流流動不順暢的問題,嚴重影響其效率。
[0003]為此,本
【發明者】,特針對前述已知軸流風扇的結構缺點,加以研究,從而得到本發明創造。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備集中導引氣流的方向,以減少氣流輸出的阻力,并提升氣流的流量,以延長氣流輸出的距離,提升室內氣流循環溫度調節效果的循環扇結構。
[0005]本發明所述的循環扇結構,其中軸流扇葉的葉片最外周緣的弧度等于或接近于導流元件的內導流壁的弧度,得以降低氣流逆流,而在導流元件內部產生亂流,藉以增加輸出風量與輸出距尚。
[0006]本發明所述的循環扇結構,其中導流元件設內導流壁,以與前述軸流扇葉搭配,或同時設有導流葉片,藉以集中并導引氣流的方向,降低阻力,提升氣流流量,并延長輸出的距離,提升室內氣流循環與溫度調節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的分解視圖。
[0008]圖2為本發明的主視圖。[0009]圖3為沿圖2中的A-A線的剖視圖。
[0010]圖4為沿圖2中的B-B線的剖視圖。
[0011]圖5為圖4的部分放大圖。
[0012]圖6為本發明第一種導流元件實施例的主視圖。
[0013]圖7A為沿圖6中的C-C線的剖視圖。
[0014]圖7B為本發明第二種導流元件實施例的剖視圖。
[0015]圖7C為本發明第三種導流元件實施例的剖視圖。
[0016]圖8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一的立體視圖。
[0017]圖9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二的立體視圖。
[0018]【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19]動力元件I
[0020]心軸10栓設元件11
[0021]軸流扇葉2
[0022]葉片20最外周緣200間距d
[0023]導流元件3
[0024]前、后安全網30、31結合槽310栓設元件301、311
[0025]內導流壁32氣流入口 33氣流出口 34
[0026]內導流葉片4導流葉片4a
[0027]葉片40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如此,為使公眾可充分了解本發明,通過說明書附圖解說如下:
[0029]如圖1所示,其為本發明所述的循環扇結構,本發明至少包含:
[0030]動力元件1,為直流無刷馬達、直流馬達或交流馬達均無不可,但本發明是以直流無刷馬達作為驅動軸流扇葉的動力來源,以符合省電綠色環保的效能,前述動力元件I被固設于導流元件3的后安全網31的結合槽310中,并以栓設元件11固定(如圖2及3)。
[0031]于前述動力元件I的心軸10設置有軸流扇葉2 (如圖2及3),前述心軸10與軸流扇葉2的結合屬于已知技術,因此,不再贅述。前述軸流扇葉2設多個葉片20,前述葉片20的最外周緣200的弧度R等于或接近于導流元件3的內導流壁32的弧度R(如圖3_5),并讓前述葉片20的最外周緣200得以與導流元件3的內導流壁32形成最小的間距d,其目的是得以減少氣流在導流元件中發生逆流,導致發生亂流現象,影響氣流輸出穩定性,更得以增加輸出風量與氣流進入室內或環境空間的距離。
[0032]導流元件3,設有前、后安全網30、31,以保護使用者的安全,前述導流元件3的后安全網31設結合槽310,前述動力元件I設置于其中,并加以固定。前述前、后安全網30、31分別以栓設元件301、311與導流元件3固設。于前述導流元件3設內導流壁32 (如圖7A、7B及7C),前述內導流壁32并于氣流入口 33設較大的開口,而氣流出口 34設小開口,也就是氣流入口 33的內徑大于氣流出口 34的內徑而形成縮小的狀態,讓大量的氣流快速進入導流元件中,得以被集中并導引氣流方向,藉以減少阻力,提升氣流的流量。
[0033]再者,于前述圖7B的導流元件3內不設內導流葉片4,或如圖7A所示,于前述導流元件3內同時設有內導流葉片4,前述內導流葉片4是由多個葉片40組成,是設置于前述導流元件3的氣流出口 34的稍內側,且與前述導流元件3為一體成型制成(如圖6、7A和8);或者如圖7C及9所示,所述導流元件3設有導流葉片4a,且該導流葉片4a,所述導流葉片4a包括有多個葉片40,且該導流葉片4a是與導流元件3分開設置,再以栓設元件將所述導流葉片4a與導流元件3栓設結合成一體。設置前述導流葉片的目的是得以將內導流壁32的氣流自氣流出口 34輸出時予以導引產生氣旋力量,得以延長氣流的輸出距離,提升室內氣流循環的效果。
[0034]如此,本發明在運用上,得于前述軸流扇葉2的多個葉片20的最外周緣200的弧度R等于或接近于導流元件3的內導流壁32的弧度R (如圖3-5),并讓前述葉片20的最外周緣200得以與導流元件3的內導流壁32形成最小的間距d,以讓軸流扇葉2與導流元件3的內導流壁32之間具有弧度相等或相近似且距離相等的技術特征,具有增加氣流量,且于導流元件3得以減少亂流的產生,并增長氣流輸出距離的優點。或于軸流扇葉2與導流元件3的內導流壁32之間具有弧度相等或相近似且距離相等的技術特征外,在導流元件3的氣流出口設導流葉片4,得以將導流元件內部的氣流順利導引進入室內或使用空間中,延長氣流的輸出距離,提升本循環扇用作室內溫度調節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循環扇結構,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動力元件,作為驅動軸流扇葉的動力來源;前述動力元件的心軸設置有軸流扇葉,前述軸流扇葉的葉片最外周緣的弧度與導流元件的內導流壁的弧度相對應,以增加輸出風量與輸出距離; 導流元件,設內導流壁,并讓前述軸流扇葉的葉片最外周緣與導流元件的內導流壁之間產生一定的距離,藉以集中并導引氣流的方向,減少阻力,提升氣流的流量,并延長輸出的距離,提升室內氣流循環與溫度調節的效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元件設導流葉片或內導流葉片。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環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元件設有后安全網,所述后安全網設結合槽,而所述動力元件設置于所述結合槽中并得以固定。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環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流扇葉的葉片最外周緣的弧度等于或接近于導流元件的內導流壁的弧度。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環扇結構,其特征在于,前述內導流壁于氣流入口設較大的開口,而氣流出口設小開口,也就是氣流入口的內徑大于氣流出口的內徑而形成縮小的狀態,讓大量的氣流快速進入導流元件中,得以被集中并導引氣流方向,藉以減少阻力,提升氣流的流量。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循環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元件與所述內導流葉片為一體成型。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循環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元件得與所述導流葉片栓設結合成一體。
【文檔編號】F04D25/08GK103541915SQ201210241767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
【發明者】史瑞斌 申請人:東富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