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冷/熱排的設計,為一種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不需使用外部機械回轉動能或電力馬達的動力,而直接借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中的流體以驅動一個以上的流體致動裝置,經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輸方式,以分別帶動裝設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邊側的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進而驅動外部流體通過冷/熱排以增加冷/熱排的熱交換效率。
背景技術:
傳統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通常借外部機械回轉動能或電力馬達以轉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進而驅動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以增加冷/熱排的熱交換效率,其缺失為增加設置成本及耗用能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借通過以流體管路所建構的冷/熱排中的溫能流體,驅動一個以上的流體致動裝置產生回轉動能,經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輸方式,以分別轉動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邊側的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供驅動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以增加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的熱交換效率。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為直接借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的流體以驅動一個以上的流體致動裝置,經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輸方式,以分別帶動裝設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邊側的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進而驅動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以增加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的熱交換效率,其主要構成如下一一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為由具有供通過冷/熱溫能流體管路的冷/熱排裝置所構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管路時,對周圍排放冷/熱能;——流體輸出入管路(101 )、( 104):為由良好熱傳導體所構成,供作為流體輸出入管路以供對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輸出入冷/熱溫能的流體;——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為借由通過流體時,驅動內部的流體動力葉片以產生回轉動能,供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動方式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為供輸入及輸出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流體,及供輸入及輸出通過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的殼體內部以驅動流體動力葉片裝置的流體,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與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或與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管路呈串聯或并聯分流聯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時,驅動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內部的流體動力葉片裝置作回轉的運作,供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動方式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由可作回轉泵送流體的葉片組所構成,供結合于轉軸,以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動方式接受來自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的回轉動能所驅動,以泵送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以和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
(100)作熱交換。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利用冷/熱排中的溫能流體去驅動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在增加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的熱交換效率的同時,又沒有增加設置成本及耗用能源。
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圖4所示為實施例三結構示意圖。圖5所示為實施例四結構示意圖。圖6所示為實施例五結構示意圖。圖7所示為實施例六結構示意圖。圖8所示為實施例七結構示意圖。圖9所示實施例八結構示意圖。圖10所示為實施例九結構示意圖。圖11所示為實施例十結構示意圖。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i^一結構示意圖。圖1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十二結構示意圖。圖1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十三結構示意圖。圖1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十四結構示意圖。圖1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十五結構示意圖。圖1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十六結構示意圖。圖1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十七結構示意圖。圖19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十八結構示意圖。部件名稱20:流體致動裝置總成100 :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1、104 :流體輸出入管路102、103 :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200 :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1、206:轉軸202 :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3:葉片防護裝置204: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07 :殼體208 :殼體209 :殼體[0043]210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1 :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2 :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20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1 :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22 :兩側可作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000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傳統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通常借外部機械回轉動能或電力馬達以轉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進而驅動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以增加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的熱交換效率,其缺失為增加設置成本及耗用能源;本實用新型為一種不需使用外部機械回轉動能或電力馬達的動力,而直接借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的流體以驅動一個以上的流體致動裝置,經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輸方式,以分別帶動裝設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邊側的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進而驅動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以增加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的熱交換效率。茲就此項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的各種應用舉例說明如下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示意圖;如圖I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 :為由具有供通過冷/熱溫能流體管路的冷/熱排裝置所構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管路時,對周圍排放冷/熱能;-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 :為由良好熱傳導體所構成,供作為流體輸出入管
路以供對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輸出入冷/熱溫能的流體;——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 :為借由通過流體時,驅動內部的流體動力葉片以產生回轉動能,供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動方式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 :為供輸入及輸出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流體,及供輸入及輸出通過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的殼體內部以驅動流體動力葉片裝置的流體,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與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或與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管路呈串聯或并聯分流聯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時,驅動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內部的流體動力葉片裝置作回轉的運作,供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動方式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為由可作回轉泵送流體的葉片組所構成,供結合于轉軸,以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動方式接受來自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的回轉動能所驅動,以泵送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以和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 作熱交換。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中,由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的實施例(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如圖2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0062]——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 :為由具有供通過冷/熱溫能流體管路的冷/熱排裝置所構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管路時,對周圍排放冷/熱能;-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 :為由良好熱傳導體所構成,供作為流體輸出入管
路以供對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輸出入冷/熱溫能的流體;——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 :為內具轉軸201、軸承及結合于轉軸201的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04及殼體207所構成,供由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對殼體207輸入具流動動能的流體,以推動設置于殼體207內部的動力葉片裝置204驅動轉軸201產生回轉輸出,進而帶動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邊側的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作回轉泵動的運作;——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 :為供輸入及輸出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 冷/熱排100,及通過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殼體207內部以驅動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04的流體,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為與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或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管路呈串聯或并聯分流聯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時,驅動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內部的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04作回轉的運作以驅動轉軸201 ;——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為由可作回轉泵送流體的葉片組所構成,供結合于轉軸201以接受驅動回轉,供泵送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以和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作熱交換。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中,由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的實施例(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如圖3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 :為由具有供通過冷/熱溫能流體管路的冷/熱排裝置所構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管路時對周圍排放冷/熱能;-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 :為由良好熱傳導體所構成,供作為流體輸出入管
路以供對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輸出入冷/熱溫能的流體;——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 :為由內具轉軸206、軸承及結合于轉軸206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21,以及設有殼體208,供構成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0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包括由以下一種以上方式所構成,含I、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永磁式磁極吸引力作傳動稱合;2、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所耦合導磁體的吸引力作傳動耦合;3、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導電體產生渦流效應作傳動耦合;4、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鼠籠式電磁結構體產生電磁效應作傳動耦合。5、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 磁阻式結構體產生磁耦合效應作傳動耦合。[0078]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0內部所設置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21,借與其結合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隔著殼體208與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內部所設置的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兩者作同步或非同步的回轉傳動耦合,以驅動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及轉軸201,進而帶動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邊側的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作回轉泵動的運作;[0079]——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 :為供輸入及輸出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及通過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0的殼體208內部以驅動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21的流體,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為與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呈串聯聯結或并聯分流聯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時,驅動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0內部的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21作回轉泵動的運作,供以非接觸傳動方式驅動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內部的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進而驅動轉軸201 ;——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為由可作回轉泵送流體的葉片組所構成,供結合于轉軸201以接受驅動回轉,進而泵送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以和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作熱交換;——殼體208 :為供構成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殼體,為由非導磁性及非導電性材料所構成,或由具導電性和導磁性兩者或其中的一種特性的材料所構成,其導磁性或導電性無礙于設置于殼體208兩側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間所需回轉動能的傳輸;此項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或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相對位置的構成方式如下圖4所示為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間的實施例(實施例三)結構示意圖;如圖4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一側,包括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一側以上,而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間;圖5所示為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間的實施例(實施例四)結構示意圖;如圖5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一偵牝包括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一側以上,而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間;圖6所示為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之間的實施例(實施例五)結構示意圖;如圖6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之間,而分別由所聯結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圖7所示為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 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之間的實施例(實施例六)結構示意圖;圖7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之間,而分別由所聯結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如圖8所示為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外側的實施例(實施例七)結構示意圖;如圖8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外側,而分別由所聯結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圖9所示為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外側的實施例(實施例八)結構示意圖;圖9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外側,而分別由所聯結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如圖10所示為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中之一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之間,另一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另一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外側的實施例(實施例九)結構示意圖;如圖10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中之一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之間,另一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另一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外側,而分別由所聯結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圖11所示為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中之一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之間,另一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另一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外側實施例(實施例十)結構示意圖;圖11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中之一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之間,另一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另一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外側而分別由所聯結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此項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進一步可將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或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隱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而由其轉軸201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以減少整體的厚度;此項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在實際應用時,可進一步作成以下結構型態,包括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其中一側轉軸201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的實施例(實施例i^一)結構示意圖;如圖12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一側轉軸201,供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圖1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其中一側轉軸201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的實施例(實施例十二)結構示意圖;如圖13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中,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 —側的轉軸201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圖1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其轉軸201的兩端分別驅動所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的實施例(實施例十三)結構示意圖;如圖14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中,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兩端,供分別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供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圖1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分別驅動所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的實施例(實施例十四)結構示意圖;如圖15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為設有由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21、及其兩邊所結合驅動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轉軸206與殼體209,而構成兩側可作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2,并設置供與兩側可作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2兩側的兩個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作非接觸耦合傳動的兩個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內部的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兩個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所驅動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供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包括由以下一種以上方式所構成,含I、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永磁式磁極吸引力作傳動稱合;2、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所耦合導磁體的吸引力作傳動耦合;3、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導電體產生渦流效應作傳動耦合;4、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鼠籠式電磁結構體產生電磁效應作傳動耦合。5、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磁阻式結構體產生磁耦合效應作傳動耦合;——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中的兩偵牝而由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所驅動,以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0129]——殼體209 :為供構成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的殼體,為由非導磁性及非導電性材料所構 成,或由具導電性和導磁性兩者或其中的一種特性的材料所構成,其導磁性或導電性無礙于設置于殼體209兩側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間所需回轉動能的傳輸。此項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進一步可為在一個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上設置兩個以上的如下的流體致動裝置,包括(一)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 二)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三)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茲說明如下圖1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由兩個以上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同一側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的實施例(實施例十五)結構示意圖;如圖16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兩個以上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同一側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圖1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由兩個以上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同一側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的實施例(實施例十六)結構示意圖;如圖17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兩個以上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中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同一側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圖1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由兩個以上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的兩端,分別驅動所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的實施例(實施例十七)結構示意圖;如圖18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兩個以上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兩端分別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供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圖19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由兩個以上的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分別驅動所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的實施例(實施例十八)結構示意圖;如圖19中所示,其主要構成如下——兩個以上的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為設有由流體動力葉片裝置221、及其兩邊所結合驅動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轉軸206與殼體209,共同構成兩側可作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2,兩側可作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2的兩側,分別設置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內部設有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供與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2兩側的兩個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作非接觸耦合傳動,兩個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所驅動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供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包括由以下一種以上方式所構 成,含I、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永磁式磁極吸引力作傳動稱合;2、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所耦合導磁體的吸引力作傳動耦合; 3、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導電體產生渦流效應作傳動耦合;4、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鼠籠式電磁結構體產生電磁效應作傳動耦合;5、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磁阻式結構體產生磁耦合效應作傳動耦合;——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中的兩偵牝而由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所驅動,以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殼體209 :為供構成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的殼體,為由非導磁性及非導電性材料所構成,或由具導電性和導磁性兩者或其中的一種特性的材料所構成,其導磁性或導電性無礙于設置于殼體209兩側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間所需回轉動能的傳輸。此項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在實際建構時,可進一步由以下結構方式所構成,包括;——此項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外圍可進一步設置葉片防護裝置203,如網狀裝置或罩狀裝置,以維護安全。
權利要求1.ー種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為直接借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的流體以驅動ー個以上的流體致動裝置,經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輸方式,以分別帶動裝設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邊側的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進而驅動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以増加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的熱交換效率,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為由具有供通過冷/熱溫能流體管路的冷/熱排裝置所構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管路時,對周圍排放冷/熱能; ——流體輸出入管路(101 )、( 104):為由良好熱傳導體所構成,供作為流體輸出入管路以供對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輸出入冷/熱溫能的流體; -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 ):為借由通過流體時,驅動內部的流體動力葉片以產生回轉動能,供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動方式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為供輸入及輸出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流體,及供輸入及輸出通過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的殼體內部以驅動流體動カ葉片裝置的流體,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與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或與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管路呈串聯或并聯分流聯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時,驅動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內部的流體動カ葉片裝置作回轉的運作,供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動方式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一一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由可作回轉泵送流體的葉片組所構成,供結合于轉軸,以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動方式接受來自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的回轉動能所驅動,以泵送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以和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作熱交換。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包括由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為由具有供通過冷/熱溫能流體管路的冷/熱排裝置所構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管路時,對周圍排放冷/熱能; ——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為由良好熱傳導體所構成,供作為流體輸出入管路以供對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輸出入冷/熱溫能的流體; ——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內具轉軸(201)、軸承及結合于轉軸(201)的流體動カ葉片裝置(204)及殼體(207)所構成,供由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對殼體(207)輸入具流動動能的流體,以推動設置于殼體(207)內部的動カ葉片裝置(204)驅動轉軸(201)產生回轉輸出,進而帶動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邊側的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作回轉泵動的運作; 一一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為供輸入及輸出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及通過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殼體(207)內部以驅動流體動カ葉片裝置(204)的流體,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為與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或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管路呈串聯或并聯分流聯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時,驅動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內部的流體動カ葉片裝置(204)作回轉的運作以驅動轉軸(201); ——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由可作回轉泵送流體的葉片組所構成,供結合于轉軸(201)以接受驅動回轉,供泵送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以和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作熱交換。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包括由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為由具有供通過冷/熱溫能流體管路的冷/熱排裝置所構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管路時對周圍排放冷/熱能; ——流體輸出入管路(101 )、( 104):為由良好熱傳導體所構成,供作為流體輸出入管路以供對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輸出入冷/熱溫能的流體;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由內具轉軸(206)、軸承及結合于轉軸(206 )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流體動カ葉片裝置(221),以及設有殼體(208 ),供構 成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0);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包括由以下ー種以上方式所構成,含 (一)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永磁式磁極吸引力作傳動稱合; (ニ)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所耦合導磁體的吸引力作傳動耦合; (三)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導電體產生渦流效應作傳動耦合; (四)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鼠籠式電磁結構體產生電磁效應作傳動耦合; (五)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磁阻式結構體產生磁耦合效應作傳動耦合;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0)內部所設置流體動カ葉片裝置(221),借與其結合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隔著殼體(208)與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偵れ210)內部所設置的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兩者作同步或非同步的回轉傳動耦合,以驅動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及轉軸(201),進而帶動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邊側的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作回轉泵動的運作; ——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為供輸入及輸出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及通過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0)的殼體(208)內部以驅動流體動カ葉片裝置(221)的流體,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為與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呈串聯聯結或并聯分流聯結,用于冷/熱溫能流體通過時,驅動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0)內部的流體動カ葉片裝置(221)作回轉泵動的運作,供以非接觸傳動方式驅動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內部的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進而驅動轉軸(201); ——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由可作回轉泵送流體的葉片組所構成,供結合于轉軸(201)以接受驅動回轉,進而泵送外部流體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以和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作熱交換; ——殼體(208):為供構成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殼體,為由非導磁性及非導電性材料所構成,或由具導電性和導磁性兩者或其中的ー種特性的材料所構成,其導磁性或導電性無礙于設置于殼體(208)兩側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間所需回轉動能的傳輸。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間,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ー側,包括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ー側以上,而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間。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間,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一偵牝包括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ー側以上,而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間。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偵牝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之間,其特征在干,其主要構成如下 ——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之間,而分別由所聯結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之間,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之間,而分別由所聯結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偵牝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外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外側,而分別由所聯結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 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外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分別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外側,而分別由所聯結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
10.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中之一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之間,另一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另一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外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中之ー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之間,另一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另一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外側,而分別由所聯結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所驅動者,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
11.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中之一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之間,另一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另ー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外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在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兩側,其兩個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中之ー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之間,另ー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與所結合的另一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外側而分別由所聯結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轉軸(201)所驅動,兩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驅動的流體流向可為相同或不同。
1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其中一側轉軸(201)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一側轉軸(201),供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1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其中一側轉軸(201)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中,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ー側的轉軸(201)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其轉軸(201)的兩端分別驅動所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一一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中,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兩端,供分別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供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
1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分別驅動所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 ——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 O O O )為設有由流體動カ葉片裝置(221)、及其兩邊所結合驅動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轉軸(206)與殼體(209),而構成兩側可作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2,并設置供與兩側可作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2兩側的兩個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作非接觸耦合傳動的兩個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內部的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兩個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所驅動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供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 一一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包括由以下ー種以上方式所構成,含 (一)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永磁式磁極吸引力作傳動稱合;(ニ )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所耦合導磁體的吸引力作傳動耦合; (三)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導電體產生渦流效應作傳動耦合; (四)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鼠籠式電磁結構體產生電磁效應作傳動耦合; (五)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 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磁阻式結構體產生磁耦合效應作傳動耦合; ——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中的兩偵牝而由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所驅動,以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 ——殼體(209):為供構成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的殼體,為由非導磁性及非導電性材料所構成,或由具導電性和導磁性兩者或其中的ー種特性的材料所構成,其導磁性或導電性無礙于設置于殼體(209)兩側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間所需回轉動能的傳輸。
1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特征在于,其為在一個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上設置兩個以上的如下的流體致動裝置,包括 (一)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 (ニ)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 (三)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為由兩個以上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同一側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一一兩個以上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同一側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為由兩個以上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同一側的轉軸(201 ),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兩個以上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0)中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同一側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為由兩個以上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的兩端,分別驅動所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一一兩個以上的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直接驅動式流體致動裝置(200)的轉軸(201)兩端分別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供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
20.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為由兩個以上的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分別驅動所聯結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構成如下 一一兩個以上的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之中,而由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兩側的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 ——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 O O O )為設有由流體動カ葉片裝置(221)、及其兩邊所結合驅動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轉軸(206)與殼體(209),共同構成兩側可作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2,兩側可作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2的兩側,分別設置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內部設有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供與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主動側222兩側的兩個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作非接觸耦合傳動,兩個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所驅動的轉軸(201)分別驅動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供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 一一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包括由以下ー種以上方式所構成,含 (一)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永磁式磁極吸引力作傳動稱合; (ニ)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所耦合導磁體的吸引力作傳動耦合; (三)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導電體產生渦流效應作傳動耦合; (四)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鼠籠式電磁結構體產生電磁效應作傳動耦合; (五)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與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之間,為借永磁式磁極對磁阻式結構體產生磁耦合效應作傳動耦合; ——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為設置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中的兩偵牝而由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輸出側(210)的轉軸(201)所驅動,以對外部流體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動; ——殼體(209):為供構成雙端輸出式非接觸傳動式流體致動裝置(3000)的殼體,為由非導磁性及非導電性材料所構成,或由具導電性和導磁性兩者或其中的ー種特性的材料所構成,其導磁性或導電性無礙于設置于殼體(209)兩側的磁性耦合體主動轉部(212)及磁性耦合體被動轉部(211)間所需回轉動能的傳輸。
21.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其特征在于,其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外圍設置用于維護安全的葉片防護裝置(203),該葉片防護裝置(203)為網 狀裝置或罩狀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冷/熱排的設計,具體公開了一種具管內流體致動外部流體泵的冷/熱排,為一種不需使用外部機械回轉動能或電力馬達的動力,而直接借通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中的流體以驅動一個以上的流體致動裝置,經直接或經非接觸式傳輸方式,以分別帶動裝設于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邊側的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進而驅動外部流體通過冷/熱排以增加冷/熱排的熱交換效率,其主要構成如下具溫能流體管的冷/熱排(100),為由具有供通過冷/熱溫能流體管路的冷/熱排裝置所構成;流體輸出入管路(101)、(104),為由良好熱傳導體所構成;流體致動裝置總成(20);流體致動裝置的輸出入管路(102)、(103);外部流體泵送葉片裝置(202)。
文檔編號F04B19/24GK202402242SQ20112046638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明者楊泰和 申請人:楊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