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干式螺桿真空泵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
背景技術:
干式螺桿真空泵是一種容積泵,依靠泵內的兩根螺桿轉子與泵體內腔形成的密閉容積輸送氣體,在泵進口形成真空。干式螺桿真空泵的關鍵技術是一對互相嚙合的轉子,互相嚙合的轉子的關鍵是轉子的橫截面型線。橫截面型線不但決定泵的性能參數,同時決定了泵的加工制造成本。通常的干式螺桿真空泵在結構及性能上比其它形式真空泵具有明顯的優勢,唯一的缺點就是加工及檢測成本高,導致價格較高。通常的螺桿泵轉子制造需要特殊的加工設備,如昂貴的車削加工中心,及特殊的檢測設備,如昂貴的三坐標檢測儀。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有轉子加工及檢測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種可降低加工及檢測成本的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其特征是其橫截面型線由兩段擺線、一段大圓弧、一段小圓弧連接形成,所述大圓弧、小圓弧的圓心重合,所述大圓弧對應的圓心角的方向與所述小圓弧對應的圓心角的方向相反,所述的兩段擺線呈軸對稱狀分別將所述大圓弧、小圓弧的首尾兩端連接形成封閉的曲線,每段擺線的曲率中心與所述的大圓弧分別位于該擺線的兩側。作為優選,所述大圓弧、小圓弧對應的圓心角均為18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雙擺線轉子橫截面型線沒有泄漏三角形,保證泵有高的容積效率。雙擺線轉子型線加工通過普通的數控車床即可完成,不需要昂貴的數控中心, 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型線的檢測不需要昂貴的三坐標檢測儀,使用普通的樣板即可。因此,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同時并不降低泵的各方面性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橫截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的立體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的一個側面正投影圖。圖4是圖3的A-A向剖視圖。圖中標號說明1_第一擺線,2-小圓弧,3-第二擺線,4-大圓弧,5-第一擺線加工曲線,6-小圓弧加工曲線,7-第二擺線加工曲線,8-大圓弧加工曲線。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0013]本實用新型的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如圖1-4所示,其橫截面型線由兩段擺線(分別稱為第一擺線1、第二擺線3)、一段大圓弧4、一段小圓弧2連接形成,大圓弧4、 小圓弧2的圓心重合,大圓弧4對應的圓心角的方向與小圓弧2對應的圓心角的方向相反, 兩段擺線呈軸對稱狀分別將大圓弧、小圓弧的首尾兩端連接形成封閉的曲線,每段擺線的曲率中心與大圓弧分別位于該擺線的兩側。其中,圓弧對應的圓心角是指以圓弧的圓心為頂點、以圓弧的圓心向圓弧的兩個端點的連線為邊形成的角,大圓弧對應的圓心角的方向與小圓弧對應的圓心角的方向相反是指兩個圓心角的平分線位于同一直線上且方向相反。 具體的,大圓弧、小圓弧對應的圓心角均為180°。轉子零件是由轉子橫截面型線沿軸向螺旋線旋轉而成,如圖2所示。兩根轉子橫截面型線相同,旋向相反的轉子與泵體內腔形成多個密閉容積,轉子旋轉時,密閉容積輸送氣體至泵出口,在泵進口形成真空。圖4可視為轉子的加工圖,由圖4中可以看出,轉子的加工非常簡便,加工曲線與轉子型線中的曲線一一對應,加工曲線中有兩段直線,兩段曲線,四段曲線都可以通過普通數控車床加工。檢測時,只需檢測螺桿轉子的大徑(對應大圓弧加工曲線8)、小徑(對應小圓弧加工曲線6)及第一擺線加工曲線5與第二擺線加工曲線7的軸向距離就可保證各方面的尺寸公差。
權利要求1.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其特征是其橫截面型線由兩段擺線(1、3)、一段大圓弧(4)、一段小圓弧(2)連接形成,所述大圓弧(4)、小圓弧(2)的圓心重合,所述大圓弧(4) 對應的圓心角的方向與所述小圓弧(2)對應的圓心角的方向相反,所述的兩段擺線(1、3) 呈軸對稱狀分別將所述大圓弧(4)、小圓弧(2)的首尾兩端連接形成封閉的曲線,每段擺線的曲率中心與所述的大圓弧分別位于該擺線的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其特征是所述大圓弧(4)、小圓弧(2)對應的圓心角均為18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屬于干式螺桿真空泵技術領域,現有轉子加工及檢測成本高,本實用新型的干式螺桿真空泵雙擺線轉子的橫截面型線由兩段擺線、一段大圓弧、一段小圓弧連接形成,所述大圓弧、小圓弧的圓心重合,所述大圓弧對應的圓心角的方向與所述小圓弧對應的圓心角的方向相反,所述的兩段擺線呈軸對稱狀分別將所述大圓弧、小圓弧的首尾兩端連接形成封閉的曲線,每段擺線的曲率中心與所述的大圓弧分別位于該擺線的兩側。該橫截面型線沒有泄漏三角形,保證泵有高的容積效率。加工通過普通的數控車床即可完成,檢測使用普通的樣板即可,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同時并不降低泵的各方面性能。
文檔編號F04C18/16GK202140313SQ20112019772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3日
發明者姜大偉 申請人: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