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壓縮機。
背景技術:
殼體內壓為高壓的旋轉壓縮機為了防止液壓縮,需要儲液器。一般來說,該儲液器要配置在旋轉壓縮機的外部側面,連接壓縮機的吸氣管,因此,使得壓縮機的安裝容積增加、儲液器導致的噪音增加和成本變高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整機體積小、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適用范圍廣的旋轉壓縮機,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旋轉壓縮機,殼體內設置有壓縮機構和電機,殼體由上殼體、 中殼體和下殼體共同組成,壓縮機構包括帶有壓縮腔的氣缸、氣缸內設置有活塞和滑片,偏心曲軸驅動活塞在壓縮腔內作偏心轉動,用于支撐偏心曲軸的主軸承和副軸承分別設置在氣缸的兩側,其結構特征是下殼體與容器相接,下殼體和容器共同圍成低壓腔,位于殼體的外側的外部吸入管的一端與低壓腔相通,低壓腔通過第二吸氣管與壓縮腔相通。所述容器的外徑比中殼體的外徑小。所述第二吸氣管在低壓腔和副軸承以及壓縮腔之間構成氣體通道。相對于中殼體的板厚,構成低壓腔的下殼體和容器的板厚較小。所述第二吸氣管的周圍設置有導管,該導管通過其內設置的保持板與第二吸氣管的端部相接,保持板間隔設置,導管的上端開口與第二吸氣管相通。所述導管的底部設置有與低壓腔相通的油孔。所述下殼體的下側或者內側設置有隔熱材料;或者,下殼體的下側設置有第一隔熱板,該第一隔熱板與下殼體的下側之間設置有第一間隙;或者,下殼體的上側設置有第二隔熱板,該第二隔熱板與下殼體的上側之間設置有第二間隙。所述第二吸氣管為位于殼體內部的內部吸入管或位于殼體外部的連接管。旋轉壓縮機為立式旋轉壓縮機或臥式旋轉壓縮機。本實用新型在下殼體上焊接了容器,并由下殼體與容器共同圍成低壓腔,從外部吸入管流入到低壓腔內的氣液混合冷媒在低壓腔內被分離,氣體冷媒從第二吸氣管流入到壓縮腔中;故整個壓縮機的外形尺寸得到有效減小,噪音被降低,并且,制作成本也得到了降低。本實用新型可以替代以往的旋轉壓縮機中的儲液器,不僅適用于立式旋轉壓縮機,而且還適用于臥式旋轉壓縮機,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整機體積小、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適用范圍廣的特點。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圖3為實施例1中的中殼體、下殼體與容器組裝時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圖1中的X-X向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1的應用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實施例2的局部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7為實施例2中的低壓腔的斷面圖。圖8為實施例3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9為實施例3中的導管和內部吸入管組裝后的局部剖視放大示意圖。圖10為實施例3中的導管和內部吸入管組裝后的斷面圖。圖11為實施例4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2為實施例4的第一應用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實施例4的第二應用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實施例5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R為旋轉壓縮機,2為壓縮機構,3為電機,4為殼體,5為油池,6為油,7為吐出管,8為外部吸入管,8a為開孔端,9為座,10為支撐膠墊,11為上殼體,12為中殼體,13為下殼體,14為容器,16a為第一焊接部,16b為第二焊接部,17為焊接部,18為支持腳,20為低壓腔,21為內部吸入管,21a為閉孔端,22為過濾組件,22a為機架,22b為過濾網,31為氣缸,31a為壓縮腔,31b為吸入通路,32為主軸承,32a為排氣孔,33為副軸承,35為滑片,36 為偏心曲軸,37為U形連接管,40為導管,40a為保持板,40b為油孔,41為隔熱材料,42為第一隔熱板,4 為第一間隙,43為第二隔熱板,43a為第二間隙,50為冷凝器,51為膨脹裝置,52為蒸發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參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壓縮機R的內部構成,以及搭載旋轉壓縮機R的系統的冷凍循環。從旋轉壓縮機R的密封的殼體4的上部配置的排氣管7排出的高壓氣體, 按冷凝器50、膨脹裝置51、蒸發器52的順序流動,成為低壓氣體,低壓氣體經過外部吸氣管 8到達密封的低壓腔20中。低壓腔20中的分離的低壓氣體,從連接到副軸承33的內部吸入管21的開口端 21a經過副軸承33、從設計在氣缸31上設置的吸氣通道31b流入壓縮腔31a中。低壓氣體在壓縮腔31a被壓縮成高壓氣體,高壓氣體從排氣口 3 通過密封的殼體4的內部和電機3 流到排氣管7中。內部吸入管21在低壓腔20和副軸承33以及壓縮腔31a之間構成氣體通道。旋轉壓縮機R由被密封的殼體4中收納的壓縮機構2和電機3構成,密封的殼體 4由圓柱形的中殼體12和密封其上下部的上殼體11和下殼體13構成。另外,密封的殼體 4的底部設置有收納了油6的油池5。另外,本實用新型在下殼體13的下面追加了焊接的容器14,容器14和下殼體13共同圍成密封的低壓腔20。低壓腔20如后所述,具有儲液器的效果。[0034]壓縮機構2包括氣缸31、在氣缸31中配置的壓縮腔31a中收納的活塞34和滑片 35、用于支撐偏心曲軸36的主軸承32和副軸承33分別設置在氣缸31的兩側。構成壓縮機構2的氣缸31的外周固定在中殼體12的內壁上。對旋轉壓縮機R的組裝工序進行說明。中殼體12的內部固定了壓縮機構2和電機3之后,中殼體12的上下開口部由上殼體11和下殼體13經電弧焊焊接在中殼體12上, 從而形成密封的旋轉壓縮機R的殼體。其后,內部吸入管21和下殼體13之間進行了釬焊, 內部吸入管21的開口端21a位于下殼體13的下側。接下來,象下殼體13 —樣彎曲的容器14的外周部分焊在下殼體13處。因此,下殼體13和容器14之間形成了低壓腔20。容器14預先組裝了旋轉壓縮機R的支持腳18和外部吸入管8。另外,外部吸入管8預先彎曲成L形時,在下殼體13上焊接容器14時會發生干涉的問題,因此,外部吸入管8要在將容器14焊在下殼體13上之后,再彎成L形。其后,外部吸入管8通過支撐膠墊10固定在座9上。參見圖2-圖3,表示下殼體13和中殼體12、下殼體13和容器14的電弧焊接部的詳細。圖2為在中殼體12的內壁焊接了下殼體13的外周后,在下殼體13的外周處焊接了容器14的內壁。這些焊接圖示為第一焊接部16a和第二焊接部16b。如上所述,圖2為分兩次進行焊接的方法。圖3為在下殼體13的外周同時焊接中殼體12和容器14的方法,表示為焊接部 17。圖3為在下殼體13的外周和中殼體12的內壁和容器14的內壁的連接部分生成的間隙處充填焊料進行一次性焊接的方法。針對圖2的方法,圖3的方法具有可以縮短焊接時間的優點。另外,上述兩種焊接方法的特點是旋轉壓縮機R的外形尺寸不比中殼體12的外形尺寸大。參見圖4,為圖1的X-X截面圖。連接容器14的外部吸入管8的開孔端8a沿容器14的內周開口。壓縮機一啟動,低壓腔20就會減壓,從蒸發器52出來的氣液混合冷媒通過外部吸入管8向低壓腔20移動。從外部吸入管8的開口端8a向低壓腔20流出的氣液混合冷媒中,比重較重的液體冷媒會沿容器14的內壁周向流動旋轉。比重較小的氣體冷媒會向內部吸入管21的開孔端21a流動。因此,壓縮腔31a不會直接吸入液體冷媒。即低壓腔20發揮與以往的外部安裝式儲液器一樣的氣液分離的效果,控制液體冷媒的流動,選擇性地向壓縮腔供應氣體冷媒。由于該效果,旋轉壓縮機R可以回避由于壓縮腔連續地吸入液體冷媒,產生的油粘度降低的問題。另外,油粘度下降的話,會產生偏心曲軸和主軸承、副軸承的磨耗問題,以及壓縮腔的液壓縮造成的作相對運動的零部件損壞的問題。低壓腔20的容量由旋轉壓縮機的排量和冷媒的種類,還有應用系統和冷媒封入量等來決定。通常,空調器需要最大的低壓腔容量。當旋轉壓縮機的排量和冷媒封入量要求比較小時,可以將低壓腔減小。本實用新型是在下殼體13的油池5的下部配置低壓腔20,因此,(1) 一方面,由于密封的殼體4的內部高溫冷媒,低壓腔20的低溫冷媒會被加熱,所以低壓腔20內的氣體的體積會增加,壓縮機的制冷量可能會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低壓腔20的低溫冷媒,油池 5的油溫會下降,對油6的冷媒溶解量可能會增加。[0044]但是,油6與冷媒相比,油6的比熱相對大很多,油可以作為隔熱材料發揮效果。因此,(1) 一方面,不會因為油6的存在而導致低壓腔20內的冷媒被大幅度加熱。( 另一方面,不會由于低壓腔20的低溫冷媒的存在而造成油6的溫度大幅度下降。其結果是,收納油池5的下殼體13的底部配置低壓腔20,在原則上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對低壓腔20的效果進行說明。(1)下殼體13的下部配置的低壓腔20起到儲液器的作用。因此,與以往將儲液器配置在壓縮機外部的旋轉壓縮機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縮機的外形尺寸可實現小型化。根據該特點,比如對外形容積可以進行最小化的窗機, 采用上述技術特征后,其小型化的效果更加明顯。旋轉壓縮機的上部由于電機的固定而顯得剛性很高,但是,旋轉壓縮機的下部的剛性則很低,而且,作為振動源的壓縮機構被固定了。因此,旋轉壓縮機的課題是從殼體底部傳出的噪音最大。但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下殼體13上連接了容器14構成雙重構造后, 可以進一步提高剛性和隔音效果,壓縮機的噪音有大幅降低的效果。壓縮機的組裝工序是將容器14連接到下殼體13上,可以很容易就構成低壓腔20。 與以往的外置式儲液器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零部件的數量較小,與以往相比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低壓腔20的壓力在低壓側,與容器14的外側壓力,也就是與空氣壓力相比,相互之間的壓差較小。因此,相對于中殼體12,可以減小容器14的壁厚,壁厚也就是板厚。而且,通過連接容器14,作用在下殼體13上的壓差會變小。因此,對于中殼體12來說,可以減薄下殼體13的壁厚。即,對于中殼體12來說,構成低壓腔20的容器壁厚可以減小。參見圖5,是表示通過配置在中殼體12的外部側面的U形連接管37從低壓腔20 向壓縮腔31a進行連接。但是,與圖1相比,圖1可以將內部吸入管21連接在副軸承33處, 從低壓腔20向壓縮腔31a的連接就比較容易,另外零部件的數量也比較有優勢。實施例2參見圖6-圖7,在本實施例中,在低壓腔20中配置了過濾組件22,防止壓縮腔31a 中混入異物。過濾組件22由沖壓成形的過濾網22b和固定其外部的機架2 組成。過濾組件22安裝在下殼體13的上面,堵住內部吸入管21的開口端21a。其結果是,從外部吸入管8進入的異物或低壓腔20中殘留的異物由于過濾網組件22可以避免進入壓縮腔31a。另外,也可以將過濾網配置在外部吸入管8的開口端8a處。但是,這個方法由于過濾網的阻力,通過開口端8a的冷媒速度會減速,因此,會有低壓腔20的氣液分離效率下降的缺點。其余未述部分見實施例1,不再重復。實施例3運行中的旋轉壓縮機一旦停機,由于密封的殼體4和低壓腔20之間的壓差,油池5 的油6就會經過壓縮腔31a逆流到低壓腔20中。另外,剛啟動等非穩態運行條件下,大量的油會從外部吸入管8與冷媒一起流到低壓腔20中。由于這些原因,低壓腔20的底部會有油積存,會發生油池5的油量暫時不足的現象。參見圖8-圖10,在本實施例3中,是將容器14焊接在下殼體13之前,在內部吸入管21的外周壓入固定的導管40。即,將在用合成樹脂成型的導管40的內部配置的三個保持板40a壓入內部吸入管21的外周處。另外,導管40可以在其底面附近配備油孔40b。[0057]壓縮機啟動或運行中時,低壓腔20的低壓氣體從導管40的上端開口流入,見圖9, 并且從導管40的底面移動到內部吸入管21的開口端21a處。這時,導管40會減壓,容器 14的底部儲存的油從油孔40b被吸引到導管40中、與低壓氣體一起流入壓縮腔31a中。從壓縮腔31a排出的油會回到油池5中。另外,如果需要過濾網的話,可以與實施例2 —樣追加過濾組件22使其圍住導管 40。其余未述部分見實施例2,不再重復。實施例4關于實施例1中所述的低壓腔20的吸氣和油池5的油6的熱交換的影響不能忽視的情況,實施例4表示該種情況的代表事例。參見圖11,是在下殼體13的下側或者內側固定了用熱傳導性低的合成樹脂等制造的隔熱材料41。內側也就是油池5所在的一側。參見圖12,在下殼體13的下側使用了較薄的第一隔熱板42。參見圖13,在下殼體 13的上側使用了薄的第二隔熱板43。第一隔熱板42和第二隔熱板43各按第一間隙42a 和第二間隙43a進行固定。圖12的對策是利用合成樹脂本身的隔熱效果,減小油池5的油6和低壓腔20的冷媒的傳熱作用。圖13是在第一間隙42a中充滿的低壓冷媒發揮了隔熱效果。圖14是第二間隙43a中充滿的油進一步提高了隔熱效果。其余未述部分見實施例3,不再重復。實施例5參見圖14,是在偏心曲軸36的旋轉軸為水平設置的臥式旋轉壓縮機中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揭示技術的案例。當然,不用改變基本設計,本實用新型就可以適用于臥式旋轉壓縮機。其余未述部分見實施例4,不再重復。
權利要求1.一種旋轉壓縮機,殼體內設置有壓縮機構( 和電機(3),殼體由上殼體 (11)、中殼體(12)和下殼體(13)共同組成,壓縮機構(2)包括帶有壓縮腔(31a)的氣缸 (31)、氣缸(31)內設置有活塞和滑片(35),偏心曲軸(36)驅動活塞在壓縮腔(31a)內作偏心轉動,用于支撐偏心曲軸(36)的主軸承(3 和副軸承(3 分別設置在氣缸(31)的兩側,其特征是下殼體(1 與容器(14)相接,下殼體(1 和容器(14)共同圍成低壓腔 (20),位于殼體(4)的外側的外部吸入管(8)的一端與低壓腔(20)相通,低壓腔(20)通過第二吸氣管與壓縮腔(31a)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容器(14)的外徑比中殼體(12) 的外徑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吸氣管在低壓腔00)和副軸承(3 以及壓縮腔(31a)之間構成氣體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相對于中殼體(1 的板厚,構成低壓腔(20)的下殼體(13)和容器(14)的板厚較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吸氣管的周圍設置有導管 (40),該導管00)通過其內設置的保持板(40a)與第二吸氣管的端部相接,保持板(40a) 間隔設置,導管GO)的上端開口與第二吸氣管相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導管00)的底部設置有與低壓腔相通的油孔(40b)。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下殼體(1 的下側或者內側設置有隔熱材料Gl);或者,下殼體(1 的下側設置有第一隔熱板(42),該第一隔熱板02) 與下殼體(1 的下側之間設置有第一間隙0 );或者,下殼體(1 的上側設置有第二隔熱板(43),該第二隔熱板與下殼體(1 的上側之間設置有第二間隙G3a)。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吸氣管為位于殼體 (4)內部的內部吸入管或位于殼體(4)外部的連接管(37)。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旋轉壓縮機為立式旋轉壓縮機或臥式旋轉壓縮機。
專利摘要一種旋轉壓縮機,殼體內設置有壓縮機構和電機,殼體由上殼體、中殼體和下殼體共同組成,壓縮機構包括帶有壓縮腔的氣缸、氣缸內設置有活塞和滑片,偏心曲軸驅動活塞在壓縮腔內作偏心轉動,用于支撐偏心曲軸的主軸承和副軸承分別設置在氣缸的兩側,下殼體與容器相接,下殼體和容器共同圍成低壓腔,位于殼體的外側的外部吸入管的一端與低壓腔相通,低壓腔通過第二吸氣管與壓縮腔相通。容器的外徑比中殼體的外徑小。第二吸氣管在低壓腔和副軸承以及壓縮腔之間構成氣體通道。本實用新型不僅適用于立式旋轉壓縮機,而且還適用于臥式旋轉壓縮機,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整機體積小、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適用范圍廣的特點。
文檔編號F04C18/344GK202117925SQ20112019769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3日
發明者小津政雄, 曹小軍 申請人:廣東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