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壓縮機,特別是一種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
背景技術:
空調系統通常用于通過使室內溫度保持設定溫度,而將室內空間保持在舒適狀態。在空調系統中,一般設置有冷凝器和蒸發器,冷凝器和蒸發器之間配備有氣液分離器, 把從冷凝器出來的冷媒在氣液分離器中分離為液體冷媒與氣體冷媒。通過選擇性的只把氣體冷媒注入壓縮機的氣缸壓縮腔,就是所謂的氣體冷媒噴射式,目的是為了大幅度地提高空調系統的能力等性能。現有的氣體冷媒噴射式的空調系統中,也是把將在氣液分離器產生的氣體冷媒注入壓縮機的氣缸壓縮腔中,但是壓縮機設計上,多是通過活塞回轉角來進行開閉而實現氣缸壓縮腔的冷媒注入,氣缸壓縮腔的冷媒注入孔設置在主軸承或者副軸承與活塞上下面接觸的平面上,由于該設計存在固有的設計缺陷,通常會導致冷媒注入孔的開孔面積很小以及開孔噴射的時間很短等多方面不足,而冷媒注入孔的開孔面積和噴射時間決定了注入的冷媒量,因此決定著空調系統性能提升有限的難題。作為一種技術的改進,中國專利文獻號CN101344091A于2009. 01. 14公開了一種旋轉式壓縮機的冷媒充注裝置及其控制方法,通過把冷媒注入裝置安裝在氣缸的側面,內藏于開孔于氣缸壓縮腔的氣體注入孔的止回閥,可以根據氣缸壓縮腔的壓力進行開閉。開孔于氣缸壓縮腔的氣體注入孔的開孔面積不會根據活塞回轉角而變動,而且,內藏于該注入孔的止回閥根據氣缸壓縮腔的壓力變化而開閉,因此根據氣缸壓縮腔的壓力進行變化, 注入時間也能達到最大,另外,由于開孔于氣缸內側,孔徑相對增大很多,結果在氣缸壓縮腔能注入大量的氣體冷媒,達到提升空調能力等性能的最佳效果。然而這種改進后的壓縮機存在下述缺陷止回閥閥片無彈性限制裝置;閥片在閥口外自由運動,閥片邊緣容易與充注孔壁面摩擦,導致閥片不規則運動進而破損失效。圖1顯示了現有搭載氣體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1的空調系統的制熱循環周期。 壓縮機1的密封的殼體2的內部壓力為與排出壓力相等的高壓側,排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冷媒通過焊接在殼體2上端的排出管3排出,經由四通切換閥4,進入連接在室內換熱器5的入口。在室內換熱器5的出口與室內換熱器6之間配備有氣液分離器7,在氣液分離器7與室內換熱器5之間連接有第一毛細管8a,在氣液分離器7與室外換熱器6之間連接有第二毛細管8b和第一單向閥18a。室外換熱器6的出口經由四通切換閥4,進入壓縮機1側面鄰接的儲液罐13的入口。位于儲液罐13的下部的出口連接壓縮機的吸入管14,而且位于氣液分離器7上部的氣體冷媒出口管15,經由氣管16被連接到配置在壓縮機1側面的氣體冷媒注入管17。以上構成的空調系統的制熱循環周期,壓縮機1運轉中,冷媒如箭形符號所示流動,構成密封的制熱周期。反之,在制冷循環周期中,四通切換閥4反向切換,從壓縮機1吐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冷媒經由室外換熱器6,通過第二單向閥18b和第三毛細管8C后,成為低壓冷媒,從室內換熱器5,經過從四通切換閥4,經由儲液罐13被吸入進壓縮機1。綜上所述,如圖1所示,空調系統暖房周期中使用氣液分離器7,冷房周期中不使用氣液分離器7。下面,以暖房周期為主進行說明。室內換熱器5向室內放熱,液體冷媒被冷凝,通過第一毛細管8a被節流減壓,流入氣液分離器7,被分離為過冷卻的液體冷媒與氣體冷媒。過冷卻的液體冷媒從氣液分離器 7的底部經由第二毛細管8b在室外換熱器6蒸發變為低壓冷媒。然后,低壓冷媒從儲液罐 13被吸入進壓縮機1。在氣液分離器7產生的氣體冷媒的壓力Pi,比壓縮機1的吐出壓力 Pd低,比壓縮機1的吸入壓力I^s高得多。因此,在氣液分離器7中發生的氣體冷媒,通過氣管16,從壓縮機1的氣體冷媒注入管17,被噴射注入進壓縮機1的氣缸壓縮腔,如圖2所示。被注入進氣缸壓縮腔的氣體冷媒,混合壓縮中的氣體,變為與壓縮機1的吐出壓力Pd 相當的高壓氣體,被釋放到密封殼體2的內部。壓縮機1通過在吸入氣液分離器7中的氣體冷媒,起著使氣液分離器7中的液體冷媒過冷卻的作用,因此,室外換熱器6能增加吸熱量。而且,壓縮機1吸入的氣體冷媒也一同參與室內換熱器5循環,因此,室內換熱器5的放熱量增加。參見圖2,為現有的氣體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的結構示意圖。旋轉壓縮機1由安裝在密封的殼體2內的壓縮機構21和配置在壓縮機構21上部的電動機22構成。該旋轉壓縮機同時包含一個冷媒注入裝置31。該冷媒注入裝置31由在氣缸橫孔32的先端部、中心凸起部44、開孔于氣缸壓縮腔M的第二氣體注入孔38和擋塊35構成。另外,在氣缸橫孔32中設置插入有閥座體33,在閥座體33的中心部設置有貫通的第一氣體注入孔37,在閥座體33的端面被加工形成閥座34,配置在該閥座34和擋塊35之間的止回閥36,壓入管 39被壓接固定于氣缸橫孔32內。止回閥36在閥座34與擋塊35之間形成的一定間隙中, 沿第一氣體注入孔37與第二氣體注入孔38的方向作往復運動。其中,止回閥36可在閥座 34和擋塊35之間往復運動,因止回閥無彈性限制結構,故止回閥36容易與四周壁面接觸刮擦,圖中的虛線代表的止回閥表示該止回閥運動中的一種狀態,因為止回閥36的運動不規律,止回閥36容易破碎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工作可靠、制作成本低、使用壽命長、適用范圍廣的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包括設置在殼體內的電動機和壓縮機構,壓縮機構包括帶有氣缸壓縮腔的氣缸,主軸承和副軸承分別設置在氣缸的兩側,其結構特征是是還包括用于向氣缸壓縮腔注入氣體冷媒的噴射機構,該噴射機構包括閥座、壓接在閥座上的止回閥、容納閥座及止回閥的安裝槽以及用于限定止回閥運動軌跡的限位結構,安裝槽連通氣缸壓縮腔。所述安裝槽為第一安裝槽,該第一安裝槽設置在氣缸上,限位結構為限位塊,閥座、限位塊和止回閥設置在第一安裝槽中,第一安裝槽通過設置在氣缸上的第二氣體注入孔連通氣缸壓縮腔,氣體冷媒注入管的一端設置在氣缸中,閥座中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相通的第一氣體注入孔,第一氣體注入孔與第一安裝槽相通,止回閥的一端與限位塊的一端一起由固定螺釘固定于第一安裝槽中,止回閥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閥座上,限位塊的另一端懸設在止回閥的另一端的上方。所述安裝槽為第二安裝槽,該第二安裝槽設置在氣缸上,限位結構為第二安裝槽的內壁,氣體冷媒注入管的一端設置在主軸承的軸承法蘭中,閥座設置在軸承法蘭上,閥座中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的一端連通的通孔,該通孔與第二安裝槽連通,第二安裝槽與氣缸壓縮腔連通,止回閥位于第二安裝槽內,止回閥的一端由固定螺釘固定于軸承法蘭或氣缸上,止回閥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閥座上。所述止回閥為彈性舌形的閥片。所述安裝槽為第五安裝槽,該第五安裝槽設置在氣缸上并靠向主軸承,閥座設置在氣缸上,止回閥位于第五安裝槽中,止回閥的一側壓接在閥座上,止回閥的另一側與彈簧的一端相接,彈簧的另一端壓接在主軸承上,限位結構為設置在第五安裝槽內的限位臺階, 該限位臺階與主軸承相接,限位臺階套設在彈簧中,氣體冷媒注入管的一端設置在氣缸中, 閥座中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相通的第一氣體注入孔,第一氣體注入孔與第五安裝槽相通,第五安裝槽通過設置在氣缸上的第二氣體注入孔連通氣缸壓縮腔。所述安裝槽為第六安裝槽,該第六安裝槽設置在氣缸上并靠向主軸承,限位結構為位于第六安裝槽內的限位臺階,該限位臺階與主軸承相接,閥座設置在第六安裝槽中, 閥座中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相通的第一氣體注入孔,第一氣體注入孔與第六安裝槽相通,第六安裝槽通過設置在氣缸上的第二氣體注入孔連通氣缸壓縮腔,止回閥位于第六安裝槽中,止回閥的一側壓接在閥座上,止回閥的一側與彈簧的一端相接,彈簧的另一端伸入閥座的第一氣體注入孔內并固定在該第一氣體注入孔內,彈簧位于限位臺階的相對側。所述氣缸包括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中隔板設置在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之間,安裝槽為第三安裝槽和第四安裝槽,第三安裝槽設置在第一氣缸上并靠近中隔板,第四安裝槽設置第二氣缸上并靠近中隔板,限位結構分別為第三安裝槽的內壁以及第四安裝槽的內壁,氣體冷媒注入管的一端設置在中隔板中,閥座包括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該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分別設置在中隔板的兩個分別與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相接的側面,每個閥座中分別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的一端連通的通孔,止回閥包括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第一止回閥位于第三安裝槽內,第二止回閥位于第四安裝槽內,第一止回閥的一端由固定螺釘固定于中隔板上,第一止回閥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第一閥座上,第二止回閥的一端由固定螺釘固定于中隔板上,第二止回閥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第二閥座上。所述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為彈性舌形的閥片。本實用新型中的噴射機構包括閥座、止回閥、安裝槽以及限位結構,安裝槽連通氣缸壓縮腔,噴射機構可隨著氣缸壓縮腔的壓力變動而響應并單向地朝向氣缸壓縮腔開啟或關閉,進而可把冷媒注入旋轉壓縮機的氣缸壓縮腔而能防止壓縮腔內冷媒逆流,由于具有限位結構,故可以引導止回閥的運動軌跡,可讓閥片有規律的在閥口外運動,避免閥片與氣體流道壁面刮擦,既提高了止回閥的工作可靠性及效率,又延長止回閥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中的止回閥的彈性功能,既可以是止回閥自己具備的,也可以是通過彈簧附加,而且該彈簧既可以是拉伸彈簧,也可以是壓縮彈簧,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本實用新型不僅適用于單缸旋轉式壓縮機,而且適用于雙缸旋轉式壓縮機,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使用壽命長、適用范圍廣的特點。
圖1為現有搭載氣體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的空調系統的制熱循環周期圖。圖2為現有的氣體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第二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第三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第四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第五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壓縮機,2為殼體,3為吐出管,4為四通切換閥,5為室內換熱器,6為室外換熱器,7為氣液分離器,8a為第一毛細管,8b為第二毛細管,8c為第三毛細管,13為儲液罐,14為壓縮機吸入管,15為氣體冷媒出口管,16為氣管,17為氣體冷媒注入管,18a為第一單向閥,18b為第二單向閥,21為壓縮機構,22為電動機,23為氣缸,23a為第一氣缸,2 為第二氣缸,24為氣缸壓縮腔,25為主軸承,26為副軸承,27為曲軸,觀為活塞,29為滑片, 30為偏心軸,31為冷媒注入裝置,32為氣缸橫孔,33為閥座體,34為閥座,35為擋塊,36為止回閥,36'為第一止回閥,36"為第二止回閥,37為第一氣體注入孔,38為第二氣體注入孔,39為壓入管,40為吐出孔,41為吐出閥,42為軸承法蘭,43為縱孔,44為凸起部,45為中隔板,46為限位塊,47為固定螺釘,48為彈簧,101為第一安裝槽,102為第二安裝槽,103為第三安裝槽,104為第四安裝槽,105為第五安裝槽,106為第六安裝槽,121為限位臺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第一實施例本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包括設置在密封的殼體2內的電動機22和與電動機連接的壓縮機構,壓縮機構包括帶有氣缸壓縮腔M的氣缸,主軸承25和副軸承沈分別設置在氣缸的上下兩側,以及與電動機連接的曲軸、與曲軸連接可自由旋轉的活塞、收納了可自由旋轉的活塞的氣缸壓縮腔、其前端被壓接在活塞外圓上的滑片,噴射機構用于向氣缸壓縮腔注入氣體冷媒,該噴射機構包括閥座、壓接在閥座上的止回閥、容納閥座及止回閥的安裝槽以及用于限定止回閥運動軌跡的限位結構,安裝槽連通氣缸壓縮腔。參見圖3,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槽為第一安裝槽101,該第一安裝槽101設置在氣缸 23上,第一安裝槽101的開口朝向主軸承25。限位結構為限位塊46,閥座34、限位塊46和止回閥36設置在第一安裝槽101中。 第一安裝槽101通過設置在氣缸23上的第二氣體注入孔38連通氣缸壓縮腔24。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設置在氣缸23中。閥座34中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17相通的第一氣體注入孔37。第一氣體注入孔37與第一安裝槽101相通。止回閥36位于第一安裝槽101內。止回閥36的一端與限位塊46的一端一起由固定螺釘47固定于第一安裝槽101中;止回閥36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閥座34上,止回閥36的另一端可單向地朝向與氣缸23內連通的一側打開。限位塊46的另一端懸設在止回閥36的另一端的上方。止回閥36為彈性舌形的閥片。[0039]由于止回閥36的一端固定及其自身具有彈性,在壓縮機工作時,止回閥36的另一端有規律地在閥座34及限位塊46之間運動,避免了止回閥36與其周圍的壁面刮擦或撞擊,大大提高了止回閥36的使用壽命。當止回閥36打開時,氣體冷媒注入管17與氣缸壓縮腔24連通。圖中的虛線為止回閥關閉時的狀態。第二實施例參見圖4,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槽為第二安裝槽102,該第二安裝槽102設置在氣缸 23上,第二安裝槽102的開口朝向主軸承25,限位結構為第二安裝槽102的內壁。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設置在主軸承25的軸承法蘭42中。閥座設置在主軸承25的軸承法蘭42上。閥座中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連通的通孔。止回閥36位于第二安裝槽102內。止回閥36的一端由固定螺釘固定于軸承法蘭 42或氣缸23上,止回閥36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閥座34上,止回閥36的另一端可單向地朝向與氣缸23內連通的一側打開。圖4中僅給出了將止回閥36的一端由固定螺釘固定于軸承法蘭42上的具體結構。由于止回閥36的一端固定及其自身彈性,止回閥36的另一端有規律地在第二安裝槽102的范圍內來回運動,避免了止回閥36與其周圍的壁面刮擦或撞擊,大大提高了止回閥36的使用壽命。其余未述部分見第一實施例,不再重復。第三實施例參見圖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氣缸包括第一氣缸23a和第二氣缸23b,中隔板45 設置在第一氣缸23a和第二氣缸23b之間,安裝槽為第三安裝槽103和第四安裝槽104,第三安裝槽103設置在第一氣缸23a上并靠近中隔板45,第四安裝槽104設置在第二氣缸23b 上并靠近中隔板45,限位結構分別為第三安裝槽103的內壁以及第四安裝槽104的內壁, 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設置在第一氣缸23a與第二氣缸23b之間的中隔板45中,兩個閥座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分別設置在中隔板45的兩個分別與第一氣缸23a和第二氣缸 23b相接的側面,每個閥座中分別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連通的通孔。止回閥包括第一止回閥36'和第二止回閥36〃,第一止回閥36'位于第三安裝槽103內,第二止回閥36〃位于第四安裝槽104內,第一止回閥36'的一端由固定螺釘固定于中隔板45上,第一止回閥36'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第一閥座上,第一止回閥36'的另一端可單向地朝向與氣缸23內連通的一側打開。第二止回閥36〃的一端由固定螺釘固定于中隔板45上,第二止回閥36〃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第二閥座上,第二止回閥36"的另一端可單向地朝向與氣缸23內連通的一側打開。其余未述部分見第二實施例,不再重復。第四實施例參見圖6,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槽為第五安裝槽105,該第五安裝槽105設置在氣缸 23上,并靠向主軸承25。閥座34設置在氣缸23上,止回閥36位于第五安裝槽105中,止回閥36的一側壓接在閥座34上,止回閥36的另一側與彈簧48的一端相接,彈簧48的另一端壓接在主軸承 25上。限位結構為設置在第五安裝槽105內的限位臺階121,該限位臺階121與主軸承 25相接。限位臺階121套設在彈簧48中,該限位短柱121同時也起到將彈簧48定位的作用。壓縮機工作時,在彈簧48的作用下,止回閥36將進行有規律的往復運動。本實施例中的彈簧48為壓簧。其余未述部分見第二實施例,不再重復。第五實施例參見圖7,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槽為第六安裝槽106,該第六安裝槽106設置在氣缸 23上并靠向主軸承25。限位結構為位于第六安裝槽106內的限位臺階121,該限位臺階121與主軸承25 相接,限位臺階121位于彈簧48的相對側。閥座34設置在氣缸23的第六安裝槽106中,止回閥36位于第六安裝槽106中。止回閥36的一側壓接在閥座34上,止回閥36的一側與彈簧48的一端相接,彈簧 48的另一端伸入閥座34的第一氣體注入孔37內并固定在該第一氣體注入孔37內。本實施例中的彈簧48為拉簧。其余未述部分見第二實施例,不再重復。
權利要求1.一種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包括設置在殼體(2)內的電動機(22)和壓縮機構,壓縮機構包括帶有氣缸壓縮腔的氣缸,主軸承(25)和副軸承(26)分別設置在氣缸的兩側,其特征是還包括用于向氣缸壓縮腔注入氣體冷媒的噴射機構,該噴射機構包括閥座、壓接在閥座上的止回閥、容納閥座及止回閥的安裝槽以及用于限定止回閥運動軌跡的限位結構, 安裝槽連通氣缸壓縮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安裝槽為第一安裝槽 (101),該第一安裝槽(101)設置在氣缸上,限位結構為限位塊(46),閥座、限位塊(46)和止回閥設置在第一安裝槽(101)中,第一安裝槽(101)通過設置在氣缸上的第二氣體注入孔(38)連通氣缸壓縮腔(24),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設置在氣缸中,閥座中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17)相通的第一氣體注入孔(37),第一氣體注入孔(37)與第一安裝槽 (101)相通,止回閥的一端與限位塊(46)的一端一起由固定螺釘(47)固定于第一安裝槽(101)中,止回閥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閥座上,限位塊(46)的另一端懸設在止回閥的另一端的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安裝槽為第二安裝槽(102),該第二安裝槽(102)設置在氣缸上,限位結構為第二安裝槽(102)的內壁,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設置在主軸承(25)的軸承法蘭(42)中,閥座設置在軸承法蘭(42)上, 閥座中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連通的通孔,該通孔與第二安裝槽(102)連通,第二安裝槽(102)與氣缸壓縮腔(24)連通,止回閥位于第二安裝槽(102)內,止回閥的一端由固定螺釘固定于軸承法蘭(42)或氣缸上,止回閥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閥座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止回閥為彈性舌形的閥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安裝槽為第五安裝槽(105),該第五安裝槽(105)設置在氣缸上并靠向主軸承(25),閥座設置在氣缸上,止回閥位于第五安裝槽(105)中,止回閥的一側壓接在閥座上,止回閥的另一側與彈簧(48)的一端相接,彈簧(48)的另一端壓接在主軸承(25)上,限位結構為設置在第五安裝槽(105) 內的限位臺階(121),該限位臺階(121)與主軸承(25)相接,限位臺階(121)套設在彈簧 (48)中,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設置在氣缸中,閥座中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17) 相通的第一氣體注入孔(37),第一氣體注入孔(37)與第五安裝槽(105)相通,第五安裝槽(105)通過設置在氣缸上的第二氣體注入孔(38)連通氣缸壓縮腔(2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安裝槽為第六安裝槽(106),該第六安裝槽(106)設置在氣缸上并靠向主軸承(25),限位結構為位于第六安裝槽 (106)內的限位臺階(121),該限位臺階(121)與主軸承(25)相接,閥座設置在第六安裝槽 (106)中,閥座中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17)相通的第一氣體注入孔(37),第一氣體注入孔(37)與第六安裝槽(106)相通,第六安裝槽(106))通過設置在氣缸上的第二氣體注入孔(38)連通氣缸壓縮腔(24),止回閥位于第六安裝槽(106)中,止回閥的一側壓接在閥座上,止回閥的一側與彈簧(48)的一端相接,彈簧(48)的另一端伸入閥座的第一氣體注入孔(37)內并固定在該第一氣體注入孔(37)內,彈簧(48)位于限位臺階(121)的相對側。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氣缸包括第一氣缸 (23a)和第二氣缸(23b),中隔板(45)設置在第一氣缸(23a)和第二氣缸(23b)之間,安裝槽為第三安裝槽(103)和第四安裝槽(104),第三安裝槽(103)設置在第一氣缸(23a)上并靠近中隔板(45),第四安裝槽(104)設置在第二氣缸(23b)上并靠近中隔板(45),限位結構分別為第三安裝槽(103)的內壁以及第四安裝槽(104)的內壁,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設置在中隔板0 中,閥座包括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該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分別設置在中隔板0 的兩個分別與第一氣缸(23a)和第二氣缸(23b)相接的側面,每個閥座中分別設置有與氣體冷媒注入管(17)的一端連通的通孔,止回閥包括第一止回閥(36')和第二止回閥(36〃),第一止回閥(36')位于第三安裝槽(103)內,第二止回閥(36〃 )位于第四安裝槽(104)內,第一止回閥(36')的一端由固定螺釘固定于中隔板G5)上,第一止回閥(36')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第一閥座上,第二止回閥(36〃)的一端由固定螺釘固定于中隔板G5)上,第二止回閥(36〃 )的另一端懸設并覆蓋于第二閥座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止回閥(36') 和第二止回閥(36")為彈性舌形的閥片。
專利摘要一種冷媒噴射式旋轉壓縮機,包括設置在殼體內的電動機和壓縮機構,壓縮機構包括帶有氣缸壓縮腔的氣缸,主軸承和副軸承分別設置在氣缸的兩側,還包括用于向氣缸壓縮腔注入氣體冷媒的噴射機構,該噴射機構包括閥座、止回閥、安裝槽以及限位結構,安裝槽連通氣缸壓縮腔。安裝槽為第一安裝槽,該第一安裝槽設置在氣缸上,限位結構為限位塊,閥座、限位塊和止回閥設置在第一安裝槽中,第一安裝槽通過設置在氣缸上的第二氣體注入孔連通氣缸壓縮腔,氣體冷媒注入管的一端設置在氣缸中。本實用新型不僅適用于單缸旋轉式壓縮機,而且適用于雙缸旋轉式壓縮機,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使用壽命長、適用范圍廣的特點。
文檔編號F04C18/344GK202117924SQ20112019769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3日
發明者楊國用 申請人:廣東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