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臥式泵用自吸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臥式泵用自吸罐,屬于臥式泵用輔助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在電廠、洗煤、選礦、化工等行業常用長軸立式泵抽取水池中的漿體,但是這種長軸立式泵存在以下缺陷隨著軸長度的增加,轉子的剛性越來越差,再加上葉輪的不平衡以及微小的加工誤差,隨軸的長度增加,不平衡性被擴大,從而造成泵運轉不穩定,生命周期縮短,通常2 3個月就會出現泵震動劇烈的現象,而且由于流體磨蝕性非常強,立式渣漿泵在液下不能安裝有效的軸來進行支撐,形成了一個行業難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消除振動、運行平穩、使用壽命延長的臥式泵用自吸罐。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臥式泵用自吸罐,包括罐體, 其特征在于罐體下部一側的輸出口聯接臥式泵的吸入口,底部的料漿入口聯接水池,罐體頂部設有觀察口,觀察口兩側的罐體上設有注液口和溢流口,罐體下部另一側設有排污口。 立式結構改成臥式結構,減少了不必要的震動,保證了泵體運轉的穩定性,從而延長了裝置的使用壽命。所述的罐體為圓柱形筒體,底部通過多根支架支撐固定。在罐體底部安裝支架,有效的解決了因流體的強磨蝕性導致立式泵在液下不能安裝有效支撐的難題。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結構設計合理,與臥式泵配套使用,可代替長軸立式泵,只需要在第一次啟動時向罐體內灌注飲水,就可以像使用立式泵一樣,隨時根據生產需要開啟和關停臥式泵;消除了長軸立式泵容易振動、運行不穩、使用壽命短等問題,運行平穩、使用方便,有效的提高了生產效益;且立式改為臥式,有效的解決了因流體的強磨蝕性導致立式泵在液下不能安裝有效支撐的難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剖視示意圖。其中1、罐體2、注液口 3、觀察口 4、溢流口 5、輸出口 6、排污口 7、料漿入口 8、臥式泵9、吸入口 10、支架。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
以下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該臥式泵用自吸罐,包括罐體1,罐體1為圓柱形筒體,底部通過多根支架10支撐固定,罐體1下部一側的輸出口 5聯接臥式泵8的吸入口 9,底部的料漿入口 7聯接水池,罐體1頂部設有觀察口 3,觀察口 3兩側的罐體1上設有注液口 2和溢流口 4,罐體1下部另一側設有排污口 6。工作過程如下本實用新型與臥式泵8配套使用,工作時,本實用新型與臥式泵8連為相通的一個整體,臥式泵8在運轉時,在葉輪吸入口處形成小于一個大氣壓的壓力,通常為0. 3kg,造成本實用新型內與其外部大氣壓形成一個壓力差,從而通過大氣壓力將泵軸以下約6 7米的液體(清水)壓入罐體1內,這樣,罐體1內的料漿在不斷被臥式泵8送出去的同時,大氣壓力將池內的料漿壓入罐體1內,從而達到將水池內的料漿抽出的目的,所以這種配置可以代替長軸立式液下泵使用,只需在第一次起動時灌注飲水,就可以像使用立式泵一樣, 隨時根據需要開啟和關停臥式泵8。本實用新型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并與臥式泵8組合為一整體,利用臥式泵8的抽吸功能,可以抽吸泵軸線以下深4 5米的有一定濃度的料漿,消除了長軸立式泵因液下深度較長而導致運轉不穩的難題。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臥式泵用自吸罐,包括罐體(1),其特征在于罐體(1)下部一側的輸出口( 聯接臥式泵(8)的吸入口(9),底部的料漿入口(7)聯接水池,罐體(1)頂部設有觀察口(3),觀察口( 兩側的罐體(1)上設有注液口( 和溢流口 ,罐體(1)下部另一側設有排污口 (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泵用自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體(1)為圓柱形筒體,底部通過多根支架(10)支撐固定。
專利摘要臥式泵用自吸罐,屬于臥式泵用輔助設備領域。包括罐體(1),其特征在于罐體(1)下部一側的輸出口(5)聯接臥式泵(8)的吸入口(9),底部的料漿入口(7)聯接水池,罐體(1)頂部設有觀察口(3),觀察口(3)兩側的罐體(1)上設有注液口(2)和溢流口(4),罐體(1)下部另一側設有排污口(6)。本實用新型具有運行平穩、使用壽命長、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等優點,有效的解決了立式泵震動強烈、流體磨蝕性等的難題,提高了生產效益。
文檔編號F04D9/02GK202056061SQ20112016137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9日
發明者墨云飛, 孫海波, 宋佃銳, 王立磊, 鄭峰云, 陳維茂 申請人:淄博華成泵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