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貫流風扇、送風機和葉輪成形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貫流風扇、送風機和葉輪成形機,特別涉及通過層疊多個葉輪而形成的貫流風扇、具有該貫流風扇的送風機以及葉輪成形機。
背景技術:
以往提出的空氣調節機的室內風扇對降低噪音或提高效率進行了各種研究。
例如,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1H64394號)中記載了一種橫流風扇,通過沿軸向層疊多個多葉片葉輪來形成該橫流風扇,并且通過如下方法形成各多葉片葉輪在成形模內注塑成形各多葉片葉輪,并且一邊繞各多葉片葉輪的轉動軸朝向各葉片的傾斜方向轉動、一邊從成形模內拔出。
使橫流風扇、前緣(7 — < )和風扇外殼的間隙產生的壓力連續變化,來降低橫流風扇的轉動聲音。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10-148196號)中記載了一種橫流風扇,也通過沿軸向層疊多個多葉片葉輪來形成該橫流風扇,在各多葉片葉輪中,多個葉片呈環狀且以規定角度傾斜地一體直立設置在隔板的一個表面上。
該橫流風扇也與上述專利文獻1相同,以降低轉動聲音為目的。
當對上述以往的橫流風扇進行成型時,需要一邊沿模具型腔一側的葉片成型孔使樹脂成型品轉動、一邊將樹脂成型品從模具中拔出。此時,難以精確地使葉片成型孔的傾斜角度與拔出時的轉動角度一致,在葉片成型孔和成型品的葉片之間會產生稍許干擾。并且, 在該干擾位置上產生摩擦力,因該摩擦力而使葉片從承受過大應力的位置產生破裂。在此, 特別容易受到該應力影響的位置是葉片的徑向內側,在該位置上產生破裂會導致整個葉片破裂。
此外,上述以往的橫流風扇還記載了使各葉片以規定角度傾斜,并且使軸向相鄰的多葉片葉輪之間繞軸心偏移規定角度。由此,在風扇的軸向的各位置上,橫流風扇的葉片通過前緣附近時以不同的周期產生葉片通過音。因此,上述以往的橫流風扇的風扇整體可以抑制因葉片通過音一致而發出較大的峰值音(nZ音),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多葉片葉輪之間的繞軸心轉動的角度偏移過大,則由于在隔板附近的隔板兩側的葉片之間因氣流相位偏移而產生二次流,使強制旋渦過度脈動,從而發出異常噪聲(空洞聲音)。此外,該異常噪聲(空洞聲音)傳播給室內機箱體,從而進一步產生振動、發出噪音。因此,如果為了抑制該異常噪聲而不使所述多葉片葉輪之間的繞軸心轉動的角度偏移,則在各多葉片葉輪中, 由于葉片通過前緣附近的周期一致,所以發出如上所述的較大的峰值音(nZ音)。
此外,如果像上述以往的橫流風扇那樣,采用相對于軸向傾斜的葉片(傾斜葉片),則不僅使送風性能劣化且增加電力消耗,而且如上述的那樣,難以利用模具進行樹脂成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貫流風扇和送風機,該貫流風扇和送風機可以同時抑制上述峰值音和上述異常噪聲,即使葉片傾斜也不會使送風性能劣化且能降低電力消耗,并且容易利用模具進行樹脂成型,此外,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可以對構成貫流風扇的葉輪進行成形的葉輪成形機。
本發明提供一種貫流風扇,該貫流風扇的葉輪包括支撐部,具有主表面;以及多個葉片部,隔開間隔設置在支撐部的主表面上,并且以從主表面直立設置的方式連接設置在支撐部上,通過沿中心軸線方向層疊多個葉輪,并且連接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和與該葉輪相鄰的其它葉輪的支撐部,來形成該貫流風扇。并且,與上述中心軸線垂直的葉片部的斷面從連接設置在主表面上的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漸變小。此外,與上述中心軸線垂直的葉片部斷面的中心從連接設置在主表面上的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以中心軸線為中心朝向轉動方向前方一側或轉動方向后方一側逐漸位移,并且朝向徑向外側逐漸位移。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貫流風扇,該貫流風扇的葉輪包括支撐部,具有主表面;以及多個葉片部,隔開間隔設置在支撐部的主表面上,并且以從主表面直立設置的方式連接設置在支撐部上,通過沿中心軸線方向層疊多個葉輪,并且連接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和與該葉輪相鄰的其它葉輪的支撐部,來形成該貫流風扇。并且,與上述中心軸線垂直的葉片部的斷面從連接設置在主表面上的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漸變小。此外,與中心軸線垂直的葉片部斷面的中心從連接設置在主表面上的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以中心軸線為中心朝向轉動方向前方一側或轉動方向后方一側逐漸位移,并且上述葉片部的位于徑向內側的端緣部和支撐部所確定的交叉角度比葉片部的位于徑向外側的端緣部和支撐部所確定的交叉角度小。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貫流風扇,該貫流風扇的葉輪包括支撐部,具有主表面;以及多個葉片部,隔開間隔設置在支撐部的主表面上,并且以從主表面直立設置的方式連接設置在支撐部上,通過沿中心軸線方向層疊多個葉輪,并且連接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和與該葉輪相鄰的其它葉輪的支撐部,來形成該貫流風扇。并且,與上述中心軸線垂直的葉片部的斷面從連接設置在主表面上的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漸變小。此外,與中心軸線垂直的葉片部斷面的中心從連接設置在主表面上的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以中心軸線為中心朝向轉動方向前方一側或轉動方向后方一側逐漸位移,并且葉片部的位于徑向內側的端緣部從連接設置在主表面上的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漸向徑向外側延伸。而且,上述葉片部的位于徑向外側的端緣部從連接設置在主表面上的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漸向徑向內側延伸,并且葉片部的前端部的徑向內側的端部與葉片部的基端部的徑向內側的端部之間的徑向距離,比葉片部的前端部的徑向外側的端部與葉片部的基端部的徑向外側的端部之間的徑向距離長。
優選的是,與上述中心軸線垂直的葉片部的基端部的斷面為第一基準面,葉片部的前端部的斷面為第二基準面,第二基準面相對于第一基準面以中心軸線為中心偏移的轉動角度為W,葉片部的中心軸線方向的長度為L,第二基準面相對于第一基準面朝向徑向外側偏移的距離為r,當第一基準面的中心點和中心線分別與第二基準面的中心點和中心線一致時,第二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和第一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之間,沿第一基準面和第二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的整個周向距離固定,該固定的距離為e,W/L為0. 15以下,并且r/e為0. 3以上且1. 5以下。
優選的是,通過相互隔開間隔配置上述葉片部,在沿轉動方向相鄰的葉片部之間形成有空隙部,葉片部配置成在葉輪上形成的多個空隙部中的至少一個空隙部的周向寬度與其它空隙部的寬度不同。
優選的是,上述葉輪包括第一葉輪;以及第二葉輪,在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一側與該第一葉輪相鄰,在上述第一葉輪上形成的空隙部的寬度和與該第一葉輪的空隙部相鄰的第二葉輪的空隙部的寬度不同。優選的是,設置于上述第一葉輪上的多個葉片部中的任意一個葉片部為第一基準葉片部,設置于第二葉輪上的多個葉片部中的、與第一基準葉片部對應的葉片部為第二基準葉片部,第一基準葉片部的前端部與第二葉輪的支撐部的第一主表面連接,第二葉輪的葉片部連接設置在第二主表面上,該第二主表面位于第一主表面的相反一側,與第二基準葉片部不同的第二葉輪的葉片部的基端部鄰接于第一基準葉片部的前端部,并且與第一基準葉片部不同的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鄰接于第二基準葉片部的基端部。優選的是,上述葉輪包括第一葉輪;以及第二葉輪,在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一側與該第一葉輪相鄰,在第一葉輪上形成的空隙部的寬度和與該第一葉輪的空隙部相鄰的第二葉輪的空隙部的寬度基本相同。
本發明的送風機具有上述貫流風扇。優選的是,送風機還包括箱體,用于收容貫流風扇,并且該箱體設置有吹出口,從該吹出口向外部送出由貫流風扇強制送出的風;以及舌部,設置在箱體內,用于劃分向貫流風扇提供空氣的供給區域和從貫流風扇向吹出口提供空氣的吹出區域,舌部與貫流風扇的轉動軸平行設置。
本發明的葉輪成形機設置有型腔,并且沿上述貫流風扇的葉片部外表面形成該型腔的內表面。
按照本發明的貫流風扇和送風機,可以同時抑制峰值音和上述異常噪聲、且可以降低電力消耗,并且可以容易利用模具進行樹脂成型。此外,按照本發明的葉輪成形機,可以對上述貫流風扇進行成形。
圖1是示意性表示具有本發明實施方式貫流風扇200的空氣調節機100的斷面圖。
圖2是貫流風扇200的立體圖。
圖3是葉輪226的立體圖。
圖4是葉輪226的俯視圖。
圖5表示葉片部2 及其附近的結構,是從轉動中心線0方向俯視觀察葉片部2 的俯視圖。
圖6是表示第一基準面300和第二基準面301的相對位置關系的圖。
圖7是使第一基準面300的第一中心線CLl和第二基準面301的第二中心線CL2 一致、并且使第一基準面300的第一中心點CPl和第二基準面301的第二中心點CP2在轉動中心線0方向上一致時的俯視圖。
圖8是沿圖5的VIII-VIII線的斷面圖。
圖9是沿圖5所示的IV-IV線的斷面圖。
圖10是表示通過將以往的貫流風扇和本實施方式的貫流風扇分別安裝在同一箱體內并對它們進行驅動,來測量產生的振動結果的曲線圖。
圖11表示葉輪226A和葉輪226B的配置狀態,是示意性表示貫流風扇的側視圖。
圖12表示葉輪226A和葉輪226B的配置狀態的變形例,是示意性表示貫流風扇的側視圖。
圖13表示葉輪226A和葉輪226B的配置狀態的另一個變形例,是示意性表示貫流風扇200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空氣調節機 110熱交換機 130舌部
222、223、225 支撐板 226葉輪 300、301基準面 311外周一側邊部 CPK CP2中心點 D3、D4弦線 L3縮小量 O轉動中心線 Q3、Q4內端部 Si、S2虛擬圓 Θ2、Θ3交叉角度
具體實施例方式利用圖1-圖13,對本發明的貫流風扇200和具有該貫流風扇200的空氣調節機 100進行說明。
圖1是示意性表示具有本發明實施方式貫流風扇200的空氣調節機100的斷面圖。如圖1所示,空氣調節機100包括貫流風扇200,設置成能夠以轉動中心線0為中心轉動;外殼102,收容該貫流風扇200 ;以及多個熱交換機110,配置在外殼102內。
并且,在外殼102的頂面到前表面或側面的任意位置上形成有狹縫部,通過驅動貫流風扇200能夠將外部空氣從該狹縫部引導到外殼102內,即,通過驅動貫流風扇200轉動,從狹縫部吸入室內的空氣。被吸入的室內空氣利用熱交換機110進行熱交換,此后,利用貫流風扇200強制性地使室內空氣流經設置在外殼102內的導風風路131和吹出口,向室內噴出。
在外殼102內設置有上壁部132和下壁部133,利用該上壁部132和下壁部133來
102外殼 120風向板 200貫流風扇 224葉片部 227空隙部 310內周一側邊部 CLl、CL2、P中心線 DK D2虛擬軸線 e、Li、L2、r 距離 L4外周一側移動量 QK Q2外端部 R轉動方向 W、Θ1轉動角度形成導風風路131。并且,吹出口形成在導風風路131的端部。上壁部132和下壁部133都位于比轉動中心線0更靠向下方的位置上,而且上壁部132位于比下壁部133更靠向上方的位置上。下壁部133相對于貫流風扇200從貫流風扇200的下方朝向背面一側延伸,并到達比轉動中心線0靠向上方的位置。
上壁部132從外殼102的前表面一側朝向貫流風扇200延伸,并到達貫流風扇200 附近。此外,在上壁部132的靠近貫流風扇200 —側的端部上形成有舌部130。
在位于貫流風扇200周圍的空間內的、從舌部130朝向轉動方向R前方一側延伸并到達下壁部133上端部的區域是供給區域135,該供給區域135向貫流風扇200內提供空氣。另一方面,從下壁部133的上端部朝向轉動方向R前方一側延伸并到達舌部130的區域是吹出區域136,該吹出區域136從貫流風扇200向導風風路131吹出空氣。并且,舌部 130接近貫流風扇200,用于劃分吹出區域136和供給區域135。
此外,在吹出口上設置有風向板120,該風向板120用于自如地改變從吹出口送出的氣流的方向。
圖2是貫流風扇200的立體圖。如圖2所示,通過在轉動中心線0上層疊多個葉輪2 來形成貫流風扇200。另外,在位于貫流風扇200的轉動中心線0方向兩端部的支撐板(支撐部)222、223上,設置有從支撐板222、223突出的軸部或者設置有軸承部,以便能夠將貫流風扇200安裝在空氣調節機100的外殼102上,該軸承部對從外殼102或風扇電動機(未圖示)突出的軸部進行支承,該風扇電動機用于驅動風扇轉動。
圖3是葉輪226的立體圖,圖4是葉輪226的俯視圖。如圖3、圖4所示,葉輪2 包括支撐板225,具有主表面;以及多個葉片部224,隔開間隔設置在支撐板225的主表面上。支撐板225是以轉動中心線0為中心的環形板狀構件。
通過注塑成型來成形葉輪226,使葉片部2 和支撐板225相互一體成形,且葉片部224的基端部連接設置在支撐板225上。并且,例如利用超聲波壓接等,將葉片部224的前端部粘接固定在另一個葉輪2 的支撐板225上,該另一個葉輪2 與形成該葉片部2M 的葉輪2 相鄰。
圖5表示葉片部2 及其附近的結構,是從轉動中心線0方向俯視觀察葉片部2 的俯視圖。如圖5所示,葉片部2 整體為弓形,從徑向內側朝向徑向外側逐漸向轉動方向 R前方一側彎曲。
圖5中,在與轉動中心線0垂直的葉片部224的斷面中,把葉片部2M基端部的斷面作為第一基準面300。并且,把葉片部2M前端部的斷面作為第二基準面301。
另外,在葉片部224的基端部,為了加強通常進行基端R等所謂的加厚處理,但是此處的第一基準面300的定義排除了該所謂的加厚處理部分的斷面。此外,第二基準面301 的定義是指葉輪彼此粘接時與支撐板一側粘接面相當位置的斷面。因此,即使葉片前端部的端部表面不與垂直于轉動中心軸0的平面平行時,也可以把與所述支撐板一側粘接面相當位置關系的葉片前端斷面作為第二基準面。
圖6是表示上述第一基準面300和第二基準面301的相對位置關系的圖。圖6中, 第一中心線CLl是第一基準面300的中心線(中弧線、camber line),該第一中心線CLl與第一基準面300的兩側邊部的距離相等。
并且,把第一基準面300的外周邊緣部與第一中心線CLl交叉的點作為外端部Ql和內端部Q3,外端部Ql位于第一基準面300的徑向外側,內端部Q3位于徑向內側。此外, 把位于第一中心線CLl上的、與外端部Ql和內端部Q3的距離相等的點作為第一基準面300 的第一中心點CPl。
同樣,第二中心線CL2是第二基準面301的中心線(中弧線、camber line),該第二中心線CL2與第二基準面301的兩側邊部的距離相等。并且,把第二基準面301的外周邊緣部與第二中心線CL2交叉的點作為外端部Q2和內端部Q4,外端部Q2位于第二基準面 301的徑向外側,內端部Q4位于徑向內側。此外,把位于第二中心線CL2上的、與外端部Q2 和內端部Q4的距離相等的點作為第二基準面301的第二中心點CP2。
在此,第二基準面301沿轉動中心線0方向遠離第一基準面300,第二基準面301 相對于第一基準面300位于轉動方向R前方一側,并且位于支撐板225的徑向外側。
具體地說,第二基準面301相對于第一基準面300以轉動中心線0為中心偏移了轉動角度θ 1,此外,第二基準面301相對于第一基準面300朝向徑向外側偏移了外周一側移動量L4。
可以通過連接第一基準面300的外端部Ql和轉動中心線0的第一虛擬軸線D1、 以及連接第二基準面301的外端部Q2和轉動中心線0的第二虛擬軸線D2來確定轉動角度 θ I0轉動角度θ 1是由第一虛擬軸線Dl和第二虛擬軸線D2確定的交叉角度中的較小的交叉角度。
另外,轉動角度θ 1的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方法。例如,可以由第一基準面 300的第一弦線(chord line)D3和第二基準面301的第二弦線D4的交叉角度來確定轉動角度Θ1。在此,第一弦線D3是通過外端部Ql和內端部Q3的虛擬線,第二弦線D4是通過外端部Q2和內端部Q4的虛擬線。
可以通過如下方法來確定外周一側移動量L4,S卩,以轉動中心線0為中心通過第一中心點CPl的虛擬圓Sl和以轉動中心線0為中心通過第二中心點CP2的虛擬圓S2之間的徑向距離為外周一側移動量L4。
此外,圖7是使第一基準面300的第一中心線CLl和第二基準面301的第二中心線CL2 —致、并且使第一基準面300的第一中心點CPl和第二基準面301的第二中心點CP2 在轉動中心線0方向上一致時的俯視圖。
圖7中,第二基準面301的外周邊緣部和第一基準面300的外周邊緣部之間的距離一定,該距離為縮小量L3。
這樣,第二基準面301的面積比第一基準面300的面積小,葉片部2M的與轉動中心線0垂直的斷面面積從基端部一側朝向前端部一側逐漸變小。
這樣,與轉動中心線0垂直的葉片部224的斷面面積從第一基準面300朝向第二基準面301逐漸變小,并且與轉動中心線0垂直的葉片部2 的斷面中心從第一基準面300 朝向第二基準面301、以轉動中心線0為中心逐漸朝向轉動方向R前方一側和徑向外側位移。
圖8是沿圖5的VIII-VIII線的斷面圖,并且是通過第一中心線CLl和第二中心線 CL2的斷面圖。圖8中,把由葉片部224的內周一側邊部310和支撐板225的主表面(與轉動中心線0垂直的虛擬面)所確定的交叉角度作為交叉角度θ 2,葉片部2 的內周一側邊部310通過內端部Q3和內端部Q4。并且,如果把通過外端部Ql和外端部Q2的葉片部2M的外周一側邊部311的交叉角度作為交叉角度θ 3,則交叉角度θ 2比交叉角度θ 3小。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內周一側邊部310距支撐板225的主表面越遠越朝向徑向外側傾斜,外周一側邊部311距支撐板225的主表面越遠越朝向徑向內側傾斜。在此,外周一側邊部311并不是必須朝向徑向內側傾斜,根據情況,也可以朝向徑向外側傾斜。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交叉角度θ 3的確定位置也相同。但是,由于外周一側邊部311朝向徑向內側傾斜在成型時不會有所謂的底部(了 >夕'一、under)位置,所以模具比較簡單,比朝向徑向外側傾斜更為合適。
并且,第一基準面300的內端部Q3和第二基準面301的內端部Q4之間的徑向的距離Ll比第一基準面300的外端部Ql和第二基準面301的外端部Q2之間的距離L2長。
此外,在圖8所示的例子中,雖然內周一側邊部310和外周一側邊部311為直線狀,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為彎曲狀。
在這種情況下,在距支撐板225主表面的高度相同的位置上,內周一側邊部310的切線和垂直于轉動中心線0的虛擬面的交叉角度比外周一側邊部311的切線和垂直于轉動中心線0的虛擬面的交叉角度小。
圖9是沿上述圖5所示的IV-IV線的斷面圖,如圖9、圖8所示,第二基準面301的第二中心點CP2相對于第一基準面300的第一中心點CPl位于轉動方向R前方一側,并且位于徑向外側。
與各轉動中心線0垂直的葉片部2M的斷面中心從葉片部2M的基端部一側朝向葉片部224的前端部、逐漸朝向轉動方向R前方一側位移且朝向徑向外側位移。因此,通過葉片部224的上述各斷面中心的中心線P也從葉片部224的基端部一側朝向葉片部224的前端部一側、逐漸朝向轉動方向R前方一側且朝向徑向外側傾斜。
通過以上述方式設定葉片部224的形狀,由于可以使各葉片的側面向外周一側偏移,所以當一邊使模具轉動、一邊將葉輪226的成型品拔出時,可以降低施加到葉片部224 的徑向內側的平面壓力。由此,當從模具中取出成型品時,可以抑制在特別容易發生破裂的葉片部224的徑向內側產生裂紋或破裂。
另外,在上述圖1-圖9所示的例子中,雖然各葉片部2 距支撐板225越遠越朝向轉動方向R前方一側傾斜,但是也可以朝向轉動方向R后方一側傾斜。
此外,即使將具有上述葉片部224的貫流風扇200與圖1所示的舌部130配置成相互平行,由于沒有必要在舌部130上追加設置突起、凹部或傾斜部等就可以像下述那樣, 在使用時充分抑制異常噪聲(空洞聲音)和峰值音(nZ音),所以可以實現外殼102結構的簡單化。
并且,注塑成形機的型腔(cavity)的內表面沿葉片部2 和葉輪2 的外周表面延伸,利用該注塑成形機來成形如上所述的具有多個葉片部224的葉輪226。
下述表1把采用了下述葉片部的貫流風扇的風量(m7min)作為基準,來表示使各種參數不同的貫流風扇200的風量(m7min)的增減量,即,葉片部的形狀為轉動角度θ 1 為0 (deg)、外周一側移動量L4為0 (mm),并且葉片部不傾斜且沒有徑向偏移。
另外,在下述表中,L 葉片的長度(mm)(圖8所示的高度H) ;e 錐形縮小量(_) (圖7所示的L3) ;W 從葉片基端到葉片前端的葉片斷面的轉動角度(deg)(圖6中的轉動角度θ 1) ;r 從葉片基端到葉片前端的葉片斷面的外周一側移動量(mm)(圖6中的外周一側移動量L4)。
此外,由于貫流風扇(橫流風扇)200的風量分別與風扇的直徑、長度、轉速成比例關系,所以表中的“ + ”和“_”無論風扇的直徑、長度、轉速如何,都與該數據的結果相同。
[表 1]
權利要求
1.一種貫流風扇,所述貫流風扇的葉輪(226)包括支撐部025),具有主表面;以及多個葉片部(224),隔開間隔設置在所述支撐部的主表面上,并且以從所述主表面直立設置的方式連接設置在所述支撐部上,通過沿中心軸線(0)方向層疊多個所述葉輪0沈),并且連接所述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和與所述葉輪相鄰的其它葉輪的所述支撐部,來形成所述貫流風扇,所述貫流風扇的特征在于,與所述中心軸線(0)垂直的所述葉片部(224)的斷面從連接設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所述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漸變小,與所述中心軸線(0)垂直的所述葉片部斷面的中心從連接設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所述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朝向轉動方向前方一側或轉動方向后方一側逐漸位移,并且朝向徑向外側逐漸位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與所述中心軸線垂直的所述葉片部的所述基端部的斷面為第一基準面(300), 所述葉片部的所述前端部的斷面為第二基準面(301),所述第二基準面相對于所述第一基準面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偏移的轉動角度為W, 所述葉片部的所述中心軸線方向的長度為L,所述第二基準面相對于所述第一基準面朝向徑向外側偏移的距離為r, 當所述第一基準面的中心點和中心線分別與所述第二基準面的中心點和中心線一致時,所述第二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和所述第一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之間,沿所述第一基準面和所述第二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的整個周向距離固定,所述固定的距離為e, ff/L為0. 15以下,并且r/e為0. 3以上且1. 5以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通過相互隔開間隔配置所述葉片部0 ),在沿所述轉動方向相鄰的所述葉片部之間形成有空隙部,所述葉片部配置成在所述葉輪上形成的多個所述空隙部中的至少一個空隙部的寬度與其它空隙部的寬度不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葉輪包括第一葉輪Q^A);以及第二葉輪(226B),在所述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一側與所述第一葉輪相鄰, 在所述第一葉輪上形成的空隙部的寬度和與所述第一葉輪的空隙部相鄰的所述第二葉輪的空隙部的寬度不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所述第一葉輪026A)上的多個葉片部中的任意一個葉片部為第一基準葉片部 (224B),設置于所述第二葉輪上的多個葉片部中的、與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對應的葉片部為第二基準葉片部,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的前端部與所述第二葉輪的支撐部的第一主表面連接,所述第二葉輪的葉片部連接設置在第二主表面上,所述第二主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的相反一側,與所述第二基準葉片部不同的所述第二葉輪的葉片部的基端部鄰接于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的前端部,并且與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不同的所述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鄰接于所述第二基準葉片部的基端部。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葉輪包括第一葉輪Q^A);以及第二葉輪(226B),在所述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一側與所述第一葉輪相鄰, 在所述第一葉輪上形成的空隙部的寬度和與所述第一葉輪的空隙部相鄰的所述第二葉輪的空隙部的寬度基本相同。
7.—種送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的貫流風扇。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送風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箱體(102),用于收容所述貫流風扇000),并且所述箱體設置有吹出口,從所述吹出口向外部送出由所述貫流風扇強制送出的風;以及舌部(130),設置在所述箱體內,用于劃分向所述貫流風扇提供空氣的供給區域和從所述貫流風扇向所述吹出口提供空氣的吹出區域, 所述舌部與所述貫流風扇的轉動軸平行設置。
9.一種葉輪成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成形機設置有型腔,并且沿權利要求1所述的貫流風扇的葉片部外表面形成所述型腔的內表面。
10.一種貫流風扇,所述貫流風扇的葉輪(226)包括支撐部025),具有主表面;以及多個葉片部(224),隔開間隔設置在所述支撐部的主表面上,并且以從所述主表面直立設置的方式連接設置在所述支撐部上,通過沿中心軸線(0)方向層疊多個所述葉輪0沈),并且連接所述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和與所述葉輪相鄰的其它葉輪的所述支撐部,來形成所述貫流風扇,所述貫流風扇的特征在于,與所述中心軸線(0)垂直的所述葉片部(224)的斷面從連接設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所述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漸變小,與所述中心軸線(0)垂直的所述葉片部斷面的中心從連接設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所述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朝向轉動方向前方一側或轉動方向后方一側逐漸位移,所述葉片部的位于徑向內側的端緣部和所述支撐部所確定的交叉角度比所述葉片部的位于徑向外側的端緣部和所述支撐部所確定的交叉角度小。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與所述中心軸線垂直的所述葉片部的所述基端部的斷面為第一基準面(300), 所述葉片部的所述前端部的斷面為第二基準面(301),所述第二基準面相對于所述第一基準面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偏移的轉動角度為W, 所述葉片部的所述中心軸線方向的長度為L,所述第二基準面相對于所述第一基準面朝向徑向外側偏移的距離為r, 當所述第一基準面的中心點和中心線分別與所述第二基準面的中心點和中心線一致時,所述第二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和所述第一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之間,沿所述第一基準面和所述第二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的整個周向距離固定,所述固定的距離為e, ff/L為0. 15以下,并且r/e為0. 3以上且1. 5以下。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通過相互隔開間隔配置所述葉片部0 ),在沿所述轉動方向相鄰的所述葉片部之間形成有空隙部,所述葉片部配置成在所述葉輪上形成的多個所述空隙部中的至少一個空隙部的寬度與其它空隙部的寬度不同。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包括第一葉輪Q^A);以及第二葉輪(226B),在所述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一側與所述第一葉輪相鄰,在所述第一葉輪上形成的空隙部的寬度和與所述第一葉輪的空隙部相鄰的所述第二葉輪的空隙部的寬度不同。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所述第一葉輪026A)上的多個葉片部中的任意一個葉片部為第一基準葉片部 (224B),設置于所述第二葉輪上的多個葉片部中的、與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對應的葉片部為第二基準葉片部,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的前端部與所述第二葉輪的支撐部的第一主表面連接,所述第二葉輪的葉片部連接設置在第二主表面上,所述第二主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的相反一側,與所述第二基準葉片部不同的所述第二葉輪的葉片部的基端部鄰接于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的前端部,并且與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不同的所述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鄰接于所述第二基準葉片部的基端部。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包括第一葉輪Q^A);以及第二葉輪(226B),在所述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一側與所述第一葉輪相鄰,在所述第一葉輪上形成的空隙部的寬度和與所述第一葉輪的空隙部相鄰的所述第二葉輪的空隙部的寬度基本相同。
16.一種送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0所述的貫流風扇。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送風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箱體(102),用于收容所述貫流風扇000),并且所述箱體設置有吹出口,從所述吹出口向外部送出由所述貫流風扇強制送出的風;以及舌部,設置在所述箱體內,用于劃分向所述貫流風扇提供空氣的供給區域和從所述貫流風扇向所述吹出口提供空氣的吹出區域,所述舌部與所述貫流風扇的轉動軸平行設置。
18.—種葉輪成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成形機設置有型腔,并且沿權利要求10所述的貫流風扇的葉片部外表面形成所述型腔的內表面。
19.一種貫流風扇,所述貫流風扇的葉輪(226)包括支撐部025),具有主表面;以及多個葉片部(224),隔開間隔設置在所述支撐部的主表面上,并且以從所述主表面直立設置的方式連接設置在所述支撐部上,通過沿中心軸線(0)方向層疊多個所述葉輪0沈),并且連接所述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和與所述葉輪相鄰的其它葉輪的所述支撐部,來形成所述貫流風扇,所述貫流風扇的特征在于,與所述中心軸線(0)垂直的所述葉片部(224)的斷面從連接設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所述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漸變小,與所述中心軸線(0)垂直的所述葉片部斷面的中心從連接設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所述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朝向轉動方向前方一側或轉動方向后方一側逐漸位移,所述葉片部的位于徑向內側的端緣部從連接設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所述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漸向徑向外側延伸,所述葉片部的位于徑向外側的端緣部從連接設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所述葉片部的基端部朝向所述前端部逐漸向徑向內側延伸,所述葉片部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徑向內側的端部與所述葉片部的所述基端部的所述徑向內側的端部之間的徑向距離,比所述葉片部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徑向外側的端部與所述葉片部的所述基端部的所述徑向外側的端部之間的所述徑向距離長。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與所述中心軸線垂直的所述葉片部的所述基端部的斷面為第一基準面(300), 所述葉片部的所述前端部的斷面為第二基準面(301),所述第二基準面相對于所述第一基準面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偏移的轉動角度為W, 所述葉片部的所述中心軸線方向的長度為L,所述第二基準面相對于所述第一基準面朝向徑向外側偏移的距離為r, 當所述第一基準面的中心點和中心線分別與所述第二基準面的中心點和中心線一致時,所述第二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和所述第一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之間,沿所述第一基準面和所述第二基準面的外周邊緣部的整個周向距離固定,所述固定的距離為e, ff/L為0. 15以下,并且r/e為0. 3以上且1. 5以下。
21.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通過相互隔開間隔配置所述葉片部0 ),在沿所述轉動方向相鄰的所述葉片部之間形成有空隙部,所述葉片部配置成在所述葉輪上形成的多個所述空隙部中的至少一個空隙部的寬度與其它空隙部的寬度不同。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葉輪包括第一葉輪Q^A);以及第二葉輪(226B),在所述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一側與所述第一葉輪相鄰, 在所述第一葉輪上形成的空隙部的寬度和與所述第一葉輪的空隙部相鄰的所述第二葉輪的空隙部的寬度不同。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所述第一葉輪上的多個葉片部中的任意一個葉片部為第一基準葉片部OMB), 設置于所述第二葉輪上的多個葉片部中的、與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對應的葉片部為第二基準葉片部,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的前端部與所述第二葉輪的支撐部的第一主表面連接,所述第二葉輪的葉片部連接設置在第二主表面上,所述第二主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的相反一側,與所述第二基準葉片部不同的所述第二葉輪的葉片部的基端部鄰接于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的前端部,并且與所述第一基準葉片部不同的所述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鄰接于所述第二基準葉片部的基端部。
24.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貫流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包括第一葉輪Q^A);以及第二葉輪(226B),在所述第一葉輪的葉片部的前端部一側與所述第一葉輪相鄰,在所述第一葉輪上形成的空隙部的寬度和與所述第一葉輪的空隙部相鄰的所述第二葉輪的空隙部的寬度基本相同。
25.一種送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9所述的貫流風扇。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送風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箱體(102),用于收容所述貫流風扇000),并且所述箱體設置有吹出口,從所述吹出口向外部送出由所述貫流風扇強制送出的風;以及舌部(130),設置在所述箱體內,用于劃分向所述貫流風扇提供空氣的供給區域和從所述貫流風扇向所述吹出口提供空氣的吹出區域,所述舌部與所述貫流風扇的轉動軸平行設置。
27.一種葉輪成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成形機設置有型腔,并且沿權利要求19所述的貫流風扇的葉片部外表面形成所述型腔的內表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貫流風扇、送風機和葉輪成形機,通過沿中心軸線方向層疊多個葉輪來形成該貫流風扇,該葉輪具有多個葉片部(224),與轉動中心線垂直的葉片部(224)的斷面從葉片部的第一基準面(300)朝向前端部逐漸變小,與轉動中心線垂直的葉片部(224)的斷面的中心點從連接設置在主表面上的葉片部(224)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以轉動中心線為中心朝向轉動方向前方一側或轉動方向后方一側逐漸位移,并且朝向徑向外側逐漸位移。
文檔編號F04D17/04GK102187100SQ20098014161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2日
發明者白市幸茂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