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將液體由低處輸送到高處或某一位置的連續不間斷的抽水
裝置,具體是一種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
背景技術:
現實生活中,都是采用水泵將水由低處輸送到高處,水泵是通過其內部的葉輪輪 動,水被抽到高處,然而,由于轉動的葉輪始終與水接觸,在抽水的過程中,葉輪與水發生磨 擦,而產生熱量,所以電能除了轉化成水的勢能和動能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電能以熱能的 形式損耗掉了。故傳統所用的水泵,其能耗大,能量的利用率極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耗低,能量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節能環保的 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液體容器、負壓管、正壓管、進水管、出水管構成,所述負壓管設在液體
容器的上面,正壓管、進水管和出水管設在液體容器上;所述液體容器有兩個以上,每個進
水管之間采用并聯連接,每個出水管之間采用并聯連接;所述正壓管、負壓管、進水管及出
水管上設有控制閥。 所述負壓管之間并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液體容器的負壓輸送的工作方式,省去了 水流通道中所設的葉輪,從而基本上避免了相當多的電能以熱能的形式進行損耗的現象, 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還使電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與傳統的水泵相比,極大地 降低了耗電量。本實用新型充分體現了節能環保的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
圖1所示的俯視圖; 圖3為圖l所示的側視圖。
圖中1、液體容器;2、進水管;3、出水管;4、控制閥;5、負壓管;6、正壓管。
具體實施方式如
圖1、2、3所示,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它是由液體容器1、負壓管5、正壓管6、 進水管2和出水管3構成,所述負壓管5、正壓管6、進水管2設在液體容器1的上面,出水 管3設在液體容器1的下面;所述液體容器1有三個,負壓管5之間、進水管2之間采用并聯連接;每個液體容器1上的出水管3都連接在同一個出水管路上。所述正壓管6、負壓管 5、進水管2及出水管3上設有控制閥4。所述控制閥4為電磁閥。 液體容器1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領域,而設計成不同的形狀,制造液體容器1所用 的材料為抗壓性強的材料。 另外,出水管3還可設在進水管2的控制閥4與液體容器1之間的管壁上,此時, 液體容器1上的出水口與液體容器1上的進水口是同一個口,當液體容器的水滿時,進水管 2上的閥關閉,出水管上的閥打開,此時,水便從進水口流出,經進水管2后從出水管3排出。 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的最大亮點是在水流通道中省去了直接與水接觸的葉輪, 利用大氣壓將水由低處向高處輸送。本說明書中提到的正壓管又稱為空氣進入管,在真空 狀態下自行將外界空氣吸入液體容器l內,也可以在加壓狀態下工作;當負壓真空式液體 輸送器工作時,負壓閥打開,出水管3上的控制閥4關閉,液體容器1內的空氣通過負壓管 5被抽出容器外,使液體容器1內形成負壓,水通過進水管路從進水管2流入液體容器1,當 液體容器1的水滿時,正壓閥3打開,空氣便通過正壓管6壓入液體容器1內,出水管3上 的閥4導通,進水管2上的閥4關閉,在氣壓的推力下,水便從出水管3流向出水管路,三個 液體容器1交替工作,從而實現不間斷地抽水。 本實用新型的應用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可取代日常的泵,將液體不間斷地輸 送到某一高度或某一位置,本實用新型可用于蓄能電站、農業灌溉、南水北調等領域。在使 用的過程中,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可單獨使用,也可將多個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通過 管道依次連接,進行組合使用。
權利要求一種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液體容器(1)、負壓管(5)、正壓管(6)、進水管(2)、出水管(3)構成,所述負壓管(5)設在液體容器(1)的上面,正壓管(6)、進水管(2)和出水管(3)設在液體容器(1)上;所述液體容器(1)有兩個以上,每個進水管(2)之間采用并聯連接,每個出水管(3)之間采用并聯連接;所述正壓管(6)、負壓管(5)、進水管(2)及出水管(3)上設有控制閥(4)。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管(5)之間 并聯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負壓真空式液體輸送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液體容器、負壓管、正壓管、進水管、出水管構成,所述負壓管設在液體容器的上面,正壓管、進水管和出水管設在液體容器上;所述液體容器有兩個以上,每個進水管之間采用并聯連接,每個出水管之間采用并聯連接;所述正壓管、負壓管、進水管及出水管上設有控制閥。所述負壓管之間并聯連接。由于采用液體容器的負壓輸送的工作方式,省去了水流通道中所設的葉輪,從而基本上避免了相當多的電能以熱能的形式進行損耗的現象,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還使電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與傳統的水泵相比,極大地降低了耗電量。本實用新型充分體現了節能環保的特點。
文檔編號F04F1/02GK201486942SQ200920193320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5日
發明者張忠強, 張裕光 申請人:張裕光;張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