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同井采注中潛油電泵機組密封承載系統,具體地說是一種潛
油電泵承載密封罩。
背景技術:
潛油電泵機組常規井下安裝順序自上而下為潛油泵、吸入口 、電機保護器、潛油電機如附圖1所示圖,井液經過潛油電機、電機保護器外表面的套管環空,從吸入口進入潛油泵,經潛油泵增壓后舉升至地面。潛油泵的動力輸入端位于潛油泵入口端,而且潛油泵入口端的壓力與潛油泵外表面壓力基本相當,且潛油泵在舉升液體時會產生軸向力,方向由出口指向入口。潛油泵主要有三種結構形式浮動式、半浮動半壓緊式、整體壓緊式,其中半浮動半壓緊式潛油泵產生的軸向力由泵自身承擔,不會向下端傳遞;浮動式潛油泵和整體壓緊式潛油泵產生的軸向力通過泵軸向動力源方向傳遞,一直傳遞到位于電機上端的電機保護器內的止推軸承處。在一些有特殊要求例如要提高流經潛油電機表面井液流速的井況下一般使用導流罩系統如圖2所示,但這種導流罩系統只是改變了液體流向,與常規潛油電泵機組一樣,潛油泵入口端的壓力與潛油泵外表面壓力基本相當。在油田使用的各種注水工藝中,采用潛油電泵作為增壓注水設備在適用范圍、增壓效果和投資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因而就產生了潛油電泵同井采注水工藝技術的應用,而在同井采注系統中應用潛油電泵機組時,要求潛油泵的動力輸入端位于潛油泵出口端時,并且要求潛油泵入口端的壓力小于潛油泵外表面壓力如附圖3及附圖4所示。在采用浮動式或整體壓緊式結構的潛油泵在對液體進行增壓時,產生的軸向力方向背離動力源方向,為滿足對潛油泵的上述性能要求,這時需要一個裝置不但要承擔潛油泵的軸向力,而且能夠將潛油泵入口端與潛油泵外表面隔離。而現有類型的電機保護器及導流罩在結構上無法滿足上述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能承擔潛油泵產生的軸向力,又可將潛油泵吸入口端與潛油泵外表面密封隔離,使潛油泵實現任意方向增壓功能的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包括上接頭及下接頭,所述的上下接頭間連接罩體;罩體內置有承載系統,承載系統的上端與吸入口上的連接體連接,下端與帶有注油閥的扶正體連接,扶正體的下端安裝橡膠環并置于下接頭中內置的補芯內;所述的吸入口與上接頭連接,且腔內置有過渡軸與承載系統內的承載軸連接。 所述的上下接頭與罩體間為螺紋連接;所述的承載系統的上端與連接體及下端與扶正體均為法蘭式連接;所述的過渡軸與承載軸為花鍵連接;所述的吸入口與上接頭為法
蘭連接。[0006] 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在油管與潛油電泵吸入口間連接承載密封罩,使潛油電泵入口端與套管環空完全密封隔離,使潛油泵實現任意方向增壓功能;承載系統采用現有電機保護器,腔內置有承載軸,軸上固定推力軸承,吸入口腔內的過渡軸分別與潛油電泵軸及承載系統軸采用花鍵連接,用來傳遞軸向力以及帶動承載系統內的推力軸承轉動工作。
附圖1為常規潛油電泵機組井下安裝示意圖;[0008] 附圖2為帶導流罩潛油電泵機組井下安裝示意圖;[0009]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潛油泵出口向上安裝示意圖;[0010]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潛油泵出口向下安裝示意圖;[0011]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0012] 附圖6為承載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中l-油管 2-潛油泵 3-吸入口 4-電機保護器 5-套管 6-潛油電機7-產能層8-導流罩9-注水層10-注入口 11-承載密封罩12-封隔器13-扶正體14-下接頭 15-補芯 16-橡膠環 17-注油閥18-推力軸承 19-承載軸 20-連接體21-上接頭22-過渡軸23-呼吸腔24-軸承腔25-罩體26-承載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5所示,該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主要由吸入口 3、承載密封罩11、承載系統26、扶正體13四部分組成。吸入口 3主要由連接體20及其腔內的過渡軸22組成。承載密封罩11主要由上接頭21、罩體25、下接頭14組成;上下接頭(21, 14)間螺紋連接罩體25,并且上接頭21通過法蘭連接形式與吸入口 3上的連接體20連接,下接頭14通過油管扣與油管密封連接,且下接頭14內置有補芯15 ;而密封罩的罩體25內置有承載系統26,承載系統26采用現有的電機保護的結構形式,承載系統26的上端與吸入口 3上的連接體20法蘭連接,下端與帶有注油閥17的扶正體13法蘭連接,扶正體13的下端安裝橡膠環16并置于下接頭14中內置的補芯15內,能夠過流并對承載系統26起到徑向扶正作用,扶正體13上的注油閥17在與承載系統26連接后通過注油閥17對承載系統26進行注油,扶正體13下端插入下接頭14的補芯15內,扶正與其連接的承載系統26,扶正體13的下端安裝若干道橡膠環16,起到減震緩沖作用。承載系統26采用現有的電機保護器的結構形式,其腔內置有承載軸19,承載軸19上置有推力軸承18,承擔來自潛油泵2的軸向力;承載軸19的上端通過花鍵形式與吸入口 3內的過渡軸22連接,用來傳遞軸向力以及帶動承載系統26內的推力軸承18轉動工作;承載系統26整體結構由若干呼吸腔23和軸承腔24組成如附圖6所示,前端呼吸腔23與罩體25內腔環空相通,軸承腔24后端密封,密封原理是根據井液、電機油兩種液體的密度、性質不同,在混合時不互相溶解,分層沉淀的方法即井液位于電機油下面,利用迷宮式結構將井液與電機油分開,使井液不能從連通系統進入軸承腔24,保證軸承腔24內的推力軸承18始終處于充滿電機油的良好工作環境。 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在使用時安裝在潛油泵的入口端,承擔潛油泵工作時產生的軸向力,并且將潛油泵入口端與潛油泵外表面密封隔離。當潛油泵出口端向上時安裝順序如附圖3所示,依次為注水層9、電機保護器4、套管5、潛油電機6、注入口 10、潛油泵2、承載密封罩11、封隔器12、產能層7;當潛油電泵出口向下時,安裝順序如附圖4所示,依次為承載密封罩11、潛油泵2、注入口 10、電機保護器4、套管5、潛油電機6、注水層9。[0017] 現場安裝時,首先將罩體25通過下接頭14與油管連接后下入井中,并懸掛于井口 ;然后將吸入口 3依次與承載系統26、扶正體13連接后處于豎直狀態,再通過扶正體13上的注油閥17向承載系統26內注滿電機油;再將連接好的吸入口 3、承載系統26、扶正體13—起下入罩體25內,用螺栓將吸入口 3上的法蘭與罩體25上的上接頭21連接;再將潛油泵2與吸入口 3用螺栓連接;最后將連接好后的潛油泵2及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11 一起下入井中,完成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11的所有操作。 該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既能承擔潛油泵產生的軸向力,又可將潛油泵吸入端與套管環空完全隔離,使潛油泵實現任意方向增壓功能,整體施工作業程序簡便,易于操作。
權利要求一種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包括上接頭(21)及下接頭(14),其特征在于上下接頭(21,14)間連接罩體(25);罩體(25)內置有承載系統(26),承載系統(26)的上端與吸入口(3)上的連接體(20)連接,下端與帶有注油閥(17)的扶正體(13)連接,扶正體(13)的下端安裝橡膠環(16)并置于下接頭(14)中內置的補芯(15)內;所述的吸入口(3)與上接頭(21)連接,且腔內置有過渡軸(22)與承載系統(26)內的承載軸(19)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接頭(21,14)與罩體(25)間為螺紋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載系統(26)上端與連接體(20)及下端與扶正體(13)均為法蘭式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渡軸(22)與承載軸(19)為花鍵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口 (3)與上接頭(21)為法蘭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主要解決潛油泵產生的軸向力及潛油泵吸入端與套管環空不能完全隔離,無法使潛油泵實現任意方向增壓功能問題。其特征在于上下接頭間連接罩體;罩體內置有承載系統,承載系統的上端與吸入口上的連接體連接,下端與帶有注油閥的扶正體連接;扶正體的下端安裝橡膠環并置于下接頭中內置的補芯內;所述的吸入口連接承載密封罩的上接頭,且腔內置有過渡軸與承載系統內的承載軸連接。該潛油電泵承載密封罩既能承擔潛油泵產生的軸向力,又可將潛油泵吸入端與套管環空完全隔離,使潛油泵實現任意方向增壓功能,整體施工作業程序簡便,易于操作。
文檔編號F04B53/00GK201521432SQ200920174588
公開日2010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0日
發明者樸雪峰, 李世輝, 殷紅雯, 肖明云, 董振剛, 趙勇武, 鄧輝, 邵永實 申請人:大慶油田力神泵業(太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