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給水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止泥沙堵塞和具有高效除沙功能的用 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
背景技術:
在以江河湖庫為水源的地表水給水工程取水中,取水頭部是關鍵的設備或構筑物,取 水頭部的優劣直接影響水廠以及其他用水設備的運行安全穩定。近年來由于自然環境的人 為破壞,氣候反常,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再加上河床年久失修,水土流失嚴重等因素,河 流特別是一些山區河流, 一到汛期大量的泥沙和稻草、生活垃圾等漂浮物被地面徑流帶入 河流中。長期以來,水中泥沙是困擾供水企業的難題。傳統的取水頭部有喇叭管取水頭 部、箱式取水頭部、蘑菇型取水頭部和魚形罩取水頭部等,由于這些取水頭部的進水結構 多為孔口或堰流兩種結構,其進水流速大,且均無除沙功能,當高濃度的沙粒隨水進入水 泵和處理構筑物或設備時,會加速葉輪的磨損,并導致沉淀在構筑物或設備里的沉泥難以 排除,影響用水水質;當水中當漂浮物較多時會堵塞取水頭部的進水孔和水泵葉輪,從而 導致取水裝置的電流下降,直至抽不上水。嚴重時會導致水廠停產,用水設備停機,給工 業生產帶來損失,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
CN2544126公開了 "一種防堵取水頭",其進水管下端有圓管形水頭,圓管形水頭與 進水管成一三通結構,水頭的兩端頭為進水擋板,水頭左右兩側的管壁為格柵結構,水頭 圓心處有貫通的中心軸,緊貼于水頭格柵結構上的清堵刮板經轉動臂與中心軸相連;與動 力部分連接的傳動桿經轉向節與清堵刮板連接。清堵刮板分別貼于水頭的格柵狀管壁及水 頭兩端的鏤空進水板上下移動,以清除進水口的各種附著物。但需要另外的驅動力,還存 在結構復雜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防止漂浮 物堵塞,具有高效除沙功能的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包括圓筒形格網、集水筒和連接于集水筒底部的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筒形格網的上部設有錐型 上蓋;錐型上蓋與圓筒形格網、集水筒同軸而設,集水筒設于錐型上蓋內,集水筒的上端 與錐型上蓋的內壁相連;集水筒的外側軸向套設有相互平行并大小相同的多層環形斜板, 所述環形斜板的上端與集水筒外壁相連;所述環形斜板兩兩之間的板間距與集水筒側壁上 的進水口相對應。
進一步,所述環形斜板的下端與圓筒形格網之間留有5~10cm的間隙。 所述圓筒形格網底部設有排沙口。
所述環形斜板兩兩之間的板間距為l~3cm,環形斜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0° ~70° 。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由于采用圓筒形格網能有效地避免漂浮物進入取水頭部;通過設置環形斜板使 從圓筒形格網進入取水頭部后,通過環形斜板由下而上再漫入到集水筒中,由于水中的泥 沙較重,泥沙就會沿著環形斜板沉淀,并通過排沙口流出,從而起到高效的除沙作用;
(2) 環形斜板兩兩之間的板間距小于3cm,環形斜板與水平面的夾角大于50° ,該 種結構不僅強化了除沙的效果,也增加了沙粒沉淀的面積,沙粒在斜板面滑動距離短,水 流在板間有較低的雷諾數和較高的弗羅德數,水力條件好;同時水流越靠近中心的地方, 截面積越小,水流流速越大,使集水筒處不易被堵。
(3) 該結構不僅能節約排沙排泥用水所耗電能,而且還能大大地減輕水泵葉輪磨損, 節約基建投資,同時可使取水水質得到保證。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l、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包括圓筒 形格網21、集水筒23和連接于集水筒23底部的出水管24,所述圓筒形格網21的上部設 有錐型上蓋26;所述錐型上蓋26和圓筒形格網21形成中空結構。
錐型上蓋26與圓筒形格網21、集水筒23同軸而設,所述集水筒23設于錐型上蓋內, 集水筒23的上端與錐型上蓋26的內壁相連;集水筒23的外側軸向套設有相互平行并大小相同的多層環形斜板22;所述環形斜板22的上端與集水筒23外壁相連,環形斜板22 的下端與圓筒形格網21之間留有5 10cm的間隙,集水筒23底部對應該間隙設有環形排 沙口 25;所述環形斜板22兩兩之間的板間距為l~3cm左右,板間距與集水筒23側壁上 的進水口相對應;環形斜板22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0。 ~70° ,其中夾角60°為最好。
使用本實用新型取水時,水源通過圓筒形格網21壁上的網格孔進入該取水頭部的空 腔內,并經環形斜板22過濾流入集水筒23后,由出水管24排出。外界的漂浮物由于受 到圓筒形格網21的阻擋而不能夠進入到取水頭部中,從而有效的防止取水頭部受到堵塞; 而水中的泥沙由于重力作用下,在環形斜板22上向下滑落,并經過環形斜板22底部與圓 筒形格網21之間留有的間隙落入圓筒形格網21的底部經環形排沙口 25排出,從而起到 有效排沙、除沙的作用。該種結構不僅強化了除沙的效果,也增加了沙粒沉淀的面積,沙 粒在斜板面上滑動距離短,水流在板間有較低的雷諾數和較高的弗羅德數,水力條件好; 同時水流越靠近中心的地方,截面積越小,水流流速越大,使集水筒處不易被堵。
所述圓筒形格網21的小網格呈正方形或圓形,小網格各邊邊長(或圓形直徑)均為 50mm;從而更加有效的攔截大型漂浮物和懸浮物。所述環形斜板22與進水管24之間通 過固定裝置加以固定,可使取水頭部不容易傾斜,從而保證了取水頭部的防止漂浮物堵塞 和除沙的使用效果。
此外,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還可以在最底層環形斜板22下設置與環形斜板平 行且大小相同的環形外殼,環形外殼上端與集水筒底部外側相連接,在環形外殼上可設置 固定裝置來支撐環形外殼,可保證本取水頭部的長期使用。
本實用新型取水頭的頂部外形是傘型,可看成是一個圓錐殼疊加在一個圓筒體上面。 圓筒形格網材料可采用鋼或不銹鋼,環形斜板可采用塑料薄板。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安 裝方便,可在工廠內完成制造。安裝可根據具體條件采用固定式,也可采用活動式。
權利要求1、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包括圓筒形格網(21)、集水筒(23)和連接于集水筒(23)底部的出水管(24),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筒形格網(21)的上部設有錐型上蓋(26);錐型上蓋(26)與圓筒形格網(21)、集水筒(23)同軸而設,所述集水筒(23)設于錐型上蓋(26)內,集水筒(23)的上端與錐型上蓋(26)的內壁相連;集水筒(23)的外側軸向套設有相互平行并大小相同的多層環形斜板(22),所述環形斜板(22)的上端與集水筒(23)外壁相連;所述環形斜板(22)兩兩之間的板間距與集水筒(23)側壁上的進水口相對應。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環 形斜板(22)的下端與圓筒形格網(21)之間留有5 10cm的間隙。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圓 筒形格網(21)底部設有圓環形排沙口 (25)。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環 形斜板(22)兩兩之間的板間距為l~3cm,環形斜板(2)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0° ~70° 。
5、 根據權利要求l或2所述的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其特征在于,所 述圓筒形格網(1)的網格呈正方形或圓形,網格邊長或直徑均為5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給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頭部,包括圓筒形格網、集水筒和連接于集水筒底部的出水管,所述圓筒形格網上部設有錐型上蓋;錐型上蓋與圓筒形格網、集水筒同軸而設,所述集水筒設于錐型上蓋內,其上端與錐型上蓋的內壁相連;集水筒的外側軸向套設有相互平行并大小相同的多層環形斜板,所述環形斜板的上端與集水筒外壁相連。所述環形斜板下端與圓筒形格網之間留有5~10cm的間隙,間隙下端留有排沙口;所述兩層環形斜板之間的板間距小于3cm,環型斜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60°。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有效防止漂浮物堵塞取水頭部;還能夠起到有效除沙的作用;節約排沙排泥所耗電能,減輕水泵葉輪磨損,節約基建投資,同時可使水質得到保證。
文檔編號F04D29/00GK201314305SQ200820238478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6日
發明者平 向, 姜文超, 智 張, 艷 林, 范功端, 春 陽 申請人: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