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吸式水泵,尤其涉及自吸泵停泵后防止泵內的 水產生倒流而配置的防倒流裝置。
背景技術:
10 現有的水泵中有一種叫自吸泵,其工作原理是吸入管1伸在水
池32里,目的是將低處的水吸入到高處來,在吸入管l最高的部位裝
有一個電磁閥3,參見圖1;當電磁閥3得電時,電磁鐵13與吸鐵盤 14吸合,參見圖3,吸鐵盤14通過與它相連的閥芯16克服彈簧15的 彈力Fs往下移動,使閥芯16下部的錐形體17與閥座10上的閥口 K
15 部閉合,這樣孔a和孔b 二孔之間就不導通,于是泵的吸入管1就與 大氣隔絕,水泵31 —運轉就會產生虹吸。當電磁閥失電后,電磁鐵13 就會與吸鐵盤14分離,參見圖4,閥芯16靠彈簧15的彈力Fs自然向 上運動。電磁閥3是隨電機的運轉而動作,因電磁閥線圈13的電源是 來自于電機的接線盒內,所以只要電機一得電,電磁閥的線圈13也就
20 得電,電磁閥3就產生相應的動作,從而控制錐型閥的開閉,最終實 現吸入管1與大氣的通與不通。即當開泵31的時候,要求吸入管1不 能與大氣導通,先由泵的運轉使泵和吸入管1內產生真空,然后在吸 入管1內形成虹吸,從而將低于水泵的水池32內的水自動的吸入到泵 內;當水池內的水到了低液位后自動停止,此時吸入管1又必須與大
25氣導通,目的是在停泵的時候不讓泵內的水倒吸到水池內,確保泵內 的水始終處于滿水狀態,以便為下一次的開泵創造條件。這是因為第 一次開泵前,泵內必須要充滿水,不然的話既形成不了真空從而把水 抽上來,又由于泵內的干摩擦而導致零部件的損壞。
自吸泵的特點是隨意性強、安裝方便、不用固定,就水泵而言
30可較長時間免維護,經久耐用。但缺點是與自吸泵配套的電磁閥由
于泵啟動頻繁,導致電磁閥的線圈和閥內的電子元件特別容易損壞, 使得整個泵使用壽命短,無法繼續使用。
發明內容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該活塞式液控閥采用機械結構,結構簡單,使用維護方便,從而使整個 自吸泵使用壽命延長。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包 括閥座、閥蓋,閥蓋安裝在閥座上部,其特征是所述活塞式液控閥 10還包括活塞,活塞置于閥座內將液控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為 泄壓閥,下半部分為主閥;上半部泄壓閥包括閥蓋、閥片、密封墊、 推桿、彈簧,閥蓋頂部內面中間為凸塊,凸塊上開有泄水通孔B,閥 蓋側壁下部開有通孔A,推桿頂部裝有閥片,閥片與閥蓋頂部內面間裝有彈簧,闊片上裝有密封墊,密封墊與閥蓋頂部的泄水通孔B底部15 相配合;下半部主閥包括閥座、活塞、主彈簧,閥座底部中間為凸狀 筒體,凸狀筒體上開有通孔,通孔底部D與連接自吸泵的吸入管相連 通,通孔頂部P與置于閥座內的活塞底部相配合,在活塞底部與閥座 底部內面間裝有主彈簧,閥座底部沿凸狀筒體外圍開有若干個通氣通 孔E;上半部泄壓閥與下半部主閥的連接是由推桿連接,推桿下部與活20 塞上部固定連接;在閥蓋下部側壁、閥片下部、活塞上部之間形成的 空腔構成儲水腔。所述閥座、閥蓋內面為圓筒形,活塞側面與閥座側壁內面間裝有 密封圈。所述閥片為圓形,在閥片圓周上開有若干個均分的導流槽。 25 所述推桿為T字形,T字形的頭部為十字型。所述活塞的底部中央為錐形塊,錐形塊與閥座底部凸狀筒體的通孔頂部相配合。所述閥蓋側壁下部的通孔A經導壓管連接自吸泵的出口管;在導 壓管上串接Y型過濾器;在Y型過濾器的前后裝有隔離閥,在Y型過 30濾器的旁路接一個旁通閥。
本實用新型采用機械結構的活塞式液控閥代替電磁闊,活塞式液 控閥結構簡單、經久耐用、維護方便、造價便宜,不容易產生老化和 疲勞而導致失效,從而可大大降低備件的采購費和設備的維護費,確 保生產的連續性和可靠性,并且本實用新型還可應用于其它液體形式 5 的自吸泵。
圖1為自吸泵的工作原理及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10 圖3為現有的自吸泵中電磁閥的一種工作狀態示意圖4為現有的自吸泵中電磁閥的另一種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活塞式液控閥的結構示意圖6為活塞式液控閥的一種工作狀態(儲水腔內有壓力)的結構 示意15 圖7為活塞式液控閥的另一種工作狀態(儲水腔內無壓力的瞬間)
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活塞式液控閥中推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的仰視圖10為活塞式液控閥中閥片的結構示意20 圖11為圖10的俯視圖。
圖中l吸入管,2"Y"過濾器,3電磁閥(液輯閥),4注入孔, 5截止閥,6壓力表,7止回閥,8導壓管,9出口管,IO電磁閥閥座, 11電磁閥罩殼,12線圈支架,B吸鐵線圈,14吸鐵盤,15電磁閥用 彈簧,16電磁閥閥芯,17電磁閥錐形體,18接頭,19主彈簧,20閥
25 座,21密封墊,22螺栓,23螺母,24閥蓋,25彈簧,26橡膠墊,27 閥片,28推桿,29 "0"型圈,30活塞,31自吸泵,32水池。A閥蓋 側壁下部通孔,B閥蓋頂部泄水孔,D閥座通孔底部,P閥座通孔頂部, E閥座底部通氣孔,C閥片上導流槽。
3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5、圖2, 一種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包括閥座20、 閥蓋24、活塞30,閥蓋24通過螺栓22螺母23和密封墊21安裝在閥 座20上部,活塞30置于閥座20內將液控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5分為泄壓閥,下半部分為主閥。上半部泄壓閥是先導式泄壓閥,其作 用是當主閥需要打開,活塞30向上運動時,對活塞30上部的儲水腔 的水進行泄壓;下半部是主閥,是用來控制自吸泵31的吸入管l是否 與大氣導通。閥座20、閥蓋24內面為圓筒形,活塞30側面與閥座20 側壁內面間裝有"0"型密封圈29。io 上半部泄壓閥包括閥蓋24、閥片27、密封墊26、推桿28、彈簧25,閥蓋24頂部內面中間為凸塊,凸塊上開有泄水通孔B,閥蓋24 側壁下部開有通孔A;推桿28頂部裝有閥片27,推桿28為T字形, T字形的頭部與閥片27連接處為十字形,參見圖8、圖9;閥片27為 圓形,在閥片27圓周上開有若干個均分的導流槽C,參見圖10、圖15 11,如導流槽C為六個;閥片27與閥蓋24頂部內面間裝有彈簧25,, 將閥片27頂向下方;閥片27上裝有密封墊26,密封墊26為橡膠密封 墊,密封墊26與閥蓋24頂部的泄水通孔B底部閥口相配合。下半部主閥包括閥座20、活塞30、主彈簧19,閥座20底部中間 為凸狀筒體,凸狀筒體上開有通孔,通孔底部D與連接自吸泵31的吸20 入管1相連通,通孔頂部P與置于閥座20內的活塞30底部相配合; 活塞30底部中央為錐形塊,錐形塊與閥座20底部凸狀筒體的通孔頂 部P相配合;在活塞30底部與閥座20底部內面間裝有主彈簧19,主 彈簧19將活塞30托住;在閥座20底部沿凸狀筒體外圍均勻開有若干 個通氣通孔E;25 上半部泄壓閥與下半部主閥的連接是由推桿28連接,推桿28下部與活塞30上部固定連接。在閥蓋24下部側壁、閥片27下部、活塞30上部之間形成的空腔 構成儲水腔。儲水腔由閥蓋24側壁下部通孔A經導壓管8連接自吸泵 出口管9,參見圖2,在導壓管8上串接Y型過濾器2;在Y型過濾器30 2的前后裝有隔離閥,在Y型過濾器2的旁路接一個旁通閥。
本實用新型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的工作原理如下
當自吸泵31還沒有運轉起來的時候,泵31上的出口管9、導壓管 8、液控閥3里面的活塞30上部儲水腔是沒有壓力的,參見圖2;那么 活塞30在主彈簧19的作用下,使活塞30處于上端位置,同時帶動與
5活塞30連接在一起的推桿28,克服液控閥3上半部泄壓閥上的彈簧 25的彈力,將閥片27往上推,因為液控閥3下半部主閥上的彈簧19 彈力要比上半部泄壓閥上的彈簧25彈力大的多,因此使液控閥3上半 部泄壓閥處于完全關閉狀態,參見圖5。
自吸泵31安裝好以后,第一次投運前,首先必須在液體注入孔4
io 將液體(水)加滿.,這是自吸泵31運轉的必要條件。
一旦自吸泵31運轉起來以后,由于葉輪的作用,泵31內的液體 (水)就會順著泵殼上的導流體方向流至出口管9,這時在泵31的出 口處就會產生一定的壓力,但此時由于吸入管1內的液體(水) 一時 還不能馬上被引入到泵31內來,故出口管9上的流量不夠,所以止回
15閥7就無法打開,因為止回閥7打開的條件必須要滿足二個要求,艮口 一是要有一定的壓力,二是要有一定的流量。此時這股帶有一定壓力 的液體(水)經導壓管8并通過閥蓋24側壁下部通孔A進入到液控閥 3的儲水腔內,從而推動活塞30并克服主彈簧19的彈力向下運動,然 后將閥座20內的閥座通孔頂部P關閉,參見圖6,這樣閥座通孔底部
20 D與閥座底部通氣孔E之間就不導通,閥座通孔底部D連接吸入管1, 所以使得自吸泵31的吸入管1與大氣隔絕,并可產生虹吸,這時大量 的水就可連續不斷的被吸入至自吸泵31內,再通過葉輪被送往出口處, 使自吸泵31的出口壓力、流量更大,最終達到泵的額定值。這時作用 在活塞30上部的壓力也隨之增大,于是閥座通孔頂部P處被固定于活
25塞30底部的錐形塊在活塞30上部液體(水)的壓力作用下將其壓得 更緊,密封更加可靠。由于推桿28是與活塞30連在一起的,推桿28 隨著活塞30的下移而逐漸地離開上部的閥片27,但閥片27卻仍能處 在閥蓋24頂部的位置,因為推桿28為T字形,T字形的頭部不是一 個整圓,而是一個"十"字型,推桿28與閥片27的連接為"十"字
30型連接,參見圖8、圖9。所以閥片27和活塞30是同時受到液體(水)
的壓力,這股壓力就會始終均勻的作用在閥片27上。因此,即使頭部 帶有"十"字型的推桿28離開閥片27后,液控閥3上半部的先導式 泄壓閥也會處于緊閉狀態。
當自吸泵31 —旦接到指令停止運轉,泵內及出口管9上的壓力瞬
5間會趨向于零,所以這時活塞30上部的壓力也就會隨著導壓管8的壓 力也趨向于零,這時活塞30在主彈簧19的作用下,將會產生向上運 動的趨勢,但由于此時活塞30上腔的水一時還無法排除,參見圖6, 因此只能靠上半部泄壓閥的彈簧25先將閥片27打開,因為在閥片27 的圓周上開了六個等分的導流槽C,參見圖10、圖11;當彈簧25在
io向下頂閥片27時,閥片27下面的水會很自然的流到閥片27上面來。 靠彈簧25的彈力,加上閥片27的自重力,使得閥片27就會向下移動, 直至碰到推桿28 "十"字型的頭部為止,參見圖7,此時上半部的先 導式泄壓閥的密封口被打開,由于活塞30、推桿28有了向上運動的余 地,于是在主彈簧19的作用下迅速往上移,這時閥片27上腔內的那
15 —部分水就很快的順著泄水孔B往外排掉,直到閥片27上的密封墊 26重新壓到泄水孔B的闊口為止,這時下半部主閥的活塞30上的錐 形塊也就離開通孔頂部P,使得通孔底部D與閥座20底部通氣孔E導 通,通氣孔E沿閥座20底部圓周均勻分布有八個通孔,這時外面的大 氣就可通過這八個通氣孔E迅速地進入到吸入管1內,從而破壞吸入
20管1內的真空度,迫使它不再產生虹吸,從而使得自吸泵31內的水不 至于倒流到水池32內。
就這樣開泵一停泵一再開泵一再停泵,循環往復的運行。 參見圖2,導壓管8上安裝了一個"Y"型過濾器2,其目的是為 了確保進入液控閥3內水質的清潔度,否則會堵塞閥片27上導流槽C
25或阻礙閥片27及活塞30的上下移動。同時為了保證"Y"型過濾器2 的暢通,必須定期或不定期的對"Y"型過濾器2拆開進行清洗,所以 在"Y"型過濾器2的前后就要有相應的隔離閥;為了保證在對"Y" 型過濾器2拆裝的過程中,液控閥3里面的壓力繼續保持不變,又必 須有一個旁通閥,這樣, 一旦要清洗"Y"型過濾器2,只要先將旁通
30閥打開,然后再關閉"Y"型過濾器2前后的隔離閥,這樣就可不影響 自吸泵31的正常運轉。本實用新型活塞式液控閥結構簡單、經久耐用、維護方便、造價 便宜,可大大降低備件的采購費和設備的維護費,確保生產的連續性 和可靠性,并且可應用于其它液體形式的自吸泵。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包括閥座、閥蓋,閥蓋安裝在閥座上部,其特征是所述活塞式液控閥還包括活塞,活塞置于閥座內將液控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為泄壓閥,下半部分為主閥;上半部泄壓閥包括閥蓋、閥片、密封墊、推桿、彈簧,閥蓋頂部內面中間為凸塊,凸塊上開有泄水通孔B,閥蓋側壁下部開有通孔A,推桿頂部裝有閥片,閥片與閥蓋頂部內面間裝有彈簧,閥片上裝有密封墊,密封墊與閥蓋頂部的泄水通孔B底部相配合;下半部主閥包括閥座、活塞、主彈簧,閥座底部中間為凸狀筒體,凸狀筒體上開有通孔,通孔底部D與連接自吸泵的吸入管相連通,通孔頂部P與置于閥座內的活塞底部相配合,在活塞底部與閥座底部內面間裝有主彈簧,閥座底部沿凸狀筒體外圍開有若干個通氣通孔E;上半部泄壓閥與下半部主閥的連接是由推桿連接,推桿下部與活塞上部固定連接;在閥蓋下部側壁、閥片下部、活塞上部之間形成的空腔構成儲水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其特征是 20 閥座、閥蓋內面為圓筒形,活塞側面與閥座側壁內面間裝有密封圈。
3. 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于自吸泵的活塞^;液控閥,其特征是閥片為圓形,在閥片圓周上開有若干個均分的導流槽。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其特 征是推桿為T字形,T字形的頭部為十字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其特征是活塞的底部中央為錐形塊,錐形塊與閥座底部凸狀筒體的通孔 頂部相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其特征是所述閥蓋側壁下部的通孔A經導壓管連接自吸泵的出口管。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其特征是: 在導壓管上串接Y型過濾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其特征是-在Y型過濾器的前后裝有隔離閥,在Y型過濾器的旁路接一個旁通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吸式水泵,尤其涉及自吸泵的防倒流裝置。一種用于自吸泵的活塞式液控閥,包括閥座、閥蓋、活塞,閥蓋安裝在閥座上部,其特征是活塞置于閥座內將液控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為泄壓閥,下半部分為主閥;泄壓閥的閥蓋頂部開有泄水通孔B,閥蓋側壁下部開有通孔A,推桿頂部裝有閥片,閥片與閥蓋間裝有彈簧,閥片上裝有密封墊,密封墊與泄水通孔B相配合;主閥的閥座底部中間為凸狀筒體并開有通孔,通孔底部D與連接自吸泵的吸入管相連通,通孔頂部P與活塞底部相配合,在活塞與閥座間裝有主彈簧,閥座底部開有通氣通孔E;推桿下部與活塞上部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維護方便,從而使整個自吸泵使用壽命延長。
文檔編號F04D9/00GK201013642SQ200720067489
公開日2008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26日
發明者峰 朱, 趙錫宗 申請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