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泵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
技術背景:現有的氣墊式充氣床,大都是設有一個可充放氣的氣墊作為床體, 利用設置在氣墊上的氣閥,對氣墊內部充氣時能使氣墊充氣而展開,或開 啟氣閥使氣墊泄氣后,減縮氣墊體積以便于收藏;現有的上述充氣床,采 用充氣泵對氣墊進行充氣的設計結構,但這種充氣床在泄氣時,必需另行 操作,以人工開啟氣閥,必要時必需緊壓床體以加速泄氣的動作,這樣操 作較為費工費時,泄氣時間長實用性較差。在上述泄氣操作上,也有使用 抽氣泵進行泄氣的設計結構,但這種裝置不管外加式氣泵,還是內置式氣 泵,都是手動控制,操作起來不方便,泄氣效果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不足,特提供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 泵,其是由馬達和電磁閥控制,通過按鍵控制開關,可令充氣床充氣展開 和使充氣床內部空氣泄放出去,不需要用手動調節氣閥,成為可使用狀態 和收藏狀態的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其包括殼體、上蓋、 電線蓋、下換氣口、換氣護蓋、電機、電機架、頁輪、電磁閥鐵軸芯、電 磁閥底座、隔氣散熱片、換氣外筒、換氣內筒、PVC軟墊圈,殼體底部開設有下換氣口,換氣口內設有十字支撐架,換氣支架通過十字支撐架上 的通孔穿設于下換氣口中,換氣支架下端面連接橡膠片,換氣支架上端與 換氣支架帽連接,換氣支架帽與十字支撐架之間設有彈簧,電機架安裝在 殼體內,電機設在電機架上,電機軸前端穿過電機架與頁輪連接,殼體內 設有隔氣散熱片,換氣內筒置于兩端開放的換氣外筒內,換氣外筒與下換 氣口連接固定,換氣內筒與十字支撐架之間設有支承彈簧,上蓋的上表面開設有網狀上換氣口,電磁閥鐵軸芯通過固定扣與換氣內筒連接,PVC軟墊圈連接在殼體上,上蓋與電線蓋連接,上蓋與殼體連接。所述的電機、電磁閥底座通過電源線連接電源插頭,電源線上連接有 開關。所述的上蓋設有電源指示燈。 所述的電線蓋上設有卡扣、出線口。所述的換氣內筒內一體成形有"z"形隔氣板,"z"形隔氣板設有支承架,換氣內筒的筒壁上開設有方形通孔、固定扣方孔。 所述的換氣外筒上開設有方形通孔。 所述的隔氣散熱片上設有凹槽。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電機架安裝在殼體內,電機設在電機架上, 電機軸前端穿過電機架與頁輪連接,殼體內設有隔氣散熱片,換氣內筒置 于兩端開放的換氣外筒內,電機、電磁閥底座通過電源線連接電源插頭, 電源線上連接有開關。由單馬達和電磁閥控制,通過按鍵控制開關,可令 充氣床充氣展開和使充氣床內部空氣泄放出去,成為可使用狀態和收藏狀 態的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其結構設計科學、合理、簡單,產品易生產,隔氣散熱片上設有凹槽氣流直接吹向電機可冷卻發熱零部件,獨有的制冷 散熱設計,無論是充氣或吸氣都能使電機達到良好的通風散熱效果,增強 電機的使用壽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換氣內筒的部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 2、 3、 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包括殼體l、上蓋2、電線蓋 3、下換氣口4、換氣護蓋5、電機6、電機架7、頁輪8、電磁閥鐵軸芯9、 電磁閥底座10、隔氣散熱片11、換氣外筒12、換氣內筒13、 PVC軟墊 圈14,殼體1底部開設有下換氣口4,換氣口 4內設有十字支撐架41, 換氣支架52通過十字支撐架41上的通孔42穿設于下換氣口 4中,換氣 支架52下端面連接橡膠片51 ,換氣支架52上端與換氣支架帽16連接, 換氣支架帽16與十字支撐架41之間設有彈簧17,電機架7安裝在殼體1 內,電機6設在電機架7上,電機6—端穿過電機架7與頁輪8連接,電 磁閥底座10連接電機架7,電磁閥鐵軸芯9與換氣內筒13連接,電機6、 電磁閥底座IO通過電源線18連接電源插頭19,電源線18上連接有開關 20,殼體1內設有隔氣散熱片11,換氣內筒13置于兩端開放的換氣外筒 12內,換氣內筒13內一體成形有"Z"形隔氣板100, "Z"形隔氣板100 設有支承架108,換氣內筒13的筒壁上開設有方形通孔101、方形通孔102,換氣外筒12與下換氣口 4通過連接耳106連接固定,換氣內筒13 與十字支撐架41之間設有支承彈簧15,上蓋2的上表面開設有上網狀換 氣口21, PVC軟墊圈14連接在殼體1上,上蓋2與電線蓋3連接,上蓋 2設有電源指示燈22,電線蓋3上設有卡扣31、出線口32,上蓋2與殼 體1通過螺釘23連接。使用時,將軟墊圈14與充氣產品熔接,打開卡扣31,從出線口 32 拉出電源線18,然后關上卡扣31,用電源插頭19接通電源后,充氣時, 按下開關20上的充氣按鍵,電源指示燈22變亮,電機6帶動頁輪8轉動, 支承彈簧15將換氣內筒13頂起,此時換氣內筒13上的方形通孔101與 換氣外筒12上的方形通孔104相通,而換氣內筒13外壁將換氣外筒12 上的方形通孔105封閉,此時電機6帶動頁輪8高速運轉,將氣流由上換 氣口 4吸入,經相通的方形通孔101與方形通孔104進入殼體1內,此時 氣流可通過隔氣散熱片11上的凹槽107直接吹向電機6冷卻發熱零部件, 從下換氣口4進入充氣床內,松開開關后橡膠片51回彈,并封閉下換氣 口4達到密封狀態。。當需要將充氣床放氣時,按下開關20上的放氣按鍵,電磁閥插頭9 插入電磁閥底座10內,電磁閥鐵軸芯9通過固定扣109與換氣內筒13 連接,電磁閥鐵軸芯9壓下換氣內筒13下的支承彈簧15,換氣內筒13 壓下換氣支架52,換氣支架52下端面連接橡膠片51呈不封閉狀態,換 氣內筒13下移后,換氣內筒13上的方形通孔102與換氣外筒12上的方 形通孔化5相通,換氣內筒13上的方形通孔101與換氣外筒12上的方形 通孔103相通,而換氣內筒13外壁將換氣外筒12上的方形通孔104封閉,此時電機6帶動頁輪8高速運轉,將氣流由下換氣口4吸入,經相通的方 形通孔102與的方形通孔105,進入殼體1內,此時氣流可通過隔氣散熱 片11上的凹槽107直接吹向電機6冷卻發熱零部件,經相通的方形通孔 101與方形通孔103,從上換氣口21排出。不使用時,將電源線18置于電線儲藏室111內,關上卡扣31。 以上所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并非來限制本實用新 型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 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其包括殼體(1)、上蓋(2)、電線蓋(3)、下換氣口(4)、換氣護蓋(5)、電機(6)、電機架(7)、頁輪(8)、電磁閥鐵軸芯(9)、電磁閥底座(10)、隔氣散熱片(11)、換氣外筒(12)、換氣內筒(13)、PVC軟墊圈(14),其特征在于殼體(1)底部開設有下換氣口(4),換氣口(4)內設有十字支撐架(41),換氣支架(52)通過十字支撐架(41)上的通孔(42)穿設于下換氣口(4)中,換氣支架(52)下端面連接橡膠片(51),換氣支架(52)上端與換氣支架帽(16)連接,換氣支架帽(16)與十字支撐架(41)之間設有彈簧(17),電機架(7)安裝在殼體(1)內,電機(6)設在電機架(7)上,電機(6)一端穿過電機架(7)與頁輪(8)連接,電磁閥底座(10)連接電機架(7),電磁閥鐵軸芯(9)通過固定扣(109)與換氣內筒(13)連接,殼體(1)內設有隔氣散熱片(11),換氣內筒(13)置于兩端開放的換氣外筒(12)內,換氣外筒(12)與下換氣口(4)連接固定,換氣內筒(13)與十字支撐架(41)之間設有支承彈簧(15),上蓋(2)的上表面開設有上換氣口(21),PVC軟墊圈(14)連接在殼體(1)上,上蓋(2)與電線蓋(3)連接,上蓋(2)與殼體(1)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電機(6)、電磁閥底座(10)通過電源線(18)連接電源插 頭(19),電源線(18)上連接有開關(20)。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上蓋(2)設有電源指示燈(22)。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電線蓋(3)上設有卡扣(31)、出線口(32)。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換氣內筒(13)內一體成形有"Z"形隔氣板(100), "Z" 形隔氣板(100)設有支承架(108),換氣內筒(13)的筒壁上開設有方形通 孔(IOI)、方形通孔(102)。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換氣外筒(12)上開設有方形通孔(103)、方形通孔(104)、 方形通孔(105)。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隔氣散熱片(11)上設有凹槽(10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氣泵領域,特指一種新型內置式按鍵控制氣泵,其包括殼體、上蓋、電線蓋、下換氣口、換氣護蓋、電機、電機架、頁輪、電磁閥鐵軸芯、電磁閥底座、隔氣散熱片、換氣外筒、換氣內筒、PVC軟墊圈,電機架安裝在殼體內固定,電機設在電機架上,電機軸前端穿過電機架與頁輪連接,殼體內設有隔氣散熱片,換氣內筒置于兩端開放的換氣外筒內,電機、電磁閥底座通過電源線連接電源插頭,電源線上連接有開關,由馬達和電磁閥控制,通過按鍵控制開關,可令充氣床充氣展開和使充氣床內部空氣泄放出去,成為可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其結構設計科學、合理、簡單,產品易生產。
文檔編號F04D29/00GK201090468SQ20072005699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4日
發明者石安云 申請人:石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