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動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氣壓動力裝置,具體的是氣動泵。
技術背景氣動泵廣泛用于各個行業之中,比如與油壓千斤頂配套使用的氣動泵就是 一個具體的例子,在千斤頂的壓油過程中,若靠人力去完成,既費時又費力, 因此,油壓千斤頂都配用氣動泵進行工作,以壓縮空氣做能源,使泵體的活塞 進行運動壓縮千斤頂的油液,使千斤頂舉升。然而,目前這種氣動泵對工作的 條件要求較為刻苛,對壓縮空氣的氣源壓力要求較高, 一般的機動車輛不具備 這種條件,因此就不能隨車攜帶。另外,這種氣動泵結構復雜,這種復雜的氣 動泵給日常的維護和搬動都帶來相當的難度,正因為結構復雜,在加工制作方 面增加了相當的工作量,在材料消耗方面又明顯的偏多,這無形中又浪費了一 些能源,因此成本自然也高,而且整機的靈敏度也相對較差。這種泵長時間使 用其穩定性和可靠性也較差。尤其不能忽視的是泵體在工作中排放氣體的同時 還始終的、不間斷地從氣源進行供氣,無形中損耗了大量的氣源和能源。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目前使用的氣動泵存在結構復雜、在工作中放氣 的同時還不間斷地從氣源進行供氣,浪費了大量的氣源和能源的問題和不足, 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工作氣壓低,進、排氣速度快而平穩有序的氣動 泵。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氣動泵,包括氣閥部分和氣缸部分,氣閥部分位于氣缸部分的上部,其結 構特點是所述的氣閥部分包括閥體、換向闊、球塞、氣針,所述的閥體的中部設置 一進氣孔,進氣孔與水平氣道相連通,水平氣道與垂直氣道連通,垂K氣道的 上端設置一水平彎道,水平彎道與封氣腔連通。封氣腔內設置有塞座,塞座的 上邊設置一球塞,球塞與連桿、氣針相連接,連桿穿過塞座的中心孔,塞座的 底部設置一水平的通氣道,通氣道的一端連通封氣腔,另-端連通換向閥缸, 換向閥缸內裝設有換向閾,換向閥的上端設置有閥頭,換向閥F半部設有環形 槽,換向閥虹的中部設置多個通氣孔,換向闊缸的下部,設置多個排氣通道。所述氣缸部分包括氣缸筒、活塞、活塞彈簧、活塞桿;氣缸筒的頂端與閥 體的底端密封并螺絲連接,通氣孔的底端連接氣缸筒內的頂部,氣缸筒內裝設 一活塞,活塞連接一活塞桿,活塞桿位于活塞座內,活塞座穿過底蓋的中心孔, 活塞座通過螵帽與底蓋固定連接,活塞座腔與外部連通;活塞桿的外部設置有 活塞彈簧,活塞彈簧的一端抵頂活塞的底部,活塞彈簧的另一端與氣缸筒的底 蓋相抵頂。氣缸筒的中部設置一活塞行程限位孔,活塞行程限位孔通過連接管 與閥體上蓋的氣孔相連通,氣孔與換向閥缸相通。上述活塞的圓周邊緣設置有O型密封圈。上述球塞的上端設置有球塞彈簧。上述換向閥環形槽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O型密封圈。 工作程序壓縮空氣從閥體中部的進氣孔進入沿水平氣道流動,當遇到換向閬上半部 位的阻擋時,氣流便沿垂直氣道進入封氣腔。因活塞頂著氣針,使球塞與塞座 之間留有空隙,壓縮空氣的氣流就順著空隙從通氣道進入換向閥缸內,這時壓 縮空氣將換向閥頂起、提升,因換向閥下半部設有環形槽,當換向閥提升后壓 縮空氣沿水平氣道流動不再受阻于換向閥上半部位的阻擋,這時壓縮空氣便從 水平氣道直接進入換向閥缸內,而進入換向閥缸內的氣體經通氣孔從氣缸筒的 頂端流進氣缸筒內,繼而推動活塞,使活塞向下移動,同時將活塞彈簧壓縮, 活塞下移后,活塞就不對氣針施加推力,氣針在球塞彈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動, 致使球塞將塞座的中心孔封死。活塞繼續向下移動,將氣缸筒中部的限位孔裸露出來,從而導致氣缸筒內 的壓縮空氣從限位孔流出經連接管流向換向閥上蓋的氣孔中,從這里流進換向 閥缸的上部,這時壓縮空氣從換向閥的上部推動換向閥向下移動,當換向閥的 上半部將水平氣道堵塞時,排氣道就露出,活塞依靠活塞彈簧的彈力將活塞推 回原來的位子,活塞在恢復原位的同時推、頂氣針,使球塞與塞座之間又出現 了空隙,整個過程又從初始狀態開始,周而復始的運動。活塞座腔與外部連通, 活塞桿在活塞座內的往復運動,為其他液壓裝置提供連續不斷的具有工作所需 的壓油動力p在活塞返回的過程中氣缸筒內原有的壓縮空氣從通氣孔、經換向閥缸再由 排氣通道排出泵體外面。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科學而合理,通過換向閥往復運動打開或關閉水平氣道
和排氣道,活塞桿運動時快速、平穩、有序,完全符合液壓動力的原理要求, 整體結構簡單、實用,制作成本低,安裝方便,調校容易,耗能低,效率高, 維修費用少,清潔、環保,無任何污染,本實用新型在壓縮過程中,無任何燃 燒化學反應,不排放任何廢棄物,避免了雜物、噪音及霉菌污染,運行維護簡 便,便于搬運與攜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A向示意圖。 圖4是圖2的B—B向示意圖。 具體實旌方式如圖1^4所示,氣動泵,包括氣閥部分和氣缸部分,氣閥部分位于氣缸部 分的上部。氣閥部分包括閥體2、換向閥3、球塞5、氣針7,閥體2的中部設置一進 氣孔20,進氣孔20與水平氣道16相連通,水平氣道16與垂直氣道19連通, 垂直氣道19的上端設置一水平彎道23,水平彎道23與封氣腔24連通。封氣腔 24內設置有塞座25,塞座25的上邊設置一球塞5,球塞5的上端設置有球塞彈 簧4。球塞5通過連桿與氣針7相連接。連桿穿過塞座25的中心孔,塞座25的 底部設置一水平的通氣道15,通氣道15的一端連通封氣腔24,另一端連通換 向閥缸26,換向閥缸26內裝設有換向閥3,換向閥3的上端設置有閥頭30,換 向閥3下半部設有環形槽6。換向閥缸26的中部設置多個通氣孔17,換向閥缸 26的下部,設置多個排氣通道18,換向閥3上的環形槽6的上、下兩端分別設 置有O型密封圈。氣缸部分包括氣缸筒9、活塞IO、活塞彈簧ll、活塞桿12;氣缸筒9的頂 端與閥體2的底端密封并嫘絲連接,通氣孔17的底端連接氣缸筒9內的頂部, 氣缸筒9內裝設一活塞10,活塞10的底部連接一活塞桿12,活塞桿12位于活 塞座28內,活塞座28穿過底蓋27的中心孔,活塞座28通過螺帽22與底蓋27 固定連接,活塞座腔21與外部連通,活塞桿12的外部設置有活塞彈簧11,活 塞彈簧11的一端抵頂活塞10的底部,活塞彈簧11的另一端與氣缸筒9的底蓋 27相抵頂。活塞10的圓周邊緣設置有O型密封圈13,氣缸筒的中部設置一活 塞行程限位孔14,活塞行程限位孔14通過連接管8與閥體2的上蓋1的氣孔 29相連通,氣孔29與換向閥缸26相通。
權利要求1、氣動泵,包括氣閥部分和氣缸部分,氣閥部分位于氣缸部分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閥部分包括閥體(2)、換向閥(3)、球塞(5)、氣針(7),所述的閥體(2)的中部設置一進氣孔(20),進氣孔(20)與水平氣道(16)相連通,水平氣道(16)與垂直氣道(19)連通,垂直氣道(19)的上端設置一水平彎道(23),水平彎道(23)與封氣腔(24)連通,封氣腔(24)內設置有塞座(25),塞座(25)的上邊設置一球塞(5),球塞(5)通過連桿與氣針(7)相連接,連桿穿過塞座(25)的中心孔,塞座(25)的底部設置一水平的通氣道(15),通氣道(15)的一端連通封氣腔(24),另一端連通換向閥缸(26),換向閥缸(26)內裝設有換向閥(3),換向閥(3)的上端設置有閥頭(30),換向閥(3)下半部設有環形槽(6),換向閥缸(26)的中部設置多個通氣孔(17),換向閥缸(26)的下部,設置多個排氣通道(18);所述氣缸部分包括氣缸筒(9)、活塞(10)、活塞彈簧(11)、活塞桿(12);氣缸筒(9)的頂端與閥體(2)的底端密封并螺絲連接,通氣孔(17)的底端連接氣缸筒(9)內的頂部,氣缸筒(9)內裝設一活塞(10),活塞(10)的底部連接一活塞桿(12),活塞桿(12)位于活塞座(28)內,活塞座(28)穿過底蓋(27)的中心孔,活塞座(28)通過螺帽(22)與底蓋(27)固定連接,活塞座腔(21)與外部連通;活塞桿(12)的外部設置有活塞彈簧(11),活塞彈簧(11)的一端抵頂活塞(10)的底部,活塞彈簧(11)的另一端與氣缸筒(9)的底蓋(27)相抵頂,氣缸筒(9)的中部設置一活塞行程限位孔(14),活塞行程限位孔(14)通過連接管(8)與閥體(2)的上蓋(1)的氣孔(29)相連通,氣孔(29)與換向閥缸(26)相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泵,其特征在于卜.述活塞(10)的圓周邊 緣設置有O型密封圈(13)。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泵,其特征在于上述球塞(5)的上端設 置有球塞彈簧(4)。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泵,其特征在于上述換向閥(3)環形槽 (6)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O型密封圈。
專利摘要氣動泵,包括氣閥和氣缸,閥體設有進氣孔,通過氣道與封氣腔連通,封氣腔內球塞通過連桿與氣針連接,球塞下面有一塞座,封氣腔設置一通氣道連通換向閥缸,換向閥缸設有多個通氣孔和多個排氣通道。氣缸筒與閥體密封螺絲連接,氣缸筒內裝設一活塞,氣缸筒的中部設置一活塞行程限位孔,活塞行程限位孔通過連接管與閥體的上蓋的氣孔相連通,氣孔與換向閥缸相通。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科學而合理,通過換向閥往復運動打開或關閉水平氣道和排氣道,活塞工作時快速、平穩、有序,整體結構簡單、實用,制作成本低,安裝方便,調校容易,耗能低,效率高,維修費用少,清潔、環保,無任何污染,維護簡便,便于攜帶,適宜于各式機動車輛檢修或起重行業使用。
文檔編號F04B9/12GK201041139SQ200720011929
公開日2008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9日
發明者屈中軍, 屈忠波 申請人:屈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