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通風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用于養禽場房通風的通風扇,尤其指一種帶傳動的通 風扇。
背景技術:
通風扇一般包括框架,固定在框架中心的轉軸,固定于轉軸上的轂和固定 于轂上的沿徑向配置的多個葉片,葉片一般具有一個前端和一個后端,驅動葉 片轉動可在葉片和前端和后端之間產生壓差,從而令空氣從前端沿軸向流向后 端,從而產生抽氣作用,實現對于葉片前端的空間的通風和冷卻。
對于現有技術中的通風扇, 一般在其框架上均固連有遮罩,以改善通風扇 的空氣流通性能。傳統的遮罩一般由金屬板制成,再與框架固連,然而,由于 材料及工藝的限制,這種方式制出的遮罩空氣性能表現往往不佳,因此,目前 的設計導向為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具有優良空氣動力學曲線的遮罩,這種遮罩的 空氣傳導能力強,損失小。然而,其也有伴隨的問題,由于塑料材料與金屬材 料的熱膨脹系數不同,在溫度變化的條件下,塑料遮罩和金屬框架的變形量不 同,導致固連在一起的兩者因變形而分離,有時,其中一者還會被損壞。這樣, 人們就對塑料材料進行改進,以減小熱膨脹系數差異,但效果也不佳。另外, 養禽、養畜場安裝的風扇往往尺寸較大,如果將風扇在車間裝配完成后運到安 裝地會很麻煩,如果遮罩整體一次成型,對設備、工藝的要求也較高,因此,
現有技術中有這樣一種需求,需要提供一種具有方便現場安裝特點的,并能夠 補償框架與遮罩間因材料熱膨脹系數不同而導致的形變差異。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 簡單,能夠補償因遮罩與框架材料差異導致的變形差異的的通風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風扇包括剛性框架,包括四個框架組件,每個框架組件具有前折邊、后折邊和連接 前折邊和后折邊的頂面;葉輪裝置,包括轂,徑向配置于轂上的葉片,和通過轂中心與轂樞接, 并固連于機架的轉軸;驅動裝置,固連于所述剛性框架;傳動帶,用于將所述葉輪裝置與所述驅動裝置耦接; 以及在框架設置的一個遮罩;按照本實用新型,所述遮罩由四個相同的遮 罩組件拼接而成,每個遮罩組件包括一個內弧面,兩個框架連接部,每個 框架配合部都包括一個前配合部和一個后配合部,其中,前配合部設有多 個凸塊,以及多個扣鉤;后配合部設有折臺;前折邊和后折邊分別對應遮罩的前配合部和后配合部,其中,在前折邊的 側面設有位于一條直線上的多個短槽,以與所述遮罩前配合部的凸塊相配合, 以及, 一個向內兩次回折的彎折部,以形成一個向上的掛鉤形斷面,與所述遮 罩前配合部的扣鉤相配合,后折邊具有一個向內回折的彎折部,形成一個托臺以與所述遮罩后配合部的折臺相配合。
進一步的,在頂面上,還設有排列于一條直線上的壓片,將壓片向下折, 可將遮罩后配合部的上沿壓牢。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與優點可通過下面描述的較佳實施例被本領域的技術人 員輕易實現,為使本實用新型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優點更為明顯易懂,將通 過附圖以及具體實時方式進行更清楚地說明。
圖1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通風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剛性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A為所述剛性框架的一邊的主視圖。 圖3B為所述剛性框架的一邊的仰視圖。 圖3C為所述剛性框架的一邊的左視圖。 圖4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轂的結構立體圖。 圖4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穀端帽的結構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驅動裝置與葉輪裝置通過傳動帶及電機臂耦合后的結 構立體圖。
圖7為圖6中電機臂及用以將其與剛性框架相連的的連接件的結構立體圖。
圖8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具體實施例中的交叉臂的結構立體圖。
圖9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具體實施例中的延長桿的結構立體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部件組合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遮罩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表示依照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所述遮罩與剛性框架的連接的局部放大圖。圖B為另一幅表示依照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所述遮罩與剛性框架的連 接的局部放大圖。圖14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角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通風扇的結構示意圖,參照 圖l,所述通風扇IOO包括剛性框架IO,位于框架中心的葉輪裝置20,驅動裝 置30,將驅動裝置30與葉輪裝置20相耦合的傳動帶40,以及一對將葉輪裝置 固連于驅動裝置的電機臂50。參照圖2,所述剛性框架IO可以為正方形結構,有四個相同的邊框組件101 構成,邊框組件101的結構從圖3A、 3B和3C中可清晰分辨,其具有一個折邊 102,相鄰的兩個邊框組件構成一個直角,以安裝驅動裝置30。葉輪裝置20包括,如圖1所示, 一個轂201,從轂201中心穿過,并與轂 樞接的轉軸202,以及延轂的徑向配置的三個葉片203。轂201的詳細結構如圖 4A所示,包括一個中心部211與所述轉軸202樞接, 一個帶輪部分212與中心 部分同心配置,以及三個葉片連接部213平均分布于中心部211與帶輪部分212之間,并將兩者固連。在中心部211上還可加設一個轂端帽204,以避免轉軸外
露,受到污染。
圖5A示出了一種葉片203的立體結構,5B、 5C分別表示了該葉片的側視 圖和仰視圖。如圖5A, 5B所示,葉片具有一個三維的外輪廓,該三維外輪廓無 法以現有技術中常用的金屬薄板為材料制造,因此,需要使用注塑工藝成型。 為了增加工作區的大小,從而提高葉片性能,可通過在葉片上凸面,即葉片與 空氣的邊界層相交的區域設置鋸齒形擾流部,從而增大工作區。鋸齒形擾流部 的尺寸可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計算,并可通過試驗得出最佳尺寸,從而實現對 工作區以及葉片上空氣出流的有效控制。
驅動裝置30,如圖6所示包括一個電動機301,最好是變頻電機, 一個驅 動帶輪302固連于電動機301的主軸,以及一個與電動機301機殼固連的連接 件303。電動機301提供動力,驅動帶輪302通過傳動帶40與轂201的帶輪部 分212耦合,其中,傳動帶40可以是普通皮帶,最好是正時皮帶。連接件303 具有一個直角凹槽331與剛性框架的一角相對應,這樣,可通過該連接件將驅 動裝置30固連于剛性框架。同樣參照圖6,連接件303還承擔連接電機臂50的 任務,通過設在其上的一對連接座332實現。參照圖7,電機臂50為V形結構, 兩個分離端501與連接件303固連,結合端502中間具有貫孔,與轉軸202固 連,如圖6所示。
作為對本具體實施方式
的改進,可以貫穿剛性框架IO的另一對角線設置交 叉臂60。交叉臂60的結構可以如圖8所示,包括一個長竿體601,設置于長竿 體601兩端的端連接部602,以及設置于長竿體中心位置的中央連接部603,端
連接部602固連于剛性框架10,中央連接部603固連于轉軸202,如圖10所示。 交叉臂的設置可令框架更加穩固,有效地防止了框架變形。
還可以在電機臂50所在的對角線的延長線上,加設延長竿70,延長竿70 的結構如圖9所示,其一端固連于剛性框架,另一端固連于轉軸202,如圖10所示。
為了增加空氣通過的效率,可在框架10內設置一個遮罩80。在本實施例中, 遮罩80可由四個相同的遮罩組件800拼接而成,每個遮罩組件800的結構如圖 ll所示,包括一個內弧面810,兩個框架連接部820,每個框架配合部820都包 括一個前配合部830和一個后配合部840。其中,前配合部830,參照圖12,設 有多個凸塊831,以及多個扣鉤832;后配合部840,參照圖13,設有折臺841。
相對應的,參照圖2、 3A、 3B、 3C,折邊102分為前折邊121和后折邊122, 分別對應遮罩80的前配合部830和后配合部840。其中,參照圖3A,在前折邊 121的側面設有位于一條直線上的多個短槽123,以與所述遮罩前配合部的凸塊 831相配合,以及,如圖3C所示, 一個向內兩次回折的彎折部124,以形成一 個向上的掛鉤形斷面,與所述遮罩前配合部的扣鉤832相配合。相似的,參照 圖3B, 3C,后折邊122具有一個向內回折的彎折部125,形成一個托臺以與所 述遮罩后配合部的折臺122相配合;在連接前折邊121與后折邊122的頂面103 上,還設有排列于一條直線上的壓片131,如圖13所示,將壓片131向下折, 可將遮罩后配合部840的上沿壓牢。
參照圖12、 13可見,對于遮罩前配合部830:凸塊831配合入短槽123中, 扣鉤832鉤合于彎折部124上;而對于遮罩后配合部840:折臺841座于彎折部125形成的托臺上,上邊緣由頂面103折下的壓片131壓牢,這樣,當框架的及 /或遮罩的沿框架組件長度方向上的形變發生時,凸塊831可在短槽123中滑動, 并且扣鉤832可在彎折部124上滑動,同時,折臺841可在彎折部125上滑動, 壓片131可在上邊緣上滑動,從而補償了這種縱向形變,進而保證了不同材料 的遮罩與框架的結合的牢固性及抗溫度變化性。參照圖14,還可以在框架四角以與連接遮罩相同的方式各連接一個角蓋90, 從而有效地保護電動機等組件免受污染。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前述說明系用于示范及說明目的。其目的不 在于使本實用新型限于該精確形式或已揭示的范例性具體實施例。因此,之前 的說明應視為示范性而非限制性。顯然許多修正及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將是很明顯的。具體實施例的選擇及描述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及其實際應用的最佳模式,從而允許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用于各種具體實施 例的本實用新型,且具有適合于特定使用或所涵蓋時作出的各種修改。本實用 新型意于使其范疇由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及其等同者定義,其中除非另有說明, 否則所有權利要求均包含其最廣泛的合理范圍。應了解到,可由本領域的技術 人員對于具體實施例進行改變,而不脫離由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本實用新型的 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通風扇包括剛性框架,包括四個框架組件,每個框架組件具有前折邊、后折邊和連接前折邊和后折邊的頂面;葉輪裝置,包括轂,徑向配置于轂上的葉片,和通過轂中心與轂樞接,并固連于機架的轉軸;驅動裝置,固連于所述剛性框架;傳動帶,用于將所述葉輪裝置與所述驅動裝置耦接;以及在框架設置的一個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罩80由四個相同的遮罩組件拼接而成,每個遮罩組件包括一個內弧面,兩個框架連接部,每個框架配合部都包括一個前配合部和一個后配合部,其中,前配合部設有多個凸塊,以及多個扣鉤;后配合部設有折臺;所述框架前折邊和后折邊分別對應遮罩的前配合部和后配合部,其中,在前折邊的側面設有位于一條直線上的多個短槽,以與所述遮罩前配合部的凸塊相配合,以及,一個向內兩次回折的彎折部,以形成一個向上的掛鉤形斷面,與所述遮罩前配合部的扣鉤相配合,后折邊具有一個向內回折的彎折部,形成一個托臺以與所述遮罩后配合部的折臺相配合。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風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頂面上,還設 有排列于一條直線上的壓片,將壓片向下折,可將遮罩后配合部的上沿 壓牢。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與空氣的邊 界層相交的區域設置有鋸齒形的擾流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通風扇包括剛性框架,包括四個框架組件,葉輪裝置,驅動裝置,以及在框架設置的一個遮罩;所述遮罩由四個相同的遮罩組件拼接而成,每個遮罩組件與框架相耦合,保證在框架或遮罩組件發生形變時,兩者可在長度方向上相對滑動,因此能夠補償因遮罩與框架材料差異導致的變形差異。
文檔編號F04D29/38GK201013669SQ20072000534
公開日2008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28日
發明者沃斯特曼斯·H·J·L 申請人:沃斯特曼斯通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