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循環潤滑軸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體機械中立式泵的軸承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立式泵軸承部件的潤滑,主要是靠軸承在旋轉運動中,滾動體對油液的激濺作用,形成拋物面錐體狀的油滴油霧圈,其中一部分油滴油霧到達了球軸承的下部,于是球軸承就得到一定的潤滑冷卻作用。但如果滾動體對油液的激濺力較小,則潤滑效果便不大理想。所以傳統的軸承裝置往往會因為潤滑不到位而使軸承及潤滑油的溫度過高,軸承壽命縮短。導致主機無故障工作時間短,故障率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傳統立式泵軸承部件存在的潤滑不到位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循環潤滑軸承裝置,能使潤滑油自動循環,并使軸承在較低溫度下工作。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軸承箱體,軸承體,軸承座,軸承壓蓋,調整螺帽,油筒,球軸承,推力軸承等零件,軸承體的內孔為螺旋槽結構,并與油筒的外圓形成螺旋間隙;軸承體內孔的螺旋槽結構上方開有儲油腔,油腔接通向上斜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因為本實用新型軸承體的內孔為螺旋槽結構,它與油筒之間形成了一個的螺旋間隙,從而產生泵吸作用,把大量潤滑油從油池中抽吸至儲油腔處,再通過向上斜孔甩出,澆淋于球軸承上,對球軸承進行潤滑,而后潤滑油又回落到油池中。如此循環反復,可使軸承始終保持在良好潤滑狀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軸承體內孔的螺旋槽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包括軸承箱體1,軸承體2,軸承座3,軸承壓蓋4,調整螺帽5,油筒6,球軸承7,推力軸承8等零件,其中軸承箱體1的作用是給其余所有零件提供一個安裝基座和基準,并形成一個連通性很好的油池,又增加了散熱面積,并起穩定油面的作用。軸承座3給球軸承7提供安裝基準并承受主軸10通過軸承體2傳來的徑向力。軸承壓蓋4使球軸承7軸向定位并使整個系統與大氣相通。調整螺帽5除直接把主軸10的軸向力通過軸承體2傳給推力軸承8外,它還可調節主軸10的高低。軸承體2的作用是通過平鍵11把主軸10的軸向力和徑向力傳給球軸承7和推力軸承8。軸承體2的內孔為螺旋槽結構(如圖2中的標號12所示),它與油筒6之間形成一個適當的螺旋間隙,此間隙的下部約1/3以上淹在油池22內,由于平鍵11的作用,軸承體2與主軸10同步旋轉,此時,適當的螺旋間隙便會產生泵吸作用,把潤滑油從油池22提升到儲油腔20中,然后由于離心力的作用迅速通過向上的斜孔21甩出,澆淋于球軸承7上面,從而全面潤滑軸承并帶走它的部分熱量,工作過的潤滑油落下到油池23中。油池22與油池23之間有大斷面通道連通,從而實現潤滑油的自動循環。軸承箱體1的油腔23的內外側均有多個內筋片13及外筋片14,它們具有更大的面積去吸收和散發油液中的熱量。同時其外筋片14既是風冷又是水冷的散熱片,一旦裝上水套9就形成水腔24,接入進出水管,就能實現水冷。因此,水套9可根據工作介質的溫度隨時裝上或拆下。本實用新型根據如下順序進行裝配a、把推力軸承8內圈裝在軸承體2下部,然后把球軸承7裝于其中部;b、把推力軸承8的外圈裝于軸承箱體1內后,即把上述a步驟裝好之零件平穩的擺入其中;若是高溫介質此時應裝水套9;c、在上部壓入軸承座3,而后裝入軸承壓蓋4;d、從底部往上裝好油筒6,此時可算裝配完畢,并可整體裝于基座上;e、總裝時,主軸10從油筒6的中孔中從下往上穿,并與軸承體2的孔及平鍵11配合好,用調整螺帽5調好主軸10的相對位置。
權利要求1.一種循環潤滑軸承裝置,包括軸承箱體(1),軸承體(2),軸承座(3),軸承壓蓋(4),調整螺帽(5),油筒(6),球軸承(7),推力軸承(8),其特征在于軸承體(2)的內孔為螺旋槽結構,并與油筒(6)的外圓形成螺旋間隙;軸承體(2)內孔的螺旋槽結構上方開有儲油腔(20),油腔(20)接通向上斜孔(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潤滑軸承裝置,其特征在于軸承箱體(1)的內外側設有內筋片(13)及外筋片(1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潤滑軸承裝置,其特征在于軸承箱體(1)的外側安裝有水套(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體機械中立式泵的循環潤滑軸承裝置。本實用新型包括軸承箱體,軸承體,軸承座,軸承壓蓋,調整螺帽,油筒,球軸承,推力軸承等部件,軸承體的內孔為螺旋槽結構,并與油筒的外圓形成螺旋間隙;軸承體內孔的螺旋槽結構上方開有儲油腔,油腔接通向上斜孔。本實用新型能使潤滑油自動循環,大量地澆淋在軸承上而使系統在一個較低的溫度下工作。大大提高了主機的可靠性和延長了維修周期。
文檔編號F04D29/58GK2926601SQ20062005056
公開日2007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10日
發明者黃茂田, 黃建平 申請人:長沙耐普泵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