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活塞式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用于使潤滑油與排出的制冷劑氣體分離的油分離器的活塞式壓縮機。
背景技術:
在用于車輛空調裝置的活塞式壓縮機中,氣霧形式的潤滑油與制冷劑氣體混合,以便與其在壓縮機內流動從而對壓縮機的內部部件進行潤滑。在這種壓縮機中,潤滑油包含在排出的制冷劑氣體中。為了防止潤滑油被制冷劑氣體攜帶到車輛空調裝置的外部制冷劑回路中,油分離器設置在壓縮機內的排氣壓力區域中以便使潤滑油與制冷劑氣體分離。這是因為隨制冷劑氣體一起流動到外部制冷劑回路中的潤滑油往往粘附到外部制冷劑回路的熱交換器內壁表面上,由此使得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下降。例如在公開號為No.2004-218601的日本專利申請中描述了一種具有油分離器的活塞式壓縮機。
該活塞式壓縮機具有這樣的結構,即,其中借助油分離器與制冷劑氣體分離的油返回到壓縮機(具體而言,返回到壓縮腔),以便保持壓縮機的內部部件的有效潤滑。為此,油分離器和壓縮機的內部經油返回通道流體連通。
該油返回通道使得油分離器與壓縮腔連接,因此當油返回通道使得剛完成吸氣行程的壓縮腔(即處于吸氣壓力區域)與油分離器(即處于排氣壓力區域)連接時,在油分離器與壓縮腔之間存在壓力差。
如果油返回通道的截面面積過大,不僅油而且排出到油分離器的高壓制冷劑氣體也可能回流到壓縮腔中,并且大量的制冷劑氣體將從油分離器泄漏到壓縮腔中。由于該原因,油返回通道應形成為非常小的截面面積或者油返回通道應當在其中具有節流部分以便在油返回通道中提供節流功能,由此阻止制冷劑氣體回流。
然而在具有由非常小的截面面積來節流的結構中,外界物質往往導致油返回通道和/或節流部分阻塞。如果外界物質阻塞油返回通道和/或節流部分,經油返回通道返回到壓縮機中的潤滑油量將減小,這樣不能實現壓縮機的有效潤滑。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止制冷劑氣體從壓縮機的排氣壓力區域泄漏到壓縮機的吸氣壓力區域并且使得潤滑油有效地返回到壓縮機的吸氣壓力區域中的活塞式壓縮機。
發明內容
依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活塞式壓縮機,其包括殼體、由殼體支承的旋轉軸、和安裝在旋轉軸上的凸輪。該殼體形成有缸孔和凸輪腔,活塞容納在缸孔中,凸輪容納在凸輪腔中。在該殼體中還設置有排氣壓力區域和吸氣壓力區域。該壓縮機還包括設置在該排氣壓力區域內的油分離器和儲存由該油分離器分離的潤滑油的儲油器。該旋轉軸設置有調節裝置,該調節裝置用于調節旋轉軸的軸向移動并且便于在該調節裝置和該閥板組件之間形成一間隙。該間隙經形成在閥板組件上的連通孔與該儲油器連通,以便該間隙在從油分離器延伸到壓縮機內部的油返回通道中用作一節流部。該旋轉軸可設置有旋轉閥。供應通道作為吸氣通道形成在旋轉閥中并且與凸輪腔連通,在凸輪腔中吸氣端口設置成與外部制冷劑回路中的蒸發器連接。
結合附圖并參照以下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方面和優點以及本發明的原理可清晰地呈現出來。
由后附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的特征被認為是具有新穎性的。參照以下的附圖和當前的優選實施例,可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及其目的和優點。在附圖中圖1是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活塞式壓縮機的縱向截面圖;和圖2是旋轉閥圍繞封閉蓋的部分放大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參照圖1和2來詳細描述本發明的活塞式壓縮機的優選實施例。應當注意,雙箭頭Y1表示活塞式壓縮機10的上側和下側,雙箭頭Y2表示活塞式壓縮機10的前側和后側。
現參照圖1,活塞式壓縮機10包括活塞式壓縮機10包括前殼體12和與前殼體12的后端連接的后殼體13。缸體11固定地連接于前殼體12內側。閥板組件14設置在缸體11與后殼體13之間。缸體11、后殼體13、和閥板組件14由多個螺栓B固定在一起,(在圖1中僅示出了一個螺栓B)。前殼體12和后殼體13共同地形成該壓縮機10的殼體組件。
該殼體組件具有形成在后殼體13與閥板組件14之間位于后殼體13中的徑向外側上的排氣腔18。后殼體13設置有用于分離包含在制冷劑氣體中的潤滑油的油分離器S。油分離器S經連通端口18a與排氣腔18流體連通。因此,油分離器S位于該壓縮機10的排氣壓力區域中。
油分離器S包括油分離腔44和容納在油分離腔44內的油分離柱體45。油分離腔44經連通端口18a與排氣腔18流體連通。連通端口18a在面對油分離柱體45的外周表面的位置處通向油分離腔44。
油分離器S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排氣孔35,以便使得制冷劑氣體從壓縮機10排出,潤滑油從該制冷劑中分離。排氣腔18已經排氣孔35與外部制冷劑回路26連通。外部制冷劑回路26包括用于從制冷劑氣體排散熱量的冷凝器27、膨脹閥28、和用于將熱量從車輛車廂環境傳遞給制冷劑氣體的蒸發器29。排氣孔35與冷凝器27連通。
儲油器T形成在后殼體13的中心且位于后殼體13與閥板組件14之間。儲油器T與油分離器S的油分離腔44經油通道32連通,經該油通道,與油分離器S中的制冷劑氣體分離的潤滑油被輸送到儲油器T中以便存儲在其中。
儲油器T經形成在閥板組件14內的連通孔46與在缸體11中心處的軸孔20或類似部分連通,因此存儲在儲油器T內的潤滑油經連通孔46朝向缸體11回流。此外,閥板組件14具有排氣端口14a和形成在其中與排氣腔18相關的排氣閥14b。排氣閥14b在操作上打開和關閉相應的排氣端口14a。在該實施例中,排氣腔18、油分離腔44、排氣孔35、儲油器T、和壓縮腔34在排氣行程中形成該壓縮機10的排氣壓力區域。
作為凸輪腔的曲柄腔17限定在前殼體12與缸體11之間。旋轉軸19借助缸體11和前殼體12可旋轉地支承在曲柄腔17中。旋轉軸19在其一端插入到形成在缸體11中的軸孔20內并且在其另一端插入到形成在前殼體12中的軸孔21內。軸孔20定位成穿過閥板組件14與儲油器T對準,并且與缸體11附近的連通孔46通向軸孔20。
旋轉軸19在其前側由前殼體12借助設置在軸孔21內的徑向軸承22來支承。旋轉軸19在其后側由缸體11借助形成在軸孔20的內周表面上的周向密封表面20a直接支承。這樣,靠近缸體11的連通孔46通向旋轉軸19的后端。徑向軸承22和軸孔20的周向密封表面20a分別承受作用在旋轉軸19的前側和后側上的徑向載荷。
斜盤24作為凸輪固定在旋轉軸19上位于曲柄腔17內。斜盤24在其凸臺部24a處具有插入孔24b,該插入孔24b沿斜盤24的軸線形成(即,沿旋轉軸19的軸線L),并且旋轉軸19在插入孔24b中壓配合。
曲柄腔17經形成在前殼體12中的吸氣孔25與外部制冷劑回路26中的蒸發器29連通。制冷劑氣體排出到排氣腔18內并且在油分離器S處與潤滑油分離,該制冷劑氣體經靠近油分離器S的排氣孔35流入外部制冷劑回路26中的冷凝器27。在流經膨脹閥28和蒸發器29之后,制冷劑氣體經吸氣孔25流入曲柄腔17。軸密封23防止制冷劑氣體經過旋轉軸19的周向表面與前殼體12之間的間隙泄漏。止推軸承30設置前殼體12與斜盤24的凸臺部24a之間,以便承受旋轉軸19的軸向載荷(推力負荷)。
多個缸孔11a圍繞旋轉軸19形成在缸體11中,(在該實施例中有五個缸孔,但在圖1中僅示出了一個)。每一缸孔11a由閥板組件14封閉并且在其中容納有一往復滑動的單頭活塞31。每一活塞31借助一對滑履33a、33b與斜盤24的外周滑動地接合。
斜盤24隨旋轉軸19的旋轉運動借助滑履33a、33b轉變為活塞31在缸孔11a內往復運動。換言之,活塞31在操作上通過固定在旋轉軸19上的斜盤24與旋轉軸19的旋轉運動相關。活塞31和閥板組件14限定在相應缸孔11a內的壓縮腔34。
缸孔11a布置成圍繞缸體11的軸孔20,該軸孔20還用作閥腔。軸孔20經形成在缸體11內的相應吸氣端口36與壓縮腔34(缸孔11a)彼此連通。每一吸氣端口36具有在軸孔20的周向密封表面20a處開口的入口36a和在缸孔11a的內周表面處開口的出口36b。
如上所述,旋轉軸19在其后端(或在靠近閥板組件14的一側)可旋轉地容納在軸孔20中。旋轉軸19具有從止推軸承30軸向地延伸到旋轉軸19的后端的供應通道41。引入孔42延伸穿過斜盤24的凸臺部24a和旋轉軸19,以便在供應通道41與曲柄腔17之間形成流體連通。也就是說,引入孔42允許在曲柄腔17中的制冷劑氣體流入供應通道41。
引入端口43形成在旋轉軸19上靠近閥板組件14,以便與供應通道41連通。引入端口43具有在旋轉軸19的內周表面處開口的入口43a和在旋轉軸19的外周表面處開口的出口43b。在該壓縮機10工作中當旋轉軸19旋轉時,引入端口43的出口43b與吸氣端口36的入口36a間歇性地連通。在旋轉軸19中設置的供應通道41、引入孔42、和引入端口43將制冷劑氣體從曲柄腔17引入到壓縮腔34中。旋轉軸19的由軸孔20的周向密封表面20a圍繞的后部可用作靠近閥板組件14與旋轉軸19一體地形成的旋轉閥50。在該實施例中,曲柄腔17、軸孔20、供應通道41、和壓縮腔34在吸氣行程中形成了壓縮機10的吸氣壓力區域。
在該壓縮機10中,在活塞31的吸氣行程過程中(或當活塞向前運動的行程中),與缸孔11a連通的吸氣端口36的入口36a與引入端口43的出口43b連通。因此,在旋轉軸19的供應通道41中的制冷劑氣體經引入端口43和吸氣端口36被吸入到缸孔11a中的壓縮腔34內。
另一方面,在活塞31的排氣行程過程中(或當活塞向后運動的行程中),吸氣端口36的入口36a與缸孔11a的連通以及與引入端口43的出口43b的連通被切斷。這樣,在壓縮腔34內的制冷劑氣體在推壓并開啟閥板組件14時經排氣端口14a排出到排氣腔18中。因此,排出到排氣腔18中的制冷劑氣體流入油分離器S并隨后經油分離器S的排氣孔35流向外部制冷劑回路26。流出到外部制冷劑回路26的制冷劑返回到壓縮機10的曲柄腔17。
參照圖2,旋轉閥50在其后端具有開口。用作封閉裝置的封閉蓋51在比引入端口43更靠近閥板組件14的位置處裝配到旋轉閥50的后端上。封閉蓋51包括柱形中空的蓋部52和凸緣部53。凸緣部53從蓋部52的后端周邊徑向延伸。封閉蓋51借助壓配合到供應通道41中的蓋部52裝配在旋轉閥50中。凸緣部53圍繞蓋部52延伸。封閉蓋51可與旋轉閥50一起旋轉。借助裝配在供應通道41中的蓋部52,凸緣部53覆蓋旋轉閥50(或旋轉軸19)的整個端面。
蓋部52沿封閉蓋51的軸向方向的長度比從旋轉閥50的后端到引入端口43的距離稍短。換言之,引入端口43沒有被蓋部52封閉。此外,蓋部52的直徑稍大于旋轉閥50的內徑(即,旋轉軸19的內徑或供應通道41的直徑)。
因此,借助裝配在旋轉閥50中的封閉蓋51,蓋部52封閉供應通道41并且壓靠在供應通道41的周向表面上(或壓靠在旋轉軸19的內周表面上),由此形成密封表面55。換言之,蓋部52的密封防止了制冷劑氣體經旋轉閥50的后端從供應通道41中泄漏。
間隙CL形成在閥板組件14與凸緣部53的靠近閥板組件的端面53a之間,如圖2所示。該間隙CL的設置防止了在該活塞式壓縮機10的工作過程中封閉蓋51與閥板組件14之間的滑動接觸。
該封閉蓋51還用作將旋轉軸19的軸向滑動運動調節到特定量的調節裝置。盡管旋轉軸19沿向前方向的軸向滑動運動被調節成使得斜盤24的凸臺部24a與止推軸承30接觸,但是旋轉軸19還可沿其軸向方向稍微移動。當壓縮機10停機時(例如用于將動力從驅動源傳遞到旋轉軸19的離合器剛好脫開時),來自壓縮腔的作用于活塞31的壓縮反作用力快速減小,使得旋轉軸19趨向于軸向向后滑動。然而,旋轉軸19的這種沿向后方向的軸向滑動運動可借助封閉蓋51的凸緣部53的待與閥板組件14接觸的端面53a來進行調節。
依據封閉蓋51的蓋部52壓配合到供應通道41中的深度或凸緣部53的厚度,可調節在閥板組件14與端面53a之間的間隙CL。通過間隙CL的如此調節,旋轉軸19的軸向滑動運動可被調節到任何所需的量。應當注意,間隙CL應當優選為盡可能小,以便防止制冷劑氣體的泄漏。在該實施例中,所形成的間隙CL的截面面積小于連通孔46。
連通孔46形成在閥板組件14中以便提供儲油器T與間隙CL之間的連通。也就是說,連通孔46在其一端處通向儲油器T并且在其另一端處通向間隙CL。該間隙CL與連通孔46保持連通,并且具有小于連通孔46的截面面積,因此其用作一節流部以便防止制冷劑氣體從油分離器S經油通道32、儲油器T、和連通孔46回流。凸緣部53的端面53a和蓋部52的內表面52a(或其靠近閥板組件14的端面)共同地形成承受來自儲油器T的背壓的表面。
在上述的活塞式壓縮機10的工作過程中,從壓縮腔34排出到排氣腔18中的制冷劑氣體隨后經連通端口18a流入油分離器S中。引入到油分離器S的油分離腔44中的制冷劑氣體在油分離腔44的內周表面與油分離柱體45的外周表面之間的空間中旋流,并且包含在制冷劑氣體中的潤滑油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與其分離。其中的潤滑油被分離出來的制冷劑氣體經油分離柱體45的底部開口流入油分離柱體45并且隨后經形成在油分離柱體45頂部的排氣孔35流出且流向外部制冷劑回路26(具體地說,流向冷凝器27)。
另一方面,在油分離腔44中與制冷劑氣體分離的潤滑油經油通道32輸送到儲油器T。另外,儲存在儲油器T中的潤滑油經連通孔46輸送到軸孔20。換言之,與制冷劑氣體分離的潤滑油從油分離器S返回到軸孔20。
油分離器S和軸孔20經油通道32、儲油器T、和連通孔46連通。連通孔46與間隙CL連通,該間隙對于從油分離器S延伸到壓縮機10的內部的油返回通道而言用作節流部。因此,防止了在油分離器S中的高壓制冷劑氣體大量地泄漏到形成壓縮機10的吸氣壓力區域的一部分的低壓軸孔20中。
與旋轉閥50一體地旋轉的封閉蓋51防止間隙CL被外界物質阻塞,由此可保持間隙CL在連通孔46與軸孔20之間恒定的連通。這樣,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即阻塞間隙CL從而阻止潤滑油從油分離器S回流到軸孔20。因此,經間隙CL返回到軸孔20的潤滑油在旋轉閥50的外周表面50a與周向密封表面20a之間被供應并且沿旋轉軸19進一步供應到曲柄腔17中。其結果為,潤滑油在壓縮機10中循環,這樣確保了壓縮機部件的潤滑。
此外,當潤滑油從儲油器T經連通孔46返回到軸孔20時,高壓沿向前軸向方向作用于凸緣部53的端面53a和蓋部52的內表面52a。由于封閉蓋51在端面53a和內表面52a處承受該背壓,裝配有封閉蓋51的旋轉軸19被該背壓軸向向前推,即朝向曲柄腔17推壓。
隨后,固定在旋轉軸19上的斜盤24也沿旋轉軸19的軸向方向被向前推,并且其凸臺部24a的前表面整體地壓靠止推軸承30。使得斜盤24推靠在止推軸承30上可防止壓縮反作用力經由活塞31使斜盤24傾斜,否則壓縮反作用力將使得斜盤凸臺部24a的前表面相對于垂直旋轉軸19軸線的止推軸承30發生傾斜。這確保了斜盤凸臺部24a的前表面與止推軸承30的整體周向接觸,并且防止了它們之間的部分接觸。
依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可實現以下的有益的技術效果。
(1)形成在閥板組件14與封閉蓋51的靠近閥板組件14的端部之間的間隙CL經連通孔46與儲油器T連通。間隙CL對于從處于排氣壓力區域的油分離器S延伸到處于吸氣壓力區域的軸孔20的油返回通道而言用作節流部。因此,間隙CL限制在油分離器S中的制冷劑氣體回流到軸孔20中,由此防止了制冷劑氣體大量地從排氣壓力區域泄漏到吸氣壓力區域。
此外,封閉蓋51與旋轉閥50(或旋轉軸19)整體地旋轉,因此形成間隙CL的封閉蓋51相對于閥板組件14旋轉。其結果為,間隙CL不會被包含在潤滑油和/或制冷劑氣體中的任何外界物質阻塞。這保持該間隙CL不被堵塞,并且確保了潤滑油平穩地從儲油器T經連通孔46返回,由此實現了在該壓縮機10中的適當潤滑。
(2)形成在閥板組件14與封閉蓋51之間的間隙CL使得旋轉軸19可稍作軸向運動。該間隙CL用作從油分離器S延伸出的油返回通道的節流部。這樣,與實現相同目的的例如連通孔46的截面面積相比,該優選實施例以相似的方式提供了防止制冷劑氣體從排氣壓力區域泄漏到吸氣壓力區域的結構。
(3)儲油器T和軸孔20經連通孔46彼此連通,因此在儲油器T中的潤滑油可經連通孔46返回到軸孔20(吸氣壓力區域)。這樣,在儲油器T中的背壓可作用于凸緣部53的端面53a和蓋部52的內表面52a。由于封閉蓋51承受該背壓,旋轉軸19的后端被朝向曲柄腔17推壓。這樣,斜盤24以其凸臺部24a的整個側表面壓靠在止推軸承30上。因此,可防止作用于活塞31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得斜盤24相對于止推軸承30傾斜。這防止了斜盤凸臺部24a的前表面部分地壓靠和接觸該止推軸承30。由此,降低了使得斜盤24與止推軸承之間部分地壓靠和接觸的旋轉軸19顫動(rattling),從而防止了噪音和振動的產生。
(4)來自儲油器T的潤滑油被供應到間隙CL并填充該間隙。這樣可防止制冷劑氣體經該間隙CL的泄漏。
(5)封閉蓋51設置成用于封閉旋轉閥50的供應通道41的裝置,該封閉蓋壓配合在供應通道41中。僅僅通過似的封閉蓋壓配合在供應通道41中,封閉蓋51可簡單地裝配到旋轉閥50上。這簡化了組裝壓縮機10的過程。
(6)封閉蓋51包括蓋部52和凸緣部53。當封閉蓋51的蓋部52壓配合在供應通道41中時,凸緣部53與旋轉閥50的軸向后端接觸,以便限制其進一步地壓配合到供應通道41中而使得間隙CL過大。
(7)封閉蓋51不僅承受背壓而且還用作調節旋轉軸19的軸向位移的調節件。與單獨地設置相應功能的部件的結構相比,這簡化了壓縮機10的結構。
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而且可如以下示例所述地變型成各種替代實施例。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蓋部52不限于中空結構,而且其可制成實心的,只要蓋部52壓配合就位以便封閉供應通道41即可。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如果需防止壓配合就位的蓋部52進一步移動到供應通道41中,封閉蓋51可只由蓋部52形成,而沒有凸緣部53。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本發明還可應用于設置有除了斜盤24的形狀之外的其它形狀的凸輪的活塞式壓縮機。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油分離器S不限于離心式分離器,而是可以是例如慣性分離器,以便通過使得制冷劑氣體撞擊到壁表面上從而將潤滑油與制冷劑氣體分離。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可在儲油器T內設置一過濾器。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在一端具有底部的柱形閥體可裝配到斜盤24的插入孔24b中以便形成旋轉閥50。在這種情況下,該閥體的底部封閉供應通道41,并且間隙CL形成在閥板組件14與該底部之間。換言之,該閥體的底部可用作封閉裝置、承壓表面、和調節裝置。
因此,本發明的示例和實施例僅僅是示例性的且非限定性的,并且在不脫離后附權利要求限定的范圍內可作出各種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活塞式壓縮機,其包括具有多個缸孔和凸輪腔的殼體,在該殼體中設置有排氣壓力區域和吸氣壓力區域;由該殼體可旋轉地支承的旋轉軸,所述缸孔圍繞該旋轉軸布置;容納在該凸輪腔內且可與該旋轉軸整體地旋轉的凸輪;設置所述缸孔與該排氣壓力區域之間的閥板組件,在該閥板組件上具有連通孔;容納在每一所述缸孔內且在操作上與該旋轉軸連接的活塞,該活塞和該閥板組件限定在相應缸孔內的壓縮腔;設置在該排氣壓力區域內以便分離包含在從該壓縮腔排出的制冷劑中的潤滑油的油分離器;形成在該排氣壓力區域中以便儲存由該油分離器分離的潤滑油的儲油器,該儲油器與該連通孔連接;和在靠近該閥板組件的端部位置處設置在旋轉軸上的調節裝置,該調節裝置和該閥板組件在其間形成一間隙,其中該調節裝置與該連通孔對準,以便該間隙經該連通孔與該儲油器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該旋轉軸一體地形成且靠近該閥板組件的旋轉閥,該旋轉閥具有供應通道和引入端口,該供應通道軸向地延伸到該旋轉閥中并且與該引入端口連通,該引入端口能夠與活塞處于吸氣行程的缸孔連通,該供應通道在該旋轉閥的端部表面處開口,其中該調節裝置包括封閉該供應通道在旋轉閥上的開口端部的封閉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該凸輪腔設置有與外部制冷劑回路中的蒸發器連接的吸氣端口,該凸輪腔與旋轉閥的供應通道連接。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該封閉蓋壓配合到該供應通道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該封閉蓋包括壓配合到供應通道中的蓋部;和從該蓋部的周向端部徑向延伸的凸緣部,其中該間隙形成在該凸緣部與該閥板組件之間。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該封閉蓋包括壓配合到供應通道中的柱形且中空的蓋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用于承受旋轉軸的軸向載荷的止推軸承,其中該調節裝置具有用于承受來自油分離器的壓力的表面,以便將旋轉軸和凸輪推向該止推軸承。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該油分離器是離心式分離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該壓縮機是固定排量式壓縮機。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該間隙對于排氣壓力區域與吸氣壓力區域之間的通道而言是節流部。
全文摘要
一種活塞式壓縮機,其包括殼體、由殼體支承的旋轉軸、和安裝在旋轉軸上的凸輪。該殼體形成有缸孔和凸輪腔,活塞容納在缸孔中,凸輪容納在凸輪腔中。該殼體還設置有排氣壓力區域和吸氣壓力區域。該壓縮機還包括設置在該排氣壓力區域內的油分離器和儲存由該油分離器分離的潤滑油的儲油器。該旋轉軸設置有調節裝置,該調節裝置用于調節旋轉軸的軸向移動并且便于在該調節裝置和該閥板組件之間形成一間隙。該間隙經閥板組件上的連通孔與該儲油器連通,以便該間隙在油返回通道中用作一節流部。該旋轉軸可設置有旋轉閥。供應通道形成在旋轉閥中并且與凸輪腔連通,在凸輪腔中吸氣端口設置成與外部制冷劑回路中的蒸發器連接。
文檔編號F04B27/08GK1844665SQ20061007109
公開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6日
發明者井上宜典 申請人:株式會社豐田自動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