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足踏式高壓充氣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既能為自行車、三輪車的車胎充氣,還可設計用于馬車、摩托車及轎車等輪胎充氣的人力充氣泵技術。
背景技術:
現有的人力操作充氣泵有手動充氣管或泵和腳踏式充氣管或泵兩種。這些充氣管或泵普遍存在操作費力、特別是輸出壓力小的技術弊病,只能用于自行車、三輪車等小型輪胎的充氣工作,對于馬車、摩托車、轎車等輪胎的充氣則無能為力,給人們生活和交通運輸帶來許多不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輸出氣壓壓力,使其既可用于自行車、三輪車及手推車的輪胎充氣,也可滿足于馬車、摩托車、轎車等輪胎充氣的人力操作的足踏式高壓充氣泵。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足踏式高壓充氣泵技術方案,其主要技術內容是本足踏式高壓充氣泵以夾式杠桿操作架為安裝架,該夾式安裝架的鉸接軸及鉸接軸上的扭力彈簧將底板與足動力板鉸接連接,構成以鉸接軸為支點的夾式安裝架,充氣泵主體以鉸接連接方式跨接設置于底板和足動力板之間,充氣泵的活塞密封碗套裝于活塞內擋板與外擋板之間形成的環形槽上,其碗邊緣與泵體內壁動密封配合,由其環形槽槽底內沉并通入泵體壓縮腔設有活塞回氣孔。
現有的人力充氣泵輸出壓力小的主要技術原因是其泵體壓縮腔的密封完全依靠活塞密封碗邊緣與泵體內壁密封程度,且這兩者之間的配合還要保障壓縮腔的回氣通暢,一套機構要完成兩本相互矛盾的工作過程,必然嚴重影響其密封性能。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足踏式高壓充氣泵技術方案,由密封碗與泵體內壁實現單一的動密封配合,由活塞環形槽位置開設的回氣孔來完成泵體壓縮腔的回氣工作,因而使其密封結構更加嚴謹,因而保證了密封性能,大大地提高了其泵送氣體的氣體壓力,與足踏安裝架相結合,既能方便地用于自行車、三輪車及手推車的輪胎充氣,也完全滿足了馬車、摩托車、轎車等輪胎,具有體形小、操作省力和方便的技術特點。
圖1和圖2分別為本足踏式高壓充氣泵的外觀結構和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足踏式高壓充氣泵以夾式杠桿操作架為安裝架1,該夾式安裝架1的底板11和足動力板12由鉸接軸10和鉸接軸10上的扭力彈簧18鉸接連接,構成以鉸接軸為支點、以夾式開放口為力作用點的杠桿操作架,充氣泵主體軸跨接設置于底板11和足動力板1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充氣泵活塞桿21外端軸支撐于底板支撐橫梁20上,底板11以該支撐橫梁軸20為頂點形成拱形狀支撐,泵體22的出氣閥口28端與足動力板12鉸接,腳踏壓力作用于足踏板13上,使該安裝架1開放口收縮和開放時作用于充氣泵主體,使泵體22和活塞21作相對泵驅動工作。活塞21上,由內擋板26和外擋板27構成了用于套裝密封碗24的環形槽23,其碗外緣與泵體22內壁動密封配合。與泵體22的壓縮腔4相通設有出氣閥口28,該出氣閥口28中設有單向閥塞25;與泵體22的回氣腔5相通設有通氣孔50;作為由回氣腔5與壓縮腔4之間的回氣通道,由活塞環形槽23槽底內沉形成通入泵體壓縮腔4設有若干活塞回氣孔3。當活塞21向壓縮腔4推進使壓縮腔4縮小時,密封碗24的槽內碗表面被壓縮腔4的壓力緊緊擠壓于外擋板27上,回氣孔3被封閉,壓縮腔4因而全面封閉,其中壓力氣體只能由出氣閥口28推出向輪胎充氣;活塞21回拉時,壓縮腔4體積擴充、氣壓降低,密封碗24與外擋板27形成的間隙配合打通了回氣孔3,其回氣腔5的氣體通過回氣孔3不斷地補充到壓縮腔4中,為下一壓縮過程作準備。為避免活塞21回拉時對泵體22的強烈沖擊,活動套裝回氣腔5的在活塞21上設有一緩沖壓簧6。
權利要求1.一種足踏式高壓充氣泵,以夾式杠桿操作架為安裝架(1),該夾式安裝架的鉸接軸(10)及鉸接軸上的扭力彈簧(18)將底板(11)與足動力板(12)鉸接連接,構成以鉸接軸為支點的夾式安裝架,充氣泵主體以鉸接連接方式跨接設置于底板和足動力板之間,其特征在于充氣泵的活塞密封碗(24)套裝于活塞內擋板與外擋板之間形成的環形槽(23)上,其碗邊緣與泵體內壁動密封配合,由其環形槽槽底內沉并通入泵體壓縮腔(4)設有活塞回氣孔(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足踏式高壓充氣泵,其特征在于底板(11)上以充氣泵鉸接支撐軸(20)為頂點形成拱形支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足踏式高壓充氣泵,其特征在于活動套裝回氣腔(5)的在活塞(21)上設有一緩沖壓簧(6)。
專利摘要本足踏式高壓充氣泵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充氣泵輸出壓力小、只能用于自行車、三輪車等小型輪胎的充氣工作,而不能用于馬車、摩托車、轎車等輪胎的充氣工作技術問題。該足踏式高壓充氣泵的泵主體設置于足踏夾式安裝架上,與泵體內壁動密封配合的活塞密封碗套裝于活塞環形槽上,由其環形槽槽底內沉通入泵體壓縮腔設有活塞回氣孔。本技術方案的密封結構嚴謹、密封性能優良,與足踏安裝架相結合,也完全滿足了馬車、摩托車、轎車等輪胎的充氣工作,且具有體形小、操作省力而方便的技術特點。
文檔編號F04B33/00GK2773344SQ200520089740
公開日2006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15日
發明者李載美 申請人:李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