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立式多級泵,尤其涉及采用了外循環屏蔽電機的立式多級外循環屏蔽泵。
背景技術:
圖2示出了傳統的立式多級泵的結構示意圖,它由兩個部分構成,圖面下部為立式多級泵組件210,上部為電機組件220。
立式多級泵組件210包括三級葉輪211、212和213,該三級葉輪211、212和213通過金屬鍵連接到多級泵主軸214上。在多級葉輪的首級葉輪211處,設置有吸入段215,在多級葉輪的末級葉輪213處,設置有吐出段216。吸入段215、吐出段216和中段217通過拉緊螺栓218連接在一起。
電機組件220采用普通Y系列電機221,電機221的轉軸222通過聯軸器223與多級泵主軸214連接在一起。當電機轉動時,將帶動多級泵主軸214一同旋轉,通過多級葉輪211、212、213將液體從吸入段215吸入,并向上提升,從更高處的吐出段216排出。
常規的這種立式多級泵的缺點在于,噪聲較大。由于電機工作時將產生大量的熱量,為保證電機正常工作,因此通在電機內通常采用風扇等部件進行散熱,造成大量的噪聲。另外,由于電機轉軸222和多級泵主軸214之間通過聯軸器223進行連接,難以保證兩軸完全同心,因此,軸間非同心將會產生振動,加大的噪聲。
實用新型內容緣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的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與傳統的多級泵相比,具有噪聲小、工作穩定等優點。
根據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包括多級泵組件和電機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組件包括電機主軸、繞于所述電機主軸的轉子和圍繞所述轉子外圍的定子,在所述定子和所述轉子之間設置有屏蔽套,該屏蔽套形成一個使所述定子和所述轉子之間隔離的空間;所述電機主軸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多級泵組件的主軸,所述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還包括一外循環管,所述外循環管一端與所述多級泵組件吐出段相連,另一端與所述電機組件的上端相連,將所述電機組件內的屏蔽套形成的空間與所述多級泵組件的吐出段下連通;所述多級泵組件中的末級葉輪上開設有平衡孔,所述屏蔽套形成的空間與所述末級葉輪上的平衡孔相連通。。
在上述的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中,在所述電機組件的上端,設置有一個排氣閥。
在上述的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中,在所述多級泵組件的吸入端上開設溢流孔。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改進點在于將電機主軸與多級泵主軸一體形成,消除了傳統的技術中將多根軸通過聯軸器連接而產生的非同心現象。另外,將通過將液體導入到屏蔽電機內部,對電機進行冷卻,而且,這種結構使屏蔽電機的轉子全部浸沒于液體中,因此,大大降低了電機的工作噪聲。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傳統的立式多級泵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總體上,本實用新型的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與傳統的立式多級泵相似,由兩部分構成立式多級泵組件110和外循環屏蔽電機組件120。
立式多級泵組件110的結構與圖2所示的常規的立式多級泵組件基本相同,包括三級葉輪111、112和113,111為首級葉輪,112為次級葉輪,113為末級葉輪。應當理解,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描述了三級葉輪的結構,根據需要還可以適當地增加或減少葉輪級數。這些葉輪均通過金屬鍵固定連接到主軸114上。
當葉輪高速旋轉時,在首級葉輪111的吸入口處形成真空,這樣液體從立式多級泵組件的吸入段115吸入,進入到次級葉輪112的吸入口,同理,通過次級葉輪112對液體做功再次提高液體的能量,通過次級葉輪112進入到末級葉輪113的吸入口,最后通過末級葉輪113的作用,液體從吐出段116排出。多級葉輪組件110的吸入段115、中段117和吐出段116通過螺栓118連接在一起。
外循環屏蔽電機組件120包括電機主軸114、轉子121和定子122。轉子121以線圈的方式繞制于電機主軸114上,定子122環繞于轉子121,這是常規的電機結構。當定子122和轉子121分別加電之后,在電磁場的作用下,轉子121將帶動電機主軸114高速旋轉。在定子122和轉子121之間,設置有屏蔽套123。該屏蔽套123形成一個使定子122和轉子121之間隔離的空間。整個電機組件裝設于一殼體124內。本實用新型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于,電機組件的主軸與多級泵組件的主軸共用一根。如圖1所示,電機主軸114一直向下延伸,成為多級泵組件110的主軸。如上所述,多級葉輪111、112和113固定在該電機主軸114上。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根外循環管130。該外循環管140的一端連接到多級泵組件110的吐出段116上,另一端連接到電機組件120的殼體124上端。此外,在多級泵組件110的末級葉輪113上開設有平衡孔。當電機組件120的下端與多級泵組件110的上端相連后,屏蔽套123形成的空間下端與末級葉輪113上的平衡孔相連通。如此,吐出段116內的液體可以通過外循環管140上行,進入到電機組件120的上端,并進入屏蔽套123形成的空間內,并一直向下,流入到電機組件120的下端,通過與之相連的多級泵組件110末級葉輪113上的平衡孔,回到末級葉輪113的吸入口,形成了液體的外循環過程。在液體的這一外循環過程中,液體經過定子122和轉子121之間的屏蔽套空間時,可以對轉子和定子工作產生的熱量起到散熱作用。同時,固定電機主軸114的前滑動軸承125、前軸套126、前推力盤127以及后滑動軸承128、后軸套129、后推力盤130都位于該液體的外循環空間內,因此,可以對這些機構進行潤滑。
在另一較佳的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可以在電機組件120的殼體124頂部設置一個排氣閥131。在正常工作時,該排氣閥131處于關閉狀態。當本實用新型的屏蔽泵連續不斷長時間工作時,可能會出現液體中氣體向屏蔽電機頂端聚集的現象,在電機頂端產生一個空氣空間,會使外循環的液面下降,使電機頂端上的后滑動軸承128未能浸沒于液體內,液體的潤滑作用消失。此時,可以使排氣閥131自動或手動地打開,排出聚集的空間,液體液面上升,使液體重新浸潤后滑動軸承128。
在又一較佳實施例中,可以在多級泵組件110的吸入段115上開設溢流孔,將經首級葉輪111增壓的液體引入到水導軸承119上,其其進行潤滑。
權利要求1.一種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包括多級泵組件和電機組件,其特征在于,電機組件包括電機主軸、繞于所述電機主軸的轉子和圍繞所述轉子外圍的定子,在所述定子和所述轉子之間設置有屏蔽套,該屏蔽套形成一個使所述定子和所述轉子之間隔離的空間;所述電機主軸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多級泵組件的主軸,所述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還包括一外循環管,所述外循環管一端與所述多級泵組件吐出段相連,另一端與所述電機組件的上端相連,將所述電機組件內的屏蔽套形成的空間與所述多級泵組件的吐出段下連通;所述多級泵組件中的末級葉輪上開設有平衡孔,所述屏蔽套形成的空間與所述末級葉輪上的平衡孔相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電機組件的上端,設置有一個排氣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級泵組件的吸入端上開設溢流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常規的立式多級泵采用普通電機,存在著工作噪聲大、振動大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屏蔽泵包括一多級泵組件和電機組件,電機組件包括電機主軸、繞于電機主軸的轉子和圍繞轉子外圍的定子,在定子和轉子之間設置有屏蔽套,屏蔽套形成一個使定子和轉子之間隔離的空間;電機主軸向下延伸,形成多級泵組件的主軸,立式多級外循環型屏蔽泵還包括一外循環管,外循環管一端與多級泵組件吐出段相連,另一端與電機組件的上端相連,將電機組件內的屏蔽套形成的空間與多級泵組件的吐出段下連通;多級泵組件中的末級葉輪上開設有平衡孔,屏蔽套形成的空間與末級葉輪上的平衡孔相連通。
文檔編號F04D1/00GK2781052SQ200520040129
公開日2006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14日
發明者王者文, 顧劍剛, 孫振龍, 施勇, 張梅佳 申請人:上海凱泉泵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