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提升風扇特性的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提高風扇特性的機構,其具體涉及風扇的導流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可設于風扇上以增加該風扇各種特性的機構。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為現有技術的風扇結構,如圖所示,該風扇1主要包含有扇框11及扇葉12,其中該扇框11內設有承接部13,且該承接部13與扇框11之間是以肋條14相接設,而扇葉12與承接部13之間則以馬達相接設,借由該馬達以使該扇葉12于扇框11內轉動,但此現有技術的風扇1于運轉時,常因扇框11的肋條14所產生的阻流效果,導致氣旋的產生,因而造成風壓的損失,降低風扇1的效能。
為防止現有技術扇框11的肋條14產生的風阻,目前廣為業界所采用的方法,即是以具有與動葉相似形狀的靜葉取代肋條14。請繼續參閱圖2,為另一現有技術的風扇結構,如圖所示,該風扇2主要包含有扇框21及動葉22,其中該扇框21內設有承接部23,且該承接部23與扇框21之間是以靜葉24相接設,而動葉22與承接部23之間則以馬達相接設,以于動葉22運轉對空氣作功產生氣流時,改善現有技術肋條14擾流的缺點,并同時增加該動葉22的效率。
前述具有靜葉24的風扇2,仍具有下列的缺點(1)除非更換整個風扇2,否則無法達到增加靜葉24的目的。
(2)無法因應各種散熱需求,立即調整靜葉24的數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增加風扇散熱效果的機構。
本發明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組裝方便的風扇機構。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整整流部數量以配合各種散熱需求的風扇機構。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提升風扇特性的機構,包含有框體、接合部及一個以上的整流部,其中該框體與接合部間是由整流部相接設,且整流部兩側設有第一信道及第二信道,第一信道與第二信道內可容納風扇模塊上所設的導流部,其中所述風扇模塊包含扇框、扇葉、接合部及驅動部,該扇葉設于驅動部上,且該驅動部設于扇框上所接設的接合部上。
此外,該框體及扇框上各開設有固定孔,以使固定組件可設于框體的固定孔及扇框的固定孔并將框體及扇框相互固設;或者該框體上設有定位部,且該扇框上開設有與框體的定位部相對應的固定孔,借由框體的定位部與扇框的固定孔相互組設,使框體及扇框相互固設;或者扇框的接合部上設有定位部,且該框體的接合部上設有與扇框的定位部相對應的固定孔,借由扇框的定位部與框體的固定孔相互組設,使框體及扇框相互固設;或者該框體的接合部上設有可使扇框的導流部組設的嵌槽,借由框體的接合部的嵌槽與扇框的導流部相組設,使框體及扇框相互固設。
同時,該整流部和/或導流部可凸出于框體;或者該整流部和/或導流部切齊于框體。
圖1為現有技術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2為另一現有技術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風扇;11框;12扇葉;13承接部;14肋條;2風扇;21扇框;22動葉;23承接部;24靜葉;311框體;311a固定孔;312接合部;313整流部;313a第一通道;313b第二通道;32風扇模塊;321扇框;321a固定孔;322扇葉;323接合部;324驅動部;325導流部;33固定組件;411框體;411a定位部;412接合部;413整流部;413a第一通道;413b第二通道;42風扇模塊;421扇框;421a固定孔;422扇葉;423接合部;424驅動部;425導流部;511框體;512接合部;512a定位部;513整流部;513a第一通道;513b第二通道;52風扇模塊;521扇框;522扇葉;523接合部;523a固定孔;524驅動部;525導流部;611框體;612接合部;612a嵌槽;613整流部;613a第一通道;613b第二通道;62風扇模塊;621扇框;622扇葉;623接合部;623a固定孔;624驅動部;625導流部;711框體;711a固定孔;712接合部;713整流部713a第一通道;713b第二通道;72風扇模塊;721扇框;721a固定孔;722扇葉;723接合部;724驅動部;725導流部;73固定組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附圖的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本發明提供一種提升風扇特性的機構,請參閱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其主要包含有框體311、接合部312及一個以上的整流部313,其中該框體311與接合部312間是由整流部313相接設,且整流部313兩側設有第一信道313a及第二信道313b,第一通道313a與第二通道313b可供容納風扇模塊32上所設的導流部325,其中該風扇模塊32包含有扇框321、扇葉322、接合部323及驅動部324,該扇葉322組設于驅動部324上,且該驅動部324組設于扇框321上所接設的接合部323上。
組裝時,以固定組件33組設于扇框321上所開設的固定孔321a及框體311上所開設的固定孔311a中,且同時使得風扇模塊32的導流部325沒于框體311的第一信道313a及第二信道313b內。
請繼續參閱圖4,為本發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其主要包含有框體411、接合部412及一個以上的整流部413,其中該框體411與接合部412間是由整流部413相接設,且整流部413兩側設有第一信道413a及第二信道413b,第一通道413a與第二通道413b可供容納風扇模塊42上所設的導流部425,其中該風扇模塊42包含有扇框421、扇葉422、接合部423及驅動部424,該扇葉422組設于驅動部424上,且該驅動部424組設于扇框421上所接設的接合部423上。
組裝時,以扇框421上所開設的固定孔421a與框體411上所設的定位部411a相組設,且同時使得風扇模塊42的導流部425容設于框體411的第一信道413a及第二信道413b內。
請繼續參閱圖5,為本發明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其主要包含有框體511、接合部512及一個以上的整流部513,其中該框體511與接合部512間是由整流部513相接設,且整流部513兩側設有第一信道513a及第二信道513b,第一通道513a與第二通道513b可供容納風扇模塊52上所設的導流部525,其中該風扇模塊52包含有扇框521、扇葉522、接合部523及驅動部524,該扇葉522組設于驅動部524上,且該驅動部524組設于扇框521上所接設的接合部523上。
組裝時,以接合部523上所設的固定孔523a與接合部512上所設的定位部512a相組設,且同時使得風扇模塊52的導流部525容設于框體511的第一信道513a及第二信道513b內。
請繼續參閱圖6,為本發明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其主要包含有框體611、接合部612及一個以上的整流部613,其中該框體611與接合部612間是由整流部613相接設,且整流部613兩側設有第一信道613a及第二信道613b,第一通道613a與第二通道613b可供容納風扇模塊62上所設的導流部625,其中該風扇模塊62包含有扇框621、扇葉622、接合部623及驅動部624,該扇葉622組設于驅動部624上,且該驅動部624組設于扇框621上所接設的接合部623上。
組裝時,以導流部625與接合部612上所設可供導流部625組設的嵌槽612a相組設,且同時使得風扇模塊62的導流部625容設于框體611的第一信道613a及第二信道613b內。
再者,由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至第四較佳實施例,其中的整流部(313、413、513、613)凸出于框體(311、411、511、611),且該導流部(325、425、525、625)凸出于扇框(321、421、521、621),但亦可為另一種實施態樣,請繼續參閱第七圖,為本發明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其主要包含有框體711、接合部712及一個以上的整流部713,其中該框體711與接合部712間是由整流部713相接設,且整流部713兩側設有第一信道713a及第二信道713b,第一通道713a與第二通道713b可供容納風扇模塊72上所設的導流部725,其中該風扇模塊72包含有扇框721、扇葉722、接合部723及驅動部724,該扇葉722組設于驅動部724上,且該驅動部724組設于扇框721上所接設的接合部723上。
組裝時,以固定組件73設于扇框721上所開設的固定孔721a及框體711上所開設的固定孔711a中,且同時使得風扇模塊72的導流部725容設于框體711的第一信道713a及第二信道713b內。
此外,由前所述,本發明中扇框(321、421、521、621、721)的導流部(325、425、525、625、725)組設于整流部(313、413、513、613、713)兩側的第一通道(313a、413a、513a、613a、713a)及第二通道(313b、413b、513b、613b、713b)內,以使整流部(313、413、513、613、713)達到增加導流部(325、425、525、625、725)的數量,使該風扇整體效能立即提升。
因此,由前述得知,本發明具有如下述的特點(1)可因應各種散熱需求,而于風扇上增設或移除本發明機構。
(2)與風扇的組裝,可達操作便利、快速裝卸的功效。
(3)可提升風壓、散熱效果等風扇特性。
(4)不需改變模具的設計,即可達到增加導流部的功效。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可行的實施例而已,凡利用本發明上述的方法、形狀、構造、裝置所為的變化,皆應包含于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風扇特性的機構,包含框體、接合部及一個以上的整流部,其特征在于,該框體與接合部間是由整流部相接設,且整流部兩側設有第一信道及第二信道,第一信道與第二信道可供容納風扇模塊上所設的導流部,其中該風扇模塊包含有扇框、扇葉、接合部及驅動部,該扇葉設于驅動部上,且該驅動部設于扇框上所接設的接合部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風扇特性的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框體及扇框上各開設有固定孔,以使固定組件可設于框體的固定孔及扇框的固定孔并將框體及扇框相互固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風扇特性的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框體上設有定位部,且該扇框上開設有與框體的定位部相對應的固定孔,借由框體的定位部與扇框的固定孔相互組設,使框體及扇框相互固設。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風扇特性的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扇框的接合部上設有定位部,且該框體的接合部上設有與扇框的定位部相對應的固定孔,借由扇框的定位部與框體的固定孔相互組設,使框體及扇框相互固設。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風扇特性的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框體的接合部上設有可使扇框的導流部組設的嵌槽,借由框體的接合部的嵌槽與扇框的導流部相組設,使框體及扇框相互固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風扇特性的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整流部凸出于框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風扇特性的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導流部凸出于扇框。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風扇特性的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整流部切齊于框體。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風扇特性的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導流部切齊于扇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風扇特性的機構,其主要包含有框體、接合部及一個以上的整流部,其中該框體與接合部間是由整流部相接設,且整流部兩側設有第一信道及第二信道,第一信道與第二信道可供風扇模塊上所設的導流部容設。
文檔編號F04D25/02GK1952409SQ200510109279
公開日2007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20日
發明者王仲澍 申請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