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增壓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液體輸送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增壓泵。
背景技術:
泵是現有技術中的常用設備,在各行各業、不同的技術領域中廣泛應用。在現有技術中,泵主要分為單級泵和多級泵,其中,單級泵最為常用,多級泵僅在一些特殊場合下應用。單級泵主要由電動機、泵體及葉輪等組成,電動機與葉輪之間多采用聯軸器聯接,也有直聯式。由于單級泵的電動機只帶動一個葉輪,這樣,電動機的動力就不能完全發揮出來,造成一部分能量損失,并導致泵的運行效率下降,出口水壓也較低。另外,泵通常處于長期工作狀態,電動機運行時內部溫度較高,這也會使電動機的內部元件及線圈過早老化,降低電動機的使用壽命。多級泵在結構上與單級泵大同小異,主要區別就是多級泵有多個葉輪和多個與之相配的泵體,葉輪依次安裝在電動機軸的一端,每個泵體與一個葉輪相對應,且各泵體的內腔相互連通,液體在泵內經過多個葉輪依次加壓后排出,因此,多級泵的出口壓力較高。但多級泵的結構比較復雜,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要求都很高,價格也很貴,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級泵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多級泵結構復雜、生產成本高的問題,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改善泵的運行條件,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出口壓力高、使用壽命長的增壓泵。
本實用新型有一臺電動機,在電動機的外殼上裝有由泵殼和端蓋構成的泵體,在泵體內、電動機軸的軸端上裝有葉輪,其特殊之處是,所述的葉輪和泵體共有兩套,分別安裝在電動機的兩端,分為一級泵和二級泵,一級泵的出口通過連接管與二級泵的入口相連接。
在電動機外殼、一級泵及二級泵的泵殼上有若干個相通的冷卻降溫液體通道,對電動機的定子冷卻降溫。
所述的安裝葉輪的電動機軸為空心軸,對電動機的轉子冷卻降溫。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在一臺電動機上安裝兩臺泵,使電動機的動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利用現有普通泵的結構實現了兩級增壓,提高了泵的出口壓力;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裝配方便,生產成本較低;此外,在電動機外殼、一級泵及二級泵的泵殼上設置若干個相通的冷卻降溫液體通道,并將安裝葉輪的電動機軸改為空心軸,降低了電動機運行時的溫度,改善了電動機的運行條件,延長了電動機的使用壽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有一臺電動機,所述的電動機由外殼6、定子7、轉子8及電動機軸12組成,定子7安裝在外殼6內,轉子8位于定子7內,并安裝在電動機軸12上;在電動機的外殼6上裝有泵體,所述的泵體由泵殼5、10和端蓋4、11組成,泵殼5、10固定在電動機的外殼6上,端蓋4、11固定在泵殼5、10上,在泵體內、電動機軸12的軸端上裝有葉輪3、13;所述的葉輪和泵體共有兩套,分別安裝在電動機的兩端,分為一級泵和二級泵,一級泵由葉輪13、泵殼10和端蓋11構成,二級泵由葉輪3、泵殼5和端蓋4構成;一級泵的出口通過連接管9和連接管1與二級泵的入口相連接;二級泵對一級泵輸出的液體進一步加壓,提高出口壓力;在電動機外殼6、一級泵的泵殼5、及二級泵的泵殼10上有若干個相通的冷卻降溫液體通道14,液體通道14在電動機外殼6、泵殼5、泵殼10上均勻分布,可以設置四個,也可以設置八個,在電動機運行時,由于二級泵內的壓力高于一級泵內的壓力,故二級泵中的液體會有一小部分通過液體通道14回流到一級泵中,對電動機的定子7起到冷卻降溫作用;所述的安裝葉輪3、葉輪13的電動機軸12為空心軸,電動機軸12的中心有一個通孔2,二級泵中的液體通過通孔2流入到一級泵中,對電動機轉子8起到冷卻降溫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增壓泵,它有一臺電動機,在電動機的外殼上裝有由泵殼和端蓋構成的泵體,在泵體內、電動機軸的軸端上裝有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葉輪和泵體共有兩套,分別安裝在電動機的兩端,分為一級泵和二級泵,一級泵的出口通過連接管與二級泵的入口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壓泵,其特征在于,在電動機外殼、一級泵及二級泵的泵殼上有若干個相通的冷卻降溫液體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壓泵,其特征在于,安裝葉輪的電動機軸為空心軸。
專利摘要一種增壓泵,解決了現有多級泵結構復雜、生產成本高的問題;它有一臺電動機,在電動機的外殼上裝有由泵殼和端蓋構成的泵體,在泵體內、電動機軸的軸端上裝有葉輪,其特殊之處是,所述的葉輪和泵體共有兩套,分別安裝在電動機的兩端,分為一級泵和二級泵,一級泵的出口通過連接管與二級泵的入口相連接;優點在于,在一臺電動機上安裝兩臺泵,利用普通泵的結構實現了兩級增壓,提高了泵的出口壓力;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裝配方便,生產成本較低;此外,在電動機外殼、一級泵及二級泵的泵殼上設置若干個相通的冷卻降溫液體通道,并將安裝葉輪的電動機軸改為空心軸,降低了電動機運行時的溫度,延長了電動機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4D13/12GK2651474SQ03284788
公開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20日
發明者張歌今 申請人:張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