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高壓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泵,尤其是涉及一種超高壓油泵。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人造金剛石生產企業在六面頂壓機大型化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進,取得了較大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國外普遍采用超高壓油泵實現超硬材料合成壓機的壓力控制,與壓力程序控制器配合可控制保壓壓力波動≤±0.1MPa,可長期保壓,不存在增壓器活塞超程問題,還可按工藝要求做緩慢升壓,其壓力控制方便,工藝穩定,有利于優質金剛石生長,有利于提高頂錘壽命,延長了壓機密封件的更換周期。而國內仍在沿用增壓器,價格昂貴、維修困難,無法實現長時間高精度保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結構更為合理的超高壓油泵。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本實用新型包括泵本體,各泵油柱塞之間沿徑向180°對稱分布,且泵油柱塞與進出配流閥集成設置在閥板內,泵油柱塞尾部串聯安裝一個直徑大于泵油柱塞直徑的滑付,該滑付與軸承環相接觸,泵油柱塞尾部與滑付為面接觸,偏心主軸上的軸承環為并列對稱設置。
本實用新型中的滑付的直徑大于泵油柱塞直徑兩倍以上。上述柱塞缸用直螺紋或錐螺紋與閥板連接。泵油柱塞為四個,具體應根據需要設定。滑付為圓柱形、圓球形或其他形狀。軸承環為偏心環,且至少為兩個。另外,高壓出油用匯接塊和特制管接頭外連匯總。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使之具有以下優點(1)大流量泵油柱塞直徑的加大帶來了主軸受力加大,采用柱塞付徑向180°對稱分布,改善主軸受力狀況,提高了主軸剛性,減少了振動及噪音。
(2)在泵油柱塞與軸承環之間增加圓鋼球或圓柱形成滾動副,降低以致基本消除泵油柱塞頭與軸承環之間的滑動摩擦力;這些措施改善了柱塞的受力狀況,提高了柱塞付壽命。
(3)將傳統柱塞泵在大氣壓作用下吸油的結構改為由齒輪泵壓力供油,去掉使柱塞與偏心軸壓緊的彈簧,從而消除傳統徑向柱塞泵中由于頻繁動作而經常出現的柱塞彈簧故障;(4)由于所需流量的加大,柱塞、閥芯的移動件的重量加大,在滿足流量的基礎上,設計將壓力供油量大于使用量30%,可使柱塞復位可靠,噪音低。
(5)改進生產工藝,將柱塞與球形滑付的接觸面加大,使由徑向分力產生的接觸應力大大小于許用接觸應力,避免了高壓柱塞尾部易損的難題,工作可靠。
(6)將配流閥中的錐閥進行了改進,在保證其上下運動方向的準確性和自位性好,工作可靠,壽命長等特點的同時,我們將錐閥的面密封改為刃口密封,減小了油液流經閥口的阻力損失;結構簡單,降低了閥座的加工難度。
(7)將四柱塞進出油路集成在閥塊和泵殼中,減少了泄漏環節,并使結構緊湊;將閥塊設計成分體形式,方便了維修和易損件的更換。
(8)通過對加工工藝的簡化,使得產品工藝性穩定,產品質量可靠。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以詳細的描述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泵本體,各泵油柱塞2之間沿徑向180°對稱分布,且泵油柱塞2與進出配流閥1集成設置在閥板8內,泵油柱塞2尾部串聯安裝一個直徑大于泵油柱塞2直徑的滑付3,該滑付3與軸承環4相接觸,泵油柱塞2尾部與滑付3為面接觸,偏心主軸5上的軸承環4為并列對稱設置。滑付3的直徑大于泵油柱塞2直徑兩倍以上。柱塞缸7用直螺紋或錐螺紋與閥板8連接。泵油柱塞2為四個。滑付3為圓柱形或圓球形等。軸承環4為偏心環,且至少為兩個。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發明的技術點是四泵油柱塞徑向雙排列、集成閥配流、壓力供油。具體如下四泵油柱塞(或多柱塞)徑向180°(或約180°)對稱分布,兩邊分布的泵油柱塞與進出配流閥集成一體,所有進出油錐閥集成安裝,結構緊湊,密封性好,工作可靠。高壓柱塞尾部串聯安裝一個大于泵油柱塞直徑兩倍以上的(圓柱形或圓球形)滑付,該滑付再與偏心主軸接觸,可將偏心主軸對泵油柱塞推力的徑向分力完全交由滑付承擔而使泵油柱塞僅受軸向載荷,大大降低了泵油柱塞對柱塞缸壁的摩擦力,避免了壓應力過大產生的咬合;(圓柱形或圓球形)滑付由于與滑套接觸面積大,因而由徑向分力產生的壓應力大大小于許用應力,工作可靠;泵油柱塞尾部與(圓柱形或圓球形)滑付為面接觸,并且無相對運動,避免了泵油柱塞尾部易損的難題;選用軸承內套安裝在偏心主軸上并用該軸承配套的鋼球作為滑付,簡化了制造工藝,提高了產品可靠性。主軸上兩個或多個軸承環并列180°對稱安裝,改善主軸受力狀況,提高了主軸剛性,減少了振動及噪音。柱塞缸用直螺紋或錐螺紋與閥板安裝,通過控制安裝扭矩由螺紋斜面對柱塞缸壁產生預緊應力,大大提高了油泵在超高壓工作下的容積效率。對柱塞缸壓力供油,取消了容易失效的柱塞復位彈簧,在供油通道中安裝高精度過濾器,強制過濾供油,提高了配流閥的工作穩定性。壓力供油量大于使用量30%,可使泵油柱塞復位可靠,噪音低。多余的油經泵殼內部循環返回,可對油泵柱塞付及軸承充分潤滑及冷卻。高壓出油用匯接塊和特制管接頭外連匯總,密封可靠,減少了泄漏環節。
權利要求1.一種超高壓油泵,它包括泵本體,其特征在于各泵油柱塞(2)之間沿徑向180°對稱分布,且泵油柱塞(2)與進出配流閥(1)集成設置在閥板(8)內,泵油柱塞(2)尾部串聯安裝一個直徑大于泵油柱塞(2)直徑的滑付(3),該滑付(3)與軸承環(4)相接觸,泵油柱塞(2)尾部與滑付(3)為面接觸,偏心主軸(5)上的軸承環(4)為并列對稱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壓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付(3)的直徑大于泵油柱塞(2)直徑兩倍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壓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7)用直螺紋或錐螺紋與閥板(8)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壓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油柱塞(2)為四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壓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付(3)為圓柱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壓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付(3)為圓球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壓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環(4)為偏心環,且至少為兩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超高壓油泵,它包括泵本體,其特征在于各泵油柱塞之間沿徑向180°對稱分布,且泵油柱塞與進出配流閥集成設置在閥板內,泵油柱塞尾部串聯安裝一個直徑大于泵油柱塞直徑的滑副,該滑副與軸承環相接觸,泵油柱塞尾部與滑副為面接觸,偏心主軸上的軸承環為并列對稱設置。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使之具有工作效率高、壽命長,且造價低廉、維護方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F04B9/04GK2641313SQ0328429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18日
發明者陳亦工, 潘微 申請人: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