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食品、化妝品、化學等各領域使用的液體定量輸送管式泵,更具體地說,是涉及如下泵機構將夾裝于固定圓筒內面與保持于在該圓筒內側旋轉的回轉體的外周附近的數個壓輥外面之間的彈性管道,用該壓輥依次向圓筒內面擠壓而一邊捋動一邊滾動,并在管道內推動和輸送夾于前后壓輥之間的流體(氣體或膠狀溶液和粘性體)。
背景技術:
在圖5(a)中表示基本構造的傳統管式泵100上,保持壓輥101的回轉體102由凸輪構件103和導向構件104構成,通過固定于旋轉軸105的凸輪構件103的旋轉,使輥軸107在徑向沿著呈放射狀地設在導向構件104上的導向槽106移動。
輸送液體時,譬如在圖5(b)中,通過逆時針旋轉(箭頭CC),使輥軸107沿凸輪構件103的凸輪面108在導向槽106內向外周移動,將管道109擠壓在圓筒內面110上。一旦回轉體102旋轉,凸輪構件103的卡合槽111的端部111a就與導向構件104的突起112抵接,控制輥軸07的導向槽106就使導向構件104連動,與凸輪構件103一體旋轉。因此輥軸107保持移動到外周的位置而按逆時針方向持續旋轉,并將管道109夾壓在圓筒內面110上而一邊滾動一邊輸送管道109內的液體。
在裝置停止時,旋轉停止后使回轉體102逆轉(順時針方向旋轉),使輥軸107沿凸輪構件103的凸輪面108而在導向槽106內向遠離外周的方向移動,返回圖5(a)所示狀態,將管道109從壓迫狀態釋放出來,以防止管道老化,同時,靠重力的自由下落而排出液體,防止因滯留造成變性或腐蝕發生。
然而,由于管道109的彈性、內面的凹凸,使輥軸107在凸輪面108上的位置變化,使加壓接觸狀態不斷變化。因而使輥軸107與形成斜面的凸輪面108抵接的壓輥101得不到穩定支撐,邊振動邊旋轉,未與管道109接觸的壓輥101受到振動而產生旋轉噪音。另外,還可能在壓輥101處于使管道109從加壓接觸狀態釋放開的位置時導向構件104不脫離開凸輪構件103而與之一體連動旋轉,可能發生壓輥101不擠壓管道109的情況。
再者,在逆轉以使壓輥101從外周位置向內側移動、以將管道109從加壓接觸狀態釋放時,由于是利用重力和管道109的彈性、甚至是與管道109間的摩擦,故動作不穩定,導向構件104隨凸輪構件103的逆轉而旋轉,有時不能達到從加壓接觸狀態釋放壓輥101的目的。并且逆轉操作是使回轉體102能夠從加壓接觸狀態釋放管道109,而不具有將壓輥101與管道109加壓接觸的作用,因此不能滿足按正反兩個方向輸送液體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第一是在機械性地明確設定壓輥對管道的加壓接觸位置和非加壓接觸位置。第二是形成壓輥對管道在加壓接觸狀態下能穩定維持的凸輪面。第三是防止不受控制的壓輥成為易受振動影響的游離狀態而成為噪音的發生源。第四是構成可根據旋轉方向正反任何一個方向輸送流體的泵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泵裝置具有由輸送流體的彈性體形成的管道;沿該管道設置的內壁;面對該內壁配置,與所述內壁一起夾壓并壓扁所述管道的擠壓輥,該擠壓輥一邊壓扁所述管道一邊沿所述內壁移動,由此輸送管道內的流體,其特征在于,具有凸輪構件和擠壓輥導向構件,所述凸輪構件具有向所述內壁靠近并擠壓所述擠壓輥以利用該擠壓輥將所述管道擠壓到所述內壁的擠壓面、以及從該擠壓面向內側彎曲以使所述擠壓輥離開所述管道而從擠壓中釋放的凹面,所述凸輪構件受驅動源驅動,所述擠壓輥導向構件支承所述擠壓輥,使之可在所述凸輪構件的擠壓面與凹面之間移動,在所述凸輪構件或擠壓輥導向構件中任何一方設卡合部,同時在另一方的設置在驅動方向與該卡合部間具有規定的游隙、并與該卡合部卡合的卡合突起,當所述卡合突起與所述卡合部卡合時,所述擠壓面擠壓所述擠壓輥,并通過該擠壓輥將所述管道擠壓到所述內壁,當所述卡合突起在驅動方向與所述卡合部間具有所述規定的游隙時,依靠所述凹面從所述擠壓輥釋放所述管道,同時設有摩擦制動件,在所述凸輪構件的驅動使所述卡合突起與所述卡合部卡合之前,阻止所述擠壓輥導向構件與所述凸輪構件連動。
本發明的又一泵裝置具有由輸送流體的彈性體形成的管道;沿該管道設置的內壁;面對該內壁配置,與所述內壁一起夾壓并壓扁所述管道的擠壓輥,該擠壓輥一邊壓扁所述管道一邊沿所述內壁移動,由此輸送管道內的流體,其特征在于,具有凸輪構件和擠壓輥導向構件,所述凸輪構件具有向所述內壁靠近并擠壓所述擠壓輥以利用該擠壓輥將所述管道擠壓到所述內壁的擠壓面、以及從該擠壓面向內側彎曲以使所述擠壓輥離開所述管道而從擠壓中釋放的凹面,所述凸輪構件受驅動源驅動,所述擠壓輥導向構件支承所述擠壓輥,使之可在所述凸輪構件的擠壓面與凹面之間移動,在所述凸輪構件或擠壓輥導向構件中任何一方設卡合部,同時在另一方的設置在驅動方向與該卡合部間具有規定的游隙、并與該卡合部卡合的卡合突起,當所述卡合突起與所述卡合部卡合時,所述擠壓面擠壓所述擠壓輥,并通過該擠壓輥將所述管道擠壓到所述內壁,當所述卡合突起在驅動方向與所述卡合部間具有所述規定的游隙時,依靠所述凹面從所述擠壓輥釋放所述管道,同時用與所述管道相當的彈性材料構成緩沖構件,并將此緩沖構件與所述管道連接設置而作為填充壁來填補擠壓輥未面對所述管道的空間,使所述擠壓輥滾動經過的滾動面全都形成彈性狀態。
圖1是本發明泵裝置的一實施例,(a)是俯視圖,(b)是沿(a)中B-B線的剖視圖,(c)是放大表示(b)中用圓圈起來的部分,(d)是制動墊圈的放大俯視圖。
圖2是說明圖1所示實施例的動作的局部圖,各俯視圖分別表示(a)是順時針方向旋轉時,(b)是逆時針方向旋轉時,(c)是停止時。
圖3是本發明泵裝置的第二實施例,(a)是剖開表示的側視圖,(b)是沿(a)的B-B線剖開的俯視圖。
圖4是說明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動作的局部圖,各俯視圖分別表示(a)是順時針方向旋轉時,(b)是逆時針方向旋轉時,(c)是停止時。
圖5是表示傳統的泵裝置的一實施例的基本構造的模式俯視圖,(a)表示停止時,(b)表示逆時針旋轉時。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
本發明泵裝置的實施形態。
圖1(a)是第一實施例的泵裝置10的俯視圖,圖1(b)是沿(a)中B-B線剖開的側視圖,(c)是放大表示(b)中用圓圈起來的部分。在殼體12的圓筒內壁14的內側具有旋轉的回轉體16,在殼體12上管構成道18的出入口20a、20b,管道18夾裝在圓筒內壁14與回轉體16的外周之間,通過使回轉體16旋轉,形成輸送管道18內的液體的泵裝置10。
回轉體16以夾持固定于殼體12底面的軸座12a和上蓋13的軸座13a間的固定軸21為中心進行旋轉。回轉體16由以下構件構成與齒輪22形成一體的凸輪構件24;在如圖2所示的順時針方向(箭頭C)及逆時針方向(箭頭CC)的兩個旋轉方向有間隙地與凸輪構件24卡合的擠壓輥導向構件(以下簡稱導向構件)26;輥軸30,其旋轉方向受在導向構件26的上部凸緣26a和下部凸緣26b各自的對應位置上呈放射狀地開設的細長導向槽28限制,且兩端與上蓋13的下面和殼體中段的底面12b滑動接觸地夾裝,以固定軸21為中心旋轉;旋轉自如地支承在輥軸30上的3個擠壓輥(以下簡稱壓輥)32。輥軸30的半徑方向與凸輪構件24外周的擠壓凸輪面24a接觸并被控制地旋轉,以用3個壓輥32依次與圓筒內面14之間一邊夾壓、捋動管道18一邊擠出管道內的液體。
電動機34使直接連接的小齒輪36旋轉以帶動嚙合的齒輪22旋轉,并使凸輪構件24旋轉。畫定凸輪構件24的外周形狀的擠壓凸輪面24a沿外周等間隔地形成3處圓滑的凸輪凹面24b。當輥軸30面對凸輪凹面24b的中央時,管道18從壓輥32的擠壓中釋放。一旦從此釋放狀態利用齒輪22使凸輪構件24旋轉,輥軸32就沿畫定凸輪構件24的外周形狀的擠壓凸輪面24a向回轉體16的外周方向移動,并在壓輥32的外周面擠壓管道18。而一旦凸輪構件旋轉時,凸輪構件與導向構件的間隙即消除,凸輪構件與導向構件成為一體并開始旋轉,壓輥一邊旋轉一邊移動,以在出入口20a、20b之間捋動管道18,將管道18內的液體擠出、輸送。
凸輪構件24設在外側,形成夾裝導向構件26的狀態,在位于與電動機34相反側的上部凸輪板25b上,沿著圍繞固定軸21的圓周開設有3處圓弧形長孔38,豎設在導向構件26的上部凸緣26a上面的對應位置上的卡合突起40以圓周方向留有適當間隙42的狀態松動嵌入其中,貫通的卡合突起40從上部凸輪板25a的上面稍微突出,避免制動墊圈46與導向構件26在軸向滑動接觸。在支承固定軸21的一端并固定于殼體12的上蓋13和與導向構件26一體旋轉的制動墊圈46之間內設波形彈簧墊圈48,由上蓋13壓住而對導向構件26在軸向施力而構成摩擦制動件。
該軸向的施力被從導向構件26的下部凸緣26b的外緣開始向下方延伸的環形薄壁26c的下緣所滑動接觸而旋轉的殼體中段的底面12b所支承,在加壓接觸的環形薄壁26c的下緣和底面12b之間產生摩擦制動力。即,被波形彈簧墊圈48施加制動力的導向構件26即使在凸輪構件24開始旋轉后也不旋轉,設定在卡合突起40與其所貫通的圓弧形長孔38的作為卡合部的內端面間的間隙42消失,卡合突起40維持停止狀態,直到被圓弧形長孔38推動并開始連動為止。這時,被放射狀配置在停止的導向構件26上的導向槽28限制圓周方向移動的輥軸30所面對的凸輪構件24的凸輪凹面24b開始變為外周的擠壓凸輪面24a,因而輥軸30沿擠壓凸輪面24a從動,被導向槽28控制輥軸30在圓周方向移動的壓輥32直線地被擠出到回轉體16的外周(見圖2(a))。
導向構件26是在作為圓弧形長孔38的卡合部的端面與卡合突起40抵接后才與凸輪構件24連動并開始一體旋轉。此時,壓輥32已經被擠出到回轉體16的外周,外徑方向被有一定外徑的擠壓凸輪面24a控制,將管道18擠壓在殼體12的圓筒內壁14上穩定地支承并進行旋轉,并將管道內的液體從殼體的出入口20a、20b擠出。回轉體16旋轉,各輥軸32分別在殼體出入口20a、20b的近旁重復離開管道18的動作,泵裝置10以此使管道18作為泵發揮作用。
在殼體12內,在與管道18延伸的部位相反一側的圓筒內壁的空間,插入與管道相當的彈性材料作為緩沖構件50,使壓輥32滾動經過的滾動面全都形成彈性狀態,以使施加在回轉體16上的負荷基本均勻、穩定,防止發生振動、和噪音。
如圖2(b)表示電動機34反轉后回轉體16逆時針旋轉(箭頭CC)且液體變為反向輸送的狀態。這時,與導向構件26的卡合突起40抵接的凸輪構件24的圓弧形長孔38的內端面成為和上述順時針方向(箭頭C)旋轉時相反一側的內端面。其它動作除方向相反外與上述順時針方向旋轉時相同,故省略說明。
當泵裝置10停止動作時,如圖2(c)所示,電動機34暫停驅動后,使凸輪構件24按所定角度逆向轉動,導向構件26的卡合突起40位于圓弧形長孔38的基本中間位置,與凸輪構件24的兩端之間形成大致均等而適當的游隙42。此時,導向構件26由于波形彈簧墊圈48的制動作用而被阻止旋轉,故輥軸30面對凸輪構件24的凸輪凹面24b,面對管道18的壓輥30失去支撐作用后,因管道18固有的彈性復原力而在導向槽28內向著回轉體16的中心移動,且壓輥30解除對管道18的擠壓。
即,管道18不會因壓輥32的壓扁而受到永久變形等損傷。而且消除了液體滯留在管道18內發生變性、腐蝕的問題。為使電動機34按所定角度逆轉、以使輥軸30位于凸輪凹面24b的大致中央位置、即導向構件26的卡合突起40位于圓弧形長孔38的大致中央位置,最好使用步進電動機。
以下,說明本發明泵裝置10的組裝順序。凸輪構件24為合成樹脂的成型件,由基部及下部凸輪板構成。基部是將穿設固定軸21的配合孔25的胴部25a和設有圓弧形長孔38的上部凸輪板25b做成一體的構件。下部凸輪板由與齒輪22形成一體、外形與上部凸輪板25b相同且形成同相的凸輪板25c構成。首先,將導向構件26插入凸輪構件胴部25a,使導向構件26的卡合突起40與圓弧形長孔38對位進行松動配入。
然后使上部凸輪板25b和下部凸輪板25c調整到使凸輪凹面24b相互之間重疊的位置上,并用熱融熔或粘接等適當方式固定成一體。在導向構件26的上部及下部凸緣26a、26b之間從外周方向插入壓輥32,同時使壓輥軸30貫通以相同的相位穿設于上部及下部凸緣26a、26b相對的位置上的導向槽28、同時貫通壓輥32的中心孔而構成旋轉體16。
然后將固定軸21壓入固定在殼體12的底面的軸座12a上。然后,插入和管道18具有同等彈性的緩沖構件50。將由前述凸輪構件24和導向構件26組合而成的回轉體16的配合孔25套在固定軸21上。將制動墊圈46的中央通孔46a與上部凸輪板25b的中央軸座25d配合裝入(見圖1(c)),將管道18圍繞回轉體16的外周從殼體12的出入口20a嵌入到另一方的出入口20b,且要避免給中間施加強制應力和變形。將波形彈簧墊圈48對準中心放置在制動墊圈46上。
將上蓋13套入殼體12上端的開口部后,使向所定的方向轉動后固定。這種卡口式結合不需要裝卸工具,所以能提高維修性,是最合適的。管道18夾裝并固定在上蓋13和殼體12中。在上蓋13的相反側,安裝將與齒輪22嚙合的小齒輪36與輸出軸直接連接的電動機34,再將用合成樹脂成形的電動機蓋52裝在殼體12下端開口部,并使突出設置在殼體12外筒上的卡爪12c與凹設在電動機蓋52上的圓周槽52a咬合后固定。
下面,說明本發明泵裝置10的動作。由電動機34驅動齒輪22,如圖2(a)所示,一旦使回轉體16順時針方向(箭頭C方向)旋轉,與齒輪22一體的凸輪構件24即旋轉。但導向構件26即使能與凸輪構件24相對旋轉,由于包含波形彈簧墊圈48的摩擦制動件的軸向施力使制動力起作用,因此阻止了旋轉。即,導向構件26對凸輪構件24相對地逆向旋轉。
于是,壓輥32沿導向構件26的導向槽28向外移動,輥軸30被推到擠壓凸輪面24a上,壓輥32與管道18的外側加壓接觸,在與殼體12的圓筒內壁14之間壓扁管道18。另外,導向構件26的卡合突起40由于導向構件26相對凸輪構件24的逆轉而在圓弧形長孔38內移動,與長孔端部之間的間隙消失,與作為卡合部的長孔端部抵接。然后,導向構件26與凸輪構件24成為一體而按順時針方向(箭頭C)隨著壓輥32旋轉。而且壓輥32按順時針方向移動,將位于管道18內被壓扁部分的液體向回轉體16的旋轉方向輸送,將由出入口20a輸入的液體從出入口20b排出。
圖2(b)是回轉體6按逆時針方向(箭頭CC)旋轉的狀態,輥軸30從凸輪凹面24b起被與圖2(a)反向的斜面擠出到外周的擠壓凸輪面24a,在壓輥32位于最外側的狀態下,與導向構件26一起處于停止狀態的卡合突起40在圓弧形長孔38內,與作為圖2(a)的相反側的卡合部的長孔端部抵接,以后,導向構件26和凸輪構件24一體地隨著壓輥32按逆時針方向(箭頭CC)旋轉。即,輥軸30被推到擠壓凸輪面24a上,壓輥32沿導向構件26的導向槽28向外移動,與管道18的外側加壓接觸,在與殼體12的圓筒內壁14之間擠壓管道18。壓輥32將位于管道18內被擠壓部分的液體向回轉體16的旋轉方向輸送,并將由出入口20a輸入的液體從出入口20b排出。
當泵裝置10停止動作時,如圖2(c)所示,齒輪22暫停后,按所定角度逆向轉動。與齒輪22一體的凸輪構件24按所定角度反向轉動。但導向構件26因包含波形彈簧墊圈48的摩擦制動件起作用而不旋轉。因此,通過使凸輪構件24轉動到使輥軸30面對凸輪凹面24b的位置,使面對管道18的壓輥32受管道18的彈性復原力作用而沿導向槽28向內移動,返回到解除對管道1 8擠壓的狀態。此時,卡合突起40位于圓弧形長孔38的大致中間位置,與圓弧形長孔38的兩端之間形成同等間隙42。管道18離開壓輥32成完全自由狀態,所以不會被損傷,不會由于應力造成老化和永久變形。另外,面對緩沖構件50的壓輥32也由于輥軸30從凸輪構件釋放而隨著重力和緩沖構件50的彈力而自由地對應動作。
圖3是本發明泵裝置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通用的構件用同一符號表示,說明省略。圖3(a)是剖開表示的側視圖,圖3(b)是沿(a)中B-B線的局剖俯視圖。第二實施例的泵裝置10-2采用徑向施力的摩擦制動件來替代第一實施例中的軸向施力的摩擦制動件。即,在取代制動墊圈46而與導向構件26的卡合突起40-2卡合的制動構件47上,在中央豎設有軸座47a的凸緣47b上,圍繞軸座47a在圓周方向等間隔設置的弧形長孔46b-2與第一實施例開設的弧形長孔46b同樣,和卡合突起40-2卡合。
從上蓋的13-2上面豎設有內置制動用板簧54的長方形框體56。由框體56的中央向下方延伸與固定軸21配合的軸座13a-2,成為和第一實施例功能相同且旋轉自如地支承制動構件47的軸。用一對板簧54從兩側向中心對軸座47a的兩側面施力,并對導向構件26加以制動。各板簧54的一端分別被相對固定軸21以點對稱設置的2個銷子60夾持,自由端被同樣以點對稱設置的銷子62限制。各板簧54以雙點劃線表示的自由狀態設置在框體56內。制動構件的軸座47a的頂端通過圓滑的曲面而縮小直徑,因此容易由上方蓋上上蓋13-2,同時在兩側面夾裝板簧54。
上蓋13-2的固定與第一實施例同樣,兩端被銷子60、62限制的一對板簧54的中央部因制動軸座47a的強制介入而擴開,發生彈性變形,對制動軸座47a的兩側面施力并現板簧54的面之間發生摩擦力,從而對導向構件26制動。該制動作用的功能與第一實施例同樣,故省略說明。
圖4是本發明泵裝置第三實施例的動作說明圖,與第一實施例通用構件用同一符號表示,說明省略。(a)是順時針方向旋轉時(箭頭C),(b)是逆時針方向旋轉時(箭頭CC),(c)是停止時。第三實施例的泵裝置10-3,是在各凸輪凹面24b兩側的擠壓凸輪面24a凸出設置作為卡合部的一對突起64,該突起部64與因第一實施例的凸輪構件24的凸輪凹面24b兩側的擠壓凸輪面24a的作用而移動到導向槽28最外端的輥軸30卡合,并將壓輥32穩定保持在最外側位置而與凸輪構件24一體旋轉如圖4(a)及(b)所示,輥軸30根據旋轉方向與后面的突起64卡合。該機構可與第一實施例或第二實施例組合,除第一實施例或第二實施例的卡合突起40的功能外,機械強度增大,耐久性提高。此外,組裝順序、動作及功能與上述實施例同樣,故省略說明。
以上,就實施例作了說明,而本發明不限于圖示的實施例,在其形狀和結構不脫離本發明結構要件的范圍內,對細節可做多種變更或重新構成零件等,比如,作為摩擦制動件,可在導向構件下部的環形壁26c下緣所滑動接觸的中段的底面12c上鋪設摩擦阻力大的墊子,或用在粘性油中旋轉的葉片的摩擦阻力來取代彈簧的摩擦,或利用磁鐵吸引力的摩擦。
另外,呈放射形開設在導向構件的導向槽也可以不是上述實施例那樣的封閉溝槽,而是向外周開口的。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構成回轉體的各零件、即與齒輪一體的凸輪構件、導向構件、數個壓輥及輥軸均可分解開。但交換管道時為避免過于分散,可用定位環將壓輥與輥軸組合,并將導向構件、數個輥軸結合,以能用部件形式裝拆。
不過,圓弧形長孔38和卡合突起只要分別設在凸輪構件24或擠壓輥導向構件26的任何一方即可。
由以上說明表明,根據技術方案1的發明,由于設有摩擦制動件,以在凸輪構件的驅動使卡合突起與卡合部卡合之前阻止擠壓輥導向構件與凸輪構件連動,所以擠壓輥對管道的加壓接觸位置和非加壓接觸位置可在機械上得到確立,可以防止誤動作。從而,在動作停止時,在回轉體暫停后,就按所定角度逆向轉動,以僅使凸輪構件逆轉,以使壓輥向內移動,將擠壓的管道確實釋放開,因此除了作動時以外,壓輥不會作擠壓管道,可延長管道的耐用壽命。
根據技術方案2的發明,用與所述管道相當的彈性材料構成緩沖構件,并將此緩沖構件與所述管道連接設置而作為填充壁來填補擠壓輥未面對所述管道的空間,使所述擠壓輥滾動經過的滾動面全都形成彈性狀態,因此可利用取代管道的彈性材料來穩定旋加在壓輥上的負荷,而且可以控制輥軸的晃動使旋轉穩定,噪音減少。
權利要求
1.一種泵裝置,具有由輸送流體的彈性體形成的管道;沿該管道設置的內壁;面對該內壁配置,與所述內壁一起夾壓并壓扁所述管道的擠壓輥,該擠壓輥一邊壓扁所述管道一邊沿所述內壁移動,由此輸送管道內的流體,其特征在于,具有凸輪構件和擠壓輥導向構件,所述凸輪構件具有向所述內壁靠近并擠壓所述擠壓輥以利用該擠壓輥將所述管道擠壓到所述內壁的擠壓面、以及從該擠壓面向內側彎曲以使所述擠壓輥離開所述管道而從擠壓中釋放的凹面,所述凸輪構件受驅動源驅動,所述擠壓輥導向構件支承所述擠壓輥,使之可在所述凸輪構件的擠壓面與凹面之間移動,在所述凸輪構件或擠壓輥導向構件中任何一方設卡合部,同時在另一方的設置在驅動方向與該卡合部間具有規定的游隙、并與該卡合部卡合的卡合突起,當所述卡合突起與所述卡合部卡合時,所述擠壓面擠壓所述擠壓輥,并通過該擠壓輥將所述管道擠壓到所述內壁,當所述卡合突起在驅動方向與所述卡合部間具有所述規定的游隙時,依靠所述凹面從所述擠壓輥釋放所述管道,同時設有摩擦制動件,在因所述凸輪構件的驅動而使所述卡合突起與所述卡合部卡合之前,阻止所述擠壓輥導向構件與所述凸輪構件連動。
2.一種泵裝置,具有由輸送流體的彈性體形成的管道;沿該管道設置的內壁;面對該內壁配置,與所述內壁一起夾壓并壓扁所述管道的擠壓輥,該擠壓輥一邊壓扁所述管道一邊沿所述內壁移動,由此輸送管道內的流體,其特征在于,具有凸輪構件和擠壓輥導向構件,所述凸輪構件具有向所述內壁靠近并擠壓所述擠壓輥以利用該擠壓輥將所述管道擠壓到所述內壁的擠壓面、以及從該擠壓面向內側彎曲以使所述擠壓輥離開所述管道而從擠壓中釋放的凹面,所述凸輪構件受驅動源驅動,所述擠壓輥導向構件支承所述擠壓輥,使之可在所述凸輪構件的擠壓面與凹面之間移動,在所述凸輪構件或擠壓輥導向構件中任何一方設卡合部,同時在另一方的設置在驅動方向與該卡合部間具有規定的游隙、并與該卡合部卡合的卡合突起,當所述卡合突起與所述卡合部卡合時,所述擠壓面擠壓所述擠壓輥,并通過該擠壓輥將所述管道擠壓到所述內壁,當所述卡合突起在驅動方向與所述卡合部間具有所述規定的游隙時,依靠所述凹面從所述擠壓輥釋放所述管道,同時用與所述管道相當的彈性材料構成緩沖構件,并將此緩沖構件與所述管道連接設置而作為填充壁來填補擠壓輥未面對所述管道的空間,使所述擠壓輥滾動經過的滾動面全都形成彈性狀態。
全文摘要
一種泵裝置,導向構件(26)的卡合突起(40)貫通由電動機(34)驅動的凸輪構件(24)的長孔(38)并與墊圈(46)連接。彈簧墊圈(48)對墊圈(46)施力而發生制動力,以阻止導向構件(26)自由旋轉。突起(40)與長孔(38)在圓周方向具有游隙,由導向構件(26)的溝槽(28)控制的輥軸(30)被推到凸輪構件擠壓面(24a)上,使壓輥(32)擠壓管道(18)。一旦長孔(38)端部與卡合突起(40)抵接,壓輥(32)即與凸輪構件(24)被一體驅動,與圓筒內壁面(14)間夾壓著管道(18)一邊退出一邊旋轉,來輸送管道(18)內的液體。而轉到不與管道(18)卡合的一側的壓輥(32)則與緩沖構件(50)抵接。本發明動作可靠、噪音小、而且可逆輸送。
文檔編號F04B43/12GK1415857SQ0214825
公開日2003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01年11月2日
發明者弓田行宣, 熊谷英大, 和田隆平, 伊藤秀明, 吉川伸一, 田中真吾 申請人:株式會社三協精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