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真空發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真空輸送系統中對吸附墊片等吸附裝置提供負壓,并且消除該負壓等的真空發生裝置。
日本公開特許公報11-114862是真空發生裝置的典型例。大體上,該裝置是由具有壓縮空氣流路的本體區、通過壓縮空氣的作用發生負壓的彈出裝置、和用于控制壓縮空氣流路的閥機械裝置等組成。所述彈出裝置是附著在本體區的一側面,而閥機械裝置是設置在本體區的上面。通過該裝置可對吸附裝置提供負壓,并及時消除該負壓。因此,該裝置在真空輸送系統中非常有用。但,該裝置中彈出裝置露在本體區的側面,因此不僅整個裝置的體積大,而且輕微的震動也會引起彈出裝置脫離本體區。
為改進該日本特許,美國專利6,416,295公開了由四個功能區依次連接的本體、內裝在本體的彈出部分、和本體上面設置的閥機械裝置等組成的真空發生裝置。該專利的目的是通過減小整個裝置的厚度來達到裝置的小型化。但,該專利中裝置的寬度變大,其結果不能達到裝置小型化。而且,裝置的附件數量增大,制造費用增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以所述美國專利的不同形態,解決所述日本特許的問題。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實質上更小型結構的、沒有彈出裝置安全問題的、制造費用低的真空發生裝置。
本發明主要是由具有供給槽、真空槽、排出槽的本體區,通過由供給槽供給的壓縮空氣的作用來產生負壓的彈出部分,用于控制從供給槽延長的主要流路中分開且分別連接在彈出部分和真空槽的供給路開閉的閥機械裝置等組成。
特別是,所述本體區具有在其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的插入安裝部分;所述彈出部分是從其安裝部分插入形成;在所述安裝部分上插入連接用于蓋住彈出部分的蓋子。所述蓋子的優選厚度不大于安裝部分的深度。
本發明中彈出部分與本體區形成一體,不暴露在本體區之外。因此具有比較小型的結構,并確保彈出部分的安全。
圖2表示
圖1所示裝置的分解詳細圖。
圖3表示圖1所示裝置的放大縱向截面圖。
圖4表示組成本發明裝置的蓋子的示例圖,(a)是蓋子的詳細圖,(b)是其截面圖。
圖5表示圖2中開/閉閥的分解詳細圖。
圖6表示圖3中真空發生用電子閥處于開狀態下的本發明裝置的工作說明圖。
圖7表示圖3中真空破壞用電子閥處于開狀態下的本發明裝置的工作說明圖。
附圖中主要部分的符號說明10真空發生裝置, 20本體區, 21供給槽, 22真空槽,23排出槽, 24安裝部分, 25彈出部分, 26流入空間,27真空空間, 28輸出空間, 29,30噴嘴孔, 31隔板,32控制閥, 33集進控制器, 34消音控制器, 35控制器罩,36蓋子, 37a,b 設置槽, 38螺絲, 40主要流路,41a,b分流路, 42a,b供給路,50蓋子, 51流入空間,52真空空間, 53真空輔助空間,54輸出空間,55,56,57噴嘴孔, 58a,b噴嘴管, 59孔, 60彈出泵,61流入空間, 62真空空間, 63輸出空間, 70閥機械裝置,71a,b開/閉閥, 81固定板, 82a,b電子閥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裝置(10)包括本體區(20),在其一側面依次縱向形成有供給槽(21)、真空槽(22)、排出槽(23)并在其另一側面按一定深度形成有安裝部分(24);插入連接在所述安裝部分(24)的蓋子(50);以及設置在本體區(20)上面的閥機械裝置(70)。
所述蓋子(50)的優選厚度不大于安裝部分(24)的深度。這樣,安裝在安裝部分(24)的蓋子(50)不會突出于本體區(20)的表面。如此限定蓋子厚度是為了防止在緊密連接多個裝置(10)以形成通氣管(stack)時各裝置(10)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空間。
所述閥機械裝置(70)包括連接在本體區(20)上面的固定板(81)、以及固定在所述固定板(81)上面的一對電子閥(82a,82b)。
如圖2所示,所述安裝部分(24)內部具有彈出部分(25)。所述彈出部分(25)是由分別形成在安裝部分(24)的流入空間(26)、真空空間(27)、輸出空間(28)以及連接所述空間的噴嘴孔(29,30)等組成。在所述彈出部分(25),真空空間(27)連通真空槽(22),所述輸出空間(28)連通排出槽(23)。優選的是,所述真空空間(27)和真空槽(22)通過隔板(31)連通,該隔板(31)具有用于防止空氣從真空空間(27)流入真空槽(22)的控制閥(32)。
所述彈出部分(25)與插入到安裝部分(24)的蓋子(50)一同形成彈出泵(60)。蓋子(50)把彈出部分(25)的各空間(26,27,28)從外部密閉,密封圈(gasket)(39)形成在蓋子(50)內側表面,以防止各空間(26,27,28)內產生不必要空氣流動。
所述蓋子(50)可以是板條(panel)狀,優選為具有依次形成的流入空間、真空空間、輸出空間,包括連接各空間的噴嘴孔等的彈出裝置板(plate)狀。圖4(a),(b)表示本裝置(10)中供給所述蓋子(50)的彈出裝置板(plate)。圖中符號51,52,53,54分別是流入空間、真空空間、真空輔助空間、輸出空間,55,56,57是連接各空間(51,52,53,54)的噴嘴孔。優選的是,所述蓋子(50)具有插入到各噴嘴孔(55,56)并連接在真空空間(52)內的兩個噴嘴管(58a,58b),在其連接部分具有孔(59)。所述蓋子(50)插入到安裝部分(24)時,蓋子(50)的流入空間(51)、真空空間(52)、及輸出空間(53)分別連接到所述彈出部分(25)的流入空間(26)、真空空間(27)、及輸出空間(28)。
其結果,與具有板條狀蓋子的彈出泵相比較,彈出泵(60)具有容量擴大的各空間(61,62,63)(參照圖3)。因此,該彈出泵(60)可形成更高水平的真空。另外,該泵(60)中,彈出部分(25)的各空間(26,27,28)可通過形成在蓋子(50)上的噴嘴孔(55,56,57)連接,因此,連接彈出部分(25)各空間(26,27,28)的噴嘴孔(29,30)可以不要。此外,所述噴嘴管(58a,58b)可使泵(60)更快速地達到最大真空。
符號33是插入真空槽(22)內側的集進控制器,34是插入排出槽(23)內側的消音控制器。優選的是,在本體區(20)的側面提供有用于防止所述控制器(33,34)外露的控制器罩(35),此時,真空槽(22)和排出槽(23)在所述控制器罩(35)上形成。符號36是另一排出槽(23′)的蓋子,但不完全罩住該排出槽(23′)的全部。
本體區(20)的上面按一定間隔插入形成有一對設置槽(37a,37b),與從供給槽(21)橫向延長的主要流路(40)相互垂直交叉。左側設置槽(37a)通過從其下面延長的第1供給路(42a),可連通彈出部分(25)的流入空間(26),而右側設置槽(37b)通過從其下面延長的第2供給路(42b),可連通真空槽(22)(參照圖3)。因此,從供給槽(21)供給的壓縮空氣通過第1供給路(42a)和第2供給路(42b),可流入彈出部分(25)的流入空間(26)和真空槽(22)側。但,壓縮空氣的流動因閥機械裝置(70),實際上只能控制為某一個方向流動。即,閥機械裝置(70)控制從供給槽(21)延長的主要流路(40)上分開連接在彈出部分(25)的流入空間(26)和真空槽(22)的供給路(42a,42b)的開閉。符號38是用于調節第2供給路(42b)開放截面積的螺絲。
下面說明的閥機械裝置相關技術是該領域中常用的技術。但,所述閥機械裝置(70)并不限于這里說明的形態。
閥機械裝置(70)是由分別安裝在所述設置槽(37a,37b)中的一對開/閉閥(71a,71b)、內裝各開/閉閥(71a,71b)的在上面的狀態下固定在本體區(20)上面的固定板(81)、和固定設置在該固定板上面的真空發生用電子閥(82a)和真空破壞用電子閥(82b)等組成。
各開/閉閥(71a,71b)通過空氣壓力來工作而變換成開狀態的空氣控制閥(air control valve)。另外,所述各電子閥(82a,82b)是正常關閉類型(normally closed type)的螺線管閥。
如圖5所示,各開/閉閥(71a,71b)包括筒形托板(retainer)(72),具有外徑相同的上下部分(73,74)和外徑小于上下部分(73,74)且其上形成有通孔(76)的中間部分(75);能掛于托板(retainer)(72)之上且具有一定程度直徑的頭部(head)(78);以及閥附件(77),從所述頭部(78)中心向正下方延長并可自由通過托板(72)內部空間的桿(rod)(79),所述桿(79)的端部具有橡膠環(80),所述橡膠環(80)具有一定程度的直徑以密閉托板(72)的下側孔。
如圖3所示,所述托板(72)的上下部分(73,74)連接在設置槽(37a)的內壁以固定在設置槽(37a)中,閥附件(77)是設置成按指定距離可垂直移動。此時,中間部分(75)與從供給槽橫向延長的主要流路(40)位于同一線上。因此,主要流路(40)不會被托板(72)阻擋。在各開/閉閥(71a,71b)的正常狀態下,托板(72)的下側孔被閥附件(77)的橡膠環(80)所阻擋,由此切斷第1供給路(42a)和第2供給路(42b)。
如上所述,各開/閉閥(71a,71b)通過空氣壓力工作而轉變為開狀態。因此,所述主要流路(40)具有從各開/閉閥(71a,71b)的頭部(78)上面供給壓縮空氣的兩個分流路(41a,41b),真空發生用電子閥(82a)和真空破壞用電子閥(82b)分別設置在能控制第1分流路(41a)和第2分流路(41b)開閉的位置上。更詳細地說,第1分流路(41a)在主要流路(40)的左側垂直向上,貫通固定板(81),經過開狀態的真空發生用電子閥(82a),再次貫通固定板(81),延長至第1開/閉閥(71a)的頭部(78)之上;第2分流路(41b)在主要流路(40)的右側垂直向上,貫通固定板(81),經過開狀態的真空破壞用電子閥(82b),再次貫通固定板(81),延長至第2開/閉閥(71b)的頭部(78)之上。在各電子閥(82a,82b)正常狀態下,各分流路(41a,41b)被關閉類型的電子閥(82a,82b)切斷。
在接觸作業物表面的吸附裝置(沒有圖示)連接在真空槽(22),壓縮空氣供給源(沒有圖示)連接在供給槽(21)的狀態下,如果真空發生用電子閥(82a)處于開狀態,經供給槽(21)供給到主要流路(40)的壓縮空氣,通過第1分流路(41a),加壓到第1開/閉閥(71a)上面。此時,閥附件(77)下降到指定距離,由此在托板(72)下面產生縫隙(C1)。此后,供給到主要流路(40)的壓縮空氣依次通過形成在托板(72)中間部分(75)的通孔(76)、縫隙(C1)、第1供給路(42a),供給到流入空間(61)。供給到流入空間(61)的壓縮空氣通過噴嘴孔(55,56,57),經真空空間(62)和輸出空間(63),通過排出槽(23)排出到外部。此時,連接在真空槽(22)的吸附墊片內的空氣,通過隔板(31),流入真空空間(62),與壓縮空氣一同排出,在真空空間(62)內發生真空,由此吸附墊片具有能夠支撐作業物的負壓。(參照圖6)相反,如果所述真空破壞用電子閥(82b)處于開狀態,供給到主要流路(40)的壓縮空氣,通過第2分流路(41b),加壓到第2開/閉閥(71b)上面。此時,閥附件(77)下降到指定距離,由此在托板(72)下面產生縫隙(C2)。此后,供給到流路(40)的壓縮空氣依次通過形成在托板(72)中間部分(75)的通孔(76)、縫隙(C2)、第2供給路(42b),供給到真空槽(22)。因此,破壞真空空間(62)的真空,同時吸附墊片上提供的負壓被消除(參照圖7)。此時,真空破壞的速度是通過從本體區(20)側面插入并為干涉第2供給路(42b)而設置的調節螺絲(38)的前進或后退來調整。發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本發明中彈出部分(25)通過從本體區(20)的表面插入與本體區(20)形成一體,并通過蓋子從外部密閉,由此達到不暴露于本體區(20)的表面。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得到更小型的結構且確保彈出裝置的安全。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其由具有供給槽、真空槽、排出槽的本體區,通過由供給槽供給的壓縮空氣的作用而產生負壓的彈出部分,用于控制從供給槽延長的主要流路中分開且分別連接在彈出部分和真空槽的供給路開閉的閥機械裝置組成;其中,所述本體區具有在其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的插入安裝部分;所述彈出部分是從安裝部分分別插入形成,由與所述供給槽、真空槽、排出槽分別連通的流入空間、真空空間、輸出空間、以及連接這些各空間的連接裝置組成;在所述安裝部分上插入連接的蓋子,用于從外部密閉彈出部分的各空間。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為形成在彈出部分的串聯噴嘴孔。
3.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子是由與彈出部分的流入空間、真空空間、輸出空間相對應形成的流入空間、真空空間、輸出空間、以及連接這些各空間的串聯噴嘴孔組成的彈出裝置板。
4.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真空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子的厚度不大于安裝部分的深度。
5.權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子是由插入安裝在各噴嘴孔內、在蓋子的真空空間內相互連接、在其連接部分具有孔的兩個噴嘴管組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用于對吸附裝置提供負壓的真空發生裝置,可提供實質上結構更小型且確保彈出部分安全的裝置。本裝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供給槽、真空槽、排出槽的本體區;通過由供給槽供給的壓縮空氣的作用而產生負壓的彈出部分;用于控制從供給槽延長的主要流路中分開且分別連接在彈出部分和真空槽的供給路開閉的閥機械裝置,其中,所述本體區在其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的插入安裝部分;所述彈出部分是從其安裝部分插入形成的;用于蓋住彈出部分的蓋子與所述安裝部分插入連接。
文檔編號F04F5/44GK1412446SQ0214624
公開日2003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1年10月15日
發明者趙鎬英 申請人:韓國氣壓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