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力滅火旋切式渦流高能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風力滅火機,具體地說是風力滅火旋切式渦流高能風機。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撲滅森林火災風力滅火機,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風量小,風速低,二是發動機冷卻效果差,三是發動機排出的廢氣,從排氣管排出并散失在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設計出一種與發動機配套使用的,起動快、風力大、通過對冷卻系統地改進,強化冷卻效果,發動機高速運轉時間成倍延長,把風力滅火發動機用于自身冷卻的氣流和排出的廢氣,都回收到風機渦流室內,匯合成強勁的氣流,經風筒排出,直接用于滅火的風力滅火旋切式渦流高能風機。其主要技術內容是,風力滅火旋切式渦流高能風機,由風機殼、風筒、葉輪、橡膠圈、端蓋構成,其特征是,風機殼內壁,設有一個氣流封割環、開有一個和發動機氣缸、排氣管位置相對應的一個后進風口和一個中心軸孔,風機殼前出風口處,裝有兩個帶插銷孔的合頁,風機殼內,安有一個與發動機軸相連的葉輪,葉輪平板中心,設有與發動機主軸連接的中心螺孔、外邊緣,設有直角環帶與風機殼內壁氣流封割環有間隙地重疊,直角環帶內平板,設有若干條狀孔,條狀孔上,對應設有旋切式側立后傾葉片,葉輪平板和前側碟形環帶,由后傾前彎的大葉片及小葉片連接,呈現扁圓柱形,風機殼外,設有一個橡膠圈和一個帶進風口的端蓋。本發明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先進之處在于,風力滅火旋切式渦流高能風機,具有結構科學、雙向進風、合流增壓,在增大風和排風量的同時,又強化了發動機的冷卻效果等優點,從而克服了現有離心式渦流風機工作時,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圖1為本發明外觀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A-A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B-B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C-C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氣流封割環1、大葉片2、橡膠密封圈3、碟形環帶4、條狀孔5、端蓋6、平板7、合頁8、風筒9、中心螺孔10、后進風口11、旋切式葉片12、小葉片13、直角環帶14、風機殼15。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對圖1-4對本發明再作進一步地描述,風機殼15內壁,設有一個氣流封割環1、開有一個和發動機氣缸、排氣管位置相對應的一個后進風口11和一個中心軸孔10,風機殼15前出風口處,裝有兩個帶插銷孔的合頁8,風機殼15內,安有一個與發動機軸相連的葉輪,葉輪平板7中心,設有與發動機主軸連接的中心螺孔10、外邊緣,設有直角環帶14與風機殼15內壁氣流封割環1,有間隙地重疊,直角環帶14內平板,設有若干條狀孔5,條狀孔5上,對應設有旋切式側立后傾葉片12,葉輪平板7和前側碟形環帶4,由后傾前彎的大葉片2及小葉片13連接,呈現扁圓柱形,風機殼15外,設有一個橡膠圈3和一個帶進風口的端蓋6,以上便構成本發明。
權利要求
風力滅火旋切式渦流高能風機,由風機殼、風筒、葉輪、橡膠圈、端蓋構成,其特征是,風機殼內壁,設有一個氣流封割環、開有一個和發動機氣缸、排氣管位置相對應的一個后進風口和一個中心軸孔,風機殼前出風口處,裝有兩個帶插銷孔的合頁,風機殼內,安有一個與發動機軸相連的葉輪,葉輪平板中心,設有與發動機主軸連接的中心螺孔、外邊緣設有直角環帶與風機殼內壁氣流封割環有間隙地重疊,直角環帶內平板,設有若干條狀孔,條狀孔上,對應設有旋切式側立后傾葉片,葉輪平板和前側碟形環帶,由后傾前彎的大葉片及小葉片連接,呈現扁圓柱形,風機殼外,設有一個橡膠圈和一個帶進風口的端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風力滅火旋切式渦流高能風機,由風機殼、風筒、葉輪、橡膠圈、端蓋構成。該風機的設計,打破了傳統離心風機的工作原理,即通過對風機外殼,葉輪結構進行的特殊設計,使其在保持原有風道、風量的同時,又將風力滅火發動機用于自身冷卻的氣流和排出的廢氣,都回收到風機渦流室內,匯合成更強勁的氣流,直接用于滅火,該風機在使用過程中,不但提高了風速、風量,又淡化了滅火氣流中的氧氣濃度,同時,又增強了滅火效果,另外,該風機將風筒突出部分,設計成可快速拆裝,可伸縮套接方式。此外,該風機還具有攜帶方便等特點。
文檔編號F04D29/44GK1350124SQ01142309
公開日2002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1年11月22日
發明者郭蔭杰 申請人:郭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