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空調裝置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
作為以往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以下簡稱壓縮機),有公開在日本未審查專利公報(KOKAI)No.7-91336中的壓縮機。在該壓縮機中,如
圖11所示,在氣缸體1上形成有氣缸孔8,在后殼體3上形成有吸入腔30和排出腔31,并且,在前殼體2上形成有曲柄室5。這些前殼體2、氣缸體1和后殼體3互相連接在一起構成殼體。
在曲柄室5內,通過軸承7a、7b由前殼體2和氣缸體1可轉動地支撐著驅動軸6。在驅動軸6與中間的前殼體2上,通過軸承2a同步轉動地支撐著轉子10;在中間轉子10上,通過一對鉸接機構K、K同步轉動地支撐著斜盤11。各個鉸接機構K、K包括從轉子10向后方突出、而且在其上面開設有導向孔17a的支撐臂17;及緊固在支架15上的導向銷16,支架15與斜盤11一體地設置并在斜盤11的前面突出,導向銷16在導向端設有球狀部分16a,該球狀部分16a可往復運動地以空載狀態裝配到導向孔17a中。各個鉸接機構K、K對峙地安裝,以便能越過斜盤11的上死點位置T。在轉子10和斜盤11之間,插入有傾角減小彈簧12,傾角減小彈簧12朝著傾角從最大傾角減少到最小傾角的方向,向后殼體3推動斜盤11。
進一步,在斜盤11上,通過穿過斜盤11進行鉆孔加工,形成可與驅動軸6配合的通孔20。該通孔20如圖12所示,作成這樣的結構允許斜盤11的傾角位移超過圍繞擺動軸中心Y的整個控制范圍,擺動軸中心Y設置在驅動軸6的對著鉸接機構K、K的一側的外面,而驅動軸6的軸心X設置在鉸接機構K、K與該一側之間。即是說,如圖11所示,當傾角減小彈簧12被推進到最大延伸狀態時,該斜盤11通過其后端表面11b與擋圈13的接觸,禁止其朝傾角減小方向的進一步傾斜,其中,上述后端表面11b在通孔20的后端作成凹狀,上述擋圈13與驅動軸6相嵌合。相反,當傾角減小彈簧12被推到最大縮回狀態時,斜盤11通過其前端表面11a與轉子10的后端表面10a的接觸,禁止其朝傾角增大方向的進一步傾斜,其中,前端表面11a的底部作成傾斜狀。
而且,借助于一對(滑)靴14,活塞9與該斜盤11嚙合,這一對靴14作為連接機構,將依據傾角的來回的擺動運動轉化成往復運動,各個活塞9分別被容納在氣缸孔8中。
在氣缸體1和后殼體3之間,插入有閥板4等。在閥板4上形成有入口32和出口33,用以打開相應的各氣缸孔8,在閥板4和活塞9之間形成壓縮腔,借助于入口32和出口33,該壓縮腔與吸入腔30和排出腔31連通。在各入口32上配置有圖中未示的吸入閥,根據活塞9的往復運動,該吸入閥打開或關閉入口32;并且,在出口33上設置有圖中未示的排出閥,通過護架4的調節并根據活塞9的往復運動,排出閥打開或關閉出口33。
此外,在氣缸體1上設置有圖中未示的氣體排泄通道,該氣體排泄通道將曲柄室5與吸入腔30連通,并由圖中未示的控制閥控制其打開或關閉。
在這種壓縮機中,當轉子10與斜盤11隨著驅動軸6的旋轉而在預定的角度下轉動時,活塞9在氣缸孔8內往復運動。這樣,將制冷氣體從吸入腔30吸入壓縮腔,制冷氣體在壓縮后,排到排出腔31。斜盤11的傾角在控制閥的作用下通過曲柄室5中的壓力的調節而產生位移,由此,排到排出腔31中的制冷氣體的排出容量得到控制。
這時,如圖12所示,當斜盤11達到最大傾角時,通孔20的前面下邊表面20c和后面上部表面20d不和驅動軸6的圓周表面接觸。但是,當斜盤11達到最小傾角時,通孔20的后面下邊表面20e和前面上部表面20f不和驅動軸6的圓周表面接觸。即,通孔20不限定最大傾角和最小傾角,通孔20和驅動軸6之間的間隙變大。
而且,在這種壓縮機中,由于通孔20中的支持部分20b作成為弧狀,驅動軸6的圓周表面始終與該支持部分20b保持線接觸,支持部分20b幾乎不能遭到磨損。進而,由于產生壓縮反作用力等的力矩,幾乎都能由一對鉸接機構K、K吸收,因此,斜盤11的調節表面表面20a、20a也很少會受到磨損。因而,在這種壓縮機中,斜盤11的傾角的穩定性是可靠的,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用性。
但是,不僅在上述公報所提出的斜盤式壓縮機中,而且在包括搖擺盤式壓縮機在內的寬范圍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中,在壓縮機的運轉不能實施或壓縮機的運轉以基本看作為0的小排出容量實施的情況下,已經發現,當受到來自外部的大的振動時,就會引起噪音、振動增大及碰撞部分磨損的弊端,這種弊端會導致傾角可變的斜盤產生間隙等。
即是說,在包括搖擺盤式壓縮機在內的寬范圍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中,斜盤由中間的其它部件例如驅動軸、套筒等部件形成的有確定范圍的間隙支撐著,以便隨著傾角的位移,斜盤的姿勢和位置得以變化,由此,通過改變斜盤的傾角可實現容量的變化。
這里,在壓縮機以大的排出容量進行壓縮運轉的情況下,由于壓縮負載從活塞作用到斜盤上,可以忽視中間的其它元件的間隙,斜盤在預定位置通過壓縮負載與其它元件保持接觸。因此,在這種狀態下,即使從外部施加大的振動,由于斜盤不與其它元件反復碰撞,因此,噪音等不會增大。
但是,在壓縮運轉不能實施或壓縮運轉以基本看作為0的小排出容量實施的情況下,壓縮負載不作用在斜盤上,或幾乎不作用在其上,如果從外部施加大的振動,由于斜盤與其它元件反復碰撞,所以會增大噪音等。
特別是,在上述公報所提出的斜盤式壓縮機中,由于裝配在斜盤通孔中的驅動軸可是上述的其它元件,并因為在斜盤上以高精度形成該通孔是比較困難的,因此這種噪音增大的趨勢也特別明顯。
本發明就是鑒于上述傳統技術的現狀而提出,因此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搖擺式壓縮機在內的寬范圍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其伴隨容量變化的斜盤傾角的位移不會受到妨礙,在此前提下,在壓縮運轉不能實施或壓縮運轉以基本看作為0的小排出容量實施的情況下,可避免諸如噪音等缺陷的發生。
根據本發明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包括一曲柄室;多個吸入腔;一排出腔;在殼體中劃分形成的與上述吸入腔、排出腔連通的多個氣缸孔,使多個活塞分別可往復運動地容納在相應的氣缸孔中,從而將位于上述曲柄室中的轉子同步轉動地支撐在由殼體支持的驅動軸上;一斜盤,通過轉子和鉸接機構連接在驅動軸上并與該驅動軸配合,使其傾角產生變化,從而在斜盤與上述的活塞之間設置有一連接機構,該連接機構將上述斜盤來回的擺動運動轉換成各活塞的往復運動,并且通過上述曲柄室的壓力控制上述斜盤的傾角,以改變輸出容量,其特征是,還插置有一對準元件,該對準元件與上述斜盤接觸,以將上述的斜盤對準。
在本發明的壓縮機中,由于對準元件與斜盤接觸而使斜盤對準,因此,隨著斜盤的傾角位移,斜盤的姿勢和位置產生變化,斜盤與中間的其它元件如驅動軸、套筒等之間的間隙得以吸收。進而,在壓縮運轉不能實施或壓縮運轉以基本看作為0的小排出容量實施的情況下,甚至在外部施加有大的振動的情況下,由于斜盤不會與其它元件反復地碰撞,因而,不會使噪音或振動增大,并且可減少在碰撞部分所發生的磨損。
結果,在壓縮運轉不能實施或壓縮運轉以基本看作為0的小排出容量實施的情況下,該壓縮機仍然可在伴隨容量變化的斜盤的傾角位移不會受到妨礙的前提下,克服如噪音等缺點。
在驅動軸是其它元件即在斜盤直接與驅動軸接觸的情況下,作為對準元件可以使用一墊圈,該墊圈與驅動軸配合,填滿斜盤與驅動軸之間的間隙。作為一種替代方案,在與驅動軸配合的套筒是其它元件的情況下,即在斜盤與套簡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墊圈填滿斜盤與套筒之間的間隙。
進一步,比較合適的是,提供的該壓縮機還包括一推力裝置,該推力裝置將該對準元件推向上述斜盤的一側。由于對準元件在推力裝置的推力作用下被移向斜盤一側,因此可填滿斜盤與其它元件之間的間隙。
再者,合適的是,上述對準元件設置在轉子與斜盤之間,上述推力裝置是一傾角減小彈簧,并在傾角從最大傾角向最小傾角減小的方向上推動斜盤。
由于使用了傾角減小彈簧,就不需要專門設置只推動對準元件的推力裝置,因而減少了組成元件的數目,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
另外,合適的是,上述對準元件設置在相對于斜盤的轉子之相反一側,上述推力裝置是一回位彈簧,并在傾角從最小傾角向極限傾角或更大的傾角增大的方向上推動斜盤。
由于使用了回位彈簧,就不需要專門設置只推動對準元件的推力裝置,因而減少了組成元件的數目,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相對于使用上述傾角減小彈簧的情況來說,對準元件設置在相反一側。
此外,合適的是,上述對準元件包括設置在上述轉子與上述斜盤之間的第一對準元件和設置在相對于上述斜盤的上述轉子相反一側的第二對準元件,上述推力裝置包括一傾角減小彈簧和一回位彈簧,上述傾角減小彈簧在斜盤傾角從最大傾角向最小傾角減小的方向上推動第一對準元件,上述回位彈簧在斜盤傾角從最小傾角向極限傾角或更大的傾角增大的方向上推動第二對準元件。
在這種情況下,可與上述兩種情況相結合。通過從前側和后側對準斜盤,在壓縮運轉不能實施或壓縮運轉以基本看作為0的小排出容量實施的情況下,可在伴隨容量變化的斜盤的傾角位移不會受到妨礙的前提下,進一步有效地克服如噪音等缺點。
合適的是,將至少一部分作成斜盤內側上的小直徑錐形表面,上述的至少一部分是從由上述斜盤與上述對準元件接觸的部分和上述對準元件與上述斜盤接觸的部分組成的一組部分中選擇出的部分。
這樣,錐形表面的小直徑側位于斜盤的內側,結果可以填充斜盤與其它元件之間的間隙。
在該錐形表面形成于斜盤與對準元件接觸的部分上的情況下,利用切削工具可形成該錐形表面,切削工具在導向端設有錐狀加工表面,因此切削工具可相對于斜盤在兩個方向上進刀,或者在兩個方向之間輕輕地擺動切削工具或斜盤來進刀。
在斜盤與對準元件接觸的部分和對準元件與斜盤接觸的部分作成該錐形表面的情況下,這些錐形表面以相等的開度角形成比較合適。這樣,錐形表面彼此表面地接觸,可以減少相互之間的磨損。
很容易理解,采用這種結構,并不需要將兩部分都加工成具有相等的開度角的錐形表面。換句話說,即使將兩部分都加工成具有相等的開度角的錐形表面,在壓縮機組裝之后,由于滑動運動和尺寸公差等,這些錐形表面依然有可能以傾斜的方式接觸。
因此,更合適的是,上述斜盤與上述對準元件接觸的部分和上述對準元件與上述斜盤接觸的部分兩者中的一個部分作成斜盤內側上的小直徑錐形表面,另一個部分作成凸形曲面。
這樣,錐形表面的小直徑側位于斜盤的內側,不僅能填充斜盤與其它元件之間的間隙,而且也很容易進行加工,從而減少了生產成本。
在驅動軸是其它元件的情況下,即斜盤直接與驅動軸接觸的情況下,與上述公報提出的壓縮機一樣,穿過上述斜盤形成有用于安裝驅動軸的通孔。該通孔作成允許斜盤的傾角位移超過圍繞擺動軸中心的整個控制范圍的結構,擺動軸中心插置在驅動軸的面對著鉸接機構的一側的外面,而驅動軸的軸心插置在鉸接機構與該一側之間。由于以高精度形成該通孔比較困難,因此本發明最大程度地展現了這些情況下的特殊效果。對準元件與驅動軸配合。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在最小傾角位置的主要部分的縱斷面圖。
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壓縮機的斜盤的縱斷面圖。
圖3是只表示第一實施例壓縮機的斜盤通孔的內表面的示意圖。
圖4A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壓縮機的墊圈的橫斷面圖。
圖4B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壓縮機的墊圈的側視圖。
圖4C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壓縮機的墊圈的正面圖。
圖5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壓縮機在最小傾角位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橫斷面圖。
圖6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壓縮機在最大傾角位置的主要部分的縱斷面圖。
圖7A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壓縮機在最小傾角位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橫斷面圖。
圖7B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壓縮機在最小傾角位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橫斷面圖。
圖8是第二實施例壓縮機在最小傾角位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橫斷面圖。
圖9是第三實施例壓縮機在最小傾角位置的主要部分的縱斷面圖。
圖10是第四實施例壓縮機在最小傾角位置的主要部分的縱斷面圖。
圖11是傳統壓縮機的縱斷面圖。
圖12是表示傳統壓縮的斜盤主要部分的縱斷面圖。
(第一實施例)下文,參照附圖敘述實施本發明的第一、第二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具有大體上與圖11及圖12所示的結構相同的基本結構,如圖1至圖6所示,其不同點在于使用了斜盤18和作為對準元件的墊圈19,并且,還使用了圖1所示的回位彈簧21。
如圖1及圖2所示,類似于圖11及圖12所示的壓縮機,在壓縮機所使用的斜盤18上通過鉆孔加工形成通孔20。即是說,如圖3所示,在該通孔20中,圍繞擺動軸中心Y形成有圓弧狀的支持部分20b,在通孔20的側面形成有平直調節表面20a、20a,該調節表面20a、20a沿軸中心X平行地延伸。擺動軸中心Y相對于如圖11所示的軸中心X沿垂直方向延伸,并設置在驅動軸6的對著鉸接機構K、K的一側的外面,而軸心X設置在鉸接機構K、K與該一側之間。如圖5所示,該通孔20的調節表面20a、20a設置成在這些調節表面20a、20a和驅動軸6之間形成確定范圍的間隙t1,從而隨著斜盤18的傾角位移可以改變該斜盤18的姿勢和位置。由于斜盤18的姿勢和位置隨著斜盤18的傾角位移而變化,并且通孔20作成復雜的形狀,所以該間隙t1比較大一些。
由于具有以下特征,因此這種壓縮機中的斜盤18的通孔20不同于傳統壓縮機中的斜盤11的通孔20。即是說,如圖2和圖3所示,在這種壓縮機中,在通孔20的前緣部分(把轉子10的該側看作前面,下文的說明都是相同的)形成錐形表面20g、20h,該錐形表面20g、20h在斜盤18的內側以小直徑形成,并且具有45°的開度角,在錐形表面20g、20h之間的部分通過光滑曲面20i作成連續的。
兩個錐形表面20g、20h以及光滑曲面20i的形成將在下文敘述。首先,如圖2所示,將切削工具B加工成錐狀,使其在導向端成為具有45°開度角的錐狀加工表面,如圖2所示,在斜盤18上形成通孔20后,用切削工具B相對斜盤18從前面一側進刀,使切削工具B的軸中心沿著中心線A1行進,該中心線A1設置在垂直地穿過斜盤18的中心平面C的方向上。在這種場合,中心線A1與軸中心X一致。這樣,如圖3所示,在斜盤18的上死點位置T一側形成由記號a、b、g、h包圍的錐形表面20g。
接著,如圖2所示,讓斜盤18圍繞旋轉中心Z輕輕擺動,這將沿中心線A占據一段距離,該距離等于從中間平面C到擺動軸中心Y的距離,使切削工具B的軸(向)中心處于中心線A2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斜盤18不擺動,也可以讓切削工具B的軸(向)中心擺動。在這種場合,中心線A1和中心線A2之間的夾角θ構成為位移變化角,該角是最大傾角與最小傾角之差。這樣,如圖3所示,形成由記號b、c、f和g包圍的光滑曲面20i。進一步,在斜盤18的下死點一側形成由記號c、d、e和f包圍的錐形表面20h。值得注意的是,也可以通過與該加工過程相反的加工過程,形成錐形表面20g等。
在這種場合,中心線A1和中心線A2之間的夾角θ可以稍微向相反側擴大,使其稍大于斜盤18的位移變化角。特別是,可以在中心線A1的一側擴大1~2°,而在中心線A2的一側擴大1~15°。如果這樣,上述的傾角位移不會受斜盤18和墊圈19之間接觸的影響,因而不會降低壓縮機的容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加工過程中轉子中心Z不需要置于中心線A1上。可以置于中心線A1之外的擺動軸中心Y的一側或相反一側的位置。而且,還可以使其于軸線方向上位移。
需要注意,在切削工具B從前面一側相對于斜盤18進刀、使切削工具B的軸中心沿中心線A1前進之后,可以暫時抽回切削工具B,然后讓斜盤18或切削工具B擺動,使切削工具B的軸中心與中心線A2重疊,然后再讓切削工具B從前面一側相對于斜盤18進刀,使切削工具B的軸中心沿著中心線A2行進。如果這樣,如圖3所示,不形成由記號b、c、f和g包圍的光滑曲面20i,但是,形成由記號a、c、f和h包圍的錐形表面及由記號c、d、e和f包圍的錐形表面,并且兩個錐形表面之間的部分以鈍角連續形成。當錐形表面20g、20h之間的部分由光滑曲面20i連續形成時,斜盤18和驅動軸6之間的相對磨損幾乎不會發生,因此,通過上述的工序,進一步優化了錐形表面20g等的加工過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圖2所示,為了平衡、減輕重量并便于在加工過程中定位,在斜盤18的上死點位置T一側鉆有通孔18a,并且也為了平衡和減輕重量的目的,在下死點位置一側形成局部凹陷面18b。而且,如圖1所示,在一體地設置于斜盤18的下死點位置一側的平衡重18c上,為避開轉子10后端所形成的凸起10b,通過凹陷加工以形成中凹部分18d,并且如圖6所示,在中凹部分18d的下面,形成與轉子10的后端表面10a接觸的前端表面11a,以便在傾角增大的方向上調整進一步的傾斜運動。
進一步,在這種壓縮機中,使用了如圖1及圖4~圖6所示的墊圈19。該墊圈19如圖4所示,其形狀大致與圓筒(柱)形狀相同,具有稍大于驅動軸6部分的外徑的內徑D,所述的驅動軸6部分是指位于斜盤18的通孔20中的部分。在這里,如圖5所示,內徑D大于驅動軸6所述部分的外徑的程度是間隙t2,該間隙t2起因于被裝配到驅動軸6上的墊圈19沿軸向可滑動的裝配尺寸,以及加工該尺寸時所需要的公差。由于內徑D的加工是簡單的圓柱表面的加工,因而該間隙t2很容易作成小于上面所述斜盤18的通孔20的調節表面20a、20a之間的間隙t1。如圖4所示,同樣在該墊圈19的后緣部分形成錐形表面19a,該錐形表面19a構成斜盤18的內側面上的小直徑并具有45°的開度角。如圖1所示,該墊圈19由設置在轉子10中間上的傾角減小彈簧12向后側推壓。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壓縮機中,如圖1所示,使用了回位彈簧21。該回位彈簧21沿著使斜盤18的傾角從最小傾角增大到超過可回位的極限角度的一角度方向,從后側推壓斜盤18。
在這種構成的壓縮機中,也可以參照圖11,當轉子10和斜盤18隨著驅動軸16的驅動以特殊的角度旋轉時,活塞9在氣缸孔8內往復運動。這樣,制冷氣體從吸入腔30被吸入壓縮腔,經過壓縮之后,排到排出腔31中。斜盤18的角度通過用控制閥進行的曲柄室5內的壓力調節產生位移。與此同時,如圖5所示,由于斜盤18上的通孔20的調節表面20a、20a要遵守提供一中間的驅動軸6的給定范圍的間隙t1,因而,就可以隨著斜盤18的傾角位移來改變其姿勢和位置。由此可控制排到排出腔31中的制冷氣體的排出容量。
并且,在這種壓縮機中,如圖1所示,在壓縮運轉不能實施或壓縮運轉以基本看作為0的小排出容量實施的情況下,壓縮負載不作用在斜盤18上或幾乎不作用在斜盤18上。可是,在這種壓縮機中,作為一個特征作用是,如圖5所示,使用了具有錐形表面19a的墊圈19,該錐形表面19a的小直徑側位于斜盤18的內側,在傾角減小彈簧12的推力作用下,墊圈19移向斜盤18一側,墊圈19的錐形表面19a以彼此面對面的方式與斜盤18的錐形表面20g接觸,與斜盤18對齊。因此,吞沒并吸收了中間驅動軸6和通孔20的調節表面20a、20a具有的間隙t1。
因此,在這種壓縮機中,在上述情況下,即使隨著車輛的運行,由車輛如發動機施加大的振動時,斜盤18也不會與驅動軸6反復碰撞,不會引起噪音或振動的增大,從而碰撞部分的磨損也得以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如圖6所示,當該壓縮機以一定范圍的大的容量進行壓縮運行時,在壓縮負載的作用下斜盤18與驅動軸6接觸,并且在墊圈19的錐形表面19a和斜盤18的光滑曲面20i接觸的情況下使傾角發生位移。
因此,在壓縮運轉不能實施或壓縮運轉以基本看作為0的小排出容量實施的情況下,該壓縮機仍然可在伴隨容量變化的斜盤18的傾角位移不會受到妨礙的前提下,克服如噪音等缺點。
另外,由于傾角減小彈簧12推壓墊圈19,因而可以省去只推動墊圈19的推力元件,減少了元件的數目,進而降低了產品的費用。其它性能和效果和前面提到的公報是一樣的。
(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一樣,用相等的開度角,可以很容易地加工斜盤18的通孔20中的錐形表面20g、20h和墊圈19的錐形表面19a。并且,即使在壓縮機裝配之后,用相等的開度角加工錐形表面20g、20h和墊圈19的錐形表面19a,由于有滑動尺寸及公差尺寸等,也可使這些錐形表面20g、20h和錐形表面19a傾斜地接觸。在這些情況下,如圖7A和圖7B所示,墊圈19的拐角P有可能和錐形表面20g、20h接觸,磨損這兩個表面。
因此,如圖8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的壓縮機,將斜盤18和墊圈19接觸的部分作成錐形表面20g,該錐形表面20g在斜盤18的內側具有小直徑,并且將墊圈19和斜盤18接觸的部分作成凸形曲面19b。其它構成和第一實施例相同。
當采用這種壓縮機時,不僅加工容易而且可降低生產成本。其它操作和效果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第三實施例)
如圖9所示,斜盤18的對準可以通過使用墊圈19′從斜盤18上的通孔20′的后邊實施。墊圈19′在前面一側設有與通孔20′的后側接觸的錐形表面;在后面一側設有容納回位彈簧21′的基座表面。回位彈簧21′由順位夾13在后端一側支撐,墊圈19′被回位彈簧21′推向前面一側。值得注意的是,墊圈19′可直接用順位夾13支撐。
(第四實施例)如圖10所示,斜盤18的對準可以通過使用設置在斜盤18的前側和后側的上述墊圈19(第一對準元件)和上述墊圈19′(第二對準元件)實施。要說明的是,墊圈19由傾角減小彈簧12(推力裝置)從前側向后側推動,而墊圈19′由回位彈簧21′(推力裝置)從后側向后側推動。由于在前側和后側都設置對準元件,所以,斜盤18能更穩定地對準。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由于配備有對準元件,該對準元件和斜盤接觸,因此在壓縮運轉不能實施或壓縮運轉以基本看作為0的小排出容量實施的情況下,仍可以使伴隨容量變化的傾角位移不會受到妨礙,從而避免了噪音的發生和斜盤的振動等。
權利要求
1.一種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包括一曲柄室;多個吸入腔;一排出腔;在殼體中劃分并形成的與所述吸入腔、排出腔連通的多個氣缸孔,使多個活塞分別可往復運動地容納在相應的氣缸孔中,從而將位于所述曲柄室中的轉子同步轉動地支撐在由殼體支持的驅動軸上;一斜盤,通過轉子和鉸接機構連接在驅動軸上并與該驅動軸配合,使其傾角產生變化,從而在斜盤與所述的活塞之間插置一連接機構,該連接機構將所述斜盤來回的擺動運動轉換成各活塞的往復運動,并且通過所述曲柄室的壓力控制所述斜盤的傾角,以改變輸出容量,其特征是,還插置一對準元件,該對準元件與所述斜盤接觸,將所述的斜盤對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其特征是,還包括一推力裝置,該推力裝置將所述對準元件推向所述斜盤的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對準元件被設置在所述轉子與所述斜盤之間,所述推力裝置是一傾角減小彈簧,并在傾角從最大傾角向最小傾角減小的方向上推動該斜盤。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對準元件設置在相對于所述斜盤的所述轉子相反一側,所述推力裝置是一回位彈簧,并在傾角從最小傾角向極限傾角或更大的傾角增大的方向上推動該斜盤。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對準元件包括設置在所述轉子與所述斜盤之間的第一對準元件和設置在相對于所述斜盤的所述轉子相反一側的第二對準元件,所述推力裝置包括一傾角減小彈簧和一回位彈簧,所述傾角減小彈簧在斜盤傾角從最大傾角向最小傾角減小的方向上推動第一對準元件,所述回位彈簧在斜盤傾角從最小傾角向極限傾角或更大的傾角增大的方向上推動第二對準元件。
6.根據權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其特征是,將至少一部分作成斜盤內側上的小直徑錐形表面,所述的至少一部分是從由所述斜盤與所述對準元件接觸的部分和所述對準元件與所述斜盤接觸的部分組成的一組部分中選擇出的部分。
7.根據權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其特征是,所述斜盤與所述對準元件接觸的部分和所述對準元件與所述斜盤接觸的部分兩者中的一個部分作成斜盤內側上的小直徑錐形表面,另一個部分作成凸形曲面。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其特征是,穿過所述斜盤形成一用于安裝驅動軸的通孔,該通孔被構成允許斜盤的傾角位移超過圍繞一擺動軸中心的整個控制范圍,擺動軸中心設置在驅動軸的面對著鉸接機構的一側的外面,而驅動軸的軸心插置在鉸接機構與該一側之間,所述對準元件安裝在驅動軸上。
全文摘要
一種變容量斜盤式壓縮機,通過控制斜盤的傾角改變排出容量,斜盤通過帶有錐形表面的墊圈19與該斜盤18的接觸對準,這樣,在壓縮運轉不能實施或壓縮運轉以基本看作為0的小排出容量實施的情況下,也能避免斜盤與驅動軸6之間產生噪音等。
文檔編號F04B27/14GK1327518SQ00802327
公開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1999年8月20日
發明者木村一哉, 深沼哲彥, 村瀨正和, 米良實, 森下敦之, 熊澤伸吾 申請人:株式會社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