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包括套銑總成和打撈總成,打撈總成可收放結構裝配在套銑總成的內部;套銑總成主要由以軸向順序裝配的套銑筒、花鍵外套、套銑鞋及套銑齒組成,花鍵外套的周向上開有多個徑向的銷釘孔;打撈總成主要由花鍵芯軸及可退式打撈工具組成,花鍵芯軸的軸肩沿軸向懸掛在花鍵外套內的階梯孔緣處,且花鍵芯軸外表面和花鍵外套內表面以花鍵鍵齒嚙合的方式配合,花鍵芯軸的周向上開有多個徑向的銷釘孔,花鍵芯軸上的銷釘孔和花鍵外套上的銷釘孔一一對應,由銷釘徑向固定;花鍵芯軸的底部與可退式打撈工具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確保對落魚套銑和打撈住落魚,而且結構、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
【專利說明】
一種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氣井的修井作業,具體是一種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
【背景技術】
[0002]在修井過程中,存在著下面三種方式打撈落魚,一是采用浸泡解卡劑,采用浸泡解卡劑時,解卡劑必須浸泡一定的時間,從而起到在鉆柱和井壁之間形成一層油膜降低摩阻、破壞泥餅和降低粘卡力的作用。而高壓調整井由于泥漿密度較高,與解卡劑的密度差較大,在頂替和浸泡中極易發生混竄,很難起到解卡劑的作用,導致浸泡解卡失敗。二是釆用先套銑再打撈的方式,其缺點是在套銑落魚時,由于震動或者卡瓦釋放,落魚下行對下部工具造成沖擊增加難度;由于高壓調整井泥漿密度高、正壓差大,泥餅形成得很快也很厚,當用套銑管將被卡鉆具套開后,在起出套銑鉆具和下入打撈鉆具的這段時間內,落魚很快重新被卡,致使打撈失敗。三是采用防掉套銑工藝中的防掉矛,其加工要求高且整個套銑、打撈工藝復雜。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不僅能夠確保對落魚套銑和打撈住落魚,而且整個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結構、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的一種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包括套銑總成和打撈總成,所述打撈總成可收放結構裝配在套銑總成的內部;所述套銑總成主要由以軸向順序裝配的套銑筒、花鍵外套、套銑鞋及套銑齒組成,所述花鍵外套的周向上開有多個徑向的銷釘孔;所述打撈總成主要由花鍵芯軸及可退式打撈工具組成,所述花鍵芯軸的軸肩沿軸向懸掛在花鍵外套內的階梯孔緣處,且花鍵芯軸外表面和花鍵外套內表面以花鍵鍵齒嚙合的方式配合,花鍵芯軸的周向上開有多個徑向的銷釘孔,花鍵芯軸上的銷釘孔和花鍵外套上的銷釘孔一一對應,由銷釘徑向固定;所述花鍵芯軸的底部與可退式打撈工具螺紋連接。
[0005]所述花鍵芯軸的底部與可退式打撈工具的螺紋旋合方向與套銑鞋的套銑旋轉方向一致。
[0006]所述花鍵外套下端面上安裝有平面軸承,且平面軸承內徑上開有導通循環液循環的水槽。
[0007]所述銷釘孔為三個。
[0008]所述可退式打撈工具為可退式打撈矛。
[0009]所述套銑總成的套銑筒頂部裝配有套銑撈杯。
[0010]所述套銑筒與花鍵外套、花鍵外套與套銑鞋兩兩之間分別以雙級扣連接。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打撈總成中的可退式打撈工具打撈住落魚,同時再用套銑總成進行套銑的方式,不僅能夠確保對落魚套銑和打撈住落魚,而且整個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結構、工藝簡單,更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花鍵外套的剖視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花鍵芯軸的剖視圖。
[0016]圖中代號含義:I一套銑撈杯;2—套銑筒;3—花鍵外套;4一平面軸承;5—套銑鞋;6一套鐵齒;7一花鍵芯軸;8—可退式打撈工具;9一銷釘。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參見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包括套銑總成和打撈總成。所述打撈總成可收放結構裝配在套銑總成的內部,該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的套銑筒頂部裝配有套銑撈杯I,套銑撈杯I頂部與打撈管柱以鉆具螺紋相連接。其打撈總成的可退式打撈工具8底部與落魚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打撈總成中的可退式打撈工具8打撈住落魚,同時再用套銑總成進行套銑的方式,不僅能夠確保對落魚套銑和打撈住落魚,而且整個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結構、工藝簡單,更降低了生產成本。
[0018]上述套銑總成主要由以軸向順序裝配的套銑筒2、花鍵外套3、套銑鞋5及套銑齒6組成,所述花鍵外套3的周向上開有多個徑向的銷釘孔。所述套銑總成的套銑筒2頂部(遠離打撈總成一側)裝配有套銑撈杯1(現有技術成熟技術的運用),通過設置的套銑撈杯I將返不到底面的大塊懸浮金屬顆粒沉積于該套銑撈杯I中。
[0019]上述花鍵外套3下端面(指花鍵外套3在套銑鞋5—側為花鍵外套3的下端面)上安裝有平面軸承4,當可退式打撈工具8收入套銑總成內,可退式打撈工具8的上端面(可退式打撈工具8的上接頭一側為可退式打撈工具8的上端面)與花鍵外套3下端面接觸時,通過設置的平面軸承4消除接觸面的摩擦。且平面軸承4內徑上開有導通循環液循環的水槽,以滿足循環液的循環工程。所述套銑筒2與花鍵外套3、花鍵外套3與套銑鞋5兩兩之間分別以雙級扣連接(本實用新型采用雙級矩形扣連接),保證套銑和打撈時抗拉和抗扭的強度。
[0020]上述打撈總成主要由花鍵芯軸7及可退式打撈工具8組成,本實用新型的可退式打撈工具8為可退式打撈矛,所述花鍵芯軸7的軸肩沿軸向懸掛在花鍵外套3內的階梯孔緣處(花鍵外套3內的階梯孔緣指階梯孔大直徑段與小直徑段的變徑處的臺階面),且花鍵芯軸7外表面和花鍵外套3內表面以花鍵鍵齒嚙合的方式配合,與花鍵芯軸7的周向上開有多個徑向的銷釘孔(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三個銷釘孔,直徑為8mm;當第一次使用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時,用堵頭堵好銷釘孔,以免循環液流出),花鍵芯軸7上的銷釘孔和花鍵外套3上的銷釘孔一一對應,由銷釘9徑向固定花鍵芯軸7和花鍵外套3,所述花鍵芯軸7的底部(指花鍵芯軸7在套銑齒6的一側為花鍵芯軸7的底部)與可退式打撈工具8螺紋連接。保證打撈管柱施加的扭矩能夠正常傳導給打撈總成。同時,在更換套銑鞋5過后,方便重新對扣。其中,所述花鍵芯軸7的底部與可退式打撈工具8的螺紋旋合方向與套銑鞋5的套銑旋轉方向一致保證套銑鞋5正轉套銑時打撈工具一直在魚腔內處于打撈狀態,防止套銑時落魚下行。
[0021 ]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的套撈過程如下:
[0022]打撈時,下放或旋轉打撈管柱,打撈所需扭矩及軸向載荷,經花鍵外套3與花鍵芯軸7間的銷釘9聯接,傳遞至打撈總成的可退式打撈矛,進行打撈;
[0023]然后,上提打撈管柱,迫使銷釘9剪斷,再下放打撈管柱后,花鍵心軸和花鍵外套3分離,按正常套銑參數進行套銑,同時,打撈總成慢慢收入套銑總成內,致使落魚一直保持在打撈狀態,慢慢收入套銑總成內部的打撈總成也處于相對靜止狀態;
[0024]套銑至落魚解卡后,落魚帶動與之完成可靠打撈聯接的打撈總成下移,直至打撈總成的花鍵心軸軸肩經平面軸承4與花鍵外套3內部階梯孔邊緣接觸,而懸掛于套銑總成上,此時上提打撈管柱,帶出落魚。
[0025]另外,上述過程中,套銑鞋5磨損需要更換時,上提打撈管柱,套銑總成上行,花鍵心軸和花鍵外套3花鍵鍵齒嚙合。地面施加扭矩經打撈管柱,從套銑總成傳遞至打撈總成,使可退式打撈工具8退出或花鍵芯軸7與可退式可退式打撈工具8間的聯接螺紋脫開,此時上提打撈管柱帶出套銑鞋5。在地面更換套銑鞋5后,安裝銷釘9,使花鍵芯軸7與花鍵外套3位置固定,入井進行對扣或打撈操作完成落魚打撈,上提剪斷銷釘9,恢復套銑直至落魚解卡。
[0026]以上具體技術方案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上述具體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上述具體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包括套銑總成和打撈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撈總成可收放結構裝配在套銑總成的內部;所述套銑總成主要由以軸向順序裝配的套銑筒、花鍵外套、套銑鞋及套銑齒組成,所述花鍵外套的周向上開有多個徑向的銷釘孔;所述打撈總成主要由花鍵芯軸及可退式打撈工具組成,所述花鍵芯軸的軸肩沿軸向懸掛在花鍵外套內的階梯孔緣處,且花鍵芯軸外表面和花鍵外套內表面以花鍵鍵齒嚙合的方式配合,花鍵芯軸的周向上開有多個徑向的銷釘孔,花鍵芯軸上的銷釘孔和花鍵外套上的銷釘孔一一對應,由銷釘徑向固定;所述花鍵芯軸的底部與可退式打撈工具螺紋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鍵芯軸的底部與可退式打撈工具的螺紋旋合方向與套銑鞋的套銑旋轉方向一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鍵外套下端面上安裝有平面軸承,且平面軸承內徑上開有導通循環液循環的水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銷釘孔為三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退式打撈工具為可退式打撈矛。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銑總成的套銑筒頂部裝配有套銑撈杯。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套銑打撈一體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銑筒與花鍵外套、花鍵外套與套銑鞋兩兩之間分別以雙級扣連接。
【文檔編號】E21B31/20GK205654318SQ201620504563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0日 公開號201620504563.9, CN 201620504563, CN 205654318 U, CN 205654318U, CN-U-205654318, CN201620504563, CN201620504563.9, CN205654318 U, CN205654318U
【發明人】文兵, 覃立, 趙正紅, 李學軍, 蔣才軍, 范小波, 王寶堂, 王超, 周陽, 李國成, 劉丹婷, 張俊松, 劉忠強, 黃霞
【申請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業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