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泵下沉砂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油井泵下沉砂器,主要涉及采油技術領域。包括筒形殼體,所述筒形殼體的頂部設置上接頭,所述筒形殼體的底部設置沉砂槽,所述筒形殼體內設置中心管,所述第一進油口與第二進油口之間通過油管連接,所述油管內靠近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擋環,所述擋環遠離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彈簧,所述彈簧遠離擋環的一端設置閥球,所述油管內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設有環形塊,所述中心管內的頂部設置第一篩網,所述中心管內設置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設置轉軸,所述轉軸上設置槳葉,所述槳葉上設有刷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夠將油液中的砂子分離,能夠減少抽油泵的磨損,能夠降低維護人員的工作量。
【專利說明】
油井泵下沉砂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采油技術領域,具體是油井栗下沉砂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油田開發時間的延長,油井出砂問題日益嚴重,現已成為制約油井生產的主要因素。目前,井下油液中的砂子的清除主要依靠抽油栗下的砂錨,砂錨易被堵塞,堵塞的砂錨影響栗效,為了保證油井的正常運行,需要定期對砂錨進行維護,增加了維護人員的工作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油井栗下沉砂器,它能夠將油液中的砂子分離,能夠減少抽油栗的磨損,能夠降低維護人員的工作量。
[0004]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油井栗下沉砂器,包括筒形殼體,所述筒形殼體的頂部設置上接頭,所述筒形殼體的底部設置沉砂槽,所述筒形殼體內設置中心管,所述筒形殼體與中心管之間設置連接塊,所述筒形殼體與中心管之間形成沉砂通道,所述筒形殼體的側壁上設置第一進油口,所述中心管的側壁上設置第二進油口,所述第一進油口的高度高于第二進油口的高度,所述第一進油口與第二進油口之間通過油管連接,所述油管內靠近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擋環,所述擋環遠離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彈簧,所述彈簧遠離擋環的一端設置閥球,所述油管內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設有與閥球相適應的環形塊,所述環形塊與油管螺紋連接,所述中心管內的頂部設置第一篩網,所述中心管內設置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位于第一篩網的下側,所述支撐架上設置轉軸,所述轉軸上設置槳葉,所述槳葉與轉軸轉動連接,所述槳葉上設有與第一篩網相適應的刷子,所述中心管的頂部設置中心管接頭。
[0006]所述沉砂槽的頂部設置錐形筒。
[0007]所述沉砂槽的底部設置排砂閥。
[0008]所述油管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設置第二篩網。
[0009]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1、本實用新型的筒形殼體與中心管之間形成沉砂通道,油液內的砂子由于自身重量沉降在沉砂通道的底部,落入沉砂槽內,能夠將油液內的砂子分離,能夠防止抽油栗卡砂,能夠減少維護人員的工作量。
[0011 ] 2、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進油口的高度高于第二進油口的高度,所述第一進油口與第二進油口之間通過油管連接,井下油液經油管進入中心管中,油液在中心管中的流動方向發生變化,較重的砂子因慣性沿中心管的內壁下沉,能夠去除油液中的部分砂子,能夠減少抽油栗的磨損。
[0012]3、本實用新型的油管內靠近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擋環,所述擋環遠離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彈簧,所述彈簧遠離擋環的一端設置閥球,所述油管內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設有與閥球相適應的環形塊,抽油栗工作時,閥球壓縮彈簧,油液進入油管中,抽油栗停止工作時,彈簧將閥球彈入環形塊處,能夠封閉油管,能夠避免抽油栗停止工作時,油管外的砂子進入油管內。
[0013]4、本實用新型的中心管內的頂部設置第一篩網,所述槳葉上設有與第一篩網相適應的刷子,第一篩網能夠進一步過濾油液內的砂子,使得油液中的砂子沉降在中心管的底部,槳葉能夠隨著油液的流動而轉動,能夠帶動刷子對第一篩網進行清理,能夠避免第一篩網堵塞,能夠保證栗效,能夠降低維護人員的工作量。
[0014]5、所述沉砂槽的頂部設置錐形筒,能夠有效收集砂子,并且能夠避免沉砂槽底部的砂子上揚,能夠提尚沉砂效果。
[0015]6、所述沉砂槽的底部設置排砂閥,能夠便于沉砂槽內砂子的取出,能夠便于本實用新型的維護。
[0016]7、所述油管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設置第二篩網,能夠對油液內的砂子進行初步去除,能夠提高本實用新型的除砂效果。
【附圖說明】
[0017]附圖1是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2是附圖1的俯視圖;
[0019]附圖3是油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中標號:1、筒形殼體;2、上接頭;3、沉砂槽;4、中心管;5、連接塊;6、沉砂通道;
7、油管;8、擋環;9、彈簧;10、閥球;11、環形塊;12、第一篩網;13、支撐架;14、轉軸;15、槳葉;16、刷子;17、中心管接頭;18、錐形筒;19、排砂閥;20、第二篩網。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0022]本實用新型所述是油井栗下沉砂器,包括筒形殼體I,所述筒形殼體I的頂部設置上接頭2,所述筒形殼體I的底部設置沉砂槽3,沉砂槽能夠儲存沉降的砂子。所述筒形殼體I內設置中心管4,所述筒形殼體I與中心管4之間設置連接塊5,所述筒形殼體I與中心管4之間形成沉砂通道6,油液內的砂子由于自身重量沉降在沉砂通道的底部,落入沉砂槽內,能夠將油液內砂子分離,能夠防止抽油栗卡砂,能夠減少維護人員的工作量。所述筒形殼體I的側壁上設置第一進油口,所述中心管4的側壁上設置第二進油口,所述第一進油口的高度高于第二進油口的高度,所述第一進油口與第二進油口之間通過油管7連接,井下油液經油管進入中心管中,油液在中心管中的流動方向發生變化,較重的砂子因慣性沿中心管的內壁下沉,能夠去除油液中的部分砂子,能夠減少抽油栗的磨損。所述油管7內靠近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擋環8,所述擋環8遠離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彈簧9,所述彈簧9遠離擋環8的一端設置閥球10,所述油管7內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設有與閥球10相適應的環形塊11,所述環形塊11與油管7螺紋連接,抽油栗工作時,閥球壓縮彈簧,油液進入油管中,抽油栗停止工作時,彈簧將閥球彈入環形塊處,能夠封閉油管,能夠避免抽油栗停止工作時,油管外的砂子進入油管內,能夠避免油管堵塞。所述中心管4內的頂部設置第一篩網12,第一篩網能夠進一步過濾油液內的砂子,使得油液中的砂子沉降在中心管的底部。所述中心管I內設置支撐架13,所述支撐架13位于第一篩網12的下側,所述支撐架13上設置轉軸14,所述轉軸14上設置槳葉15,所述槳葉15與轉軸14轉動連接,槳葉能夠隨著油液的流動而轉動,所述槳葉15上設有與第一篩網12相適應的刷子16,槳葉轉動能夠帶動刷子對第一篩網進行清理,能夠避免第一篩網堵塞,能夠保證栗效,能夠降低維護人員的工作量。所述中心管4的頂部設置中心管接頭17。
[0023]為了提高沉砂效果,所述沉砂槽3的頂部設置錐形筒18,能夠有效收集砂子,并且能夠避免沉砂槽底部的砂子上揚,能夠提尚沉砂效果。
[0024]為了便于本實用新型的維護,所述沉砂槽3的底部設置排砂閥19,能夠便于沉砂槽內砂子的取出,能夠便于本實用新型的維護。
[0025]為了提高本實用新型的除砂效果,所述油管7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設置第二篩網20,能夠對油液內的砂子進行初步去除,能夠提高本實用新型的除砂效果。
[0026]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述是油井栗下沉砂器,包括筒形殼體,所述筒形殼體的頂部安裝上接頭。所述筒形殼體的底部安裝沉砂槽,沉砂槽能夠儲存沉降的砂子。所述沉砂槽的頂部焊接有錐形筒,能夠有效收集砂子,并且能夠避免沉砂槽底部的砂子上揚,能夠提高沉砂效果。所述沉砂槽的底部安裝排砂閥,能夠便于沉砂槽內砂子的取出,能夠便于本實用新型的維護。所述筒形殼體內設置中心管,所述筒形殼體與中心管之間設置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一端焊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上且另一端焊接在筒形殼體的內壁上,所述筒形殼體與中心管之間形成沉砂通道,油液內的砂子由于自身重量沉降在沉砂通道的底部,落入沉砂槽內,能夠將油液內砂子分離,能夠防止抽油栗卡砂,能夠減少維護人員的工作量。所述筒形殼體的側壁上設置第一進油口,所述中心管的側壁上設置第二進油口,所述第一進油口的高度高于第二進油口的高度,所述第一進油口與第二進油口之間通過油管連接,所述油管的一端焊接在第一進油口處且另一端焊接在第二進油口處,井下油液經油管進入中心管中,油液在中心管中的流動方向發生變化,較重的砂子因慣性沿中心管的內壁下沉,能夠去除油液中的部分砂子,能夠減少抽油栗的磨損。所述油管內靠近第二進油口的一端焊接有擋環,所述擋環遠離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彈簧,所述彈簧遠離擋環的一端設置閥球,所述油管內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設有與閥球相適應的環形塊,所述環形塊上設置外螺紋,所述油管上設有相應的內螺紋,所述環形塊與油管螺紋連接,抽油栗工作時,閥球壓縮彈簧,油液進入油管中,抽油栗停止工作時,彈簧將閥球彈入環形塊處,能夠封閉油管,能夠避免抽油栗停止工作時,油管外的砂子進入油管內,能夠避免油管堵塞。所述油管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安裝第二篩網,能夠對油液內的砂子進行初步去除,能夠提高本實用新型的除砂效果。所述中心管內的頂部安裝第一篩網,第一篩網能夠進一步過濾油液內的砂子,使得油液中的砂子沉降在中心管的底部。所述中心管內焊接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位于第一篩網的下側,所述支撐架上設置轉軸,所述轉軸上設置槳葉,所述槳葉與轉軸轉動連接,槳葉能夠隨著油液的流動而轉動,所述槳葉上設有與第一篩網相適應的刷子,槳葉轉動能夠帶動刷子對第一篩網進行清理,能夠避免第一篩網堵塞,能夠保證栗效,能夠降低維護人員的工作量。所述中心管的頂部設置中心管接頭。
【主權項】
1.油井栗下沉砂器,包括筒形殼體(I),其特征是:所述筒形殼體(I)的頂部設置上接頭(2),所述筒形殼體(I)的底部設置沉砂槽(3),所述筒形殼體(I)內設置中心管(4),所述筒形殼體(I)與中心管(4)之間設置連接塊(5),所述筒形殼體(I)與中心管(4)之間形成沉砂通道(6),所述筒形殼體(I)的側壁上設置第一進油口,所述中心管(4)的側壁上設置第二進油口,所述第一進油口的高度高于第二進油口的高度,所述第一進油口與第二進油口之間通過油管(7)連接,所述油管(7)內靠近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擋環(8),所述擋環(8)遠離第二進油口的一端設置彈簧(9),所述彈簧(9)遠離擋環(8)的一端設置閥球(10),所述油管(7)內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設有與閥球(10)相適應的環形塊(11),所述環形塊(11)與油管(7)螺紋連接,所述中心管(4)內的頂部設置第一篩網(12),所述中心管(I)內設置支撐架(13),所述支撐架(13)位于第一篩網(12)的下側,所述支撐架(13)上設置轉軸(14),所述轉軸(14)上設置槳葉(15),所述槳葉(I 5)與轉軸(14)轉動連接,所述槳葉(15)上設有與第一篩網(12)相適應的刷子(16),所述中心管(4)的頂部設置中心管接頭(1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栗下沉砂器,其特征是:所述沉砂槽(3)的頂部設置錐形筒(18)。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栗下沉砂器,其特征是:所述沉砂槽(3)的底部設置排砂閥(19)。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栗下沉砂器,其特征是:所述油管(7)靠近第一進油口的一端設置第二篩網(20)。
【文檔編號】E21B43/02GK205422607SQ201620283337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7日
【發明人】張紅云, 馬子朋, 段明, 殷國慶, 盧淑萍, 李仲學, 韓淑喬
【申請人】張紅云, 馬子朋, 段明, 殷國慶, 盧淑萍, 李仲學, 韓淑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