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水結構,具體涉及一種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我國近幾年在很多大城市開始了大規模的地鐵建設工作,由于盾構隧道施工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城市其他設施的影響,所以正逐漸成為地鐵隧道施工的主流技術。但盾構隧道內滲漏水現象嚴重,目前國內地鐵盾構隧道防水設計遵循“以防為主、多道設防、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其結構一般采用由單層預制混凝土管片拼裝而成的圓形斷面結構,其防水施工主要包括:管片襯砌結構自防水、襯砌外防水涂層、襯砌接縫防水(彈性密封墊防水、嵌縫防水)、螺栓孔防水、滲漏處理(盾尾充填注漿等),其中管片接縫防水是盾構隧道防水的關鍵。目前管片之間接縫防水通常由粘貼在管片預制溝槽內的止水橡膠條來完成即彈性密封墊防水措施,但由于受到管片密封墊溝槽混凝土的剝落、止水條粘貼質量差、管片錯臺以及止水條易破損斷裂等因素的影響,往往止水效果不甚理想。如果盾構隧道管片的止水密封墊局部失效產生滲漏水,受隧道坡度和水壓作用的影響,在盾構隧道管片縱縫與環縫間發生竄流,造成盾構隧道內部大面積滲漏,而且很難準確找到滲漏位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該結構能夠實現有效的實現盾構隧道管片的環縫防水。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包括橡膠止水帶及若干固定件;
[0005]橡膠止水帶為圓環形結構,橡膠止水帶的橫截面為工字型結構,其中,橡膠止水帶包括上翼緣板、腹板及下翼緣板,腹板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上翼緣板底面的中部及下翼緣板上表面的中部相連接,相鄰兩個盾構隧道管片中的一個盾構隧道管片套接于上翼緣板的左側與下翼緣板的左側之間,另一個盾構隧道管片套接于上翼緣板的右側及下翼緣板的右側之間;
[0006]各固定件均包括第一鋼板、第二鋼板、螺桿及鋼絲,其中,第一鋼板的底面與上翼緣板的上表面相接觸,第二鋼板的上表面與下翼緣板的底面相接觸,螺桿穿過第二鋼板與鋼絲的一端相連接,鋼絲的另一端依次穿過下翼緣板、腹板及上翼緣板與第一鋼板相連接。
[0007]所述螺桿的一端連接有螺帽,螺桿的另一端穿過第二鋼板與鋼絲相連接。
[0008]各固定件沿周向均勻分布。
[0009]所述固定件的數目為5個。
[0010]所述下翼緣板的上表面上設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位于腹板的左右兩側。
[0011]所述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均為半圓形結構,其中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的直徑為50mm ο
[0012]所述第一鋼板為條形結構。
[0013]所述第二鋼板為V字形結構。
[0014]所述腹板的高度及寬度分別為300mm及10mm。
[0015]上翼緣板及下翼緣板的高度及寬度為1mm及400mm。
[0016]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中通過將相鄰兩個盾構隧道管片套接于上翼緣板及下翼緣板之間,并旋轉螺桿,通過螺桿及鋼絲使第一鋼板及第二鋼板壓緊固定件的上翼緣板及下翼緣板,從而實現盾構隧道管片的環縫防水,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用性極強。另外,本實用新型通過工字型結構的固定件取代現有彈性密封墊,安裝及使用時,對盾構隧道管片幾乎無損傷,消除由凹槽帶來的應力集中現象,極大的提高了盾構隧道管片的支護能力及耐久性,同時本實用新型中固定件將盾構隧道管片環縫全部包住,極大的提高了盾構隧道管片環縫的密實性及防水能力。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截面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橡膠止水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其中,I為盾構隧道管片、2為橡膠止水帶、3為鋼絲、4為第一鋼板、5為第二鋼板、6為螺桿、7為螺帽、8為第二凹槽、9為上翼緣板、10為腹板、11為下翼緣板、12為第一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3]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包括橡膠止水帶2及若干固定件;橡膠止水帶2為圓環形結構,橡膠止水帶2的橫截面為工字型結構,其中,橡膠止水帶2包括上翼緣板9、腹板10及下翼緣板11,腹板10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上翼緣板9底面的中部及下翼緣板11上表面的中部相連接,相鄰兩個盾構隧道管片I中的一個盾構隧道管片I套接于上翼緣板9的左側與下翼緣板11的左側之間,另一個盾構隧道管片I套接于上翼緣板9的右側及下翼緣板11的右側之間;各固定件均包括第一鋼板4、第二鋼板5、螺桿6、螺帽7及鋼絲3,其中,第一鋼板4的底面與上翼緣板9的上表面相接觸,第二鋼板5的上表面與下翼緣板11的底面相接觸,螺桿6穿過第二鋼板5與鋼絲3的一端相連接,鋼絲3的另一端依次穿過下翼緣板11、腹板10及上翼緣板9與第一鋼板4相連接。
[0024]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螺桿6的一端連接有螺帽7,螺桿6的另一端穿過第二鋼板5與鋼絲3相連接;各固定件沿周向均勻分布;所述固定件的數目為5個;所述下翼緣板11的上表面上設有第一凹槽12及第二凹槽8,第一凹槽12及第二凹槽8位于腹板10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凹槽12及第二凹槽8均為半圓形結構,其中第一凹槽12及第二凹槽8的直徑為50mm;所述第一鋼板4為條形結構;所述第二鋼板5為V字形結構;腹板10的高度及寬度分別為300_及1mm;上翼緣板9及下翼緣板11的高度及寬度為1mm及400mm。
[0025]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安裝過程為:
[0026]先將相鄰兩個盾構隧道管片I套接于上翼緣板9及下翼緣板11之間,然后旋轉螺帽7,螺帽7帶動螺桿6及鋼絲3,使鋼絲3與螺桿6將第一鋼板4及第二鋼板5緊固在上翼緣板9及下翼緣板11上,實現盾構隧道管片I環縫的防水密封。
[0027]與現有技術管片防水結構相比,在盾構隧道的環縫間安裝工字型結構的固定件,當盾構隧道管片I接縫處發生滲漏水時,水流將會沿盾構隧道管片I接縫縫隙不斷竄流,當滲漏水竄流至設置有固定件的環縫處時,滲漏水將會被截流,不會使滲漏水流至下一環盾構隧道管片I處,可以使隧道檢測人員及時迅速查找到滲漏點,對滲漏點進行維修和堵漏,避免了滲漏水隧道管片本身和隧道內設備的破壞。
【主權項】
1.一種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膠止水帶(2)及若干固定件; 橡膠止水帶為圓環形結構,橡膠止水帶的橫截面為工字型結構,其中,橡膠止水帶包括上翼緣板(9)、腹板(10)及下翼緣板(11),腹板(10)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上翼緣板(9)底面的中部及下翼緣板(11)上表面的中部相連接,相鄰兩個盾構隧道管片(I)中的一個盾構隧道管片(I)套接于上翼緣板(9)的左側與下翼緣板(11)的左側之間,另一個盾構隧道管片(I)套接于上翼緣板(9)的右側及下翼緣板(11)的右側之間; 各固定件均包括第一鋼板(4)、第二鋼板(5)、螺桿(6)及鋼絲(3),其中,第一鋼板(4)的底面與上翼緣板(9)的上表面相接觸,第二鋼板(5)的上表面與下翼緣板(I I)的底面相接觸,螺桿(6)穿過第二鋼板(5)與鋼絲(3)的一端相連接,鋼絲(3)的另一端依次穿過下翼緣板(11)、腹板(10)及上翼緣板(9)與第一鋼板(4)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6)的一端連接有螺帽(7),螺桿(6)的另一端穿過第二鋼板(5)與鋼絲(3)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各固定件沿周向均勾分布。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數目為5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緣板(11)的上表面上設有第一凹槽(12)及第二凹槽(8),第一凹槽(12)及第二凹槽(8)位于腹板(10)的左右兩側。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及第二凹槽(8)均為半圓形結構,其中第一凹槽(12)及第二凹槽(8)的直徑為50mm。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板(4)為條形結構。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鋼板(5)為V字形結構。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0)的高度及寬度分別為300mm及10mm。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上翼緣板(9)及下翼緣板(11)的高度及寬度分別為1mm及40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盾構隧道管片環縫防水結構,包括橡膠止水帶及若干固定件;橡膠止水帶為圓環形結構,橡膠止水帶的橫截面為工字型結構,其中,橡膠止水帶包括上翼緣板、腹板及下翼緣板,腹板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上翼緣板底面的中部及下翼緣板上表面的中部相連接,相鄰兩個盾構隧道管片中的一個盾構隧道管片套接于上翼緣板的左側與下翼緣板的左側之間,另一個盾構隧道管片套接于上翼緣板的右側及下翼緣板的右側之間;各固定件均包括第一鋼板、第二鋼板、螺桿及鋼絲。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有效的實現盾構隧道管片的環縫防水。
【IPC分類】E21D11/38, E21D11/08
【公開號】CN205243534
【申請號】CN201521063179
【發明人】王亞瓊, 李棟, 張雷, 楊明
【申請人】長安大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