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地下通道入口大多需要設置屋面結構,用以防水,同時增加市政建筑景觀的美觀性,現有的屋面結構通常是有混凝土和鋼結構組成,其結構較為復雜,且美觀度較低,施工過程相對復雜,并且工程的造價相對較高。
[0003]玻璃幕墻,是指由支承結構體系可相對主體結構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或裝飾結構。墻體有單層和雙層玻璃兩種。玻璃幕墻是一種美觀新穎的建筑墻體裝飾方法,是現代主義高層建筑時代的顯著特征。直接將玻璃幕墻應用于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結構,通常難以將玻璃幕墻與屋面結構牢固粘貼,同時粘貼后的玻璃幕墻很難適應自由變形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美觀度高、施工容易且造價較低的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包括,
[0007]兩個相對設置的混凝土側墻,設置于兩混凝土側墻上方的混凝土屋面板,該混凝土屋面板下表面設有一沿混凝土屋面板長度方向延伸的肋梁,混凝土屋面板的尾端部形成兩個支撐于地面的斜撐,縱向鋼梁,該縱向鋼梁沿混凝土屋面板的縱向延伸,且縱向鋼梁固定連接于肋梁,順延縱向鋼梁的長度方向排列的多個橫向鋼梁,橫向鋼梁的中部連接于縱向鋼梁,兩端分別固定于兩混凝土側墻的頂端,所述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還包括玻璃幕墻及維護鋼結構,所述玻璃幕墻包括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及上部魚鱗狀幕墻,所述維護鋼結構包括沿混凝土側墻長度方向設置的直線狀鐵板條,位于橫向鋼梁下部的多個圓弧形橫向鐵板條,位于橫向鋼梁上部中間位置的上部連接鋼板,所述下側直線狀鐵板條及圓弧形橫向鐵板條截面均為矩形,所述直線狀鐵板條、橫向鐵板條、上部連接鋼板均與形成整體的縱向龍骨及橫向龍骨焊接,所述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與直線狀鐵板條及橫向鐵板條粘接,所述上部魚鱗狀幕墻中間部分與上部連接鋼板粘接,兩端通過駁接機構連接橫向鋼梁。
[0008]進一步的,所述駁接機構為上部魚鱗狀幕墻兩端設有多個對稱布置的駁接爪,所述駁接爪連接圓球,所述圓球放置于橫向鋼梁兩端預設的圓球形孔洞內。
[0009]進一步的,所述所述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與直線狀鐵板條及橫向鐵板條用玻璃幕墻耐候硅酮密封膠粘接,所述上部魚鱗狀幕墻與上部連接鋼板用玻璃幕墻耐候硅酮密封膠粘接。
[0010]進一步的,所述玻璃幕墻為雙層中空1w-E玻璃制成。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實用新型中,由于屋面結構部分采用多個橫向鋼梁支撐的同時,在混凝土屋面板的末端利用斜撐支撐,保證整個屋面結構的強度的同時,簡化了整體結構,玻璃幕墻部分具有隔音、隔熱等效果,進一步增加了整個屋面結構的美觀度,上部魚鱗狀幕墻兩端與橫向鋼梁連接部件為駁接爪控制圓球在圓球形孔洞內轉動,既為上部魚鱗狀幕墻提供了支撐,又具有適應變形調節的功能。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玻璃幕墻與屋面結構連接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駁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屋面結構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5為圖4的A向視圖。
[0018]其中:10、混凝土屋面板;101、斜撐;102、肋梁;20、混凝土側墻;30、橫向鋼梁;40、縱向鋼梁;51、橫向龍骨;52、縱向龍骨;53、直線狀鐵板條;54、橫向鐵板條;55、上部連接鋼板;61、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62、上部魚鱗狀幕墻;71、駁接爪;72、圓球;73、圓球形孔洞。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20]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其包括兩個混凝土側墻20、混凝土屋面板10、縱向鋼梁40以及多個橫向鋼梁30,其中,兩混凝土側墻20相對設置,其作為整個屋面結構的基礎支撐部分被施于地下通道入口的處地面上,兩混凝土側墻20相對設置并分別位于地下通道入口的兩側,混凝土屋面板10位于兩混凝土側墻20的上方,該混凝土屋面板10呈馬鞍形雙曲面構造,且混凝土屋面板10的長度方向與混凝土側墻20的長度方向一致,混凝土屋面板10的寬度方向的中部向下形成一凹陷部,在該凹陷部的下表面設有一沿混凝土屋面板10長度方向延伸的肋梁102 ;混凝土屋面板10的尾端部形成兩個支撐于地面的斜撐101。上述的混凝土屋面板10的整體造型可以被設置為魚身造型,形成仿生建筑。縱向鋼梁40的延伸方向與混凝土屋面板10的長度方向一致,并且縱向鋼梁40固定連接于肋梁102。上述的多個橫向鋼梁30沿縱向鋼梁40的長度方向排列,橫向鋼梁30的中部連接于縱向鋼梁40、兩端則分別固定于兩混凝土側墻20的頂端,橫向鋼梁30的中部可以是通過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與縱向鋼梁40連接,橫向鋼梁30兩端可以是與兩混凝土側墻20頂端預埋的金屬件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
[0021]屋面結構還具有玻璃幕墻及維護鋼結構,玻璃幕墻包括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61及上部魚鱗狀幕墻62,維護鋼結構包括沿混凝土側墻20長度方向設置的直線狀鐵板條53,位于橫向鋼梁30下部的多個圓弧形橫向鐵板條54,位于橫向鋼梁30上部中間位置的上部連接鋼板55,下側直線狀鐵板條53及圓弧形橫向鐵板條54截面均為矩形,直線狀鐵板條53、橫向鐵板條54、上部連接鋼板55均與形成整體的縱向龍骨52及橫向龍骨51焊接,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61與直線狀鐵板條53及橫向鐵板條54用玻璃幕墻耐候硅酮密封膠粘接,上部魚鱗狀幕墻62中間部分與上部連接鋼板55用玻璃幕墻耐候硅酮密封膠粘接,兩端通過駁接機構連接橫向鋼梁40,設有多個對稱布置的駁接爪71,駁接爪71連接圓球72,圓球72放置于橫向鋼梁兩端預設的圓球形孔洞73內。
[0022]由于使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整體結構具有隔音、隔熱等效果,進一步增加了整個屋面結構的美觀度,上部魚鱗狀幕墻兩端與橫向鋼梁連接部件為駁接爪控制圓球在圓球形孔洞內轉動,既為上部魚鱗狀幕墻提供了支撐,又具有適應變形調節的功能。
[0023]優選的,玻璃幕墻為雙層中空1w-E玻璃制成,具有優異的隔熱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
[0024]幕墻玻璃部分的施工方法為:
[0025]在橫向鋼梁兩端設置圓球形孔洞73,用玻璃幕墻耐候硅酮密封膠粘接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61與直線狀鐵板條53及橫向鐵板條54,用玻璃幕墻耐候硅酮密封膠粘接上部魚鱗狀幕墻62與上部連接鋼板55,上部魚鱗狀幕墻62兩端對稱連接數個駁接爪71,將駁接爪71與圓球72連接,再將圓球72放置于圓球形孔洞73內,采用類似于“攝影機三腳架球形云臺部分連接方式”進行連接。
[0026]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混凝土側墻,設置于兩混凝土側墻上方的混凝土屋面板,該混凝土屋面板下表面設有一沿混凝土屋面板長度方向延伸的肋梁,混凝土屋面板的尾端部形成兩個支撐于地面的斜撐,縱向鋼梁,該縱向鋼梁沿混凝土屋面板的縱向延伸,且縱向鋼梁固定連接于肋梁,順延縱向鋼梁的長度方向排列的多個橫向鋼梁,橫向鋼梁的中部連接于縱向鋼梁,兩端分別固定于兩混凝土側墻的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還包括玻璃幕墻及維護鋼結構,所述玻璃幕墻包括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及上部魚鱗狀幕墻,所述維護鋼結構包括沿混凝土側墻長度方向設置的直線狀鐵板條,位于橫向鋼梁下部的多個圓弧形橫向鐵板條,位于橫向鋼梁上部中間位置的上部連接鋼板,所述下側直線狀鐵板條及圓弧形橫向鐵板條截面均為矩形,所述直線狀鐵板條、橫向鐵板條、上部連接鋼板均與形成整體的縱向龍骨及橫向龍骨焊接,所述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與直線狀鐵板條及橫向鐵板條粘接,所述上部魚鱗狀幕墻中間部分與上部連接鋼板粘接,兩端通過駁接機構連接橫向鋼梁。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駁接機構為上部魚鱗狀幕墻兩端設有多個對稱布置的駁接爪,所述駁接爪連接圓球,所述圓球放置于橫向鋼梁兩端預設的圓球形孔洞內。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與直線狀鐵板條及橫向鐵板條用玻璃幕墻耐候硅酮密封膠粘接,所述上部魚鱗狀幕墻與上部連接鋼板用玻璃幕墻耐候硅酮密封膠粘接。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幕墻為雙層中空1w-E玻璃制成。
【專利摘要】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墻屋面結構,包括,兩個混凝土側墻,混凝土屋面板,混凝土屋面板的尾端部形成兩個支撐于地面的斜撐,縱向鋼梁,多個橫向鋼梁,還包括玻璃幕墻及維護鋼結構,玻璃幕墻包括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及上部魚鱗狀幕墻,維護鋼結構包括沿混凝土側墻長度方向設置的直線狀鐵板條,位于橫向鋼梁下部的多個圓弧形橫向鐵板條,位于橫向鋼梁上部中間位置的上部連接鋼板,下部標準平面形幕墻與直線狀鐵板條及橫向鐵板條粘接,上部魚鱗狀幕墻中間部分與上部連接鋼板粘接,兩端通過駁接機構連接橫向鋼梁。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同時具備了牢固和適應性強的特點,適用于各種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結構使用。
【IPC分類】E04B2/92, E21D9/14, E04B2/88
【公開號】CN204920974
【申請號】CN201520666269
【發明人】唐兵, 王愛軍, 艾玉才, 艾軍, 張奇
【申請人】江蘇正裕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