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的襯砌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的襯砌結構,該結構可以廣泛適用于巷道支護技術領域,尤其適用于深部沖擊地壓較大的巷道支護。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煤炭行業的發展,我國煤炭開采逐漸由淺部向深部進軍。深部巷道的支護問題成為影響巷道施工進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深部巷道地應力較大,圍巖穩定性差。傳統的支護結構難以抵抗深部地應力的突然釋放。
[0003]有鑒于此,亟需通過一定程度上的釋放地壓力來避免襯砌結構發生脆性破壞,提供一種具有一定柔性的讓壓結構來提高巷道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0004]本使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的襯砌結構,該結構可以廣泛適用于巷道支護技術領域,尤其適用于深部沖擊地壓較大的巷道支護。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0005]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的襯砌結構,是由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監測孔、混凝土砌碹層和鋼管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顆粒混凝土包裹在混凝土砌碹層外部,監測孔穿過混凝土砌碹層和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底部鋼管固定在巷道底部。
[0006]作為改進,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為噴射橡膠顆粒混凝土。
[0007]作為改進,監測孔為Φ 15mm的圓形孔。
[0008]作為改進,混凝土砌碹層為厚度d=l.0m的C35混凝土砌碹層。
[0009]作為改進,鋼管為Φ50πιπι的空心鋼管。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組合讓壓及監測襯砌結構與傳統襯砌結構施工工藝基本相同,在巷道支護過程中,為了使深部圍巖的地應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在普通混凝土砌碹外部噴射一定厚度的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一方面減少內部砌碹結構承受的支護壓力;另一方面使砌碹結構受力均勻,防止部分應力集中對砌碹造成破壞。通過監測孔還可以及時記錄圍巖變形量,有效的控制圍巖變形。下部的鋼管能夠抵擋兩幫的圍巖變形。該結構可以廣泛適用于巷道支護技術領域,尤其適用于深部沖擊地壓較大的巷道支護。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0011]圖1 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的襯砌結構示意圖
[0012]附圖標記:(I)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2 )監測孔(3 )混凝土砌碹層(4)鋼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參見圖1,說明如下:該組合讓壓及監測襯砌結構與襯砌結構施工工藝基本相同,在巷道支護過程中,為了使深部圍巖的地應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在普通混凝土砌碹外部噴射一定厚度的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一方面減少內部砌碹結構承受的支護壓力;另一方面使砌碹結構受力均勻,防止部分應力集中對砌碹造成破壞。通過監測孔還可以及時記錄圍巖變形量,有效的控制圍巖變形。下部的鋼管能夠抵擋兩幫的圍巖變形。
[0014]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的襯砌結構,是由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1、監測孔2、混凝土砌碹層3和鋼管4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顆粒混凝土包裹在混凝土砌碹層外部,監測孔穿過混凝土砌碹層和橡膠顆粒混凝土,底部鋼管固定在巷道底部。
[0015]作為改進,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為噴射橡膠顆粒混凝土。
[0016]作為改進,監測孔為Φ15ι?πι的圓形孔。
[0017]作為改進,混凝土砌碹層為厚度d=l.0m的C35混凝土砌碹層。
[0018]作為改進,鋼管為Φ50.ι的空心鋼管。
【主權項】
1.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襯砌結構,是由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I )、監測孔(2)、混凝土砌碹層(3)和鋼管(4)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I)包裹在混凝土砌碹層(3 )外部,監測孔(2 )穿過混凝土砌碹層(3 )和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I),底部鋼板(4)固定在巷道底部。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的襯砌結構,其特征是: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I)的材料為橡膠顆粒混凝土。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的襯砌結構,其特征是:監測孔(2)為Φ 15mm的圓形孔。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的襯砌結構,其特征是:混凝土砌碹層為厚度d=l.0m的C35混凝土砌碹層。5.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一種組合讓壓及監測的襯砌結構,其特征是:鋼管(4)為.050mm的空心鋼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巷道支護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組合讓壓的襯砌結構,包括:混凝土砌碹層及外部包裹的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監測孔和鋼管組成。包裹于混凝土砌碹外部的橡膠顆粒混凝土讓壓層是具有一定柔性回彈能力的結構,砌碹結構具有很強的剛性支撐能力。如此設置,當深部地應力突然來壓,圍巖變形時,外部結構可以有效解決因為開挖斷面的不平整而帶來的應力集中問題以及抵抗巷道圍巖產生的沖擊地壓,防止砌碹結構發生脆性破壞,可有效的提高襯砌結構的支護能力,同時通過監測孔可以監測巷道圍巖的位移量。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經濟效益。尤其適用于深部沖擊地壓較大的巷道支護。
【IPC分類】E21D11/00, E21D11/10, E21D11/14
【公開號】CN204851275
【申請號】CN201520467800
【發明人】李鵬, 周原, 李振, 田茂霖, 孔迎春
【申請人】山東科技大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