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測井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
【背景技術】
[0002]測井是利用巖層的電化學特性、導電特性、聲學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測量地球物理參數的方法。石油鉆井時,在鉆到設計井深深度后都必須進行測井,以獲得各種石油地質及工程技術資料,作為完井和開發油田的原始資料。其中直井測井依靠測井儀電極自身的重力即可自動下放,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測井儀電極無法徑直下放至待測井段并完成待測井段的測井。在測井儀電極下放過程中,由于纜繩或其他繩具受到摩擦或者其他因素導致纜繩或其他繩具對測井儀電極的牽拉力忽大忽小,這就會導致測井儀電極出現徑向擺動,從而會導致測井儀電極碰撞到井孔壁而出現損壞,影響其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既可以在將測井儀下放至井孔中為電極提供保護又可以保證測井儀正常使用的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加工制造方便。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包括托底、盒體和滾輪,所述盒體為底部敞口的盒體,所述盒體的盒壁上設有供吊放測井儀電極纜繩通過的通孔;所述測井儀電極設在所述盒體內,所述盒體設在所述托底上方,所述托底的側立面上安裝有所述滾輪,所述滾輪轉動方向與井孔軸向方向相同;所述纜繩的下端穿過所述通孔分別與所述測井儀電極和所述托底固定連接;所述測井儀電極與穿過所述通孔的通信電纜的下端通信連接。
[0005]上述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所述托底的上底面設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盒體側立面的下端邊沿設在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測井儀電極的下端設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內。
[0006]上述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所述通孔設在所述盒體的上盒壁上。
[0007]上述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所述盒體與副纜繩的下端固定連接。
[0008]上述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所述托底的側立面上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沿所述托底周向均勻分布,所述滾輪安裝在所述安裝槽內。
[0009]上述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在所述滾輪徑向方向上:所述滾輪露在所述托底側立面外側的長度小于所述滾輪軸的半徑且大于0cm。
[0010]上述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所述盒體表面設有彈性材料層。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實用新型進行測井過程中的測井儀電極提供有效保護且不影響測井儀電極的正常工作。
[0013]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容易加工。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的托底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托底,2-盒體,3-滾輪,4-測井儀電極,5-通孔,6_纜繩,7_副纜繩,8_彈性材料層,9-第一限位槽,10-第二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給出優選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詳細說明。
[0018]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包括托底1、盒體2和滾輪3,所述盒體2為底部敞口的盒體2,所述盒體2的盒壁上設有供吊放測井儀電極4纜繩6通過的通孔5 ;所述測井儀電極4設在所述盒體2內,所述盒體2設在所述托底I上方,所述托底I的側立面上安裝有所述滾輪3,所述滾輪3轉動方向與井孔軸向方向相同;所述纜繩6的下端穿過所述通孔5分別與所述測井儀電極4和所述托底I固定連接;所述測井儀電極4與穿過所述通孔5的通信電纜的下端通信連接。其中,所述通孔5設在所述盒體2的上盒壁上。
[0019]其中,所述托底I的上底面設有第一限位槽9和第二限位槽10,所述盒體2側立面的下端邊沿設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0,所述測井儀電極4的下端設在所述第一限位槽9內;所述盒體2與副纜繩7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托底I的側立面上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沿所述托底I周向均勻分布,所述滾輪3安裝在所述安裝槽內;在所述滾輪3徑向方向上:所述滾輪3露在所述托底I側立面外側的長度等于所述滾輪3軸的半徑的1/2 ;所述盒體2表面設有彈性材料層8。
[0020]本實施例中,所述托底I采用硬質金屬制成,以使所述托底I在將所述測井儀電極4下放至井孔中的過程中為所述測井儀電極4提供足夠的保護,而所述盒體2外表面上的所述彈性材料層8對落在所述盒體2上的巖渣等產生緩沖作用,避免巖渣直接砸在所述盒體2上導致所述盒體2受損,進而避免所述測井儀電極4受損,而且所述盒體2還可以對所述測井儀電極4與通信電纜的連接點進行保護,避免該連接點受到巖渣的撞擊而出現松動,進而避免由于連接點松動而導致的測井失敗發生。而所述第一限位槽9則避免所述測井儀電極4的下端在進行測井過程中出現大幅度的擺動,而所述滾輪3不僅有利于本實用新型下放至井孔中,更避免了所述測井儀電極4下端出現大幅度擺動,從而避免所述測井儀電極4因多次撞擊井孔內壁而導致所述測井儀電極4的損壞,為所述測井儀電極4提供了有效保護。
[0021]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將所述測井儀電極4與本實用新型按照圖1組裝在一起,然后通過所述纜繩6將所述測井儀電極4與本實用新型一起下放至待測井井孔中,當所述測井儀電極4下放至待測井段后,用所述副纜繩7將所述盒體2上提至所述測井儀電極4完全露出且可進行正常的測井工作為宜,然后繼續向待測井井孔中下放所述測井儀電極4,在所述托底I的保護下,所述測井儀電極4在整個下放過程中都不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徑向擺動,也就避免了所述測井儀電極4下端或上端撞擊井孔壁而導致所述測井儀電極4損壞,從而解決了自然電位測井過程中所述測井儀電極4因多次撞擊井孔壁而出現損壞的問題。
[0022]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創造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創造【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引伸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造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中。
【主權項】
1.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托底(I)、盒體⑵和滾輪(3),所述盒體(2)為底部敞口的盒體(2),所述盒體(2)的盒壁上設有供吊放測井儀電極(4)纜繩(6)通過的通孔(5);所述測井儀電極⑷設在所述盒體⑵內,所述盒體⑵設在所述托底(I)上方,所述托底(I)的側立面上安裝有所述滾輪(3),所述滾輪(3)轉動方向與井孔軸向方向相同;所述纜繩(6)的下端穿過所述通孔(5)分別與所述測井儀電極⑷和所述托底(I)固定連接;所述測井儀電極(4)與穿過所述通孔(5)的通信電纜的下端通信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底(I)的上底面設有第一限位槽(9)和第二限位槽(10),所述盒體(2)側立面的下端邊沿設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0),所述測井儀電極(4)的下端設在所述第一限位槽(9)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設在所述盒體(2)的上盒壁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2)與副纜繩(7)的下端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底(I)的側立面上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沿所述托底(I)周向均勻分布,所述滾輪(3)安裝在所述安裝槽內。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其他特在于,在所述滾輪(3)徑向方向上:所述滾輪(3)露在所述托底(I)側立面外側的長度小于所述滾輪(3)軸的半徑且大于Ocm0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2)表面設有彈性材料層(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側向測井儀電極系保護套,包括托底、盒體和滾輪,所述盒體為底部敞口的盒體,所述盒體的盒壁上設有供吊放測井儀電極纜繩通過的通孔;所述測井儀電極設在所述盒體內,所述盒體設在所述托底上方,所述托底的側立面上安裝有所述滾輪,所述滾輪轉動方向與井孔軸向方向相同;所述纜繩的下端穿過所述通孔分別與所述測井儀電極和所述托底固定連接;所述測井儀電極與穿過所述通孔的通信電纜的下端通信連接。本實用新型既可以在將測井儀下放至井孔中為電極提供保護,又可以保證測井儀正常使用,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加工制造方便。
【IPC分類】E21B49/00, E21B47/017
【公開號】CN204729084
【申請號】CN201520474564
【發明人】由嘉雨, 周正, 王喜冬, 劉云鑫, 曾科, 張美玲
【申請人】東北石油大學
【公開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日